一种心血管内科病人用药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9078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血管内科病人用药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心血管内科病人用药盒。



背景技术:

心血管内科病人当遇到心肌梗塞等一些突发疾病时需要病人或医务人员在极短时间内打开药瓶实施自救或者抢救。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药瓶需要旋开瓶盖,取出内塞后才能取到药,这很大程度上会延误自救或抢救最佳时机,严重时会导致病人死亡。另外,大多突发疾病的患者在吃下应急药时发现很难下咽,本身处于颤抖的手很难去那起杯水更不用说去倒杯水,假如在户外突发疾病连水都没有吃了药不能咽下去等于白吃。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文献《便携轻巧应急药盒》(ZL201420541567.5)公开了一种药盒,在药盒内设置储水腔,在储水腔的出水口设置硅胶阀可防止平常携带过程中储水腔的水流出来,并在出收口还设置吸嘴,方便突发疾病在手脚无力不方便时用嘴吸水使得药物下咽,并且取药方便药物一直处于出药口处只需打开启闭板即可出药避免手忙脚乱的情况出现。

但是,上述装置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1、采用该装置进行急救时,需要进行取药和喝水两个步骤,还是存在延误自救或抢救最佳时机的问题。

2、该装置没有对紧急用药和/或日常用药进行规划,病人在服用日常用药时,无法对剩余药量进行规划;而病人在紧急情况下服用药物时,还需要对药量进行把控,存在延误自救或抢救最佳时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内科病人用药盒,对紧急用药和日常用药进行了规划,防止出现延误自救或抢救最佳时机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心血管内科病人用药盒,包括敞口的壳体以及扣装在壳体开口处的盖体,所述壳体呈圆饼状,壳体的中部竖直设置有转轴,该转轴上旋转套设有转盘,且转轴的顶端穿出盖体;所述壳体的侧壁具有缺口,该缺口内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挡盖;所述转盘上表面沿径向设置有若干隔板,每两个相邻隔板之间形成一个常备药仓,且各隔板的顶部均与盖体相连;所述盖体由透明材料制成,且盖体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标签,标签与常备药仓一一对应;所述转轴包括储水仓和设置在储水仓上方的急救药仓,其中,储水仓为敞口结构,储水仓内水平设置有密封膜,储水仓侧壁顶端的外边缘向上凸出,形成挡圈;储水仓侧壁顶端靠近内边缘的位置开设有卡槽;所述急救药仓为敞口结构,急救药仓的开口处设置有仓盖,急救药仓的下端设置有两级台阶面,分别为位于上方的第一台阶面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台阶面,且第二台阶面的中部设置有圆锥状的刺破部,该刺破部的锥尖朝下,且刺破部的侧壁开设有若干进水孔;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抵持于卡槽底部,弹簧的另一端抵持于第二台阶面;所述挡圈的上端面与第一台阶面之间设置有保险环。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挡盖呈矩形结构,挡盖的下长边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缺口内,挡盖的两个短边向内弯折并延伸形成翼板,挡盖的外侧面沿上长边边沿设置有凸棱。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险环具有一个撕裂口,该撕裂口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筋,撕裂口的另一侧设置有拉条,该拉条的自由端向撕裂口方向弯折并与连接筋相连。

进一步改进在于:刺破部的锥尖与密封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卡槽与第二台阶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改进在于:刺破部的锥尖与密封膜之间的距离,小于保险环的高度。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密封膜为聚乙烯隔水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壳体呈圆饼状,壳体的中部竖直设置有转轴,该转轴上旋转套设有转盘,且转轴的顶端穿出盖体;所述壳体的侧壁具有缺口,该缺口内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挡盖;所述转盘上表面沿径向设置有若干隔板,每两个相邻隔板之间形成一个常备药仓,且各隔板的顶部均与盖体相连;所述盖体由透明材料制成,且盖体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标签,标签与常备药仓一一对应。病人能够预先将日常用药按照天数或者服用次数,放置于各常备药仓中,并将相应信息在标签中标明,使用时,通过旋转盖体带动转盘旋转,将本次用药的常备药仓转至缺口处,然后开启挡盖,即可将日常用药取出服用。该结构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能够精确控制已用药量和待用药量,便于病人对日常用药进行规划。

2、本实用新型中,转轴包括储水仓和设置在储水仓上方的急救药仓,其中,储水仓为敞口结构,储水仓内水平设置有密封膜,储水仓侧壁顶端的外边缘向上凸出,形成挡圈;储水仓侧壁顶端靠近内边缘的位置开设有卡槽;所述急救药仓为敞口结构,急救药仓的开口处设置有仓盖,急救药仓的下端设置有两级台阶面,分别为位于上方的第一台阶面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台阶面,且第二台阶面的中部设置有圆锥状的刺破部,该刺破部的锥尖朝下,且刺破部的侧壁开设有若干进水孔;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抵持于卡槽底部,弹簧的另一端抵持于第二台阶面;所述挡圈的上端面与第一台阶面之间设置有保险环。病人能够预先将一次剂量的紧急用药放置于急救药仓,紧急情况时,病人撕掉保险环,按下急救药仓,刺破部即可刺破密封膜,储水仓的水通过进水孔进入急救药仓,然后病人打开仓盖即可含水吞服药物。该结构将取药和喝水合并为一个步骤,并对紧急用药的剂量进行了规划,防止出现延误自救或抢救最佳时机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中,保险环具有一个撕裂口,该撕裂口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筋,撕裂口的另一侧设置有拉条,该拉条的自由端向撕裂口方向弯折并与连接筋相连。使用时,病人只需将拉条自连接筋上撕下,即可取出保险环,在不影响保险环保险作用的前提下,节省了取出保险环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心血管内科病人用药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轴的工作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储水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急救药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险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11-缺口;12-挡盖;121-翼板;122-凸棱;13-销轴;

2-转轴;21-储水仓;211-密封膜;212-卡槽;213-挡圈;22-急救药仓;221-仓盖;222-第一台阶面;223-第二台阶面;224-刺破部;225-进水孔;23-弹簧;

3-转盘;31-隔板;

4-盖体;41-标签;

5-保险环;51-撕裂口;52-拉条;53-连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心血管内科病人用药盒,包括敞口的壳体1以及扣装在壳体1开口处的盖体4,壳体1呈圆饼状,壳体1的中部竖直设置有转轴2,该转轴2上旋转套设有转盘3,且转轴2的顶端穿出盖体4;壳体1的侧壁具有缺口11,该缺口11内通过销轴13转动连接有挡盖12;参见图4所示,挡盖12呈矩形结构,挡盖12的下长边通过销轴13转动连接于缺口11内,挡盖12的两个短边向内弯折并延伸形成翼板121,挡盖12的外侧面沿上长边边沿设置有凸棱122。

参见图5所示,转盘3上表面沿径向设置有若干隔板31,每两个相邻隔板31之间形成一个常备药仓,且各隔板31的顶部均与盖体4相连。参见图6所示,盖体4由透明材料制成,且盖体4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标签41,标签41与常备药仓一一对应。病人能够预先将日常用药按照天数或者服用次数,放置于各常备药仓中,并将相应信息在标签41中标明,使用时,通过旋转盖体4带动转盘3旋转,将本次用药的常备药仓转至缺口11处,然后开启挡盖12,即可将日常用药取出服用。该结构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能够精确控制已用药量和待用药量,便于病人对日常用药进行规划,避免出现病人临时缺药的情况出现。

参见图7所示,转轴2包括储水仓21和设置在储水仓21上方的急救药仓22,具体的,参见图8所示,储水仓21为敞口结构,储水仓21内水平设置有密封膜211,具体的,密封膜211为聚乙烯隔水膜。储水仓21侧壁顶端的外边缘向上凸出,形成挡圈213;储水仓21侧壁顶端靠近内边缘的位置开设有卡槽212。

参见图9所示,急救药仓22为敞口结构,急救药仓22的开口处设置有仓盖221,急救药仓22的下端设置有两级台阶面,分别为位于上方的第一台阶面222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台阶面223,且第二台阶面223的中部设置有圆锥状的刺破部224,该刺破部224的锥尖朝下,且刺破部224的侧壁开设有若干进水孔225。具体的,刺破部224的锥尖与密封膜211之间的距离,小于,卡槽212与第二台阶面223之间的距离。另外,刺破部224的锥尖与密封膜211之间的距离,还要小于保险环5的高度。便于使用时,刺破部224能够顺利刺破密封膜211。

参见图7所示,卡槽212内设置有弹簧23,且弹簧23的一端抵持于卡槽212底部,弹簧23的另一端抵持于第二台阶面223;挡圈213的上端面与第一台阶面222之间设置有保险环5。

参见图10所示,保险环5具有一个撕裂口51,该撕裂口5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筋53,撕裂口51的另一侧设置有拉条52,该拉条52的自由端向撕裂口51方向弯折并与连接筋53相连。使用时,病人只需将拉条52自连接筋53上撕下,即可取出保险环5,在不影响保险环5保险作用的前提下,节省了取出保险环的时间。

病人能够预先将一次剂量的紧急用药放置于急救药仓22,紧急情况时,病人撕掉保险环5,按下急救药仓22,刺破部224即可刺破密封膜211,储水仓21的水通过进水孔225进入急救药仓22,然后病人打开仓盖221即可含水吞服药物。该结构将取药和喝水合并为一个步骤,并对紧急用药的剂量进行了规划,防止出现延误自救或抢救最佳时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