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61593发布日期:2018-12-22 08:1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与诸如一次性尿布之类的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作为传统吸收性物品的一个示例的一次性尿布的生产线中,连续片材的传送方向被设定为连续片材延续的方向,并且连续片材被发送并供应给作为加工部段的一个示例的加工线。在加工线中,适当的加工装置沿传送方向进行加工,对将要成为尿布的一部分连续片材进行加工以制成尿布。为了加工将要成为尿布的部分,加工装置通常基于由传送方向上的产品间距确定的同步信号来加工连续片材。

[引用清单]

[专利文献]

[ptl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pct申请的翻译)no.2014-507233

[ptl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4-0030432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上述连续片材由非织造物或薄膜制成。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在连续片材延续的方向上以大间距存在材料(例如基重)的不均匀性。例如,在一些情况下,连续片材的材料以相当于数十至数百张尿布的连续方向长度的长周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在连续片材上,在上述长周期中交替存在易拉伸部分和难拉伸部分。

因此,即使这样的连续片材以恒定的张力值(n)转移到加工线上,连续片材在该加工线中的拉伸量也可能以上述大间距变化。图1是说明它的图表,其横轴表示沿传送方向的位置,而纵轴表示连续片材距离合适位置的位置的传送方向位移量。值得注意,正侧是指向下游移动,而负侧是指向上游移动。在横轴上,还表示相当于一张尿布的上述产品间距p1。

从图1中可以明显看出,在连续片材中,在相当于数十至数百张尿布的长周期中,重复地出现位于相对于正确的合适位置的下游的部分和位于相对于其的上游的部分。

在连续片材的拉伸量变化的情况下,即使加工装置基于上述同步信号以产品间距p1加工连续片材,也不可能在连续片材上的合适位置处进行加工。

有关于此,可以考虑以下配置作为参考示例:检测保留在连续片材上的加工痕迹,并且加工装置基于检测结果来校正或调节加工定时并加工连续片材。

然而,即使在参考示例的情况下,也不能抑制作为根本原因的连续片材的拉伸量的变化。因此,大致难以在连续片材中的合适位置处进行加工,从而导致难以生产合适的尿布。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优点在于能够在连续片材上的合适位置处进行加工。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实现上述优点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使用连续片材制造片状构件的方法,该片状构件与吸收性物品相关,该方法包括:供应步骤,用于供应连续片材,该供应步骤通过沿传送方向传送连续片材以将连续片材转移到加工部段来进行,该传送方向是连续片材延续的方向;加工步骤,用于由加工部段在传送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加工一部分连续片材,该部分将要成为吸收性物品,该加工步骤在传送方向上的预定位置处进行;检测步骤,用于检测保留在连续片材上的加工痕迹并输出检测结果,其中该供应步骤包括基于检测结果调节连续片材的传送方向张力值,连续片材的该传送方向张力值是将连续片材转移到加工部段时的张力值。

此外,一种使用连续片材制造片状构件的设备,该片状构件与吸收性物品相关,该设备包括:供应部段,其通过沿传送方向传送连续片材以将连续片材转移到加工部段来供应连续片材,该传送方向是连续片材延续的方向;加工装置,其由加工部段在传送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加工一部分连续片材,该部分将要成为吸收性物品;以及检测装置,其检测保留在连续片材上的加工痕迹并输出检测结果,其中该供应部段被构造成基于检测结果调节连续片材的传送方向张力值,连续片材的该传送方向张力值是将连续片材转移到加工部段时的张力值。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中的描述而变得显而易见。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连续片材上的合适位置处进行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尿布1的材料的连续片材的拉伸量以大间距变化的图表。

图2a是处于展开状态的一次性尿布1的示例的示意性平面,而图2b是沿图2a中的b-b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如何制造尿布1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尿布1的生产线lm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是底片加工系统l4a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是顶片加工系统l3a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是示出其中成像装置38c的成像位置p38位于沿传送方向相对于合并位置pj的下游的示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8a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底片加工系统l4a的示意性平面,而图8b是根据修改示例的底片加工系统l4a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9a是示出设置有两个张力调节装置43a和43b的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9b是沿图9a中的箭头c-c的视图和沿图9a中的箭头d-d的视图相连并示出在一个平面上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0是非张力调节辊型张力调节装置44的示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中的描述,至少以下事项将变得清楚。

一种使用连续片材制造片状构件的方法,该片状构件与吸收性物品相关,该方法包括:

供应步骤,用于供应连续片材,该供应步骤通过沿传送方向传送连续片材以将连续片材转移到加工部段来进行,该传送方向是连续片材延续的方向;

加工步骤,用于由加工部段在传送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加工一部分连续片材,该部分将要成为吸收性物品,该加工步骤在传送方向上的预定位置处进行;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保留在连续片材上的加工痕迹并输出检测结果,

其中该供应步骤包括基于检测结果调节连续片材的传送方向张力值,连续片材的该传送方向张力值是将连续片材转移到加工部段时的张力值。

利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检测保留在连续片材上的加工痕迹,并且基于检测结果调节将连续片材转移到加工部段时的张力值。因此,在以上述张力值恒定的方式转移连续片材的情况下,虽然连续片材本身的材料不均匀可能导致连续片材的传送方向拉伸量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可以被抑制,以使得可以在连续片材上的合适位置处进行加工。

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中,期望:

如果检测结果表明加工痕迹位于传送方向上相对于连续片材中的目标位置的下游,则张力值增大,而

如果检测结果表明加工痕迹位于传送方向上相对于该目标位置的上游,则张力值减小。

利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在检测结果表明加工痕迹位于相对于目标位置的下游的情况下,张力值增大。在检测结果表明加工痕迹位于相对于目标位置的上游的情况下,张力值减小。这使得可以抑制连续片材在加工装置中的传送方向拉伸量的变化。这也使得加工装置可以在连续片材上的合适位置处进行加工。

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中,期望:

在加工部段中,连续片材沿预定的传送路径传送,并且

传送路径的传送方向长度保持不变。

利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加工部段中的上述传送路径长度保持恒定。这使得可以防止加工定时距离相当于连续片材中的合适位置的定时的大位移。

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中,期望:

该加工被定义为上游加工,

另一个加工被定义为下游加工,

下游加工在传送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在传送方向上相对于进行上游加工的位置的下游位置处进行,

将要成为吸收性物品的一部分连续片材经历下游加工,并且

在相对于进行下游加工的位置的下游位置处检测加工痕迹。

利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可以高精度地确定上游加工痕迹距离合适位置的位移量。连续片材的拉伸量的变化累积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位置。因此,与介于进行上游加工的位置和进行下游加工的位置之间的位置相比,在相对于进行下游加工的位置的下游位置处,上述上游加工痕迹距离连续片材中的合适位置的位移量趋于更明显。因此,利用上述制造方法,可以高精度地确定上游加工痕迹距离合适位置的位移量。

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中,期望:

在供应步骤中,使用从材料卷进给连续片材的进给装置,

在进给装置中,在连续片材的进给方向从上方观察是x方向时,进给并传送连续片材,

在加工部段中,在连续片材的传送方向从上方观察是与x方向交叉的y方向时,传送连续片材,

在传送方向上介于传送装置和加工部段之间的位置处布置杆状传送方向改变构件,

通过围绕传送方向改变构件缠绕连续片材,来将连续片材的传送方向从x方向改变成y方向,并且

在传送方向上介于传送方向改变构件和加工部段之间的位置处布置张力调节装置。

利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张力调节装置靠近加工部段布置。这使得可以将其张力值被调节的连续片材转移到加工部段。

存在由于传送方向改变构件和连续片材之间的滑动,而助长连续片材的拉伸量的变化的风险。但是,有关于此,在该方法中,基于上述检测结果调节将连续片材转移到加工部段时的张力值,从而如上所述那样抑制连续片材的拉伸量的变化。这使得可以有效地实现上述效果,即在连续片材上的合适位置处进行加工。

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中,期望:

该张力调节装置定义为第一张力调节装置,

在传送方向上介于传送装置和传送方向改变构件之间布置第二张力调节装置,并且

第二张力调节装置用于控制进给装置的进给操作,使得已经从进给装置进给的连续片材的张力值变成预定值。

利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连续片材在通过第二张力调节装置将连续片材的张力值调节到预定值时通过传送方向改变构件。因此,即使在通过传送方向改变构件时的最佳张力值不同于将连续片材转移到加工部段时的最佳张力值,也可以在没有严重问题的情况下进行处理。

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中,期望:

在加工部段中,改变连续片材沿传送方向传送的传送速度。

利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存在这样的风险:作为传送速度在加工部段中的变化的干扰助长连续片材的拉伸量的变化。但是,有关于此,在该方法中,如上所述那样基于上述检测结果调节将连续片材转移到加工部段时的张力值,从而抑制连续片材的拉伸量的变化。这使得可以有效地实现上述效果,即在连续片材上的合适位置处进行加工。

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中,期望:

基于检测结果改变在加工步骤中进行加工的定时。

利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基于上述检测结果改变进行上述加工的定时。这使得可以在连续片材中的合适位置处进行加工。

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中,期望:

第一连续片材是连续片材,

第二连续片材是与第一连续片材不同的连续片材,并且

在传送方向上相对于进行加工的位置的下游的合并位置处,转移第二连续片材并将其与第一连续片材粘合。

利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可以制造包括第一连续片材和第二连续片材的片状构件。

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中,期望:

该方法还包括:

第二供应步骤,用于供应第二连续片材,该第二供应步骤通过沿传送方向传送第二连续片材以第二连续片材转移到第二加工部段来进行,该传送方向是第二连续片材延续的方向;

第二加工步骤,用于由第二加工部段在传送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对一部分第二连续片材进行第二加工,该部分将要成为吸收性物品,该第二加工步骤在传送方向上的预定位置处进行;以及

第二检测步骤,用于检测保留在第二连续片材上的第二加工痕迹并输出第二检测结果,

该第二供应步骤包括基于第二检测结果调节连续片材的传送方向张力值,

连续片材的传送方向张力值是将连续片材转移到第二加工部段时的张力值,并且

合并位置位于传送方向上相对于进行第二加工的位置的下游。

利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在抑制片材的拉伸量的变化的同时粘合第一连续片材和第二连续片材。这使得可以防止吸收性物品的形状相关或尺寸相关的问题(例如尺寸不规则),这种问题可能在第一和第二连续片材在不抑制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粘合的情况下引起。

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中,期望:

在传送方向上相对于合并位置的下游位置处检测保留在第一连续片材上的加工痕迹。

利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在相对于合并位置的下游位置处检测保留在第一连续片材上的加工痕迹。这可以确保从进行加工的位置到检测位置的大传送方向距离。这使得可以在加工痕迹距离第一连续片材中的合适位置的位移量趋于明显时检测加工痕迹。因此,可以高精度地确定加工痕迹距离该合适位置的位移量。

如果需要,同一成像装置可以同时检测与第一连续片材相关的加工痕迹和与第二连续片材相关的第二加工痕迹。这使得能够简化设备的配置。

此外,一种使用连续片材制造片状构件的设备,该片状构件与吸收性物品相关,该设备包括:

供应部段,其通过沿传送方向传送连续片材以将连续片材转移到加工部段来供应连续片材,该传送方向是连续片材延续的方向;

加工装置,其由加工部段在传送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加工一部分连续片材,该部分将要成为吸收性物品;以及

检测装置,其检测保留在连续片材上的加工痕迹并输出检测结果,

其中该供应部段被构造成基于检测结果调节连续片材的传送方向张力值,连续片材的该传送方向张力值是在将连续片材转移到加工部段时的张力值。

利用这种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设备,可以实现与前述制造方法相同的效果。

===本实施例===

在一次性尿布1的生产线lm中使用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制造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构件的方法和设备。也就是,将本实施例的方法和设备应用于制造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个示例的一次性尿布1。

图2a是处于展开状态的一次性尿布1的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图2b是沿图2a中的b-b线截取的剖视图。

尿布1是所谓的带型尿布1。也就是说,它是使用紧固带构件6和目标带7套穿在穿着者身上的尿布。在图2a所示的展开状态下,通过使紧固带构件6和目标带7脱离而打开尿布1,尿布1具有彼此垂直的三个方向:纵向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

尿布1包括:吸收体2,其吸收排泄物(如尿液);透液性顶片3,其设置在吸收体2的皮肤侧;底片4,其设置在吸收体2的非皮肤侧;非透液性防漏片5,其设置在吸收体2和底片4之间,用于防止排泄物泄漏到非皮肤侧。

在图2a所示的展开状态下,顶片3和底片4从上方观察具有相同的大致沙漏形状。因此,在大致沙漏形状中,在宽度方向上向内变窄的部分在套穿时用作腿部开口1lh和1lh。

当套穿尿布时,展开的尿布1的纵向一侧部分1f和纵向另一侧部分1b分别用作覆盖穿着者前侧的前面部分1f和覆盖穿着者背侧的后面部分1b。因此,为了能够在套穿时保持尿布1的形状,后面部分1b包括一对紧固带构件6,每个紧固带构件6分别具有钩环式紧固件的凸形构件6m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向两侧突出。前面部分1f在其非皮肤侧表面上具有目标带7,该目标带7由在套穿尿布时紧固上述凸形构件6m的无纺织物或钩环式紧固件的凹形构件制成。

在该示例中,吸收体2包括:吸收芯,其由诸如纸浆纤维之类的液体吸收纤维制成,并且从上方观察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液体可渗透包裹片,其由绵纸或无纺织物制成,并包裹吸收芯的外周表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顶片3和底片4的材料可以由含有诸如聚乙烯和聚丙烯之类的物质制成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无纺布来示范,而防漏片5的材料可以由用诸如聚乙烯之类的物质制成的热塑性树脂膜来示范。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对于顶片3和底片4的材料,可以采用在纵向上具有适当拉伸性的材料。

图3是示出如何制造尿布1的示意平面图。使顶片3和底片4以用卷状方式缠绕连续片材3a和4a(材料)的相应材料卷3c和4c的形式进入生产线lm。

首先,沿一传送方向传送已经从材料卷4c进给的底片的连续片材4a,该传送方向是连续片材4a延续的方向。在传送过程中,在传送方向上的预定位置p5处,将单张防漏片5在传送方向上以产品间距p1的间隔粘合到连续片材4a的皮肤侧表面上。在其下游的预定位置p7处,将单条目标带7在传送方向上以产品间距p1的间隔粘合到连续片材4a的非皮肤侧表面上。然后,将连续片材4a传送到合并位置pj,在那里将其与顶片的连续片材3a合并。

顶片的连续片材3a从另一材料卷3c进给,并且沿一传送方向传送,该传送方向是连续片材3a延续的方向。在传送过程中,在传送方向上的预定位置p6处,将沿宽度方向布置的一对紧固带构件6在传送方向上以产品间距p1的间隔粘合到连续片材3a的非皮肤侧表面上。然后,将连续片材3a传送到上述合并位置pj。

也在合并位置pj处合并吸收体2。具体地说,朝向合并位置pj传送多个吸收体2,同时在传送方向上以产品间距p1对准。在合并位置pj处,底片的连续片材4a从吸收体2的非皮肤侧与吸收体2合并。而顶片的连续片材3a从吸收体2的皮肤侧与吸收体2合并。因此,这三种组件用粘合剂粘合为单个单元,从而产生尿布的基材1a。具体而言,在尿布的基材1a中,将各自最终成为尿布1的部分1p在传送方向上以产品间距p1连续对准。

随后在传送方向上传送尿布的基材1a。在传送方向上的预定位置p112处,在传送方向上以产品节距p1在基材1a的宽度方向端部中形成切口。因此,从上方观察,各自最终成为尿布的部分1p均成为上述大致沙漏形状。在其下游的位置p116处,基材1a在传送方向上被切掉了产品间距p1。因此,基材1a的最下游部分1p被切掉并被分离,从而产生尿布1。

图4是尿布1的生产线lm的示意性侧视图。

生产线lm包括:底片加工系统l4a,其加工底片的连续片材4a;顶片加工系统l3a,其加工顶片的连续片材3a;吸收体生产系统l2,其生产吸收体2;以及基材加工系统l1a,其加工尿布的基材1a。底片加工系统l4a,顶片加工系统l3a和吸收体生产系统l2在上述合并位置pj合并。在合并位置pj的下游连接上述基材加工系统l1a。

在基材加工系统l1a中,加工尿布的基材1a有时大致等同于加工底片的连续片材4a或加工顶片的连续片材3a。因此,可以说底片加工系统l4a和顶片加工系统l3a持续存在于基材加工系统l1a中,而不在合并位置pj处结束。因此,在狭义上,底片加工系统l4a和顶片加工系统l3a都在合并位置pj处结束。而且,在更广义上,底片加工系统l4a和顶片加工系统l3a都存在沿基材加工系统l1a延伸,而不在合并位置pj处结束。

在系统l4a、l3a、l2和l1a中,布置有适当的传送装置,例如带式传送器和传送辊。因此,除非另有说明,这些传送装置在传送方向上传送待传送的物品(例如连续片材4a和3a)。应该注意的是,带式传送器由具有被驱动和旋转的环形带并且用作传送表面的普通带式传送器来示范,并且由具有外周表面具有吸收功能的环形带的抽吸带式传送器来示范。

在生产线lm中,生产线lm的宽度方向被定义为cd方向(穿过图4的纸面的方向)。在该示例中,cd方向朝向水平方向。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而且,在该示例中,垂直于cd方向的两个方向被定义为垂直上下方向和水平前后方向。因此,视沿传送方向的位置,传送用于底片和顶片的连续片材4a和3a的每个方向被定向在由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指定的方向上。用于底片和顶片的连续片材4a和3a的宽度方向均与cd方向平行。垂直于cd方向和传送方向的方向定义为z方向,z方向平行于底片和顶片的连续片材4a和3a的厚度方向。

<<<底片加工系统l4a>>>

图5是底片加工系统l4a的示意性侧视图。底片加工系统l4a包括:底片供应线l4as(相当于供应部段);以及底片加工线l4ak(相当于加工部段),其布置在传送方向上远离供应线l4as的下游。在底片供应线l4as中,底片的连续片材4a(相当于连续片材或第一连续片材)从材料卷4c进给并供应(相当于供应步骤)。在底片加工线l4ak中,对从底片供应线l4as供应并在传送方向上传送的底片的连续片材4a进行特定加工(相当于加工步骤)。

(1)底片供应线l4as

底片供应线l4as包括:进给装置41,用于从材料卷4c进给底片的连续片材4a;张力调节装置43,将由装置41进给并被传送的连续片材4a的传送方向张力值(n)调节到目标值。

如图5所示,进给装置41包括:旋转轴部分41a,其沿cd方向延伸;伺服电动机(未图示),其作为驱动源,驱动并旋转旋转轴部分41a。旋转轴部分41a插入设置在材料卷4c的中心的通孔中。旋转轴部分41a由伺服电动机驱动并旋转,同时支撑材料卷4c,从材料卷4c进给底片的连续片材4a。

张力调节装置43用于将底片的连续片材4a的张力值(n)调节到预定的目标值。在该示例中,采用了张力调节辊型的张力调节装置。也就是说,张力调节装置43包括:一对固定辊43rsu和43rsd;张力调节辊43rd;测量装置(未示出);以及控制部段(未示出)。该对固定辊43rsu和43rsd布置在相应的固定位置处,并且以能够围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设置。张力调节辊43rd以能够沿预定方向(图5中的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引导在该对固定辊43rsu和43rsd之间,并且以能够围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设置。测量装置是检测张力调节辊43rd在上述预定方向上的位置并输出位置信息的装置(例如编码器)。控制部段是上述位置信息输入到的部段(例如定序器或计算机)。适当的致动器(例如气缸(未示出))沿一个方向向张力调节辊43rd施加载荷fd,以在上述预定方向上增大环(后面将描述)的尺寸。载荷fd相当于连续片材4a的张力值的目标值。底片的连续片材4a缠绕在该对固定辊43rsu和43rsd以及张力调节辊43rd上,从而形成连续片材4a的环。而且,基于已经输入的上述位置信息,上述控制部段改变旋转轴部分41a的进给速度(mpm),使得环的尺寸恒定。例如,由于当张力值大于目标值时环变小,因此为了增大环的尺寸,在增大进给速度的指示值的方向上进行校正。相反,由于当张力值小于目标值时环变大,因此为了减小环,在减小进给速度的指示值的方向上进行校正。以预定的控制周期重复进行这种校正。因此,调节被控制成使得连续片材4a在张力调节辊43rd的该位置处的张力值是上述目标值。应当注意的是,当需要改变目标值时,可以通过控制上述致动器来改变上述负荷fd的尺寸来实现这种改变。

(2)底片加工线l4ak

在如图5所示的底片加工线l4ak中,作为用于底片的连续片材4a的一种加工(相当于该加工或上游加工),将多个单片的防漏片5沿传送方向以产品间距p1粘合到连续片材4a上。作为另一种加工(相当于下游加工),将多个单条目标带各自在传送方向上以产品间距p1粘合到连续片材4a上。通过在底片加工线l4ak中沿传送方向以预定位置p5布置防漏片粘合装置45来进行防漏片的粘合。另一方面,目标带7的粘合通过布置远离防漏片粘合装置45下游的位置p7处的目标带粘合装置47来进行。

防漏片粘合装置45包括旋转鼓45d(相当于旋转体)和伺服电动机(未示出)。旋转鼓45d能够围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同时其外周表面45ds面向底片的连续片材4a的传送路径。伺服电动机用作驱动并旋转该旋转鼓45d的驱动源。在旋转鼓45d的外周表面45ds上,由于抽吸而产生抽吸力,因此在外周表面45ds上保持了沿旋转方向dc45以产品间距p1y并排布置的多张防漏片5。由于旋转鼓45d的旋转,每张防漏片5被发送到并通过面对连续片材4a的面对位置p4a1(相当于预定位置),并且防漏片5用粘合剂附着到连续片材4a。因此,防漏片5从旋转鼓45d的外周表面45ds转移到连续片材4a。

旋转鼓45d的旋转操作基本上根据同步信号操作。同步信号是由重复输出的单元信号组成的信号,并且每个单元信号是具有0°至360°的旋转角度值的旋转角度信号。在加工系统l4a、l3a、l2和l1a中,包括粘合装置45的装置36、47、112和116(稍后将描述)中的每一个具有其自己的系统性单元操作,其中该装置应该为将要成为尿布1的连续片材4a和3a的每一个单元部分1p重复进行。在位置控制下,每个单元操作一对一地与单元信号相关。例如,在粘合装置45中,其单元操作是产品间距p1的旋转操作,并且该操作与单元信号相关。也就是说,同步信号被传输到旋转鼓45d的伺服电动机,并且控制旋转鼓45d的位置,使得每当传输同步信号的每个单元信号时,旋转鼓45d旋转相当于产品间距p1的一个旋转角度。更具体地,控制旋转鼓45d的伺服电动机的位置,使得防漏片5被吸附并保持在外周表面45ds上的位置是由同步信号表明的旋转方向dc45上的指示位置。基本上,每当输出同步信号的每个单元信号时,在外周表面45ds上以产品节距p1放置的防漏片5因此而在旋转方向dc45上以产品间距p1传送。

上述同步信号由诸如定序器或计算机之类的适当控制部段(未示出)产生。也就是说,控制部段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并且存储器预先存储用于产生同步信号的程序。处理器在存储器中读取并执行上述程序,重复产生同步信号的单元信号。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同步信号可以由电路产生。或者,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检测器检测由其他基本装置进行的单元操作来生成同步信号。例如,以下配置也是可接受的:设置端部切割装置116,其切割尿布的基材1a并制造尿布1;在端部切割装置116的切割辊116u上(参见图4),设置旋转编码器(未示出),其检测切割辊116u的旋转操作;每当从基材1a切出并制造了单张尿布1时,编码器结合切割辊116u的旋转操作输出上述单元信号。

目标带粘合装置47还包括旋转鼓47d和伺服电动机(未示出)。旋转鼓47d能够围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同时其外周表面47ds面向底片的连续片材4a的传送路径。伺服电动机用作驱动旋转鼓47d并使其旋转的驱动源。在旋转鼓47d的外周表面47ds上,由于抽吸而产生抽吸力,因此在外周表面47ds上保持多条目标带7,同时在旋转方向dc47上以产品间距p1并排布置该多条目标带7。由于旋转鼓47d的旋转,每条目标带7被发送到并通过面对连续片材4a的面对位置p4a2(相当于预定位置),并且目标带7用粘合剂附着到连续片材4a上。因此,目标带7从旋转鼓47d的外周表面47ds转移到连续片材4a上。

类似于上述防漏片粘合装置45,旋转鼓47d的旋转操作基本上根据同步信号操作。也就是说,控制旋转鼓47d的伺服电动机的位置,使得目标带7被吸住并保持在外周表面47ds上的位置是由同步信号表明的旋转方向dc47上的指示位置。基本上,每当输出同步信号的每个单元信号时,以产品间距p1放置在外周表面47ds上的目标带7沿旋转方向dc47以产品间距p1传送。

同时,底片的连续片材4a是其材料具有上文所述那样的不均匀性的片材。因此,可能出现以上描述的问题。也就是说,即使底片供应线l4as以恒定张力值(n)将连续片材4a转移到底片加工线l4ak,加工线l4ak中的连续片材4a的拉伸量在长周期中也可能变化(参见图1)。这使得难以在加工线l4ak中在连续片材4a中的合适位置处加工连续片材4a。也就是说,这使得难以在连续片材4a中的合适位置处进行上述防漏片5和目标带7的粘合。因此,防漏片5的粘合部分和目标带7的粘合部分可以沿传送方向改变连续片材4a中它们自己的合适位置(下文中称为目标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将连续片材转移到底片加工线l4ak的张力值被调节如下:检测防漏片5在连续片材4a中的粘合部分(相当于加工痕迹)(相当于检测步骤);并且基于该检测结果,改变底片供应线l4as中用于张力调节装置43的上述张力值(n)的目标值。

例如,在检测结果表明防漏片5的粘合部分位于在传送方向上相对于连续片材4a中的目标位置的下游的情况下,张力值的目标值是增大。这增大了在将底片的连续片材4a转移到底片加工线l4ak时的张力值。相反,在检测结果表明粘合部分位于在传送方向上相对于目标位置的上游的情况下,张力值的目标值减小。这降低了转移时的张力值。

这使得可以抑制可能在底片加工线l4ak中引起的连续片材4a的传送方向拉伸量的变化。因此,可以将防漏片5和目标带7粘合在连续片材4a中它们自己的目标位置处。

通过包括成像装置48c(例如ccd相机)和控制部段48cn(例如计算机)的检测装置48(图5)来对准粘合部分的位置(下文中也称为粘合位置)与目标位置,细节如下。

首先,如图5所示,在上述合并位置pj和布置有目标带粘合装置47的位置p7之间的传送方向位置p48(下文中也称为成像位置p48)处,成像装置48c对连续片材4a进行成像并且生成连续片材4a的图像数据。这里,成像装置48c接收上述同步信号。因此,每当同步信号的旋转角度值与预先存储在成像装置48c的存储器中的特定旋转角度值匹配时,进行成像操作。在成像操作中,捕获图像具有能够在传送方向上包括至少一张防漏片5的视野(视角)。

然后,控制部段48cn分析从成像装置48c传输来的图像数据,从而从底片的连续片材4a中的目标位置获得粘合位置的位移量的信息。例如,通过诸如二值化处理之类的方式获得图像数据上的粘合位置,然后根据预先存储在控制部段48cn的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上的目标位置计算出粘合位置的位移量。并且,计算出的位移量变成位置位移量的信息。目标位置是虚拟位置,其中例如在连续片材4a的材料很均匀并且片材4a在其整个长度上被均匀拉伸的条件下,防漏片5的粘合位置应该位于上述成像时刻。通过利用实际设施的实验可以预先知道这样的目标位置。

接下来,基于位置的位移量信息,改变张力调节装置43的张力值的目标值。例如,在上述位移量信息表明“粘合位置位于传送方向上相对于目标位置的下游”的情况下,控制部48cn张力值的目标值增大一调节值(位移量乘以某个增益的乘积值),从而使其大于当前目标值。另一方面,在该信息表明“粘合位置位于传送方向上相对于目标位置的上游”的情况下,控制部段48cn将张力值的目标值减小一调节值(位移量乘以某个增益的乘积值),从而使其小于当前目标值。

应当注意的是,在该示例中,如图5所示,目标带粘合装置47进行粘合的位置p7位于传送方向上相对于防漏片粘合装置45粘合防漏片5的位置p5的下游,并且成像位置p48位于更下游。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成像位置p48可以位于位置p5和位置p7之间。然而,一般而言,底片的连续片材4a的拉伸量的变化累积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位置处。因此,可以想到防漏片5的粘合位置距离连续片材4a中的目标位置的位移量在传送方向下游的位置处倾向于变得更加明显。因此,为了高精度地确定位移量,期望在如图5的示例中那样,成像位置p48位于传送方向上相对于目标带粘合装置47粘合目标带7的位置p7的下游。更期望成像位置p48位于紧接在合并位置pj之前的位置处。应当注意的是,术语“紧接在合并位置pj之前的位置”是指在距离合并位置p上游2m内的任何位置。更期望是在1m内的任何位置。

在一些情况下,基于上述位置位移量信息,可以控制防漏片粘合装置45的旋转鼓45d的旋转操作。也就是说,关于防漏片粘合装置45的旋转鼓45d将防漏片5转移到面对位置p4a1的定时,该定时可以基于上述位置位移量信息与由同步信号所表明的定时改变。更具体地,例如,在上述位移量信息表示“防漏片5的粘合位置位于传送方向上相对于目标位置的下游”的情况下,控制部段48cn将指示位置朝向旋转方向dc45上的上游改变一调节值(位移量乘以某个增益的乘积值)。另一方面,在上述位移量信息表示“防漏片5的粘合位置位于传送方向上相对于目标位置的上游”的情况下,控制部段48cn将指示位置朝向旋转方向dc45上的下游改变一调节值(位移量乘以某个增益的乘积值)。

应当注意的是,上述用于改变定时的控制可以应用于目标带粘合装置47。也就是,基于上述位置位移量信息,可以将目标带粘合装置47的旋转鼓47d将目标带7转移到面对位置p4a2的定时与同步信号表明的定时改变。

在该示例中,在底片加工线l4ak中,底片的连续片材4a在预定的传送路径中传送。然而,如从图4和图5中显而易见的那样,底片加工线l4ak不包括类似于在预定方向上来回移动的张力调节辊43rd的辊。因此,加工线l4ak的传送路径长度保持恒定。关于基于同步信号进行的防漏片5和目标带7的粘合,这使得可以有效地防止粘合处与连续片材4a中的目标位置有大改变。

一般而言,在底片加工线l4ak中,可以根据生产线lm的生产状态适当地改变底片的连续片材4a的传送速度(mpm)。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传送速度的改变,底片供应线l4as中的传送速度(mpm)可以改变。但是,这种传送速度的变化具有助长上述连续片材4a的拉伸量变化的风险。但是,在该示例中,基于上述位置位移量,底片供应线l4as在将片材4a转移到底片加工线l4ak时调节连续片材4a的张力值,从而抑制拉伸量的变化。因此,即使如上所述那样改变传送速度,也可以将防漏片5和目标带7粘合在连续片材4a中它们自己的目标位置处。

<<<顶片加工系统l3a>>>

图6是顶片加工系统l3a的示意性侧视图。

顶片加工系统l3a包括:顶片供应线l3as;以及顶片加工线l3ak(相当于第二加工部段),其布置在传送方向上远离供应线l3as的下游。在顶片供应线l3as中,从材料卷3c进给和供应顶片的连续片材3a(相当于第二连续片材)(相当于第二供应步骤)。在顶片加工线l3ak中,对从顶片供应线l3as供应并在传送方向上传送的顶片的连续片材3a进行特定加工(相当于第二加工)(相当于第二加工步骤)。

(1)顶片供应线l3as

顶片供应线l3as包括:进给装置31,用于从材料卷3c进给顶片的连续片材3a;以及张力调节装置33,其将由装置31进给并且正在被传送的连续片材3a的传送方向张力值(n)调节到目标值。

如图6所示,进给装置31包括:旋转轴部分31a,其沿cd方向延伸;伺服电动机(未图示),作为驱动源,驱动旋转轴部分31a并使其旋转。将旋转轴部分31a插入布置在材料卷3c的中心的通孔中。旋转轴部分31a由伺服电动机驱动并旋转,同时支撑材料卷3c,从材料卷3c进给顶片的连续片材3a。

张力调节装置33用于将顶片的连续片材3a的张力值(n)调节到预定的目标值。在该示例中,类似于上述底片供应线l4as,采用张力调节辊型的张力调节装置33。也就是说,张力调节装置33包括:一对固定辊33rsu和33rsd;张力调节辊33rd;适当的致动器(未示出);测量装置(未示出);以及控制部段(未示出)。该对固定辊33rsu和33rsd布置在相应的固定位置处,并且以能够围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设置。张力调节辊33rd以能够沿预定方向(图6中的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引导在该对固定辊33rsu和33rsd之间,并且以能够围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设置。致动器(例如气缸)以一个方向向张力调节辊33rd施加负荷fd2,以在上述预定方向上增大环(后面将描述)的尺寸。负荷fd2相当于连续片材3a的张力值的目标值。测量装置是检测张力调节辊33rd在上述预定方向上的位置并输出位置信息的装置(例如编码器)。控制部段是上述位置信息输入到的部段(例如定序器或计算机)。顶片的连续片材3a缠绕在该对固定辊33rsu和33rsd以及张力调节辊33rd上,从而形成连续片材3a的环。因此,类似于上述底片供应线l4as,基于已经输入的上述位置信息,上述控制部段改变旋转轴部分31a的进给速度(mpm),使得环的尺寸是不变的。因此,进行调节以使得连续片材3a在张力调节辊33rd的位置处的张力值是上述目标值。应当注意的是,当需要改变目标值时,可以通过控制上述致动器来改变上述负荷fd2的尺寸来实现改变。

(2)顶片加工线l3ak

在如图6所示的顶片加工线l3ak中,作为顶片的连续片材3a的一种加工(相当于第二加工),将并排布置在cd方向上的一对紧固带构件6沿传送方向以产品间距p1粘合到连续片材3a上。通过布置在顶片加工线l3ak中的传送方向上的预定位置p6处的紧固带构件粘合装置36来进行粘合。

紧固带构件粘合装置36包括旋转鼓36d和伺服电动机(未示出)。旋转鼓36d能够围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同时其外周表面36ds面向顶片的连续片材3a的传送路径。伺服电动机用作驱动旋转鼓36d并使其旋转的驱动源。在旋转鼓36d的外周表面36ds上,由于抽吸而产生抽吸力,因此将沿cd方向并排设置的一对紧固带构件6保持在外周表面36ds上,同时在旋转方向dc36上以产品间距p1并排布置。由于旋转鼓36d的旋转,每对紧固带构件6被发送到并通过面对连续片材3a的面对位置p3a,并且用粘合剂将该对紧固带构件6附着到连续片材3a。因此,将该对紧固带构件6从旋转鼓36d的外周表面36ds转移到连续片材3a。

类似于上述防漏片粘合装置45,旋转鼓36d的旋转操作基本上根据同步信号操作。也就是说,控制旋转鼓36d的伺服电动机的位置,使得一对紧固带构件6被吸附并保持在外周表面36ds上的位置,是由同步信号表明的沿旋转方向dc36的指示位置。基本上,每当输出同步信号的每个单元信号时,以产品间距p1放置在外周表面36ds上的成对的紧固带构件6沿旋转方向dc36以产品间距p1传送。

同时,顶片的连续片材3a是其材料具有如上所述的不均匀性的片材。因此,可能出现上述问题。也就是说,即使顶片供应线l3as以恒定的张力值(n)将连续片材3a转移到顶片加工线l3ak,加工线l3ak中的连续片材3a的拉伸量在长周期中也可能变化(参见图1)。这使得难以在加工线l3ak中在连续片材3a中的合适位置处加工连续片材3a。也就是说,这使得难以在连续片材3a中的合适位置处进行该对紧固带构件6的上述粘合。因此,该对紧固带构件6的粘合位置可以沿传送方向与连续片材3a中的其合适位置(下文中称为目标位置)改变。

在该阶段中,将顶片的连续片材3a转移到顶片加工线l3ak的张力值被调节如下:在连续片材3a中检测该对紧固带部件6的粘合部分(相当于第二加工痕迹)(相当于第二检测步骤);并且基于该检测结果(相当于第二检测结果),改变在顶片供应线l3ak中用于张力调节装置33的上述张力值(n)的目标值。

例如,在检测结果表明该对紧固带构件6的粘合部分位于沿传送方向相对于连续片材3a中的目标位置的下游的情况下,增大张力值的目标值。这增大了在将顶片的连续片材3a转移到顶片加工线l3ak时的张力值。相反,在检测结果表明粘合部分位于沿传送方向相对于目标位置的上游的情况下,减小张力值的目标值。这降低了转移时的张力值。这使得可以抑制在顶片加工线l3ak中可能引起的连续片材3a的传送方向拉伸量的变化。因此,可以将该对紧固带构件6粘合在连续片材3a中的目标位置处。

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合并位置pj,粘合顶片的连续片材3a和底片的连续片材4a,同时抑制两片材的拉伸量的变化。这使得可以防止与形状相关或尺寸相关的问题,诸如尿布1的翘曲或尺寸不规则,这些问题可能在这些连续片材3a和4a在不抑制变化的条件下粘合的情况下引起。

通过包括成像装置38c(例如ccd相机)和控制部段38cn(例如计算机)的检测装置38(图6)来对准粘合部分的位置(下文中也称为粘合位置)与目标位置。具体方法与上述底片供应线l3as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

在某些情况下,如图7所示,成像装置38c的成像位置p38可以位于沿传送方向相对于上述合并位置pj的下游。也就是说,成像位置p38可以位于基材加工系统l1a中。在这种情况下,成像装置38c不仅可以生成顶片的连续片材3a的图像数据,还可以生成底片的上述连续片材4a的图像数据。因此,可以省略布置在上述底片加工线l4ak中的检测装置48(图6)。在使用沿厚度方向透过尿布的基材1a的透射光对基材1a成像的情况下,在单次成像操作中产生的一个图像数据可以包含以下信息:防漏片5沿底片的连续片材4a的粘合位置的信息;以及该对紧固带构件6沿顶片的连续片材3a的粘合位置的信息。这使得可以减少成像操作的次数,从而使得可以减少成像装置38c的负荷。

<<<吸收体生产系统l2>>>

如图4所示,吸收体生产系统l2包括传送装置cv,例如带式传送器。传送装置cv与上述同步信号一起工作,从而沿传送方向以产品间距p1将吸收体2转移到合并位置pj。

<<<基材加工系统l1a>>>

参考图4,如上所述,基材加工系统l1a位于相对于合并位置pj的下游。在基材加工系统l1a中,沿传送方向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布置腿部开口切割装置112和端部切割装置116。首先,切割装置112切出从合并位置pj传送的尿布的基材1a的两个cd方向侧部分,从而在基材1a中形成一对腿部开口1lh和1lh,它们沿cd方向并排地排列在一起。接下来,切割装置116在位于沿传送方向相邻的吸收体2之间的位置p1ac处切割基材1a,并且下游端部被切割并与基材1a分离。因此,生产出图2a所示的尿布1。

腿部开口切割装置112包括:一对上辊112u和下辊112d,其以能够围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设置;伺服电动机(未示出),其作为驱动源来驱动和旋转该对辊子112u和112d。上辊112u是切割辊。也就是说,在上辊112u的外周表面上,沿旋转方向dc112每隔预定角度设置切割刀片(未示出),并且切割刀片各自具有与尿布1的腿部开口1lh对应的弯曲形状。另一方面,下辊112d是砧辊,其外周表面容纳切割刀片。这些辊112u和112d的旋转操作基本上根据上述同步信号操作。也就是说,基本上,控制伺服电动机的位置,使得切割刀片的位置是由同步信号表明的旋转方向dc112中的指示位置。因此,每当输出同步信号的每个单元信号时,切割刀片旋转以面对尿布的基材1a的一对腿部开口1lh形成部分,即,基材1a沿cd方向位于吸收体2外侧的部分。因此,腿部开口1lh和1lh形成在基材1a中。

端部切割装置116包括:一对上辊116u和下辊116d,其以能够围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设置;以及伺服电动机(未示出),其作为驱动源来驱动和旋转该对辊116u和116d。上辊116u是切割辊。也就是说,在上辊116u的外周表面上,沿旋转方向dc116每隔预定角度设置切割刀片(未示出),并且切割刀片均具有沿cd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另一方面,下辊116d是砧辊,其外周表面容纳切割刀片。这些辊116u和116d的旋转操作基本上根据上述同步信号操作。也就是说,基本上,控制伺服电动机的位置,使得切割刀片的位置是由同步信号表明的旋转方向dc116中的指示位置。因此,每当输出同步信号的每个单元信号时,切割刀片旋转以面向将要切割尿布的基材1a的位置p1ac,即,面对基材1a中位于在传送方向上相邻吸收体2之间的位置p1ac。因此,下游端部被切割并与基材1a分离,从而生产出尿布1。

===修改示例===

如在图8a的示意性平面图中所示,将当从上方观察生产线lm时沿cd方向的方向定义为“x方向”,并且将垂直于cd方向的方向定义为“y方向”。在前述实施例中,如图8a所示,由底片供应线l4as中的进给装置41进给连续片材4a的方向为y方向,而且底片加工线l4ak中的连续片材4a的传送方向也为处于与进给连续片材4a的前述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的y方向。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图8b的修改示例中所示的配置也是可接受的。也就是说,底片供应线l4as中的进给方向可以主要沿x方向延伸,而底片加工线l4ak中的传送方向可以主要沿y方向延伸。

利用如图8b所示的这种配置,布置有进给装置41的旋转轴部分41a的位置可以位于与底片加工线l4ak在x方向(cd方向)上不同的位置。这可以减小生产线lm在y方向上的总长度,从而使得可以减小生产线lm的尺寸。

如图8b所示,沿y方向布置进给装置41的旋转轴部分41a实现了连续片材4a的进给方向是x方向(cd方向)。转向杆tb(相当于传送方向改变构件)使得连续片材4a的传送方向能够从x方向改变成y方向。转向杆tb例如是直径为25.4mm的圆杆。并且,转向杆tb以不可移动和不可旋转的方式布置,其纵向方向相对于x方向和y方向两者倾斜45°。因此,底片的连续片材4a缠绕在转向杆tb上,所以连续片材4a的传送方向从x方向变成y方向。

然而,提供转向杆tb使得更容易引起这样的问题:当在转向杆tb的位置处发生底片的连续片材4a的张力变化时,连续片材4a被钩挂到未旋转的转向杆tb,或者连续片材4a和转向杆tb之间的滑动阻力变得过大。因此,需要将张力值设定为使转向杆tb通过的最佳值。在一些情况下,前述张力值(n)不同于将连续片材4a转移到底片加工线l4ak时的最佳张力值(n)。例如,存在前一个最佳张力值小于后一个最佳张力值的情况,反之亦然。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设置两个张力调节装置43a和43b。图9a和9b是示出其示例的图。图9a是示意性平面图。图9b是这样一个示意图,在其中沿图9a中的箭头c-c的视图和沿图9a中的箭头d-d的视图被连接并示出在一个平面上。

如图9a和9b所示,在该示例中,将一个张力调节装置43a(相当于第二张力调节装置)设置在进给装置31和转向杆tb之间,而且还将另一个张力调节装置43b(相当于第一张力调节装置)设置在转向杆tb和底片加工线l4ak之间。这使得可以单独调节每个张力值。

如图9b所示,张力调节装置43a调节转向杆tb的位置处的张力值。张力调节装置43a的配置与作为张力调节辊型的上述张力调节装置43的配置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张力调节装置43a包括:一对固定辊43arsu和43arsd;张力调节辊43ard;适当的致动器(未示出);测量装置(未示出);以及控制部段(未示出)。该对固定辊43arsu和43arsd布置在相应的固定位置处,并且以能够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设置。张力调节辊43ard以能够沿预定方向(图9b中的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引导在该对固定辊43arsu和43arsd之间,并且以能够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设置。致动器是气缸等,并且沿一个方向将负荷fd3施加到张力调节辊43ard,以在上述预定方向上增大环(后面将描述)的尺寸。负荷fd3相当于连续片材4a的张力值的目标值(相当于预定值)。测量装置(例如编码器)检测张力调节辊43ard沿预定方向的位置并输出位置信息。控制部段是上述位置信息输入到的部段(例如定序器或计算机)。底片的连续片材4a缠绕在该对固定辊43arsu和43arsd以及张力调节辊43ard上,从而形成连续片材4a的环。因此,基于已经输入的上述位置信息,上述控制部段改变旋转轴部分41a的进给速度(mpm),使得环的尺寸恒定。因此,进行调节以使得连续片材4a在张力调节辊43ard的位置处的张力值(n)是预定的目标值,并且还使得在转向杆tb的位置处的张力值(n)是预定的目标值。

另一方面,如图9b所示,张力调节装置43b调节将连续片材4a转移到底片加工线l4ak时的张力值。装置43b也是张力调节辊型的。也就是说,张力调节装置43b包括:一对固定辊43brsu和43brsd;张力调节辊43brd;适当的致动器(未示出);测量装置(未示出);以及控制部段(未示出)。该对固定辊43brsu和43brsd布置在相应的固定位置处,并且以能够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设置。张力调节辊43brd以能够沿预定方向(图9b中的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引导在该对固定辊43brsu和43brsd之间,并且以能够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设置。致动器是气缸等,并且将负荷fd4沿一个方向施加到张力调节辊43brd,以在上述预定方向上增大环(后面将描述)的尺寸。负荷fd4相当于连续片材4a的张力值的目标值。测量装置(例如编码器)检测张力调节辊43brd在预定方向上的位置并输出位置信息。控制部段是上述位置信息输入到的部段(例如定序器或计算机)。底片的连续片材4a缠绕在该对固定辊43brsu和43brsd以及张力调节辊43brd上,从而形成连续片材4a的环。在该对固定辊43brsu和43brsd中,固定辊43brsu位于传送方向上的上游。换句话说,固定辊43brsu相对于张力调节辊43brd位于传送方向上的上游。固定辊43brsu用作驱动辊(下文中也称为固定驱动辊43brsu),其通过作为驱动源的伺服电动机旋转。因此,基于已经输入的上述位置信息,上述控制部段改变上述固定驱动辊43brsu的转速(mpm),使得环的尺寸恒定。因此,进行调节以使得在张力调节辊43brd的位置处的连续片材4a的张力值是预定的目标值。

此外,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用于张力调节装置43b的张力值(n)的目标值基于防漏片5在底片的连续片材4a中的粘合部分的检测结果而改变。例如,在检测装置48的检测结果表明防漏片5的粘合部分位于传送方向上相对于连续片材4a中的目标位置的下游的情况下,检测装置48的控制部段48cn增大张力值的目标值。这增大了将底片的连续片材4a转移到底片加工线l4ak时的张力值。相反,在检测结果表明粘合部分位于传送方向上相对于目标位置的上游的情况下,控制部段48cn减小张力值的目标值。这降低了转移时的张力值。这使得可以抑制可能在底片加工线l4ak中引起的连续片材4a的传送方向拉伸量的变化。因此,可以将防漏片5和目标带7粘合在连续片材4a中它们自己的目标位置处。应当注意的是,可以通过控制致动器来改变负荷fd4的量值以改变目标值。

从图9b中明显看出,在该示例中,张力调节装置43b靠近底片加工线l4ak布置。这使得可以将其张力值被调节了的连续片材4a转移到加工线l4ak。

不言而喻,修改示例的这种配置,即包括转向杆tb和两个张力调节装置43a和43b的配置,可以应用于图6的顶片供应线l3as。可以想象,基于前面的描述,可以充分地实现这种情况的配置。因此,省略其描述。

===其他实施例===

虽然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当然,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可以变更和改进本发明,并且在其中包含等同物。例如,本发明可以如下所述那样进行变更。

在前述实施例中,吸收性物品由所谓的带型一次性尿布1示范。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套穿式一次性尿布。作为套穿式一次性尿布,可以采用所谓的三件式尿布,其中当尿布打开时,透液性吸收性主体(其中具有吸收体2的片状构件)桥接在前带构件和后带构件之间。也可以采用所谓的两件式尿布,其中当尿布打开时,吸收性主体放置在具有大致沙漏形状的外部片的皮肤侧表面上。另外,吸收性物品不限于一次性尿布1。也就是说,它可以是吸收来自穿着者的排泄液的任何物品。例如,吸收性物品可以是卫生巾、尿液吸收垫等。

在前述实施例中,作为张力调节装置43的一个示例,如图5所示那样地设置了一种调节辊型的张力调节装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可以采用这样一种装置,它测量连续片材4a的张力值,并且可以改变进给装置41的进给速度(mpm),使得张力值成为目标值。图10是图示作为其示例的张力调节装置44的图。首先,代替张力调节辊43rd和位于图5中所示的其上游和下游的该对固定辊43rsu和43rsd,图10的张力调节装置44在沿传送方向的固定位置处包括三个辊44rsu、44rsm和44rsd。这三个辊44rsu、44rsm和44rsd以能够围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这三个辊44rsu、44rsm和44rsd中,中心辊44rsm由部分44p支撑,在该部分44p中设置有诸如应变仪之类的传感器44s。上述传感器44s实时地输出依赖于连续片材4a施加到中心辊44rsm的力f4a的值,而连续片材4a以山的形式缠绕在三辊44rsu、44rsm和44rsd上。另外,传感器44s输出的值通过适当的转换器(未示出)实时转换为张力值。可以改变进给装置41的进给速度(mpm),使得张力值变成上述目标值。

应当注意的是,可以使用前述张力调节装置44代替图6中的顶片供应线l3as的张力调节装置33,也可以使用前述张力调节装置44来代替图9b所示的修改示例的张力调节装置43a和43b。然而,在使用它来代替图9b的张力调节装置43b的情况下,改变固定驱动辊43brsu的转速(mpm),使得由传感器44s测量到的张力值变成上述目标值。

在前述实施方案中,在传送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对连续片材的待成为吸收性物品的部分进行的加工通过以下步骤来示范:将防漏片5粘合到底片4a的连续片材上;将目标带7粘合到连续片材4a;并且将该对紧固带构件6粘合到顶片的连续片材3a上。然而,加工不限于此。例如,加工可以是在传送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将粘合剂施加到连续片材4a和3a上,也可以是间歇性地压制、焊接、切割等。

在如图5所示的前述实施例中,张力调节装置43由这样一个装置来示范,该装置包括:该对固定辊43rsu和43rsd,它们设置在相应的固定位置处,并且以能够绕着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设置;张力调节辊43rd,其以能够沿预定方向(图4中的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引导在该对固定辊43rsu和43rsd之间并且以能够围绕沿cd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设置;致动器,其沿一个方向将负荷fd施加到张力调节辊43rd上,以增大环在预定方向上的尺寸,该负荷fd相当于连续片材4a的张力值的目标值;测量装置,其检测张力调节辊43rd在预定方向上的位置,并输出位置信息;以及控制部段,位置信息被输入到该控制部段。张力调节装置43基于在底片的连续片材4a中的防漏片5的粘合部分的检测结果,改变张力值的前述目标值,从而调节将连续片材4a转移到底片加工线l4ak时的张力。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也就是说,在图5所示的该对固定辊43rsu和43rsd中,位于传送方向下游的固定辊43rsd是由作为驱动源的伺服电动机驱动和旋转的驱动辊的情况下,驱动辊43rsd的旋转速度(mpm)可以基于上述检测结果而不是改变张力值的目标值来改变。

例如,在检测结果表明防漏片5的粘合部分位于传送方向上相对于连续片材4a中的目标位置的下游的情况下,驱动辊43rsd的转速(mpm)减小到小于当前值。这增大了将连续片材4a转移到底片加工线l4ak时的张力值。相反,在检测结果表明粘合部分位于传送方向上相对于目标位置的上游的情况下,该转速(mpm)增大到大于当前值。这降低了转移时的张力值。

这使得可以抑制可能在底片加工线l4ak中引起的连续片材4a的传送方向拉伸量的变化。因此,可以将防漏片5和目标带7粘合在连续片材4a中它们自己的目标位置处。

应当注意的是,这同样适用于图6所示的顶片供应线l3as中的张力调节装置33。

附图标记清单

1-一次性尿布(吸收性物品)、1lh-腿部开口、1a-尿布基材

1f-前面部分、1b-后面部分、1p-将要成为尿布的部分(将成为吸收性物品的部分)

2-吸收体

3-顶片、3a-顶片的连续片材(第二片连续片材)

3c-材料卷

4-底片、4a-底片的连续片材(连续片材)

4c-材料卷

5-防漏片

6-紧固带构件、6m-凸形构件、7-目标带

31-进给装置、31a-旋转轴部分

33-张力调节装置、33rd-张力调节辊

33rsu-固定辊、33rsd-固定辊

36-紧固带构件粘合装置、36d-旋转鼓、36ds-外周表面

38-检测装置、38c-成像装置、38cn-控制部段

41-进给装置、41a-旋转轴部分

43-张力调节装置、43rd-张力调节辊

43rsu-固定辊、43rsd-固定辊

43a-张力调节装置(第二张力调节装置)、43ard-张力调节辊

43arsu-固定辊、43arsd-固定辊

43b-张力调节装置(第一张力调节装置)、43brd-张力调节辊

43brsu-固定辊、43brsd-固定辊

44-张力调节装置、44rsu-辊、44rsm-辊、44rsd-辊

44p-部分、44s-传感器

45-防漏片粘合装置、45d-旋转鼓(旋转体)、45ds-外周表面

47-目标带粘合装置、47d-旋转鼓、47ds-外周表面

48-检测装置、48c-成像装置、48cn-控制部段

112-腿部开口切割装置、112u-上辊、112d-下辊

116-端部切割装置、116u-上辊、116d-下辊

tb-转向杆(传送方向改变构件)

cv-传送装置

l1a-基材加工系统

l2-吸收体生产系统

l3a-顶片加工系统、l3ak-顶片加工线(第二加工部段)

l3as-顶片供应线

l4a-底片加工系统、l4ak-底片加工线(加工部段)

l4as-底片供应线(供应部段)

lm-生产线

p1ac-位置

p3a-面对位置

p4a1-面对位置(预定位置)、p4a2-面对位置(预定位置)

p5-预定位置、p6-预定位置、p7-预定位置

pj-合并位置、p38-成像位置、p48-成像位置

p112-预定位置、p116-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