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前缘拉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8046阅读:22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工具技术类,特别是一种髋臼前缘拉勾领域。



背景技术:

髋臼拉钩是骨科手术常用器械,在骨科手术中应用非常广泛。骨撬作撬起骨折端牵开软组织以显露骨折端用。

但是现有的髋臼拉钩的结构不符合手术需要,在行髋关节置换术暴露不够充分,不能完全拉开手术切口,截骨时会阻挡摆锯向下截骨以及其他操作进行。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符合手术实际、使用方便的髋臼拉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髋臼前缘拉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髋臼前缘拉勾,包括主块、撬头板、撬钩,所述主块包括弧形面、指孔,所述主块呈梯形,所述主块的后端设置为弧形面,所述主块后部的中间处贯穿设置有一个指孔;

所述撬头板包括刀刃,所述撬头板的后端设置于主块的前端,所述撬头板呈向上凸出的弧形;所述撬头板的两侧设置分别有刀刃;所述撬头板与主块之间具有一夹角∠a,所述∠a为钝角,所述∠a=125° -145°;

所述撬头板的前端呈半椭圆形,所述撬头板的前端等距离地设置有三个撬钩,且三个撬钩两两之间最长距离为10mm-22mm;三个撬钩两两之间具有一夹角∠c,所述∠c=20°-30°;所述撬钩与撬头板之间具有一夹角∠b,所述∠b=165°-175°。

优选的,所述刀刃的长度为撬头板长度的五分之四。

优选的,所述指孔为椭圆形,所述指孔的长半径为主块后部宽度的三分之二。

优选的,所述撬头板的弧度为10°-15°。

优选的,所述撬头板的长度为主块长度的三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撬钩为向上凸出的弧形,所述撬钩前端的宽度为撬钩后端的宽度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撬钩的长度为撬头板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所述撬钩的最长宽度为撬头板长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撬钩的的弧度为55°-65°。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以上结构,更符合髋臼前缘走形,对于术中髋臼前缘暴露更加充分,更能为手术提供便利,更符合现在手术的需要,且使用方便,因此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各图中相同部分标号一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块,1-1.指孔,1-2.弧形面,2.撬头板,2-1. 刀刃,3.撬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块、撬头板、撬钩,所述主块包括弧形面、指孔,所述主块呈梯形,所述主块的后端设置为弧形面,所述主块后部的中间处贯穿设置有一个指孔;

所述撬头板包括刀刃,所述撬头板的后端设置于主块的前端,所述撬头板呈向上凸出的弧形;所述撬头板的两侧设置分别有刀刃;所述撬头板与主块之间具有一夹角∠a,所述∠a为钝角,所述∠a=125° -145°;

所述撬头板的前端呈半椭圆形,所述撬头板的前端等距离地设置有三个撬钩,且三个撬钩两两之间最长距离为10mm-22mm;三个撬钩两两之间具有一夹角∠c,所述∠c=20°-30°;所述撬钩与撬头板之间具有一夹角∠b,所述∠b=165°-175°。

优选的,所述刀刃的长度为撬头板长度的五分之四。

优选的,所述指孔为椭圆形,所述指孔的长半径为主块后部宽度的三分之二。

优选的,所述撬头板的弧度为10°-15°。

优选的,所述撬头板的长度为主块长度的三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撬钩为向上凸出的弧形,所述撬钩前端的宽度为撬钩后端的宽度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撬钩的长度为撬头板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所述撬钩的最长宽度为撬头板长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撬钩的的弧度为55°-65°。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进行手术需要暴露髋臼前缘时,首先手握主块,将手指插入指孔,然后将撬头板前缘的三个撬钩顺着髋臼前缘的幅度插入髋臼前缘,最后将主块、撬头板向后压,利用杠杆原理拉开髋臼前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更符合髋臼前缘走形,对于术中髋臼前缘暴露更加充分,更能为手术提供便利,更符合现在手术的需要,且使用方便,因此适合推广。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