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病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5922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病变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慢性肾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肾脏功能受损,尿素氮、肌酐水平逐渐升高,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大、中分子毒素滞留,以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竭发展的终末阶段即为尿毒症,亦称为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esrd患者必须依赖肾移植、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来维持生命。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的方法之一,是目前esrd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而且维持性血液透析已使一些严重的esrd患者得以长期生存,部分患者可以恢复一定劳动力,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

esrd的替代治疗主要采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其中,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esrd的主要方法之一。血液透析在延续尿毒症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昂贵的费用及如何提高透析充分性和患者的营养状况等。尿毒症患者因电解质与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病变及其经常服用的药物(如含钙或铝的磷结合剂、口服铁剂等)均可导致大肠运动功能受损,引起便秘,而长期便秘可引起毒素蓄积,体重增加,影响患者的透析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尿毒症中医病机是脾肾虚衰,浊毒瘀血内停,早期以脾肾气阴两虚为主,晚期则表现为脾肾阳气虚衰,临床上多采用益气健脾、祛湿化浊、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

皮肤瘙痒也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严重影响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一大顽症,有文献报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发生率较高,表现为全身或局部不同程度的瘙痒,以额部、项背部、前臂、手掌部为主,瘙痒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时间不等,有时可自行缓解。皮肤瘙痒使患者不仅烦躁不安、失眠、血压波动,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尿毒症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尿毒症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明了。现代医学近年研究表明,这一顽固性瘙痒可能与肾衰时尿素氮、肌酐、尿酸等代谢产物潴留,毒素对皮肤的刺激,皮脂腺分泌减少及汗腺萎缩致使皮肤干燥有关。也可能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磷代谢紊乱、维生素过多症、肝素和透析膜成分的变态反应,以及普通血液透析难于透出的中分子毒素在体内的蓄积有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病变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病变都有极好的缓解及治疗效果,制备、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无不良及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桂枝3-4份,白蒺藜5-8份,麦冬12-15份,重楼10-16份,青黛3-8份,千里光5-12份,黄连12-17份,青葙子4-6份,龙胆草8-12份,银杏叶3-4份,艾叶12-15份,菟丝子5-9份,石斛7-12份,女贞子4-9份,淡竹叶15-20份,刺五加10-15份,马蹄根8-12份,桔梗2-5份,藿香3-7份,罗汉果11-14份,合欢皮9-15份,川芎3-6份,竹茹8-13份,马齿苋3-5份,酸枣仁1-3份,紫苏5-10份,凌霄花5-10份,大青叶13-16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桂枝3份,白蒺藜5份,麦冬12份,重楼16份,青黛3份,千里光12份,黄连12份,青葙子6份,龙胆草8份,银杏叶3份,艾叶15份,菟丝子5份,石斛10份,女贞子9份,淡竹叶15份,刺五加15份,马蹄根8份,桔梗5份,藿香3份,罗汉果14份,合欢皮9份,川芎6份,竹茹8份,马齿苋5份,酸枣仁1份,紫苏10份,凌霄花5份,大青叶16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桂枝4份,白蒺藜8份,麦冬15份,重楼10份,青黛8份,千里光5份,黄连17份,青葙子4份,龙胆草10份,银杏叶4份,艾叶13份,菟丝子6份,石斛12份,女贞子4份,淡竹叶20份,刺五加10份,马蹄根12份,桔梗2份,藿香7份,罗汉果11份,合欢皮15份,川芎3份,竹茹13份,马齿苋3份,酸枣仁3份,紫苏5份,凌霄花10份,大青叶13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桂枝4份,白蒺藜7份,麦冬13份,重楼11份,青黛4份,千里光6份,黄连13份,青葙子5份,龙胆草12份,银杏叶3份,艾叶12份,菟丝子9份,石斛7份,女贞子5份,淡竹叶18份,刺五加11份,马蹄根9份,桔梗4份,藿香6份,罗汉果12份,合欢皮13份,川芎4份,竹茹9份,马齿苋4份,酸枣仁2份,紫苏6份,凌霄花6份,大青叶14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按照下列方法进行制备:

(1)取所述重量组分的各药材,加药材总重量的10-12倍的水,浸泡45-75分钟后,煎煮1次,煎煮时间3-3.5小时,滤过后,加药材总重量的8-10倍的水,煎煮第2次,煎煮时间2.5-3小时,滤过后,加药材总重量的6-8倍的水,煎煮第3次,煎煮时间2-2.5小时,滤过后,合并3次滤液,120目滤过,滤液加热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12~1.15,得浓缩液,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7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80目细粉;

(2)将步骤(1)制得的80目细粉加入适当辅料制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其以常见的中草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性:

桂枝: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用于阳虚不得温通之证。

白蒺藜,辛、苦,微温。入肝、肺经,疏肝解郁,祛风明目。用于肝阳眩晕头痛,肝郁胁痛,风热头痛,目赤肿痛,皮肤瘙痒等症。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重楼:性微寒,味苦;有小毒。入肝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作于疔肿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本草纲目》载:“蛇虫之毒,得此治之即休,故有蚤休、螫休诸名。重台、三层,因其叶状也。”

青黛,咸,寒。归肝经。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千里光:苦,寒。归肺、肝经。清热解毒,明目,利湿。用于痈肿疮毒,感冒发热,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

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青葙子:味苦,性寒;归肝经。祛民热,清肝火,明目退翳。主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高血压病,鼻衄,皮肤风热瘙痒,疮癣。《药性论》载:“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主恶疮疥瘙,治下部虫露疮。”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经。入药部分为龙胆科植物龙胆、条叶龙胆、三花龙胆和滇龙胆、的根和根茎。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纲目》:疗咽喉痛,风热盗汗。相火寄在肝胆,有泻无补,故龙胆之益肝胆之气,正以其能泻肝胆之邪热也。但大苦大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本草新编》:龙胆草,其功专于利水,消湿,除黄疸,其余治目、止痢、退肿、退热,皆推广之言也。但此种过于分利,未免耗气败血,水去而血亦去,湿消而气亦消,初起之水湿黄疸,用之不得不亟,久病之水湿黄疸,用之不可不缓,正未可全恃之为利水神丹,消湿除瘅之灵药也。或谓龙胆草治湿热,最利瘅病,正湿热之病也,然用龙胆草以治黄疸,多有不效者,何也?黄疸实不止湿热之一种也,有不热而亦成黄疸者,非龙胆草所能治也。尤胆草泻湿中之热,不能泻不热之湿也。

银杏叶:功能主治: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用于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

艾叶,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归经:归肝、脾、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australisr.br.或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lam.的干燥成熟种子。辛、甘,平。归肝、肾、脾经。可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肾虚胎漏,胎动不安,目昏耳鸣,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石斛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石斛、麦冬养阴清热、益胃生津。

女贞子,甘、苦,凉。归肝、肾经。补肝肾,强腰膝。治阴虚内热,头晕,目花,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本草正》:“养阴气,平阴火,解烦热骨蒸,止虚汗,消渴,及淋浊,崩漏,便血,尿血,阴疮,痔漏疼痛。亦清肝火,可以明目止泪。”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功效与主治: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

刺五加:味辛、苦、微甘,性温,入脾、肾、心经,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行动迟缓、体虚羸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等证。刺五加甘a为胡萝卜素,人蔘中也含这类成分。在人体内能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可防治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症。刺五加甘b为紫丁香素(syringin),是刺五加的主要强壮成分,有促性腺、抗辐射、抗疲劳等作用,具有与人蔘皂素相似的生理活性。刺五加含超氧化歧化酵素sod(superoxidedimutase)复合物,sod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可以增强人体免疫以及抵抗自由基攻击的效果,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防止老化及促进健康。

马蹄根:苦涩,寒,活血止血,清热解毒,利尿祛湿,祛瘀止痛。主治痢疾,肾炎水肿,胃脘疼痛,肺痨,咳血,崩漏,跌打肿痛,风湿痛。

桔梗,理气、活血、消食、安神作用。咳嗽痰多,胸闷不畅。本品辛散苦泄,宣开肺气,祛痰,咽喉肿痛,失音。本品能宣肺泄邪以利咽开音。肺痈吐脓。本品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治肺痈咳嗽胸痛。

藿香,辛,微温。如肺、脾、胃经。功能主治: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腕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罗汉果,甘,凉。归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润肺,滑肠通便。用于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

合欢皮:味甘,性平。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的功效,用于心神不安,解郁失眠,肺痈疮肿,跌扑伤痛。

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阳亢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用;月经过多、孕妇亦忌用。

竹茹,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bambusatuldoides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beecheyanus(munro)mc-clurevar.pubescensp.f.li或淡竹phyllostachysnigra(lodd.)munrovar.henonis(mitf.)stapfexrendle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性味:甘,微寒。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眼,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马齿苋:酸;性寒。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除湿通淋。主热毒泻痢;热淋;尿闭;赤白带下;崩漏;痔血;疮疡痈疖;丹毒;瘰疬;湿癣;白秃。

酸枣仁:基原: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化学成份:主含两种三萜化合物:白桦脂醇、白桦脂酸。另含酸枣皂甙,甙元为酸枣甙元,水解所得到的厄北林内酯是皂甙的第二步产物。还含多量维生素c。药理作用:①镇静、催眠作用,②镇痛、抗惊厥、降温作用,③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④对烧伤的影响。性味:甘,平。归经:入心、脾、肝、胆经。功能主治: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

紫苏,辛,温。功能主治: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

凌霄花:甘,酸,寒。归肝、心包经。功能主治:凉血,化瘀,祛风。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癓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

大青叶:味苦,性寒。归肝,心,胃,脾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黄疸;泻痢;丹毒;喉痹;口疮;痄腮。

从祖国医学角度看“痒自风来”,尿毒症皮肤瘙痒以血虚生风为本,湿毒郁于腠理,肌肤失于濡养为标,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祛风止痒为治则。该中药组合物诸药配伍,具有活血养血、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之功效,对于肾透析后出现的瘙痒症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可显著提高肾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病变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桂枝、白蒺藜、麦冬、重楼、青黛、千里光、黄连、青葙子、龙胆草、银杏叶、艾叶、菟丝子、石斛、女贞子、淡竹叶、刺五加、马蹄根、桔梗、藿香、罗汉果、合欢皮、川芎、竹茹、马齿苋、酸枣仁、紫苏、凌霄花、大青叶组成。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病变的药物组合物,取下列中药原料药:桂枝3份,白蒺藜5份,麦冬12份,重楼16份,青黛3份,千里光12份,黄连12份,青葙子6份,龙胆草8份,银杏叶3份,艾叶15份,菟丝子5份,石斛10份,女贞子9份,淡竹叶15份,刺五加15份,马蹄根8份,桔梗5份,藿香3份,罗汉果14份,合欢皮9份,川芎6份,竹茹8份,马齿苋5份,酸枣仁1份,紫苏10份,凌霄花5份,大青叶16份。

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按照下列方法进行制备:

(1)取所述重量组分的各药材,加药材总重量的10-12倍的水,浸泡45-75分钟后,煎煮1次,煎煮时间3-3.5小时,滤过后,加药材总重量的8-10倍的水,煎煮第2次,煎煮时间2.5-3小时,滤过后,加药材总重量的6-8倍的水,煎煮第3次,煎煮时间2-2.5小时,滤过后,合并3次滤液,120目滤过,滤液加热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12~1.15,得浓缩液,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7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80目细粉;

(2)将步骤(1)制得的80目细粉加入适当辅料制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病变的药物组合物,取下列中药原料药:桂枝4份,白蒺藜8份,麦冬15份,重楼10份,青黛8份,千里光5份,黄连17份,青葙子4份,龙胆草10份,银杏叶4份,艾叶13份,菟丝子6份,石斛12份,女贞子4份,淡竹叶20份,刺五加10份,马蹄根12份,桔梗2份,藿香7份,罗汉果11份,合欢皮15份,川芎3份,竹茹13份,马齿苋3份,酸枣仁3份,紫苏5份,凌霄花10份,大青叶13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病变的药物组合物,取下列中药原料药:桂枝4份,白蒺藜7份,麦冬13份,重楼11份,青黛4份,千里光6份,黄连13份,青葙子5份,龙胆草12份,银杏叶3份,艾叶12份,菟丝子9份,石斛7份,女贞子5份,淡竹叶18份,刺五加11份,马蹄根9份,桔梗4份,藿香6份,罗汉果12份,合欢皮13份,川芎4份,竹茹9份,马齿苋4份,酸枣仁2份,紫苏6份,凌霄花6份,大青叶14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毒性试验:

应用nih小鼠6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20~22g,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2制备的中药组合物片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6.28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1.4g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具体详见表1。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摄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胶囊ld50>31.4g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62.8g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临床用药量为2.1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035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0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897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临床论证:

为了验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效果,2015年3月-2016年5月,从我院透析中心处随机选择176例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病变患者,年龄25~61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年龄26~61岁,中位年龄44.5岁,病程5~14年,平均7.9年;对照组86例,年龄25~60岁,中位年龄44.9岁,病程4~16年,平均7.7年;上述患者均伴有严重的皮肤瘙痒症,且经药物治疗无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瑞典生产的金宝ak-200ultras血滤透析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德国fresenuise公司生产的f60高通量透析器,材料为聚砜膜,表面积113m2,超滤系数40ml/(h·mmhg)。

治疗组:患者口服实施例2所制造片剂,每日3次,每次3片。

对照组:口服降压药,纠正贫血,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降磷补钙。

治疗组、对照组均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

疗效评价

治愈:瘙痒症状消失,继发性皮损消退;

显效:瘙痒症状明显减轻,继发性皮损消退80%;

好转:瘙痒症状减轻,继发性皮损消退50%左右;

无效:瘙痒症状无减轻或加重,继发性皮损消退<50%。

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有效率对比分析

其中,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试验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平均治愈率为98.9%,对照组为60.5%,治疗组比对照组高38.4个百分点,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与现有药物相比具有十分显著的技术优势,获得了新的、创造性的突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