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留置针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5267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脉留置针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静脉留置针保护套。



背景技术:

临床上,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存在贴膜防水性差、正压接头长期暴露在外、固定不牢、留置时间短、费用高等一系列问题,且患者洗浴时即使利用塑料袋包裹整个留置针区域,也仍会有水渗透到贴膜内,若贴膜更换不及时就容易引起感染,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患者感染及感染可能引发的各种疾病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防感染的静脉留置针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保护套本体包括依次贴合在一起的外部防水的第一材料层、具有弹性的第二材料层和底部透气的第三材料层,保护套本体底部还设置有正压接头保护套和紧贴患者皮肤的密封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密封圈压合固定在第三材料层的底部,还设置有连接绳,正压接头保护套通过连接绳设置在第三材料层的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保护套本体的两侧还设置有固定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固定绳为左右两侧扣合固定的魔术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密封圈为橡皮筋密封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保护套本体为长方形,密封圈为椭圆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保护套长为35cm,宽为1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静脉留置针保护套通过三层组成的保护套本体的设置,第一材料层起到防水的作用,阻断了外界水体进入引发感染的发生,第二材料层和第三材料层的设置贴近患者的皮肤,使患者使用舒适,且满足通风透气的需求,正压接头保护套和密封圈的设置进一步降低了外界病菌进入引发感染的可能性,该静脉留置针保护套结构简单,可起到防水、防感染的有益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静脉留置针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静脉留置针的仰视图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1,保护套本体1包括依次贴合在一起的外部防水的第一材料层11、具备弹性的第二材料层12和底部透气的第三材料层13,保护套本体1底部还设置有正压接头保护套3和紧贴患者皮肤的密封圈4。

通过三层组成的保护套本体1的设置,第一材料层11起到防水的作用,阻断了外界水体进入引发感染的发生,第二材料层12和第三材料层13的设置贴近患者的皮肤,使患者使用舒适,且满足通风透气的需求,正压接头保护套3和密封圈4的设置进一步降低了外界病菌进入引发感染的可能性,该静脉留置针保护套结构简单,可起到防水、防感染的有益使用效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圈4压合固定在第三材料层13的底部,还设置有连接绳,正压接头保护套3通过连接绳设置在第三材料层13的底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保护套本体1的两侧还设置有固定绳2。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绳2为左右两侧扣合固定的魔术贴,方便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圈4为橡皮筋密封圈。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保护套本体1为长方形,密封圈4为椭圆形。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保护套长为35cm,宽为10cm。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1,保护套本体1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贴合在一起的外部防水的第一材料层11、具备弹性的第二材料层12和底部透气的第三材料层13,第一材料层11由防水材料制造而成,第二材料层12为具备弹性的材料制作而成,优选的,第二材料层12为弹性绷带,第三材料层13由透气材料制作而成。保护套本体1底部还设置有紧贴患者皮肤的密封圈4,密封圈4为椭圆形,密封圈4压合固定设置在第三材料层13的底部,正压接头保护套3通过一根连接绳设置在第三材料层13的底部,连接绳的一端可以是固定在第三材料层13的侧边,也可以是在第三材料层13的其他位置。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