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服药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6953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内科服药杯。



背景技术:

对于内科病重的病人来说,为了治病,往往需要卧在床上,以利于康复。有些病人会选择服用中药,其中包括煎煮的中草药,但是,由于病人躺卧在床上,因此不方便饮服药液,通常由陪护人员用勺子一点一点喂给病人吃,但药液容易洒落浪费,也会污染衣物,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方便病人服药、使用方便的内科服药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科服药杯,包括开口向上的杯体,杯体的开口端螺纹连接有杯盖,其特征在于,杯体侧壁密闭连通有吸管,杯体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支撑环中间活动设有开口向上的储药筐,储药筐的底壁密布有出药孔,储药筐的侧壁外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块,支撑块架设在支撑环上,杯盖中间上下活动穿设有压杆,压杆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储药筐相对应的压板,压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压柄,压柄与杯盖之间的压杆外套穿有弹簧。

根据所述的内科服药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筐的底壁下面铰接有二次过滤网,所述出药孔位于二次过滤网上方,二次过滤网的网孔直径小于出药孔。

根据所述的内科服药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过滤网与所述储药筐的铰接点位于储药筐的底壁边缘。

根据所述的内科服药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位于所述杯体开口端的下侧。

根据所述的内科服药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沿所述储药筐的侧壁外面周圈等间距分布。

根据所述的内科服药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与所述杯体连接点位于所述杯体底壁的上方。

根据所述的内科服药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侧壁外面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吸管扣接在卡扣内。

根据所述的内科服药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为“C”型。

使用本实用新型服药时,打开杯盖,先将煎煮好的汤药倒向储药筐,药液流进杯体,药渣被阻挡在储药筐内,然后盖上杯盖,可向下按压压柄,压板便对药渣进行挤压,能够进一步将药渣中的药液挤出,减小了浪费。储药筐下方的二次过滤网可对药液进行二次过滤,有效隔除药渣,以方便病人服用。最后将储药筐连同二次过滤网取出,把装有药液的杯体交给病人,病人将吸管的自由端含入口内,便能慢慢吮吸服用汤药。通过本实用新型,病人躺在床上便可自己服药,能够独立操作,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吸管;2、卡扣;3、杯体;4、支撑环;5、支撑块;6、压板;7、杯盖;8、压柄;9、弹簧;10、压杆;11、储药筐;12、出药孔;13、二次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内科服药杯,包括开口向上的杯体3,杯体3的开口端螺纹连接有杯盖7,杯体3侧壁密闭连通有吸管1,吸管1与杯体3连接点位于杯体3底壁的上方。杯体3的侧壁外面固定连接有卡扣2,吸管1扣接在卡扣2内,卡扣2为“C”型。杯体3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环4,支撑环4位于杯体3开口端的下侧。支撑环4中间活动设有开口向上的储药筐11,储药筐11的底壁密布有出药孔12,储药筐11的侧壁外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块5,支撑块5架设在支撑环4上,支撑块5沿储药筐11的侧壁外面周圈等间距分布。杯盖7中间上下活动穿设有压杆10,压杆10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储药筐11相对应的压板6,压杆10上端固定连接有压柄8,压柄8与杯盖7之间的压杆10外套穿有弹簧9。储药筐11的底壁下面铰接有二次过滤网13,出药孔12位于二次过滤网13上方,二次过滤网13的网孔直径小于出药孔12。

在本实施例中,二次过滤网13与储药筐11的铰接点位于储药筐11的底壁边缘。二次过滤网13可向外旋转打开,以便清理其上的药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