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型的输血插口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7840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次成型的输血插口保护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成型的输血插口保护套,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保护套通常为贴片式的,其包括本体和贴片,贴片热压固定在本体上,并在帖片上形成一个手持部。使用时通过手持部将贴片撕开,使输血插口暴露。这种贴片式的保护套结构复杂,保护套无法一次成型,工艺上较为不便,需要先成型本体,在将贴片热压固定在本体上。由于工艺上无法一次成型,使得其生产成本相应增加,不利于市场竞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成型方便,工艺简单的一次成型的输血插口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次成型的输血插口保护套,包括本体,该本体内具有容纳腔,容纳腔一侧敞口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前后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至少一组撕裂线,所述撕裂线位于容纳腔处的本体的外壁上,并延伸至容纳腔顶部的边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本体上设置撕裂线,从而使用时,可直接将本体沿撕裂线撕开,使用非常方便,无需如传统方式设置贴片,工艺上大大简化,成本也相应降低,撕裂线可随同本体一次成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本体上设置两组手持部,手持部连接至容纳腔的边缘并位于撕裂线的延伸方向上。两组手持部的设置,方便操作者握持,从而进行撕开动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撕裂线延伸方向与容纳腔的敞口侧的方向相反设置,所述两组手持部对称设置在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撕裂线位于两组手持部之间或沿手持部中间位置往两侧分布。

本实用新型所述撕裂线上设置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往容纳腔两个侧部中的一个侧部的边缘延伸。通过延伸段的设置,使得撕开保护袋时,可撕开至容纳腔的两侧,从而使输血插口完全暴露。

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持部与本体为一体式结构。一体成型,加工方便,便于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所述本体上部设置开口,从而使本体在开口两侧形成所述的两组手持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撕裂线设置有5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本体上设置撕裂线,从而使用时,可直接将本体沿撕裂线撕开,使用非常方便,无需如传统方式设置贴片,工艺上大大简化,成本也相应降低,撕裂线可随同本体一次成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次成型的输血插口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次成型的输血插口保护套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的一次成型的输血插口保护套包括本体1。

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内具有容纳腔11,容纳腔11一侧敞口设置,输血插口2从容纳腔11的敞口侧进入容纳腔11,本体1前后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至少一组撕裂线12,撕裂线12位于容纳腔11处的本体1的外壁上,并延伸至容纳腔11顶部的边缘。撕裂线12成型在本体上,本体1上的撕裂线12处,其壁厚比其它位置薄,从而使其容易撕裂,其原理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在本体1上设置撕裂线12,从而使用时,可直接将本体1沿撕裂线12撕开,使用非常方便,无需如传统方式设置贴片,工艺上大大简化,成本也相应降低,撕裂线12可随同本体1一次成型。

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上设置两组手持部13,手持部13连接至容纳腔11的边缘并位于撕裂线12的延伸方向上。两组手持部13的设置,方便操作者握持,从而进行撕开动作。通过对手持部13施力,并传递到本体1上,撕裂线12处由于壁厚薄,因而最先被撕开,撕开后,便可使输血插口2暴露。

本实施例中的撕裂线12延伸方向与容纳腔11的敞口侧的方向相反设置,两组手持部13对称设置在本体1上。

本实施例中的撕裂线12位于两组手持部13之间或沿手持部13中间位置往两侧分布。

本实施例中的撕裂线12上设置延伸段121,延伸段121往容纳腔11两个侧部中的一个侧部的边缘延伸,并延伸至该边缘。通过延伸段121的设置,使得撕开保护袋时,可撕开至容纳腔11的两侧,使得开口增大,从而使输血插口2完全暴露。以本体1中间位置划分,两侧的撕裂线12的延伸段121分别沿同侧的侧部边缘延伸。

本实施例中的手持部13与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一体成型,加工方便,便于批量生产。

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上部设置开口14,从而使本体1在开口两侧形成所述的两组手持部13。

本实施例中的撕裂线12设置有3到5组。可确保至少有一组撕裂线12处被撕开,本处的数量也可设置成其余数值。

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由两组片状体热压形成并形成容纳腔11。热压工艺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指的位置关系,仅指的是附图1中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实际使用状态时的位置关系。

本实施例中的输血插口2与保护套通过点焊固定。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