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自粘型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2832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自粘型敷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敷料,尤其是一种医用自粘型敷料。



背景技术:

由于受伤后的皮肤容易感染或滋生细菌,在使用传统的治疗伤口的过程中,需要在伤口处涂布油膏或散剂,并运用纱布等材料进行包扎,不仅操作麻烦,而且由于所使用的膏药是将药物和粘结剂混匀后涂布于基质上构成,在使用时,易导致膏药与皮肤的粘连,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而且不能同时解决伤口的全面透气、渗出液的吸收和抗菌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透气性好且抗菌性强的医用自粘型敷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医用自粘型敷料,包括无纺布层、胶粘层、敷料层、抗菌层和保护膜层,所述胶粘层设于无纺布层上,所述敷料层设于无纺布层上且胶粘层分布于敷料层周围,所述抗菌层包覆设于敷料层的外侧且胶粘层也设于抗菌层的周围,所述敷料层的接触伤口的表面开设有弧面凹槽,所述敷料层的表面包覆设有保护膜层。

优选地,所述无纺布层采用透气型无纺布。

优选地,所述敷料层是采用含磺胺嘧啶银水胶体颗粒和凡士林浸渍在聚酯网组成。

优选地,所述弧面凹槽为四个且分别分布于敷料层的四周。

优选地,所述抗菌层采用抗菌剂。

优选地,所述抗菌层为一体化连接结构且包覆于敷料层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抗菌层为四面独立结构且分别包覆于敷料层的各面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敷料层接触伤口的的表面开设有弧面凹槽,由此,在敷料接触伤口且作用于伤口表面时,弧面凹槽起到形成透气空间且防止敷料向外渗透的效果,最终透气性良好;本实用新型的敷料层采用磺胺嘧啶银,磺胺嘧啶银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和促进愈合的作用,有效保护了伤口的愈合,且本实用新型的抗菌层包覆于敷料层的周围,进一步保证了抗菌效果,防止伤口感染、发炎甚至溃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述,一种医用自粘型敷料,包括无纺布层1、胶粘层2、敷料层3、抗菌层4和保护膜层5。其中无纺布层1采用透气型无纺布;敷料层3 是采用含磺胺嘧啶银水胶体(羧甲基纤维素钠)颗粒和凡士林浸渍在聚酯网组成;抗菌层4采用抗菌剂。

具体结构为:胶粘层2设于无纺布层1上,敷料层3设于无纺布层2上且胶粘层2分布于敷料层3周围,抗菌层4包覆设于敷料层3的外侧且胶粘层2 也设于抗菌层4的周围,抗菌层4可以为一体化连接结构且包覆于敷料层3的外侧(如图2所示),也可以由四面独立结构成且分别包覆设于敷料层3的外侧 (如图3所示),敷料层3的表面包覆设有保护膜层5。

在敷料层3的接触伤口的表面开设有弧面凹槽6,弧面凹槽6为四个且分别分布于敷料层3的四周,能在敷料接触伤口且作用于伤口表面时,弧面凹槽6 起到形成透气空间且防止敷料向外渗透的效果,最终透气性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敷料层3采用磺胺嘧啶银,磺胺嘧啶银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和促进愈合的作用,有效保护了伤口的愈合,且本实用新型的抗菌层4包覆于敷料层3的周围,进一步保证了抗菌效果,防止伤口感染、发炎甚至溃烂。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修改、等同变化、改进等,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