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风除湿排毒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3665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配方,特别涉及一种祛风除湿排毒中药的配方。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祛风除湿排毒的中药有很多,比如:“腰息痛胶囊”、“风寒双离”、拐片”“活血应痛丸”、“舒筋活血片”、“抗骨质增生丸”、“风湿灵”,尽管对于祛风除湿排毒有疗效,但效果不显著,尤其是对于重症患者,只能略有缓解,无法达到治愈效果;不仅如此,有的长期服用,有毒副作用,一病未治好,又添别的病,得不偿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的祛风除湿排毒中药。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祛风除湿排毒中药包括以下重量的组分:九龙草50克,防风15克,独活15克,羌活15克,白芷15克,茯苓15克,牛膝15克,甘草15克,地黄100克,苍术15克,白术20克,红花15克,桃仁15克,南星30克,半夏30克,橘皮15克,木瓜15克,防己15克,威灵仙30克,连翅15克,土茯苓100克,黄芩15克,竹沥15克,附片15克,川芎15克,沉香10克,麝香2克,薏苡仁100克,灵芝草70克,乌蛇30克。

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故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九龙草:在本方中为引经药物,领导诸药各到病所部位,各司其职。防风:味辛甘,性微温,有发汗、散风寒除湿的作用,能治风寒、感冒、头痛、头晕、身痛等表症,还治风湿性关节疼痛的痹症以及因风邪引起的牙关紧闭、口不能张、头颈强直、四肢抽搐症。独活:味辛苦,性微温,有发表散风、除湿的作用,治因风湿引起的颈项不灵活和腿足酸重麻木、疼痛不能行走的“湿痹”病。羌活:味辛苦,性温,有发汗解表、散风寒、除湿的作用,治风寒感冒、身痛头痛和因风寒湿引起的关节筋骨疼痛。白芷:味辛,性温,能发表散风寒,善治风寒侵犯阳明经引起的头额作痛,又能祛风湿,治皮肤风邪湿热所致的湿疹瘙痒,此外还有活血排脓的作用,又是痈、疽、疮、毒的外症常用药。阳明,即阳明经,是十四经络之一。茯苓:味甘淡,性平,甘淡能利水湿,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停留在体内的水湿从尿道排出,故能治水湿不化而成痰、以及小便不通症。牛膝:味苦酸,性平,有补肝肾、强筋骨和活血通经的作用,可治风湿关节痛和腰膝酸痛或两足痿弱不能行走的作用,此外还有下行的功能。甘草:甘温,生用微寒,炙用性微温,它能调和各种药物的偏性,使之更好的发挥作用,此药生用,泻火解毒,炙用能补脾益气。地黄:味甘苦,有养阴生津,清热凉血的作用,常用它来治疗温热病烦热口渴、舌红津少的阴津耗伤症,以及阴虚骨蒸烦热的劳病,此外也常用于血热所引起各种出血症。苍术:味苦,性温,它有燥湿健脾发汗的作用,所以对胃脘胀闷不舒的呕吐、水泻以及外感风湿的身重疼痛和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均较适宜。白术:甘苦,性微温,有补脾胃燥湿的作用,可治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而引起的泄泻、水肿以及因痰湿停留而致为胸腹胀满的“痰痞”症。红花:味辛,性温,有活血、行瘀的作用,能消除因瘀血引起的发热,重用可以行瘀血,少用又可养血。桃仁:味苦甘,性平,有润燥滑肠的作用,适用于大肠津液不足的便秘,又有破血行瘀的功效。南星:苦辛,性热,有散风化痰,解除痉挛的作用。半夏:味辛,性温,有燥湿化痰、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橘皮:味辛苦,性温,有理气健胃、燥温化痰的作用,适用于中气不和而发生的胸闷、腹胀、呕吐、嗳气、食欲不振及痰多的咳嗽症。木瓜:味酸,性温,有除湿舒筋的作用,主治湿邪引起的足膝痛或麻木的脚气病,以及因吐泻而津液耗损不能养筋引起的小腿肌肉挛急的转筋症,此外,还有强筋骨的作用,可以治脚膝无力。防已:味辛苦,性寒,有除风湿和清利膀胱湿热的作用,治风湿性关节肿疼和足膝肿痛,以及膀胱有热的小便不利,水肿,并能消散湿热性痈肿。威灵仙:味辛苦,性温,有散风寒湿邪和通络止痛的作用,善治腰膝四肢风寒痹痛,又能消痰水积聚,凡是因风湿引起病都可应用。连翘:味苦,性微寒,能清热解毒消肿,可治热毒引起的气血不能流通而产生的痈肿疮毒等外症。土茯苓:味甘,性平,既能淡渗利湿,又能清热解毒,是治梅毒的要药。黄芩: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的作用。竹沥:味甘,性大寒,主要有清热滑痰的作用。附片:味辛,性热,其药力很快通达全身发挥作用,而不是蓄于体内慢慢奏效的,能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的周身骨节疼痛的脘腹的冷痛,并能治大汗亡阳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虚脱的危症,有回阳救逆的功效。川芎:味辛,性温,辛能散,温能通,所以它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能治身痛和风湿关节炎,以及疮、疡、肿、痛症。沉香:味辛苦,性温,降气,暖胃追邪,“通天彻地”,气逆为佳。麝香:味辛,性温,特别芳香,为开窍的要药,善辟秽浊恶气,并能定惊,常用于惊痫、神志昏迷、痰厥及中秽恶气突然昏倒等闭症,此外解毒的功效也很好。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补肺、利水除湿、清热排脓的作用,主要治风湿痹痛、关节拘挛以及水湿停留的水肿、泄泻、尿少,并治咳嗽、胸痛、吐脓血的“肺痈”和咳吐浊痰涎沫的“肺痿”。灵芝草:温平,强心利尿除湿扶正,是治风湿性心脏病要药。乌蛇:味甘,性平,无毒,有祛风、定惊、止抽搐的功效,用于风湿麻痹、小儿惊风的抽搐、皮肤疥藓及大麻风症。

本配方组分有30种,看似复杂,却有条理。方中防风、羌活、独活、白芷、防己、薏苡仁祛风胜湿;附片散寒;黄芩、木瓜、连翘、甘草清热;苍术、白术、茯苓燥湿利湿;半夏、南星、竹沥化风痰;桃仁、红花、川芎、地黄活血养血;橘皮健脾理气、燥湿化痰;沉香降气追邪、“通天彻地”、上治肺气不降、下治肾气虚寒;威灵仙、牛膝舒筋活络;灵芝草强心利尿、除湿扶正;乌蛇无毒、祛风除湿;土茯苓利湿解毒;麝香善通关窍、善辟秽浊恶气、活血、通经络、解毒。本发明配方集痹症药物之大成,各类组分科学有机配伍,对于治疗风、湿、毒症效果显著。

本方药的功能是:驱风透邪,燥湿豁痰,温阳散寒,解毒凉血,疏经通络,活血止痛,益气养血,柔肝熄风,益肝柔筋,补心健脾,化瘀止痒,健肾壮骨。上治巅顶,下治脚跟,除五脏疾病,补五脏虚损。五脏六腑,三焦内外,皮筋骨肉无处不通,无处不到,确有顺水推舟之妙。速效清除五脏六腑、血液、经络骨骼中的瘀毒垃圾。

本发明临床应用效果如下:临床选择病例三百例,其年龄、性别情况见表1。

表1:

其中男女之比为1∶1.9,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82岁。

疗效判定标准,本组病例分为痊愈、好转、无效三类判定具体标准如下:痊愈:服药后上述症状三天内致三个月内完全消失者。

好转:服药后上述症状三天至三个月内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者。

无效:服药后症状无明显变化者。

疗效分析,根据上述标准,本组病例治愈达93.3%,有效99%,无效1%。本发明对主要症的疗效分析见表2:

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对早期症状疗效较好,特别是对袪风、寒湿、解毒、祛瘀症状疗效更佳,对传统中医风寒型、湿热型、尿酸毒型疗效显著。

另外经急性毒性实验,ld50测定及临床系统观察证明,本发明无明显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这种祛风除湿排毒中药包括以下重量的组分:九龙草50克,防风15克,独活15克,羌活15克,白芷15克,茯苓15克,牛膝15克,甘草15克,地黄100克,苍术15克,白术20克,红花15克,桃仁15克,南星30克,半夏30克,橘皮15克,木瓜15克,防己15克,威灵仙30克,连翅15克,土茯苓100克,黄芩15克,竹沥15克,附片15克,川芎15克,沉香10克,麝香2克,薏苡仁100克,灵芝草70克,乌蛇30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