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
背景技术:
以往,广泛地知晓有一种利用包装片将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进行独立包装并折叠而成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使用像这样折叠而被包装好的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时,使用者需要将包装体开封、展开,取出包装于包装片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包装片的预定的区域设置缺口,通过拉拽吸收性物品的从该缺口暴露的部分,能够将包装体开封并且容易地取出吸收性物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5012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是吸收性物品的一部分从包装片暴露的构造,因此存在在使用吸收性物品前使用者的手等触碰到该吸收性物品的情况,在卫生方面产生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开封作业的、卫生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的发明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其具备互相交叉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吸收性物品和包装片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而得到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具有: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其以设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第1长度方向折痕为基点,在所述宽度方向折叠而成;以及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其以设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第2长度方向折痕为基点,在所述宽度方向折叠而成,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具有第1重叠部,在该第1重叠部,所述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在所述包装片的所述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外侧,在所述第1重叠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和所述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利用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第1粘接区域接合起来,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具有: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其以设于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且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第1宽度方向折痕为基点,在所述长度方向折叠而成;以及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其以设于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且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第2宽度方向折痕为基点,在所述长度方向折叠而成,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具有第2重叠部,在该第2重叠部,所述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在所述包装片的所述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外侧,在所述第2重叠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和所述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利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第2粘接区域接合起来,在所述包装片的所述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在要将折叠状态下的所述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展开时被拉拽的拉拽区域设于所述第2重叠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基准端是所述第2粘接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中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靠近所述第1粘接区域的那一端,在所述包装片上从所述拉拽区域经由所述第1长度方向折痕直到到达所述基准端为止的最短距离比在所述包装片上从所述拉拽区域经由所述第2长度方向折痕直到到达所述基准端为止的最短距离短。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由本说明书和所附附图的记载明确得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开封作业的卫生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肌肤侧观察展开了的状态的卫生巾1时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对图1的A-A截面进行表示的概略剖视图。
图3A~图3F是对将卫生巾1折叠而使其形成为独立包装状态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表示从肌肤侧观察沿宽度方向进行了折叠的卫生巾1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5是表示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一部分被展开了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6的(A)是从肌肤侧观察独立包装状态的卫生巾1的情况的概略俯视图。图6的(B)是对图6的(A)的B-B截面进行表示的概略剖视图。
图7A~图7D是针对独立包装状态的卫生巾1对展开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时的情形进行说明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和所附附图的记载,至少能够明确以下的事项。
一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其具备互相交叉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吸收性物品和包装片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而得到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具有: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其以设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第1长度方向折痕为基点,在所述宽度方向折叠而成;以及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其以设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第2长度方向折痕为基点,在所述宽度方向折叠而成,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具有第1重叠部,在该第1重叠部,所述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在所述包装片的所述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外侧,在所述第1重叠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和所述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利用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第1粘接区域接合起来,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具有: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其以设于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且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第1宽度方向折痕为基点,在所述长度方向折叠而成;以及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其以设于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且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第2宽度方向折痕为基点,在所述长度方向折叠而成,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具有第2重叠部,在该第2重叠部,所述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在所述包装片的所述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外侧,在所述第2重叠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和所述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利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第2粘接区域接合起来,在所述包装片的所述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在要将折叠状态下的所述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展开时被拉拽的拉拽区域设于所述第2重叠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基准端是所述第2粘接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中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靠近所述第1粘接区域的那一端,在所述包装片上从所述拉拽区域经由所述第1长度方向折痕直到到达所述基准端为止的最短距离比在所述包装片上从所述拉拽区域经由所述第2长度方向折痕直到到达所述基准端为止的最短距离短。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将第2粘接区域剥离而将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展开时,第1粘接区域的一部分被剥离而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的一部分也被展开。使用者通过捏住被展开了的该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的一部分进行拉拽,能够容易地进行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开封作业。另外,在开始开封作业之前、即使用之前,吸收性物品的整体为被包装于包装片的状态,没有暴露在外部,因此能够卫生地使用吸收性物品。
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期望的是,利用所述第2粘接区域将所述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和所述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粘接起来的强度比利用所述第1粘接区域将所述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和所述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粘接起来的强度大。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第1粘接区域比第2粘接区域优先被剥离。因而,在剥离第2粘接区域的动作中,能够易于将利用第1粘接区域与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接合起来的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的一部分剥离。由此,使用者能够以局部被剥离了的部分为开端而使该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容易地展开。也就是说,能够容易地进行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开封作业。
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期望的是,所述第1粘接区域和所述第2粘接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具有重叠的部分。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对于第1粘接区域和第2粘接区域在宽度方向重叠的部分,第2粘接区域的粘接力以与将第1粘接区域向肌肤侧拉拽的力相对抗的方式起作用,使厚度方向上的力(剥离第1粘接区域的力)容易作用于第1粘接区域。因而,在剥离第2粘接区域的动作中,能够更容易将第1粘接区域剥离。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开封作业。
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期望的是,所述拉拽区域在所述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设于与设有所述第2宽度方向折痕的那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通过在尽量远离第2宽度方向折痕的位置设有拉拽区域,从而在拉拽该拉拽区域而使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沿长度方向展开时,能够产生更大的力矩。由此,使用者能够以更小的力将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开封。
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期望的是,所述第2粘接区域在所述长度方向上设于与设有所述拉拽区域的位置重叠的位置。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能够使在包装片上从拉拽区域经由第1长度方向折痕直到到达第2粘接区域的基准端为止的距离最短。由此,在剥离第2粘接区域的动作中,第1粘接区域更容易剥离。因而,使用者能够更容易进行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开封作业。
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期望的是,所述第1粘接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设于比所述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的中央部靠近所述基准端的位置。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剥离第2粘接区域的动作中,能够使第1粘接区域开始剥离的时刻较早。由此,能够在第2粘接区域完全被剥离之前剥离第1粘接区域。通过剥离第1粘接区域,从而使用者能够使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容易地展开。
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期望的是,所述包装片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非肌肤侧表面具有粘接部,所述粘接部和所述第2粘接区域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不重叠。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剥离第2粘接区域的动作中,容易抑制设于包装片的粘接部(例如,内衣固定用的粘接部)比第2粘接区域先被剥离的情况。由此,抑制在该内衣固定用的粘接部的表面附着污物的情况。
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期望的是,在所述拉拽区域设有在要将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折叠了的所述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展开时被拉拽的引导胶带。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使用者通过捏住引导胶带而拉拽,从而与直接捏住包装片进行拉拽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更简单地对拉拽区域进行拉拽。由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开封作业。
===实施方式===
<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构成>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一例,对生理用卫生巾1(以下,也简称为卫生巾1)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对卫生巾1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也包括所谓的卫生护垫(例如护垫(pantyliner))、失禁垫等,并不限定于生理用卫生巾。
图1是从肌肤侧观察展开了的状态的卫生巾1时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对图1的A-A截面进行表示的概略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具有吸收性物品10、包装片20、分隔件30以及引导胶带40。另外,分隔件30和引导胶带40并非必须的构成要素,也可以仅由吸收性物品10和包装片20构成卫生巾1。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那样定义各方向。即,将沿着卫生巾1(吸收性物品10)的产品长度方向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长度方向具有“前侧”和“后侧”。该“前侧”是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0时成为使用者的腹侧的方向,“后侧”是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0时成为使用者的背侧的方向。另外,将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沿着产品宽度方向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另外,将与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将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0时(穿着时)与使用者(穿着者)的肌肤抵接的那一侧设为“肌肤侧”,将其相反侧设为“非肌肤侧”。
吸收性物品10具有用于吸收液体的吸收体11、从使用者的肌肤侧覆盖吸收体11的正面层12以及从使用者的非肌肤侧覆盖吸收体11的反面层13(参照图2)。
吸收体11是沿着长度方向较长的纵长的构件,含有亲水性纤维、浆料等,能够高效地吸收、保持体液等液体。正面层12是使体液等液体透过的透液性的片构件,例如由无纺布形成。反面层13是非透液性的片构件,例如由以聚乙烯、丙烯等为主体的膜等形成。
在图1中,吸收性物品1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出来而形成有翼部14。该翼部14是在使用卫生巾1时,在将卫生巾1载置固定于内衣(未图示)之际使用的固定部。但是,也可以不必设置翼部14。
包装片20是用于对吸收性物品10进行独立包装的片构件。该包装片20在使用卫生巾1之前以与吸收性物品10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与吸收性物品10接合,在使用卫生巾1时被从吸收性物品10卸下。另外,如图2所示,吸收性物品10和包装片20隔着分隔件30利用设有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的粘接部131和粘接部132接合。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0时,能够利用该粘接部131将吸收性物品10固定于内衣。作为包装片20的材料,例如使用塑料膜、尼龙膜等各种膜、无纺布、对无纺布进行层压加工而得到的膜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包装片20由半透明的原材料形成,在对吸收性物品10进行了包装的状态下,使用者能够透过包装片20确认内部的吸收性物品10的一部分。
分隔件30是配置于吸收性物品10的反面层13与包装片20之间的片构件(参照图2)。使用硅树脂等对分隔件30的表面施加剥离加工,使其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于设于分隔件30与吸收性物品10之间的粘接部131。关于剥离加工,由于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说明。通过配置有这样的分隔件30,从而抑制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0之前发生以下情况:形成粘接部131的粘接剂附着于包装片20的情况、粘接部131的粘合性变弱的情况;并且保护该粘接部131。而且,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0时,将分隔件30从粘接部131剥离,利用该粘接部131的粘合力将吸收性物品10固定于使用者的内衣等。
引导胶带40是在要将折叠状态下的卫生巾1展开(开封)之际被使用者拉拽的拉拽部。关于引导胶带40,之后进行说明。
<关于卫生巾1的独立包装>
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形成有一个以上的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方向折痕和一个以上的沿着宽度方向的宽度方向折痕。通过以这些折痕为基点将吸收性物品10和包装片20(和分隔件30)沿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折叠,从而使卫生巾1成为独立包装状态。图3A~图3F是对将卫生巾1折叠而使其形成为独立包装状态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3A是对卫生巾1被展开了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图,是与图1所示的状态相当的图。作为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方向折痕,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具有设于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在图3A中为左侧)的第1长度方向折痕FL1和设于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在图3A中为右侧)的第2长度方向折痕FL2。另外,作为沿着宽度方向的宽度方向折痕,具有设于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在图3A中为后侧)的第1宽度方向折痕FW1和设于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在图3A中为前侧)的第2宽度方向折痕FW2。
在折叠卫生巾1时,首先,以第1长度方向折痕FL1为基点,将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10和包装片20的一端侧向宽度方向的内侧折叠。以下,将该折叠了的部分称为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参照图3B)。
接下来,以第2长度方向折痕FL2为基点,将吸收性物品10和包装片20的另一端侧向宽度方向的内侧折叠。以下,将该折叠了的部分称为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参照图3C)。
通过折叠卫生巾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形成第1重叠部55,在该第1重叠部55,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一部分的区域重叠在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的厚度方向上的外侧(在图3C中为肌肤侧)。第1重叠部55是在图3C中沿着长度方向的纵长的区域。
而且,在该第1重叠部55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第1粘接区域151。通过在厚度方向上的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和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之间涂布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而形成第1粘接区域151,利用该第1粘接区域151将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和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在厚度方向上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3C中用阴影部分示出的那样,第1粘接区域151形成为沿着长度方向的纵长的带状。由此,在第1重叠部55处,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在长度方向上的大致整个范围接合于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的肌肤侧,容易维持卫生巾1的宽度方向的折叠状态。另外,第1粘接区域151不限定于图3C所示那样的带状的区域。例如,也可以是,在预定的范围涂布粘接剂而得到的粘接剂涂布部(例如点状的粘接剂涂布部等)沿着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从而形成第1粘接区域151。
在第1粘接区域151处,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和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以能够剥离的方式接合,在使用卫生巾1时,使用者能够剥离粘接部而将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和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如图3A那样展开。
接下来,以第1宽度方向折痕FW1为基点,将吸收性物品10和包装片20的一端侧向长度方向的内侧折叠。以下,将该折叠了的部分称为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参照图3D)。
接下来,以第2宽度方向折痕FW2为基点,将吸收性物品10和包装片20的另一端侧向宽度方向的内侧折叠。以下,将该折叠了的部分称为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参照图3E)。通过折叠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第2重叠部65,在该第2重叠部65,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一部分的区域重叠在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的厚度方向的外侧(在图3E中为肌肤侧)。
在该第2重叠部65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第2粘接区域152。通过在厚度方向上的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和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之间涂布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而形成第2粘接区域152,利用该第2粘接区域152将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和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在厚度方向上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3E中用阴影部分示出的那样,第2粘接区域152形成为沿着宽度方向的横长的带状。由此,在第2重叠部65处,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在宽度方向上的大致整个范围接合于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的肌肤侧,容易维持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的折叠状态。另外,第2粘接区域152不限定于图3E所示那样的带状的区域。例如,也可以是,在预定的范围涂布粘接剂而得到的粘接剂涂布部(例如点状的粘接剂涂布部等)沿着宽度方向排列有多个,从而形成第2粘接区域152。
在第2粘接区域152处,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和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以能够剥离的方式接合,在使用卫生巾1时,使用者能够剥离粘接部而将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和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如图3C那样展开。
在折叠状态下的卫生巾1的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肌肤侧表面,在第2重叠部65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设有拉拽区域62PR(参照图3F)。拉拽区域62PR是在使用卫生巾1时,在要将卫生巾1从折叠了的状态(即独立包装状态)展开时被使用者拉拽的区域。使用者通过将该拉拽区域62PR向厚度方向上的肌肤侧且是长度方向上的前侧拉拽,从而能够剥离第2粘接区域152并且将折叠了的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展开。另外,期望的是,拉拽区域62PR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置是比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靠近与第2宽度方向折痕FW2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的位置。这是因为,在拉拽该拉拽区域62PR时,距第2宽度方向折痕FW2的距离越远,产生越大的力矩,因此容易展开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
在该拉拽区域62PR设有引导胶带40。引导胶带40是用于容易地对拉拽区域62PR进行拉拽的拉拽辅助构件,使用者通过用手指捏住引导胶带40而进行拉拽,能够容易地拉拽拉拽区域62PR。本实施方式的引导胶带40在卫生巾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以在长度方向上跨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与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分界线的方式设置。在图3F中,引导胶带40的长度方向上的前侧的区域牢固地接合于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拉拽区域62PR。另一方面,引导胶带40的长度方向上的后侧的区域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于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的肌肤侧表面,另外,其顶端部分(在图3F中为长度方向的后侧端部)不与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接合,成为所谓的无胶边缘。由此,使用者易于通过捏住引导胶带40的顶端部(长度方向的后侧端部)而拉拽该引导胶带40。但是,既可以不设置引导胶带40,而设置其他的拉拽辅助构件,也可以不设置拉拽辅助构件,而使用者通过直接捏住包装片20来对拉拽区域62PR进行拉拽。
在制造工序中利用在图3A~图3F中说明了的那样的动作,使卫生巾1成为吸收性物品10被包装在包装片20的内部而被折叠了的“独立包装状态”。这样的独立包装状态与展开成平面的状态(图3A)相比较,小型且体积不易变大,卫生巾1以该状态在市场上流通,被使用者携带。并且,在这样的独立包装状态下,吸收性物品10未暴露于包装片20的外部,因此能够卫生地使用吸收性物品10,另外,使用者能够以吸收性物品10不被他人看到的状态携带卫生巾1。
在使用卫生巾1时,通过以相反的步骤进行上述的折叠动作,将卫生巾1从独立包装状态展开成平面状态。即,以图3F~图3A的顺序将各折叠部62、61、52、51展开,从而开封。然后,通过从吸收性物品10卸下包装片20(和分隔件30),从而能够使用吸收性物品10。
<关于独立包装状态的卫生巾1的开封>
在从独立包装状态开封、展开卫生巾1时,通过借助上述的引导胶带40对拉拽区域62PR进行拉拽,能够将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和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简单地沿长度方向展开。另一方面,在将卫生巾1沿宽度方向展开时,在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未设置引导胶带40那样的拉拽辅助构件,因此使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展开较困难。
图4是表示从肌肤侧观察沿宽度方向进行了折叠的卫生巾1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该图4与图3C的状态相对应,示出展开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和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且形成有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和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状态。在该图4中,在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宽度方向端部处,在成为其与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的分界的部分设有开封口52E,使用者能够从该开封口52E将卫生巾1沿宽度方向展开。然而,由于形成于开封口52E的附近的第1粘接区域151将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和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接合起来,因此,若没有上述那样的拉拽辅助构件,则较难将开封口52E开封。另外,也存在如下情况:出于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和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以相同颜色形成等理由,较难识别开封口52E的位置。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形成为,使用者对拉拽区域62PR(引导胶带40)进行拉拽,进行剥离第2粘接区域152并且展开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动作,与此联动地,将第1粘接区域151的一部分剥离而将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一部分展开。图5是表示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一部分被展开了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在该图5中,在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长度方向前侧的区域,第1粘接区域151的一部分被剥离,开封口52E的一部分被卷起。将像这样开封口52E卷起了的部分作为开端,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展开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以下,对如图5那样将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一部分展开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独立包装状态的卫生巾1的构造进行具体的说明。图6的(A)是从肌肤侧观察独立包装状态的卫生巾1的情况的概略俯视图。图6的(B)是对图6的(A)的B-B截面进行表示的概略剖视图。该B-B截面是长度方向上的形成有第2粘接区域152的位置的截面。另外,图6的(B)主要对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截面构造进行表示,省略了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的一部分的结构、吸收性物品10等其他的结构。
如图6的(A)所示,在独立包装状态的卫生巾1中,利用在第1重叠部55沿着长度方向设置的第1粘接区域151将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和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在厚度方向上接合起来。该第1粘接区域151形成于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左右任一侧偏移了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1粘接区域151形成于比宽度方向的中央靠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宽度方向端部(开封口52E)的位置。
另外,在独立包装状态的卫生巾1中,利用在第2重叠部65沿着宽度方向设置的第2粘接区域152将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和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在厚度方向上接合起来。在图6的(B)中,第2粘接区域152形成为具有与第1粘接区域151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部分。
另外,在第1粘接区域151和第2粘接区域152中,以第2粘接区域152的粘接强度高于第1粘接区域151的粘接强度的方式形成各粘接区域。即,利用第1粘接区域151接合起来的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和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比利用第2粘接区域152接合起来的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和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容易剥离。
此处,利用在向使由粘接区域接合起来的两个构件(例如,利用第1粘接区域151接合起来的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和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剥离的方向拉拽时将两者剥离的力的大小来表示“粘接强度”。在测量粘接强度时,首先,将测量对象部位(利用粘接区域接合起来的两个构件)切出预定的大小而作成试片。然后,使用强粘合带等设置用于将试片向剥离方向拉拽的抓握部,将该抓握部安置于拉拽试验机,从载荷为零起逐渐加大载荷而将试片向剥离方向拉拽,并测量载荷的大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包装片20的材料强度比第1粘接区域151和第2粘接区域152的粘接强度高的方式确定各粘接强度。因而,在卫生巾1的开封作业、粘接强度的试验中,难以产生包装片20在第1粘接区域151和第2粘接区域152剥离之前破损这样的问题。
另外,将第2粘接区域152的宽度方向两端中的在宽度方向上靠近第1粘接区域151的那一端作为基准端152Es,将在包装片20上从拉拽区域62PR的位置经由第1长度方向折痕FL1直到到达基准端152Es的位置为止的最短距离设为La。同样地,将第2粘接区域152的宽度方向两端中的在宽度方向上远离第1粘接区域151的那一端作为端152Eo,将在包装片20上从拉拽区域62PR的位置经由第2长度方向折痕FL2直到到达基准端152Es的位置为止的最短距离设为Lb。详细后述,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的(B)所示,通过使距离La比距离Lb短(La<Lb),从而在展开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动作中,能够使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一部分展开。另外,在第2粘接区域152由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粘接剂涂布部构成这样的情况下,设于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位置的粘接剂涂布部分别成为基准端152Es和端152Eo。
接下来,针对独立包装状态的卫生巾1,对与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展开(开封)联动地使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一部分展开的动作进行具体的说明。图7A~图7D是针对独立包装状态的卫生巾1对展开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时的情形进行说明的概略剖视图。与图6的(B)同样地,该图7A~图7D表示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上的形成有第2粘接区域152的位置处的截面。
如上所述,在将卫生巾1展开时,首先,通过向厚度方向上的外侧(肌肤侧)对拉拽区域62PR(引导胶带40)进行拉拽,从而将第2粘接区域152剥离而将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展开(参照图3E)。
当将拉拽区域62PR向肌肤侧拉拽时,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肌肤侧面以该拉拽区域62PR为支点被向肌肤侧拉拽。另一方面,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非肌肤侧面利用第2粘接区域152与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粘接起来,因此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如图7A那样变形为以拉拽区域62PR、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152Es、152Eo为顶点的剖视呈大致等腰三角形状。在该图7A的状态下,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中的、拉拽区域62PR与基准端152Es之间的距离La的部分相当于三角形的斜边之一,利用第2粘接区域152接合起来的部分相当于三角形的底边。以下,在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宽度方向上将相对于拉拽区域62PR而言设有第1折痕FL1的那一侧的部分称为La侧。同样地,在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宽度方向上将相对于拉拽区域62PR而言设有第2折痕FL2的那一侧的部分称为Lb侧。
若从图7A的状态起进一步将拉拽区域62PR向肌肤侧拉拽,则如图7B那样,在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La侧,在拉拽区域62PR与第1粘接区域151之间产生张力。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拉拽区域62PR被向肌肤侧拉拽,而与之相对地,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非肌肤侧面利用第1粘接区域151和第2粘接区域152与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接合起来,由此产生该张力。而且,若向肌肤侧拉拽拉拽区域62PR的力比第1粘接区域151的粘接强度大,则在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La侧,第1粘接区域151开始剥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2粘接区域152的粘接强度比第1粘接区域151的粘接强度大,因此即使第1粘接区域151开始剥离,第2粘接区域152也难以剥离。
另一方面,在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Lb侧,首先,在拉拽区域62PR与第2粘接区域152的端152Eo之间产生张力。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拉拽区域62PR被向肌肤侧拉拽,而与之相对地,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非肌肤侧面利用第2粘接区域152与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接合起来,由此产生该张力(参照图7B)。而且,若向肌肤侧拉拽拉拽区域62PR的力比第2粘接区域152的粘接强度大,则在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Lb侧,第2粘接区域152从端152Eo侧朝向宽度方向的内侧开始剥离。
若进一步将拉拽区域62PR向肌肤侧拉拽,则如图7C那样,在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La侧,第1粘接区域151完全剥离。另一方面,在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Lb侧,与拉拽区域62PR被向肌肤侧拉拽相应地,第2粘接区域152从端152Eo侧朝向基准端152Es侧逐渐剥离。然后,最终如图7D那样,成为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和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仅在基准端152Es的部分被接合的状态,之后,第2粘接区域152的整体被剥离。在图7D中,在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Lb侧,拉拽区域62PR与基准端152Es之间的距离为Lb。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相比于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Lb侧,在La侧先作用有张力,由此,在第2粘接区域152的整体在Lb侧被剥离之前,容易先在La侧剥离第1粘接区域151。即,La侧的拉拽区域62PR与基准端152Es之间的距离(La)比Lb侧的拉拽区域62PR与基准端152Es之间的距离(Lb)短(La<Lb),由此第1粘接区域151容易比第2粘接区域152先被剥离。
其结果,在长度方向上的形成有第2粘接区域152的部分处,利用第1粘接区域151接合起来的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从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脱离,如图5那样,成为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一部分(开封口52E)卷起了的状态。使用者通过捏住该卷起了的开封口52E而进行拉拽,能够将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展开,从而容易地将卫生巾1开封。另外,在使用卫生巾1之前,吸收性物品10的整体被包装于包装片20,因此在使用前,该吸收性物品10不会暴露在外部,较为卫生。
另外,在假设La为Lb以上的情况(La≥Lb)下,在第2粘接区域152的整体在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Lb侧被剥离的时刻,成为在La侧产生松弛而不产生张力的状态,因此第1粘接区域151未剥离。在该情况下,如图4那样,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和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之间的接合状态被维持,因此难以展开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
<关于粘接区域的位置>
在与展开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动作相联动地使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一部分展开的情况下,根据设有第1粘接区域151和第2粘接区域152的位置,该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被展开的量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从图7A和图7B所明确的那样,第1粘接区域151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距第2粘接区域152的基准端152Es越近,第1粘接区域151开始剥离的时刻越早。也就是说,期望的是,设有第1粘接区域151的位置是在宽度方向上比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中央部靠近基准端152Es的位置。通过这样做,容易在第2粘接区域152完全剥离之前将第1粘接区域151剥离。即,在将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展开时,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更容易被展开。
此时,期望的是,第1粘接区域151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尽量靠近第2粘接区域152的基准端152Es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若是这样的配置,则在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La侧,能够使在图7B中说明了的那样的张力在最早的时刻作用于拉拽区域62PR与第1粘接区域151(基准端152Es)之间。因而,容易更可靠地剥离第1粘接区域151。
另外,期望的是,第1粘接区域151和第2粘接区域152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重叠的部分。为了剥离第1粘接区域151,需要相对于将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向肌肤侧拉拽的力,作用将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向非肌肤侧拉拽的对抗力。因而,只要在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使第1粘接区域151的非肌肤侧面利用第2粘接区域152与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接合起来,就能够使第2粘接区域152的粘接力作为上述的对抗力起作用,能够高效地剥离第1粘接区域15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的(A)和图6的(B)所示,第1粘接区域151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与第2粘接区域152重叠的位置,因此第1粘接区域151容易剥离。但是,即使在第1粘接区域151设于比第2粘接区域152的基准端152Es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而不具有重叠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剥离第1粘接区域151。
另一方面,设有第2粘接区域152的位置在长度方向上距设有拉拽区域62PR的位置越近越好。这是因为,在作为第2粘接区域152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基准端152Es和拉拽区域62PR处于在长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的情况下,距离La最短,第1粘接区域151容易剥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与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之间的分界侧端部)设有引导胶带40,拉拽区域62PR也设在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而且,如图5A所示,第2粘接区域152也设在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因此第2粘接区域152和拉拽区域62PR在长度方向上重叠。由此,距离La变短,第1粘接区域151容易剥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在包装片20设有用于粘贴分隔件30的粘接部132。另外,在未设置分隔件30的情况下,用于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0时将该吸收性物品10固定于内衣的粘接部131设于包装片20(参照图1、图2)。期望的是,第2粘接区域152在长度方向上不与这些粘接部131、132重叠。若假设粘接部131、132和第2粘接区域152配置于长度方向上的重叠的位置,则在将拉拽区域62PR向肌肤侧拉拽而使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展开时,有时该粘接部131、132会比第2粘接区域152先被剥离。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可能在粘接部131、132的表面附着污物,或者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无法准确地展开。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收性物品独立包装体中,期望的是,设于包装片20的非肌肤侧表面的粘接部和第2粘接区域152在长度方向上不重叠。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易于理解而做出的,并非用于限定地解释本发明。另外,自不待言,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宗旨地进行改变、改良,并且,在本发明中包括其等价物。例如,能够进行如以下所那样的变形。
<关于使用后的卫生巾1>
对于使用后的卫生巾1来说,通过再次利用包装片20包装吸收性物品10,能够不使带有污物的吸收性物品10暴露在外部地将其安全地废弃。具体而言,如图3A~图3C所示,将使用后的吸收性物品10与包装片20重叠而沿着第1宽度方向折痕FL1和第2宽度方向折痕FL2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折叠。然后,针对图3C的状态下的卫生巾1,通过以肌肤侧成为内侧的方式将其从长度方向上的后侧向前侧卷成(揉成)卷状,使其成为小型的形状而进行废弃。此时,利用设于长度方向上的前侧端部附近的第2粘接区域152的粘合性,通过将卫生巾1在揉成卷状的状态下进行固定,能够容易维持该卷状态。并且,若利用设于长度方向上的前侧端部的引导胶带40的粘合性,则更易于维持卫生巾1的卷状态。由此,使用者能够安心地将使用后的卫生巾1废弃。
附图标记说明
1:生理用卫生巾(卫生巾),
10:吸收性物品,
11:吸收体,12:正面层,13:反面层,14:翼部,15:线状压缩部,
20:包装片,
30:分隔件,
40:引导胶带,
51: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2: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E:开封口,
55:第1重叠部,
61: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2: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
62PR:拉拽区域,
65:第2重叠部,
131:粘接部,132:粘接部,133:粘接部,
151:第1粘接区域,
152:第2粘接区域,152Es:基准端,152Eo:端,
FL1:第1长度方向折痕,FL2:第2长度方向折痕,
FW1:第1宽度方向折痕,FW2:第2宽度方向折痕,
La:最短距离(经由第1长度方向折痕FL1),
Lb:最短距离(经由第2长度方向折痕F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