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刮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5147阅读:1308来源:国知局
电动刮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刮痧器。



背景技术:

刮痧疗法是传统医学的一种自然疗法,在中国最早的医术《内经》中即有记载。因方法简便效果好,在民间更是广泛流传。刮痧之所以对多种疾病有很好的疗效,这是因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保护防御器官,皮下组织中有着丰富的多种免疫细胞和各种神经感受器,是机体第一道强大的保护防御屏障,并通过神经经络系统与身体各各脏腑器官相连通。

在诸多自然疗法如针灸、拔罐、刮痧、按摩等疗法中,均是通过物理刺激和能量传导来激发唤醒皮下组织的多种免疫细胞和神经感受器,从而快速疏通气血和提高免疫力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而刮痧更是简便易行效果突出,有效病症达三百余种。在国家弘扬传统医学和人们注重自然疗法保健的大背景下,开展和求助刮痧治疗的人越来越多。然而现行使用的刮痧板治疗是个体力活,长时间工作会非常辛苦劳累。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用电动的方法对刮痧板进行改进,从而达到省时省力效果更好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刮痧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由刮痧装置、驱动装置以及固定设置于刮痧装置和驱动装置外侧的壳体组成,

所述刮痧装置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刮板轮组成,所述刮板轮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分体式刮板轮以5及个以上的刮痧板组成,所述刮痧板末端设置刮痧板定位卡,两个分体式刮板轮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卡扣装置,所述分体式刮板轮上设置有与刮痧板相适配的定位凹槽,所述刮痧板嵌置于所述定位凹槽内,

所述驱动装置由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驱动电机输出端的涡轮蜗杆箱组成,所述涡轮蜗杆箱的涡轮轴嵌置于所述刮板轮的轴孔内。

所述壳体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分体式壳体组成,所述分体式壳体内侧对称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定位柱,所述驱动电机上设置有与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分体式壳体前端设置有前端定位卡,所述分体式壳体后端设置有后端定位卡,所述分体式壳体上端设置有手持部。

所述刮痧板为10个。

所述驱动电机下端设置有支撑轮。

所述涡轮蜗杆箱的型号为传邦-S37-Y0.37-17-M1。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代替传动的刮痧板,本实用新型在分体式刮板轮边安装数个间距相等的小块刮痧板构成的刮板轮,用微型电机以蜗轮蜗杆机构带动刮板轮旋转。刮痧时手持电动刮痧器开启并调好转速,使刮板轮的刮板顶部边缘轻缓接触刮痧部位,根据需要适当施压和移动即可进行刮痧治疗。本实用新型省时省力,操控性和治疗效果都有很大的实质性进步。就像理发剪子从手动到电动一样省时省力效果好。对于没用过的人来说稍加练习即可熟练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刮痧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刮痧装置、驱动装置以及固定设置于刮痧装置和驱动装置外侧的壳体组成,

所述刮痧装置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刮板轮组成,所述刮板轮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分体式刮板轮3以及10个刮痧板6组成,所述刮痧板6末端设置刮痧板定位卡,两个分体式刮板轮3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卡扣装置13,所述分体式刮板轮3上设置有与刮痧板6相适配的定位凹槽,所述刮痧板6嵌置于所述定位凹槽内,

所述驱动装置由驱动电机4以及设置于驱动电机4输出端的涡轮蜗杆箱10组成,所述涡轮蜗杆箱10的涡轮轴7嵌置于所述刮板轮的轴孔内。所述驱动电机4下端设置有支撑轮5。

所述壳体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分体式壳体1组成,所述分体式壳体1内侧对称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定位柱,所述驱动电机4上设置有与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11,所述分体式壳体1前端设置有前端定位卡9,所述分体式壳体1后端设置有后端定位卡8,所述分体式壳体1上端设置有手持部2。

本实用新型在分体式刮板轮边安装数个间距相等的小块刮痧板构成的刮板轮,使刮板轮的刮板顶部边缘轻缓接触刮痧部位,此时驱动电机经涡轮蜗杆箱带动两端的刮板轮转动,从而使得刮板轮周边的数个刮痧板旋转运动,对刮痧部位进行刮痧治疗,根据需要适当施压和移动即可进行刮痧治疗。

本实用新型省时省力,操控性和治疗效果都有很大的实质性进步。就像理发剪子从手动到电动一样省时省力效果好。对于没用过的人来说稍加练习即可熟练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