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膀胱尿道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5641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膀胱尿道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可用于诸如前列腺或膀胱疾病之类的手术过程中,用于膀胱和尿道吻合手术用的吻合器。



背景技术: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发病率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复发性、多发性及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治愈局限性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手术的关键和难点都是在于下尿路的重建,即膀胱尿道吻合的关键技术问题。目前多采用手工缝合的方法,但由于吻合口位于盆腔底部,位置深,操作空间狭小,存在缝合技术难度大,手术耗时长,吻合效果难以保证,容易发生尿瘘或吻合口狭窄等一系列并发症的问题。许多学者对膀胱-尿道吻合技术进行了改进与提高,但是实际效果都不能尽如人意,不能完全推广和规范化。

如图1所示,其显示的是膀胱和尿道连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手术时需要将图1中圆圈中所示的膀胱10和尿道20连接的部分切除。切除术后,圆圈中所示的膀胱10与尿道20连接的这部分组织呈断开状态,需要通过吻合手术将膀胱10和尿道20残端缝合在一起直到使之愈合。图13所示,其显示的是膀胱和尿道准备手术连接的解剖图。

目前,吻合器已经广泛应用于胃肠道手术、血管手术中,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组织损伤、减少出血、吻合效果佳的特点。但由于下尿路重建手术存在尿道管腔小、尿道断端短、吻合口存在张力、吻合钉可能诱发结石等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没有能进行膀胱尿道吻合的商品化器械,已有的专利技术是经尿道置入吻合器,但尿道内径细长,给吻合器的实际生产和使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目前尚未有产品问世。

膀胱10下方的这一段尿道20很短,而且处于盆底,位置很狭窄,无法将尿道20的残端向上拉与膀胱10缝合。需要将膀胱10向下拉,将膀胱10缝合在尿道20的残端上。手术操作时,即使是将膀胱10向下拉与尿道20残端进行缝合都很困难。

目前膀胱和尿道的吻合手术是通过膀胱造瘘管的方式辅助进行的。如图2所示,其显示的是一种现有膀胱尿道吻合手术的操作示意图。切除术后,将一根带有球囊31的导尿管30从尿道口插入,经过尿道20,进入膀胱10。然后将膀胱10的开口端用缝合线捆扎在导尿管30的可充气或充水的球囊31的下端,给球囊31充气或充水,撑开球囊31。撑开球囊31后,将导尿管30向下拉,带动膀胱10向下运动,直到膀胱的开口端和尿道20的残端紧紧贴合形成吻合面,之后就可以进行常规的吻合手术。吻合手术之后,保持球囊31充气状态(或充无菌水状态),通过球囊31保持膀胱10和尿道20残端拉合紧贴在一起的状态,让吻合口自然生长,大约2周就愈合。等吻合面的膀胱端和尿道口端愈合在一起后,给球囊31抽气(或抽水),球囊31收缩,然后拔出导尿管30。这期间的排尿通过导尿管30完成。上述现有技术中涉及的导尿管为常规技术,可以参见US 8083804B2,CN 1993083A以及CN102639069A的现有结构进行理解。

上述现有膀胱尿道吻合手术存在的问题是,手术之后,需要通过导尿管30的球囊31保持膀胱10和尿道20残端拉合紧贴在一起生长,病人需要一直插着导尿管30和挂着尿袋2周,排尿和行动非常不方便,不利于病人膀胱和尿道器官功能的恢复,也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膀胱尿道吻合器,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特别是缩短导尿管的使用时间。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膀胱尿道吻合器,用以在膀胱和尿道吻合手术过程中,将膀胱和尿道残端拉紧在一起生长,解决盆腔操作空间狭小,吻合难度大的问题,缩短手术时间,缩短导尿管的使用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便,更好的恢复排尿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膀胱尿道吻合器,用于膀胱尿道吻合手术过程中对膀胱和尿道残端拉紧吻合,其中,所述吻合器包括一个与所述膀胱连接的圆环,围绕所述圆环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尿道连接的向下延伸的钩脚,每个所述钩脚的末端均设置有一个钩挂所述尿道的向上的倒刺。

优选地,围绕所述圆环周边设置有多个向下钩挂所述膀胱的尖钉。

优选地,每个所述钩脚均包括相互连接的向内弯折段以及向外弯折段,所述向内弯折段上部与所述圆环连接,下部与所述向外弯折段连接,所述向外弯折段的下部与所述倒刺连接。

优选地,所述圆环由直径不同的粗棒和细棒间隔连接而成,所述尖钉和所述钩脚均与所述粗棒相连。优选的,所述圆环由直径一致的实心棒体围成。

优选地,所述圆环上具有一个断开的缺口。

优选地,所述缺口位于两个相邻的粗棒之间。

优选地,所述钩脚之间连接有加固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尖钉从所述圆环向下方外侧延伸,所述尖钉与所述圆环的平面的夹角α为0-90度。

优选地,所述向内弯折段和向外弯折段之间的夹角β为90-180度。

本实用新型上述吻合器可以通过吻合器圆环和倒刺,分别钩住膀胱和尿道残端,将膀胱和尿道残端拉紧吻合在一起,缩短了导尿管的使用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不便,提高了吻合口的质量和尽快恢复膀胱与尿道的排尿功能。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显示的是膀胱和尿道连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的是一种现有膀胱尿道吻合手术的操作示意图;

图3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膀胱尿道吻合手术的操作示意图;

图4显示的是图3所示吻合手术之后的膀胱尿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膀胱尿道吻合器的侧视图;

图6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膀胱尿道吻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膀胱尿道吻合器的侧视图;

图8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膀胱尿道吻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膀胱尿道吻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还有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膀胱尿道吻合器的侧视图;

图11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还有再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膀胱尿道吻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膀胱尿道吻合器的侧视图。

图13显示的是膀胱和尿道准备手术连接的解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膀胱尿道吻合器,用以在膀胱或前列腺疾病之类的手术过程中,将膀胱和尿道残端拉紧在一起生长,与现有的尿道重建术相比,大大降低了缝合难度和医生的劳动强度,缩短导尿管的使用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便,更有利于患者恢复排尿功能。

具体手术操作过程可以参见图3-4所示,其中,图3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膀胱尿道吻合手术的操作示意图;图4显示的是图3所示吻合手术之后的膀胱尿道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膀胱尿道吻合手术的操作过程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同,首先还是将图1中圆圈中所示的膀胱10和尿道20连接的部分切除。切除术后,仍然需要使用带有球囊的导尿管30。将导尿管30经尿道20进入膀胱10。

之后,从手术过程中的腹壁开口处,使用腹腔镜器械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膀胱尿道吻合器40(具体结构后续说明)送入膀胱10。

然后把吻合器40套在导尿管30上,吻合器40处于球囊31的下方,如图3所示。将膀胱10的开口端用缝合线捆扎在吻合器40的上端外侧,使膀胱10的开口端包裹住吻合器40的上端。

再之后,充气撑开导尿管30的球囊31,向下拉动导尿管30,将膀胱和尿道残端紧贴在吻合面上进行常规吻合手术,同时,使吻合器40分别将膀胱10和尿道20挂钩在一起,通过吻合器40将膀胱和尿道残端拉紧在一起生长。手术3天后就可以拔出导尿管30,让吻合器40保持在那里发挥拉紧膀胱10和尿道20的作用,让吻合口自然生长,大约2周后愈合,如图4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吻合器40可以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加工制成,使用后2周自行崩解成小块,通过尿道随尿液排出体外。所述材料可以是可生物降解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对二氧环己酮、乙交酯、丙交酯、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的均聚物、共聚物或以上聚合物的共混物,当然所述材料也可以是可生物降解材料的改性材料等。

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手术操作过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吻合器40,虽然在操作上仍然需要使用导尿管30,但是对病人来讲,导尿管30只需要保持3天就可以了,3天的时间利用导尿管30的重力向下作用,将吻合器40牢固钩住膀胱10和尿道20,导尿管30的任务就完成了,然后就可以拔出导尿管30了。膀胱10和尿道20在吻合器40的固定作用下,会自然愈合。吻合器40的内通道可以让病人正常排尿,也不需要导尿管30的负压。缩短了导尿管30的使用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不便。当然有时为了保险起见,术后一直保留导尿管,起到引流尿液作用,直到吻合口愈合,这样也可以。这样做并不与本发明的优点相冲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膀胱尿道吻合器的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其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膀胱尿道吻合器40的侧视图,所述膀胱尿道吻合器40可用于膀胱尿道吻合手术过程中对膀胱 10和尿道20的残端拉紧吻合。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膀胱尿道吻合器40整体结构看起来像个筒状的“凳子”,上周是一个圆环41,下面为围绕圆环设置的倒刺连接件42。在图5-9、11、12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倒刺连接件42为多个“凳脚”状的钩脚,在图10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倒刺连接件42为向下延伸的筒状结构。

图5为对称结构的侧视图,其中倒刺连接件42的钩脚的总数为六个,结构均完全相同且对称分布。即,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吻合器40包括一个与膀胱10连接的圆环41,围绕圆环41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倒刺连接件42,倒刺连接件42的末端设置有钩挂尿道20的向上的倒刺421。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倒刺连接件42为多个与尿道20连接的向下延伸的钩脚,每个钩脚的末端均设置有一个钩挂尿道20的向上的倒刺421。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对应于六个钩脚的位置,围绕圆环41周边设置有多个向下钩挂膀胱10的尖钉411。即图5中所示尖钉411的数量也是六个,结构均完全相同且对称分布。所述尖钉411从圆环41向下方外侧延伸,尖钉411与圆环41的平面的夹角α为0-90度(在图7所示实施例中,尖钉411与圆环41处于同一平面,则夹角α即为0度)。

即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吻合器40的使用,实际上就是代替导尿管球囊的作用。运用吻合器圆环41上的尖钉411和倒刺421,分别钩住膀胱和尿道。尖钉411负责钩住膀胱,倒刺421负责钩住尿道,通过尖钉411和倒刺421的钩锁作用,将膀胱和尿道拉紧在一起,保持2周,膀胱和尿道愈合完毕后,吻合器崩解,随尿液排出体外。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每个钩脚均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向内弯折段422以及向外弯折段423,向内弯折段422上部与圆环41连接,下部与向外弯折段423连接,向外弯折段423的下部与倒刺421连接。其中,向内弯折段422和向外弯折段423之间的夹角β为90-180度。夹角β为180度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情况,即不存在内弯的情况,如图7所示,每个钩脚都是直的没有内弯。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吻合器40的钩脚通过向内弯折段422和向外弯折段423形成“7”字形的内凹结构,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缝合线将膀胱开口处捆在吻合器的“7”字形内凹结构处。内凹结构一是方便缝线的捆扎定位; 二是膀胱尿道处于人体的下半身,受重力影响,这里的组织会有向内的应力,组织在生长的时候自然就会向内挤压,内凹结构有利于组织自然向内生长防止把吻合器压瘪。

当然,在图7所示没有内弯的钩脚的结构中,钩脚和圆环41的连接部分也存在一个内凹结构,在图10所示的筒状结构的倒刺连接件42和圆环41的连接部分同样存在一个内凹结构,也可以达到图5所示的内凹结构类似的效果,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5所示的通过向内弯折段422和向外弯折段423形成“7”字形的内凹结构,内凹范围更大,“7”字形的内凹结构使得内凹的直径小于圆环41的内径,更加有利于缝线的捆扎以及组织自然向内生长防止把吻合器压瘪。

图6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膀胱尿道吻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的吻合器结构与图5基本上相同,从图6中可以看出,圆环41上具有一个断开的缺口414。吻合器40的圆环41设计成断开的结构,作用有两点:一是使吻合器40具有一定的弹性,稍微径向用力压迫吻合器圆环41,使吻合器40有点收缩,方便从腹壁的微创开口进入,这样腹壁的开口也可以尽量小;二是球囊充气撑开的时候,可以将圆环41撑大一些,可以使圆环上的尖钉411把膀胱钉得牢固一点。

同样具有类似的缺口414的设计的吻合器40的实施例在图7、8、10、11、12中也有显示。例如,在图8所示实施例中,缺口414设计为相互配合的斜面,其优点是缺口414成倾斜状,当圆环41与膀胱连接的时候,膀胱难以从倾斜状的缺口414挤入缺口414,使得缺口414位置的吻合生长自然平滑,避免口漏的发生,有利于快速愈合。再比如,在图11所示实施例中,缺口414设计为相互滑动扣合的结构,手术中吻合器40安装到位之后,可以通过挤压使缺口414滑动扣合成整体,可以使缺口完全闭合,其扣合之后的结构类似于图9所示没有缺口的形式,可以提高结构强度,消除了吻合口挤入缺口影响愈合的隐患,同时缺口的存在可以方便从腹壁的微创开口挤压进入,可以减小微创开口的尺寸,有利于开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当然,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吻合器40的圆环41也可以设计成没有缺口的形式,如图9所示,其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膀胱尿道吻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没有缺口的结构强度要更好一些,不容易折断。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从图5-6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圆环41可以由直径不同的粗棒412和细棒413间隔连接而成,粗细结构间隔的好处是可以减小材料的体积,便于从结构薄弱的细棒413的位置崩解,且崩解后的体积较小,易于排出体外。同时为保证结构强度,优选尖钉411和钩脚均与粗棒412相连,即主要受力的尖钉411和钩脚均设置在结构强度较大的粗棒412上,手术操作过程中不至于受力过大使得吻合器40折断。同时,从图6可以看出,优选缺口414位于两个相邻的粗棒412之间,即缺口414断开在细棒所在的位置处,这样可以尽量减少缺口对于圆环结构强度的削弱。

另外,从图9也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圆环41也可以是直径相同的环状结构(没有粗棒和细棒间隔连接的结构),可以如图所示那样没有缺口,也可以类似前述实施例那样设置缺口。

进一步地,图9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膀胱尿道吻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吻合器40的总体结构构思与前述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图中钩脚之间连接有加固连接件415。图9所示加固连接件415呈网格状设置在钩脚的倒刺421以上的部分,作用是加固钩脚之间的结构强度,防止钩脚受力过大使用时受力折断。当然,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固连接件415也可以是连接钩脚底部的一圈圆环,其结构类似于上部的吻合器圆环41。图中吻合器圆环41可以是如前述实施例所示的那样由直径不同的粗棒和细棒间隔连接而成,也可以是直径相同的环状结构,可以如图所示那样没有缺口,也可以类似前述实施例那样设置缺口。

进一步地,如果将图9中的网格状的加固连接件415进行进一步的加密,使得网格状的加固连接件415的网格消失,则图9所示实施例就可以形成为类似图10所示的结构,即从吻合器40的圆环41向下延伸形成了筒状结构。当然,图10所示实施例也可以在圆环41上具有缺口414,并且为便于压缩,缺口414沿着筒状结构的倒刺连接件42的长度方向延伸成裂口。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吻合器钩挂牢固不易脱落,在图12所示实施例中,可以沿着倒刺连接件42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向外的倒刺421,例如,可以沿着图10的筒状结构的倒刺连接件42的外表面布满倒刺421, 也可以在图5、6、8、9、11所示的每个钩脚上沿长度方向布置多个向外的倒刺42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膀胱尿道吻合手术过程中对膀胱和尿道拉紧连接的膀胱尿道吻合器,可以具有直径相同的圆环,也可以具有粗细间隔连接的圆环;圆环上可以具有缺口,也可以没有缺口;钩脚之间可以具有网格状的加固连接件,也可以具有位于底部的环状的加固连接件,也可以没有任何加固连接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的吻合器,可以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吻合器圆环和倒刺,分别钩住膀胱和尿道,将膀胱和尿道拉紧在一起,缩短了导尿管的使用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不便。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