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喷消毒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7614阅读:17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喷消毒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喷消毒液装置。



背景技术:

对血管进行穿刺获取血液组织样本进行化验分析,或者对患者进行输液,是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手段,临床穿刺前对穿刺区皮肤消毒则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一直以来,对穿刺区皮肤消毒基本是依靠人工用棉签蘸消毒液涂抹皮肤的方式来完成,其操作耗时耗力,准确性及规范性均依赖于人员水平及其精神状态,并且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与患者的肢体直接接触而增加医患交叉感染的几率。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自动设备,替代护士进行准确的穿刺以及穿刺前后的消毒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喷消毒液装置,以自动化设备代替传统人工消毒方式,能够准确、规范的对穿刺区域的皮肤进行消毒,节约人力,减少工序,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减少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机率。

一种自动喷消毒液装置,包括:喷嘴、消毒液瓶和压缩空气源,所述喷嘴,包括:进气孔、进液孔和喷液孔,所述喷液孔通过喷嘴内部的孔道同时与所述进气孔和进液孔连通,所述进气孔通过压缩空气管与所述压缩空气源连通,所述进液孔与消毒液管的一端连接,并将所述消毒液管的另一端插入消毒液瓶内。

根据流体力学的运动原理,当压缩气体高速通过喷嘴中的孔道从喷液孔喷出时,会使同样通过孔道与喷液孔连通的消毒液管中产生负压,从而吸取消毒液瓶中的消毒液流向喷液孔;在混合流体流出喷液孔的瞬间,由于空气压力的瞬间释放,低速流动的消毒液被高速流动的压缩空气冲成无数小液滴,形成消毒液从喷液孔处呈发射状雾化喷出的现象,进而使消毒液准确、均匀的喷到需要进行穿刺的皮肤上,形成一定的消毒面积。整个消毒过程由自动喷消毒液装置自动完成,无需人力的直接介入,保证对穿刺区域的皮肤进行准确、规范的消毒,从而节约人力,减少工序,降低人工操作失误的可能,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减少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机率。

进一步地,所述喷液孔和进气孔直接连通,并且与进液孔连通的孔道以顺着压缩空气流动的方向,切向并入喷液孔和进气孔之间的孔道上;避免压缩空气直接从进液孔流出进入消毒液瓶。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空气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通过该第一电磁阀进一步实现对设备的电气化控制,使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更高。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电磁阀为两位三通换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液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在消毒液的进液管路中加装电磁阀控制管路的通断,进液时先开进气管路上电磁阀,可通过先喷出的气流定位,使消毒液的喷淋位置更准确,之后再打开第二电磁阀接通进液管路进行消毒液喷淋,可以节约消毒液;喷液完毕后先关进液管路上的电磁阀,后关进气管路上的电磁阀,避免出现液体回流、滴漏等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磁阀为两位两通换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空气管上设置有节流阀,对压缩空气进行流量调节,进而实现对消毒液喷淋强度的控制,以符合医学上对穿刺区消毒面积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喷消毒液装置,以自动化设备代替传统人工消毒方式,能够准确、规范的对穿刺区域的皮肤进行消毒,节约人力,减少工序,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减少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机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喷嘴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喷嘴;11-喷液孔;12-进气孔;13-进液孔;2-压缩空气管;3-压缩空气源;4-第一电磁阀;5-节流阀;6-消毒液管;7-消毒液瓶;8-第二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喷消毒液装置,包括:喷头1、压缩空气源3和消毒液瓶7,参见图3,喷头1上开设有喷液孔11、进气孔12和进液孔13,该喷液孔11通过喷头1内设的孔道同时与进气孔12和进液孔13连通,且与进液孔13直接连通的孔道以顺着压缩空气流动的方向切向并入进气段的孔道上,避免压缩空气直接从进液孔13流出。

进气孔12通过压缩空气管2连接到压缩空气源3上,同时在压缩空气管2上设置第一电磁阀4,该第一电磁阀4为两位三通换向阀,通过其控制气源的通断,进一步实现对设备的电气化控制,使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更高,且不用的压缩气体可以通过两位三通换向阀的T口直接外排到空气中,减小压缩空气管2的负担;为了进一步满足医学上对穿刺部位消毒面积的具体要求,在第一电磁阀4和压缩空气源3之间的压缩空气管2上,还设置有一个节流阀5,通过该节流阀5对压缩空气进行流量调节,实现对消毒液喷淋强度的控制,进而达到控制消毒液喷淋面积的效果。

进液孔13与消毒液管6的一端连接,消毒液管6的另一端插入装有消毒液的消毒液瓶7内,并保证消毒液管6的管口位于消毒液的液面之下;同时,在消毒液管6上设置一个两位两通的第二电磁阀8;在消毒液的进液管路中加装两位两通的电磁换向阀控制管路的通断,进液时先开进气管路上电磁阀,可通过先喷出的气流定位,使消毒液的喷淋位置更准确,之后再打开第二电磁阀8进行准确的喷淋消毒,可以节约消毒液;喷液完毕后先关进液管路上的电磁阀,后关进气管路上的电磁阀,同时利用两位两通换向阀只能单流路通断、无法旁通的特性,避免出现液体回流、滴漏等现象。

参见图2,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喷消毒液装置进行喷淋消毒时,先打开第一电磁阀4使进气管路接通,并通过节流阀5调节好压缩气体的流量,再打开第二电磁阀8,使进液管路接通,压缩空气流经喷头1从喷液孔12喷出。根据流体力学的运动原理,当压缩气体高速通过喷头1中的孔道从喷液孔12喷出时,会使同样通过孔道和进液口13与喷液孔11连通的消毒液管6中产生负压,从而吸取消毒液管6另一端的消毒液瓶7中的消毒液流向喷液孔11,并在喷液孔11前与压缩气体混合形成混合流体;在混合流体流出喷液孔11的瞬间,由于空气压力的瞬间释放,低速流动的消毒液被高速流动的压缩空气撕成无数小液滴,从而形成消毒液从喷液孔11处呈发射状雾化喷出的现象,进而使消毒液准确、均匀的喷到需要进行穿刺的皮肤上,形成一定的消毒面积。控制好消毒液的喷淋时间,在完成喷淋消毒后,先关闭进液管路上的第二电磁阀8,阻断消毒液的吸取,再关闭进气管路上的第一电磁阀4,避免出现液体回流、滴漏等现象,更加卫生、安全。

整个消毒过程由自动喷消毒液装置自动完成,无需人力的直接介入,保证对穿刺区域的皮肤进行准确、规范的消毒,从而节约人力,减少工序,降低人工操作失误的可能,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减少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机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喷消毒液装置,以自动化设备代替传统人工消毒方式,能够准确、规范的对穿刺区域的皮肤进行消毒,节约人力,减少工序,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减少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机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