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温热导子模块及包括其的温热治疗仪,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温热导子之间的间隔因身体部位而异的温热导子模块及包括其的温热治疗仪。
背景技术:
当以不恰当的姿势长期持续作业时,会诱发脊椎部位的肌肉及神经组织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疼痛。另外,长时间注视计算机显示器或长期使用智能手机时,会诱发颈椎部位的肌肉及神经组织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疼痛。
温热治疗仪为了消除所述疼痛,可以在沿着身体部位移动的同时,给予疼痛发生部位以温热刺激。这种刺激能够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或消除瞬间的肌肉疼痛等。
以往的温热治疗仪利用能够发生温热的温热导子,对身体部位执行温热治疗。此时,温热导子可以提供多个,温热导子由一对并排地配置,这种一对温热导子配置成多列,在沿身体部位移动的同时,进行按摩或温热治疗。
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是以往的温热治疗仪的示例。
专利文献1涉及一种温热导子(温机构)在水平移动的同时进行温热治疗的温热治疗仪,专利文献2涉及一种能够上下移动温热治疗仪的温热导子的装置。
但是,要进行温热治疗的身体尽管宽度因其部位而异,但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存在无法反应这种宽度的不同的问题。例如,当对背部及颈椎部位执行温热治疗时,与背相比,颈椎部位由于其宽度很窄,当依然保持对背部执行温热治疗的温热导子间的间隔时,存在温热导子无法切实接触颈部的问题。在温热导子无法良好接触身体部位的情况下,无法切实执行温热治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注册实用新型公报KR 20-0200000 Y1(注册日:2000.8.5,)
专利文献2:韩国公开专利公报KR 10-2012-0049797 A(公开日:2012.5.17.)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根据身体的部位而调节温热导子间的间隔的温热导子模块及包括其的温热治疗仪。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温热导子模块的特征在于,包括:温热导子模块主体;安装于所述温热导子模块主体的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支撑体;以铰链方式连接于所述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支撑体的一对第一温热导子;就所述铰链连接而言,两个铰链轴构成的角度小于180度,当所述一对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时,所述一对第一温热导子之间的间隔改变。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温热导子模块的特征在于,包括:温热导子模块主体;安装于所述温热导子模块主体的支撑板;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支撑体;以铰链方式连接于所述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支撑体的一对第一温热导子;就所述铰链连接而言,两个铰链轴构成的角度小于180度,当所述一对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时,所述一对第一温热导子之间的间隔改变。
所述温热导子模块可以还追加包括使所述支撑板的位置变化的装置。
所述两个第一温热导子可以被第一温热导子支撑体支撑,所述第一温热导子支撑体可以通过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连接于所述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支撑体,可以在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的下部安装有弹性体。
所述温热导子模块可以还包括一对第二温热导子。
本发明的温热治疗仪的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温热导子模块、使所述温热导子模块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方向移动装置。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温热导子模块及包括其的温热治疗仪,能够根据身体部位而调节温热导子之间的间隔,能够使按摩效果及温热治疗效果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图1的温热导子模块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温热导子模块的主视图
图4是图2的温热导子模块的俯视图
图5是图2的温热导子模块的侧视图
图6是一对第一导子构件的立体图
图7是一个第一导子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主视图
图9是显示图1的温热导子模块的支撑板驱动部使支撑板上升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0是显示一对第一温热导子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1是显示一对第一温热导子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2是概略地显示利用本发明的温热治疗仪按摩人的背及颈椎部位时,温热导子接触的位置的图
附图标记
200:温热导子模块
210:温热导子模块主体
211:主体支撑体
220:支撑板
221:支撑结合部
230:支撑板驱动部
240:第一导子构件
241:第一温热导子
250:第二导子构件
251:第二温热导子
260: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
261:第一温热导子支撑体
262: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
263:第一温热导子结合槽
264: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支撑体
265:第一温热导子弹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变形为多种形态,不得解释为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以下实施例。本实施例是为了向该行业的技术人员更完整地说明本发明而提供的。因此,为了强调更明确的说明,图中的要素的形状也有夸张地图示的部分。另外,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词语不得限定于通常的或字典的意义进行解释,立足于发明人为了以最佳方法说明其自身的发明而可以适当地定义术语的概念的原则,只应解释为符合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意义和概念。
图1是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温热治疗仪在温热治疗仪主体部1内安装有温热导子模块200,把电动机部2的移送力通过移送力传递装置3传递给温热导子模块200,使温热导子模块200沿水平方向移动。
此时,作为所述移送力传递装置3,可以使用皮带、链条、螺旋杆、齿轮等多样的构成。其中,移送方向为使用者的脊椎长度方向。
在图1中,把朝向使用者的脊椎上侧的方向,即箭头12所指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12。而且,把箭头14所指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14,把箭头16所指的方向称为第三方向16。第一方向12、第二方向14、第三方向16相互垂直。
如参考图1,温热治疗仪是可以在人的身体部位使用温热导子(温热导子模块)执行按摩及温热治疗的装置。
温热治疗仪主体部1在内部具有空的空间,在温热治疗仪主体部1内部的空的空间放置有温热导子模块200。
温热导子模块200可以按人身体部位执行温热治疗。例如,可以在背部或颈椎部位执行温热治疗。温热导子模块200可以具有多个温热导子。
所述电动机部2和移送力传递装置3是使温热导子模块200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方向移动装置,只要是能够使温热导子模块200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装置,则均可使用,可以多样地变形。
图2是显示图1的温热导子模块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温热导子模块的主视图,图4是图2的温热导子模块的俯视图,图5是图2的温热导子模块的侧视图。
如参考图2至图5,温热导子模块200可以在人的身体部位执行按摩及温热治疗。
温热导子模块200包括温热导子模块主体210、支撑板220、支撑板驱动部230、第一导子构件240、第二导子构件250、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控制构件(图中未示出)。
温热导子模块主体210可以在内部具有空的空间。温热导子模块主体210整体上可以具有六面体形状。温热导子模块主体210可以以上部开放的形状提供。不同于所述示例,温热导子模块主体210可以以多样的形状提供。
在温热导子模块主体210中可以形成有主体支撑体211。主体支撑体211能够与支撑板220结合,以便支撑板220能够向上部旋转移动。
主体支撑体211可以至少提供一对。主体支撑体211可以在温热导子模块主体210的上部面提供。主体支撑体211可以在温热导子模块主体210中凸出形成。一对主体支撑体211可以沿着第二方向14隔开地配置。主体支撑体211可以位于后述的第一导子构件240及第二导子构件250的第一方向12的后端。
其中,第一方向12的前端是第一方向12中从第二导子构件250朝向第一导子构件240的方向。第一方向12的后端是第一方向12中从第一导子构件240朝向第二导子构件250的方向。
支撑板220位于温热导子模块主体210的第三方向16的上部。支撑板220可以结合后述的第一导子构件240及第二导子构件250。支撑板220可以整体上具有四边形的形状。支撑板220可以以小于温热导子模块主体210截面积的面积提供。
支撑板220可以具有与主体支撑体211结合的支撑结合部221。支撑结合部221在支撑板220向上部移动时作为旋转轴进行作用。支撑结合部221可以与主体支撑体211结合。支撑结合部221可以至少提供一对。一对支撑结合部221可以沿第二方向14隔开配置。支撑结合部221可以位于支撑板220的第一方向12的后端。一对支撑结合部221可以以相同的形状提供。
支撑板驱动部230可以使支撑板220向相对温热导子模块主体210为上下方向的第三方向16移动。此时,以支撑结合部221为轴进行旋转运动。支撑板驱动部230可以位于温热导子模块主体210的内部空间。
支撑板驱动部230可以与支撑板220结合。作为一个示例,支撑板驱动部230可以使用齿轮,使支撑板220向第三方向16移动。作为另一示例,支撑板驱动部230可以以能够使支撑板220上下驱动的气缸结构等提供。此外,支撑板驱动部230可以以多样的装置提供。
支撑板驱动部230可以称为改变支撑板的位置的装置。
图6是一对第一导子构件的立体图,图7是一个第一导子构件的立体图,图8是图7的主视图。
如参考图2至图8,第一导子构件240可以在人的身体部位执行按摩及温热治疗。第一导子构件240可以结合于支撑板220。第一导子构件240包括第一温热导子241。
第一温热导子241提供得能够发热。作为一个示例,第一温热导子241可以在内部具有发热源。作为一个示例,发热源可以以能够发光和发热的灯提供。不同于此,发热源可以以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导电性热线、电热线等提供。选择性地,发热源可以以能够发热或发光和发热的多样的公知构成提供。
第一温热导子241可以以外面弯曲的形态提供。作为一个示例,第一温热导子241可以以两侧具有球形状的形状提供。第一温热导子241的中央部位可以以圆筒形状提供。第一温热导子241可以以整体上类似于哑铃的形状提供。
不同于所述示例,第一温热导子241可以以外面弯曲的多样形状提供,不限定于所述示例。
第一温热导子241可以提供至少一对。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可以沿第二方向14隔开既定距离配置。第一温热导子241可以位于温热导子模块主体210及支撑板驱动部230的上部。随着支撑板驱动部230使支撑板220移动到第三方向16的上部,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可以移动到第三方向16的上部。另外,第一温热导子241可以借助于后述的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而移动到第三方向16的上部。
图9是显示图1的温热导子模块的支撑板驱动部使支撑板上升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0是显示一对第一温热导子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1是显示一对第一温热导子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
如参考图2至图8、图10及图11,第一温热导子241可以移动到第一位置P1及第二位置P2。其中,第一位置P1定义为,与支撑板220的移动无关,只凭借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的驱动便能够移动的位置中的第三方向16的最下部位置。第二位置P2定义为,与支撑板220的移动无关,只凭借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的驱动便能够移动的位置中的第三方向16的最上部位置。
在第一位置P1及第二位置P2,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之间的间隔d1、d2可以不同地提供。其中,第一温热导子241之间的间隔定义为第二方向14的间隔。
作为一个示例,在第一位置P1,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之间的间隔d1可以宽于在第二位置P2的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之间的间隔d2。
由于第一温热导子241之间的间隔相异地提供,因而可以根据身体部位的宽度,调节第一温热导子241的间隔,以便符合身体部位。作为一个示例,身体部位中的颈椎部位宽度小于背部。因此,在颈椎部位按摩时,通过缩小第一温热导子241之间的间隔,从而可以使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全部接触颈椎部位。因此,通过调节第一温热导子241之间的间隔,可以使按摩效果及温热治疗效果最大化。
第二导子构件250可以在人的身体部位执行按摩及温热治疗。第二导子构件250可以位于第一导子构件240的第一方向12的后端。第一导子构件240和第二导子构件250可以沿第一方向12并排地配置。第二导子构件250可以结合于支撑板220。
第二导子构件250可以具有至少一对第二温热导子251。
第二温热导子251可以发热。作为一个示例,第二温热导子251可以在内部具有发热源。作为一个示例,发热源可以以能够发光及发热的灯提供。不同于此,发热源可以以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导电性热线、电热线等提供。选择性地,发热源可以以能够发热或发光和发热的多样的公知构成提供。
第二温热导子251可以以外面弯曲的形态提供。作为一个示例,第二温热导子251可以以两侧具有球形状的形状提供。第二温热导子251的中央部位可以以圆筒形状提供。第二温热导子251可以以整体上类似于哑铃的形态提供。
不同于所述示例,第二温热导子251可以以外面弯曲的形状多样地提供,不限定于所述示例。
导子支撑部252可以支撑第二温热导子251。导子支撑部252可以位于第二温热导子251的第三方向16下部。导子支撑部252可以与第二温热导子251的两侧面结合,支撑第二温热导子251的下部。
第二温热导子251可以提供一对。一对第二温热导子251可以沿第二方向14隔开既定距离配置。第二温热导子251既然可以直接安装于温热导子模块主体210,也可以安装于支撑板220。当一对第二温热导子251安装于支撑板220时,支撑板驱动部230可以随着使支撑板220移动到第三方向16的上部而移动到第三方向16的上部。
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可以使第一温热导子241沿第三方向16移动。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可以与第一温热导子241结合。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可以使第一温热导子241移动到第一位置P1及第二位置P2。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可以使第一温热导子241从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二位置P2,或从第二位置P2移动到第一位置P1。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在使第一温热导子241从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二位置P2时,可以以逐渐缩小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之间的间隔的方式使第一温热导子241移动。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为了驱动第一温热导子241而可以提供至少一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提供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及一对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第一温热导子241及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的个数不限定于此。
一对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可以沿第二方向14隔开既定间隔配置。一个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可以驱动一个第一温热导子241。
不同于所述示例,一个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可以以能够驱动多个第一温热导子241的方式提供。
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包括第一温热导子支撑体261、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支撑体264以及第一温热导子弹性体265。
第一温热导子支撑体261可以支撑第一温热导子241。第一温热导子支撑体261可以位于第一温热导子241的第三方向16下部。第一温热导子支撑体261可以与第一温热导子241的两侧面结合,支撑第一温热导子241的下部。
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可以与第一温热导子支撑体261结合。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的一侧可以与第一温热导子支撑体261结合,另一侧可以与后述的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支撑体264结合。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可以以能旋转的方式提供。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中的与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支撑体264结合的部位可以以中空形状提供并旋转。借助于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的旋转,第一温热导子支撑体261及第一温热导子241可以沿上下方向移动。
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支撑体264可以与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结合,形成得使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可以旋转。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支撑体264可以位于第一温热导子支撑体261的第三方向16下部。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支撑体264中的与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结合的旋转轴可以以圆筒形状提供。
旋转轴可以如图8所示,按预先设置的角度倾斜地提供。作为一个示例,倾斜方向可以沿第二方向14倾斜地形成。作为一个示例,旋转轴可以沿着朝向邻接的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支撑体264的方向,向下倾斜地形成。邻接的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支撑体264的倾斜角可以相同地提供。
换句话说,就所述旋转轴(铰链连接)而言,两个铰链轴构成的角度小于180度(铰链轴并非相同方向),旋转时,第一温热导子241的隔开距离改变。
第一温热导子弹性体265可以提供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能够旋转的动力。第一温热导子弹性体265可以与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结合。作为一个示例,第一温热导子弹性体265可以与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的第三方向16下面结合。在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的下面,可以形成有第一温热导子结合槽263。第一温热导子弹性体265可以结合于第一温热导子结合槽263。第一温热导子弹性体265可以以弹簧提供。第一温热导子弹性体265可以利用弹力,使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沿上下方向移动。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可以利用第一温热导子弹性体265的弹力,以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支撑体264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使第一温热导子241沿第三方向16移动。
借助于第一温热导子弹性体265,以既定的力向使用者的身体施加压力,能够提高按摩或温热治疗效果。
作为一个示例,当第一温热导子弹性体265借助于第一温热导子弹性体265的弹力而向第三方向16的上部移动时,与之结合的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向上部方向旋转。此时,与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结合的第一温热导子支撑体261及第一温热导子241可以向上部移动。与此相反,当第一温热导子弹性体265向第三方向16的下部移动时,与之结合的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向下部方向旋转。此时,与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结合的第一温热导子支撑体261及第一温热导子241可以移动到第三方向16的下部。
借助于所述的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的各构成,当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上升时,借助于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支撑体264的旋转轴,两者之间的间隔缩小。与此相反,当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下降时,借助于以沿第二方向14相互相向并向下倾斜的形态提供的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支撑体264的旋转轴,两者之间的间隔加宽。
如上所述,通过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的构成,第一温热导子241可以移动到第三方向16的上部或下部。此时,与第一温热导子支撑杆262结合的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支撑体264的旋转轴倾斜既定角度地提供,可以调节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之间的间隔。
在所述示例中,是以第一温热导子241从第一位置P1向第二位置P2移动时,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之间的间隔d1、d2缩小的情形为例,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可以以从第一位置P1向第二位置P2移动时,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之间的间隔进一步加宽的方式提供。此时,各个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支撑体264的倾斜角可以沿着朝向温热导子模块200外侧的方向向下倾斜地形成。
下面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温热治疗方法。
温热治疗时,使用者等躺于温热治疗仪上。然后,温热导子模块200沿第一方向12移动。另外,温热导子模块200在沿水平方向移动中,由于支撑板驱动部230及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的驱动,可以使第一温热导子241及第二温热导子251向作为垂直方向的第三方向16移动。
如图9所示,第一温热导子241和第二温热导子251可以在支撑板驱动部230使支撑板220向上部移动时一同移动。另外,独立于此,第一温热导子241可以借助于第一温热导子驱动构件260而移动到上部。
即,温热治疗时,可以在使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及一对第二温热导子251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移动的同时执行温热治疗。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及一对第二温热导子251可以在沿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移动的同时执行温热治疗及按摩。
在温热治疗中,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可以在第一位置P1及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
图12是概略地显示利用本发明的温热治疗仪按摩人的背及颈椎部位时,温热导子接触的位置的图。
如图12所示,当在人的颈椎部位执行温热治疗时,可以使第一温热导子241移动到第二位置P2,缩小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之间的间隔。由此,可以增大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能够接触颈椎部位的面积,使颈椎部位的按摩效果及温热治疗效果最大化。在执行背部的温热治疗时,使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移动到第一位置P1,可以在比颈椎部位相对更宽的背部执行温热治疗。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以调节一对第一温热导子241之间的间隔,在颈椎部位及背部执行按摩或温热治疗。
所述实施例包括支撑板220,但也可以省略支撑板220进行实施。即,即使省略支撑板220,把旋转支撑体264直接安装于温热导子模块主体210,也可以体现在所述一对第一温热导子旋转时,所述一对第一温热导子之间的间隔进行改变。
以上的详细说明是对本发明的示例。另外,前述的内容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本发明可以在多样的其它组合、变更及环境下使用。即,可以在本说明书公开的发明概念的范围、与前述公开内容均等的范围及/或该行业的技术或知识的范围内进行变更或修订。前述的实施例说明了体现本发明技术思想所需的最佳状态,也可以进行本发明的具体应用领域及用作所要求的多样变更。因此,以上发明的详细说明并非要将本发明限制于公开的实施状态之意。另外,附带的权利要求书应解释为还包括其它实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