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疗系统及敷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5478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敷疗系统及敷疗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敷疗系统及敷疗仪。



背景技术:

冷敷、热敷治疗是很多科室必须备的治疗方式之一,并且该治疗由护士去完成,当前国内外医疗行业女护士居多,尽最大极限减轻冷敷仪的整机重量以减轻操作人员体力消耗很有必要。部分厂家使用半导体制冷来减轻设备重量,同时也降低了设备制冷效率;部分厂家使用加热陶瓷片制热,该方法是现今各行业通用热量制取方式,但也存在诸多弊端;错综复杂的制热制冷管路长度及损耗,不仅增加了整体设备的质量,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制取后的能量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敷疗系统,可简化错综复杂的制热制冷管路长度以及损耗,从而减轻整体设备重量,同时也进一步地提高了转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敷疗仪,采用了进行改进之后的敷疗系统,提高了转换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敷疗系统,包括:供液装置、热交换装置、控制装置、治疗头。供液装置与热交换装置连接并用于为热交换装置输送工作介质。热交换装置包括:用于对工作介质进行制冷并向治疗头输送被制冷的工作介质的制冷组件、用于对工作介质进行制热并向治疗头输送被制热的工作介质的制热组件。制冷组件与制热组件与控制装置连接并分别独立地受控于控制装置。

优选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台、连接于控制台的第一开关,控制台设置有汇流入口、汇流出口,流经汇流入口的工作介质由第一开关可选地导入制冷组件或制热组件,并通过汇流出口流进治疗头。

优选地,控制装置还包括泄压传感组件,控制台还设置有泄压出口,泄压传感组件包括用于检测泄压出口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与用于控制泄压出口是否导通的第二开关。

优选地,泄压传感组件还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二开关的压力开关,泄压出口与汇流出口以及压力开关的安装孔连通。

优选地,控制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组件,温度传感组件包括温控开关、用于测量制热组件内的工作介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制热组件,温控开关设置于控制台并数据通信连接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制冷组件包括蒸发器、冷凝器、设置有调节阀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与第三管道匹配并用于向冷凝器输送冷媒介质的压缩机,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两端均分别与冷凝器的出口、蒸发器的进口连接,第三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器的进口、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第二管道管径小于第一管道的管径。

优选地,制热组件设置有与汇流入口和汇流出口连通的加热槽以及用于对加热槽内的工作介质加热的加热板。

优选地,敷疗系统还包括通过第四管道与控制台连接的抽液泵,第四管道的管腔与汇流入口连通。

一种敷疗仪,包括:敷疗系统、仪器本体。供液装置、热交换装置、控制装置均设置于仪器本体内,且与热交换装置连接的治疗头置于仪器本体外。

优选地,敷疗仪包括设置有限位开关和接头的固定板。治疗头通过接头与热交换装置连接。接头内设置有流体输送通道,固定板还连接有由治疗头触发并调节流体输送通道的开或闭的限位开关。限位开关部分或全部地收容于固定板。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分开布置的制冷制热装置和控制及检测装置合理布置为整块组合,减小体积及重量,减小能量损失,提高换热效率。该设备避免了错综复杂的管道线路,降低了能量损失和漏管爆管的故障率,大大提高换能效率。换能该系统通过流体供应装置、换热装置的共同作用,实现了高效率的制冷制热换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种敷疗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二种敷疗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制热组件所设置的制冷水入口、制冷水出口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敷疗仪内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限位开关组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限位开关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敷疗系统;200-热交换装置;300-敷疗仪;101-供液装置;103-治疗头;105-制冷组件;107-制热组件;109-控制装置;111-控制台;113-第一开关;115-汇流入口;117-汇流出口;119-泄压传感组件;121-压力传感器;123-第二开关;125-泄压出口;127-压力开关;129-温度传感组件;131-温控开关;133-温度传感器;135-蒸发器;137-冷凝器;139-调节阀;141-压缩机;143-第一管道;145-第二管道;147-第三管道;149-加热槽;151-加热板;153-第四管道;155-抽液泵;157-仪器本体;159-限位开关;161-接头;163-固定板;165-制冷水入口;167-制冷水出口;169-制热水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敷疗系统100,参照图1,敷疗系统100包括:供液装置101、控制装置109、热交换装置200、治疗头103、抽液泵155。供液装置101与热交换装置200连接并向热交换装置200通过抽液泵155的抽提来输送工作介质,从热交换装置200输出的工作介质进入治疗头103,从而可通过治疗头103进行热敷或者是冷敷。治疗头103还可通过管道与供液装置101连接,以便回收利用治疗头103内的工作介质。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供液装置101与热交换装置200连接。供液装置101为工作介质提供储存空间,并将工作介质通过管道输送至系统内的热交换装置200,由热交换装置200对工作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供液装置101可以是工作介质存储箱,例如可以是长方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其他形状的供液装置101。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09主要用于对工作介质的输送流向进行控制,以便控制对工作介质进行加热或者制冷。控制装置109可以是各种现有使用于管路系统的开关或阀门,参照图2,控制装置109包括控制台111、泄压传感组件119、温度传感组件129、第一开关113。

其中,控制台111设置有方便工作介质流入的汇流入口115、方便工作介质流出的汇流出口117、以及泄压出口125。

其中,泄压传感组件119包括压力传感器121、第二开关123、压力开关127。控制台111设置的泄压出口125、汇流出口117、压力开关127的安装孔相通,以便于泄压。并且连接在控制台111的第二开关123可控地调节设置在控制台111内通道是否与泄压出口125连通。当压力传感器121监测到管路系统压力过大时,控制装置109控制第二开关123使泄压出口125与汇流出口117连通,通过泄压出口125和汇流出口117同时输送工作介质,从而进行泄压,带压力正常之后。第二开关123阻断泄压出口125与汇流出口117之间的通路,从而避免输送的工作介质继续由泄压出口125输送。由此达到压力防护。

其中,温度传感组件129包括温度传感器133、温控开关131。温度传感器133是用于测量被加热的工作介质的温度,当温度传感器133监测到工作介质的温度过高时,通过控制装置109切断加热即可实现温度以及防护,如果遇到突发状况一级保护失效,温控开关131可直接隔断加热电源的通路以实现二级温度防护。

第一开关113和第二开关123可以是各种阀门,例如机械阀、电磁阀、液压阀等等,可根据需求选用,本实用新型不对其作具体限定。

其中,第一开关113通过汇流入口115把工作介质选择性的导入热交换装置200,并通过汇流出口117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09中各个电学元器件,例如第一开关113、压力开关127、第二开关123、抽液泵155等等,可以由人工控制,或者由外设的控制器如ECU、PLC等等进行控制。例如,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开关123由ECU(图未示)进行控制。为提高敷疗系统100的安全性,避免突发状况下第二开关123不能被正常的开启或关闭,以防止压力超过系统的预设范围,可以利用ECU控制压力开关127以第二开关123进行压力防护。

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热交换装置200包括一套制冷组件105与制热组件107,制冷组件105与制热组件107与控制装置109连接。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热交换装置200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多套,例如图3所示的两套制冷组件105与制热组件107,两边分别控制,则可以同时进行工作介质的制冷与制热,从而同时进行冷敷与热敷。

其中,制冷组件105主要采用与现有的空调的制冷系统相似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采用其他工作结构的制冷组件105。参阅图1,制冷组件105主要包括蒸发器135、冷凝器137、第一管道143、调节阀139、第二管道145、第三管道147、压缩机141。调节阀139与第一管道143相互匹配,并且控制第一管道143的通畅或关闭。第一管道143与第二管道145两端均分别与冷凝器137的出口以及蒸发器135的进口相连。第三管道147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器137的进口以及蒸发器135的出口相连。压缩机141把冷媒介质通过第三管道147传递到冷凝器137中,再通过第二管道145或者是第一管道143送入到蒸发器135,以实现冷媒介质与工作介质之间的热传递。在本实施例中,冷媒介质可以为氟利昂,根据不同的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冷媒介质也可以为其他冷凝剂。

具体地,蒸发器135为钎焊板式的蒸发器135,板式的蒸发器135由于管路精简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蒸发器135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类型,例如,卧式壳管式、套管式、蛇形盘管、板式、翅片式。

具体地,参阅图1,第一管道143与第二管道145都为毛细管,并且,第二管道145为制冷组件105中的节流元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不同工作场景的需求选择不同种类的管道。并且,第一管道143的管径大于第二管道145的管径。当制冷组件105处于制冷状态时,调节阀139关闭第一管道143的通路;当观察到制冷组件105循环制冷到所需要的温度时,打开调节阀139,饱和或者过冷的工作介质通过管径相对第二管道145较大的第一管道143,降低了节流效果,稳定了急速下降的工作介质的温度;当观察到工作介质的温度稍微上升后,关闭调节阀139,工作介质再次进入第二管道145从而降低工作介质的温度。如此循环,从而维持冷敷温度的恒定。

其中,参阅图2,制热组件107包括加热槽149、加热板151。加热槽149与汇流入口115、汇流出口117连通。并且,制热组件107设置有供工作介质流入的制冷水入口165、供放热后的工作介质流出的制冷水出口167、以及供工作介质流入的制热水入口169。加热槽149设置于加热板151上,并且通过加热板151的加热对工作介质进行加热。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拆卸方便,制热组件107还可设置加热片,加热片贴合于加热板151与工作介质接触的表面。通过对加热片通电加热,把热量传递给加热板151,加热板151再把热量传递给加热槽149。同时,还可为加热板151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加热盖板,加热盖板与工作介质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加热片,当加热盖板盖合与加热板151上,既能避免加热介质流出,又能对工作介质均匀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治疗头103为冰囊,治疗头103可分别的接收制冷组件105中完成放热后从蒸发器135流出后经过制冷水出口167流进汇流出口117后再流出的被制冷的工作介质以及在制热组件107中吸热完成之后从汇流出口117流出的被加热的工作介质,以此来进行冷敷和热敷。

在本实施例中,抽液泵155与控制台111连接,参阅图1,抽液泵155通过第四管道153对供液装置101内的工作介质进行抽提,并向设置在控制台111的汇流入口115输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敷疗仪300,参阅图5,包括:仪器本体157、敷疗系统100、固定板163。

其中,仪器本体157整体呈框架结构,可以由金属板材通过冲压或者焊接而成。仪器本体157可提供敷疗仪300中各装置、单元的安装、固定的空间,并且使敷疗仪300平稳放置于工作台面上。

其中,敷疗系统100包括的控制装置109、供液装置101、热交换装置200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于仪器本体157内,并且制冷组件105的压缩机141置于仪器本体157最底部;敷疗系统100的治疗头103置于仪器本体157外。

其中,参阅图6,固定板163包括接头161与限位开关159。固定板163的数量与热交换装置200具有多少套同时工作的制热组件107与制冷组件105有关。例如,如图1与图5所示,当热交换装置200具有一套制热组件107与制冷组件105时,固定板163的个数为一个,并设置于仪器本体157侧壁;当热交换装置200使用如图3所示的第二种敷疗的系统时,因为具有两套制热组件107与制冷组件105需要同时进行制热与制冷从而同时进行冷敷与热敷时,所以固定板163的个数可以设置为两个,并且设置于仪器本体157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同时配合固定板163设置两套治疗头103,则可一边进行冷敷,另一边同时进行热敷。

具体地,参阅图6至图7,接头161与固定板163匹配,并且每个固定板163上设置有两组接头161,每组接头161具有两个具体的接头161。接头161内部设置有工作介质的输送通道,热交换装置200的制热组件107的汇流出口117流出的工作介质与制冷组件105的汇流出口117流出的工作介质通过接头161与治疗头103连通以此来进行冷敷和热敷。并且,每组接头161连接一个治疗头103。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板163、接头161、治疗头103的个数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具体地,参阅图5至图7,限位开关159的数量为一个。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当敷疗仪300的热交换装置200设置两套同时工作的制热组件107与制冷组件105时,限位开关159与固定板163个数匹配设计为两个,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开关159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调整。限位开关159可以由治疗头103触发,通过上述的控制器调节工作介质的流向通道的开或闭。当工作介质的流向通道需要关闭时,治疗头103与接头161相互分离,限位开关159可以全部地收容于固定板163内。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开关159可以部分地收容于固定板163内,只要能完全的封闭工作介质的流向通道即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敷疗系统100及敷疗仪300的工作原理是:参阅图1至图7,当患者需要进行冷敷时,首先,控制装置109收到指令(手动操作或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并对第一开关113进行操控,并且同时制冷组件105开始执行制冷工作。其次,与控制装置109连接的抽液泵155从供液装置101内部抽取工作介质并且从汇流入口115流经由第一开关113导通的通道经过制冷水入口165输送至制冷组件105中的蒸发器135并与蒸发器135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而制冷。被制冷的工作介质从蒸发器135中经过制冷水出口167流进汇流出口117后再通过接头161内的液体通道流进到治疗头103进行冷敷。之后,治疗头103内的工作介质可以回流至供液装置101。如此循环,实现了制冷组件105的不断降温与治疗头103的连接、长期冷敷使用。冷敷结束之后,关闭限位开关159。

当患者需要热敷时,参阅图1至图7,制热组件107进行制热工作时,首先,控制装置109收到指令(手动操作或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并操控第一开关113,同时制热组件107开始执行制冷工作。其次,控制装置109的抽液泵155从供液装置101内部抽取工作介质从汇流入口115,再由第一开关113的切换作用由第一开关113导通的另一通道,从而进入制热组件107的加热槽149设置的制热水入口169,加热板151通电之后做功将热量传入加热槽149对工作介质进行加热,工作介质吸热完成之后流进汇流出口117再通过打开的限位开关159的接头161内所形成的液体通道流进到治疗头103进行热敷。热敷结束之后,关闭限位开关15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