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喙锁韧带重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460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喙锁韧带重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喙锁韧带重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喙锁韧带重建复位固定效果不佳。

申请号为“201610062942.1”、申请公布号为“cn105640599a”、名称为“一种用于喙锁韧带重建的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一种用于喙锁韧带重建的装置,它由接骨板、高强度缝合线组成,接骨板用钛合金材料制成,接骨板上钻有圆形孔;高强度缝合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制成;高强度缝合线与接骨板配合使用;使用时,于锁骨远端上方小切口,于喙锁韧带锁骨止点处钻骨髓道,喙突上建立隧道;将高强度缝合线穿过微型条形接骨板中段两圆孔,肩关节镜下将微型条形接骨板通过隧道置于喙突下方,通过引导线调整接骨板位置,两端向上拉起缝合线;在关节镜直视下复位肩锁关节,在锁骨上方安放微型平行接骨板并将高强度缝合线穿过接骨板两圆孔后打结固定,构成喙锁悬吊结构来固定远端锁骨,取出引导线。但在初次固定后,该用于喙锁韧带重建的装置中的高强度缝合线长度不可调节。

申请号为“201521055507.3”、授权公告号为“cn205286431u”、名称为“一种膝关节韧带重建固定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膝关节韧带重建固定装置,主要是由吸收充气球囊、单向阀门、吸收导管、导管尺寸刻度、束缚线圈、线袢、卡槽、微型钢板构成;其中:吸收充气球囊呈长圆柱形状,吸收充气球囊的底部装有一个单向阀门;微型钢板呈薄片状结构,微型钢板上设有四个通道,通道上设有卡槽,呈环状结构的线袢绕行在微型钢板上的中间两个通道内;吸收导管一端与单向阀门连接,另一端穿过微型钢板上的通道与充气装置连接;吸收导管上标有尺寸刻度,吸收导管的中部采用束缚线圈将吸收导管与线袢束缚在一起。在使用时,将吸收充气球囊放置在移植物的近端牵引侧,吸收导管经移植物头端引出,连同微型钢板一通被牵入骨髓道引出,先翻转微型钢板成悬吊袢式固定,然后沿胫骨端牵引移植物并维持张力,充气装置通过吸收导管将吸收充气球囊充盈后形成挤压固定,从而完成双重固定的临床效果。该技术在使用时,其线袢长度一旦固定仍不可调节。

现有的人工韧带产品的长度一般为25mm、30mm、35mm等长度,如果病人需要的人工韧带的长度为33mm时,就无法选择到适合长度的产品。

以上现有技术活市售产品均不可根据病人个体差异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人工韧带的长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在重建系统建立后及时调整人工韧带长度的重建固定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喙锁韧带重建装置,包括第一纽扣钢板、第二纽扣钢板、人工韧带及贴骨钢板,其中:

所述第一纽扣钢板和第二纽扣钢板均为板状结构,该第一纽扣钢板和第二纽扣钢板上分别开设至少两个限位孔,人工韧带在配合使用时穿过第一纽扣钢板及第二纽扣钢板的限位孔内;

所述贴骨钢板由均为“u”型的左钢板和右钢板组成,该左钢板的开口端和右钢板的开口端为卯榫连接,拼接后的左钢板与右钢板使该贴骨钢板的上部形成与所述第一纽扣钢板的形状相适配的凹槽,所述第一纽扣钢板在配合使用时放置在该凹槽内,在该凹槽的底面中央设有通孔;

或者所述贴骨钢板马蹄形,该贴骨钢板在配合使用时插接在第一纽扣钢板和第二纽扣钢板之间。

优选地,当所述的贴骨钢板为马蹄形时,该贴骨钢板的开口端的一侧铰接在限位栓一端,所述限位栓的另一端与该贴骨钢板的开口端的另一侧活动连接。

优选地,当所述的贴骨钢板为马蹄形时,该贴骨钢板的开口端安装挡条,所述挡条与贴骨钢板扣接或插接。

优选地,所述的贴骨钢板的下表面呈与锁骨形状相配适的内凹状。

优选地,所述的贴骨钢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的贴骨钢板的下表面为毛刺面。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纽扣钢板和第二纽扣钢板均为椭圆形的板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纽扣钢板上和第二纽扣钢板上分别设有的限位孔的个数为四个。

优选地,所述的人工韧带由3~8股编织形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病人个体差异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人工韧带长度的关节脱位或韧带重建用固定装置,不仅能用于关节脱位或韧带重建用固定,还适用于肩锁关节脱位复位重建、膝关节韧带重建、关节内撕脱骨折复位重建等复位重建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第一纽扣钢板2-第二纽扣钢板3-人工韧带

4-贴骨钢板401-左钢板402-右钢板

41-凹槽42-通孔43-定位孔

5-限位栓6-挡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喙锁韧带重建装置,包括第一纽扣钢板1、第二纽扣钢板2、人工韧带3及贴骨钢板4,其中:

所述第一纽扣钢板1和第二纽扣钢板2均为椭圆形的板状结构,该第一纽扣钢板1和第二纽扣钢板2上分别开设四个限位孔,人工韧带3在手术时根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并穿过第一纽扣钢板1及第二纽扣钢板2的限位孔内;

所述贴骨钢板4由均为“u”型的左钢板401和右钢板402组成,该左钢板401的开口端和右钢板402的开口端为卯榫连接,拼接后的左钢板401与右钢板402使该贴骨钢板4的上部形成与所述第一纽扣钢板1的形状相适配的凹槽41,所述第一纽扣钢板1在手术时放置在该凹槽41内,在该凹槽41的底面中央设有通孔42。

所述的贴骨钢板4的下表面呈与锁骨形状相配适的内凹状,在所述的贴骨钢板3的下表面为毛刺面。

所述的第一纽扣钢板1上和第二纽扣钢板2上分别设有的限位孔的个数为四个。

所述的人工韧带3由3股编织形成。

先分别对锁骨及喙突打孔,并第一纽扣钢板1设置在打孔处的锁骨上,第二纽扣钢板2设置在打孔处的喙突下。然后将人工韧带3穿过第一纽扣钢板1、锁骨、喙突及第二纽扣钢板2并绕成环状:可以是u型,也可以在喙突与锁骨之间交叉,这样就会形成一个8字环状,可由医生自由选择手术方案,给予医生更多选择。所述人工韧带3的两端分别由第一纽扣钢板的下方经限位孔向上穿出并相互打结固定。如果觉得锁骨与喙突之间的人工韧带3的长度太长,即模拟喙锁韧带的长度太长,可将左钢板401和右钢板402分别卡入第一纽扣钢板1与锁骨之间并拼接成一体,此时第一纽扣钢板1正好位于拼接出的贴骨钢板4的凹槽41内,这样就减少了锁骨与喙突之间人工韧带3的长度。如果仍需对锁骨与喙突之间的人工韧带3的长度进行进一步的缩短,此时可以抬起第一纽扣钢板1并对其进行旋转,起到旋转人工韧带3,以此缩短锁骨与喙突之间的人工韧带3的目的。长度确定后,再将第一纽扣钢板1坐入贴骨钢板4的凹槽41内进行限位固定。由于重建喙锁韧带时,锁骨处的突出越小越好,更美观,凹槽41可以容纳第一纽扣钢板1,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一效果。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的一种喙锁韧带重建装置,包括第一纽扣钢板1、第二纽扣钢板2、人工韧带3及贴骨钢板4,其中:

所述第一纽扣钢板1和第二纽扣钢板2均为板状结构,该第一纽扣钢板1和第二纽扣钢板2上分别开设至少两个限位孔,人工韧带3在手术时穿过第一纽扣钢板1及第二纽扣钢板2的限位孔内;

该贴骨钢板4在手术时插接在第一纽扣钢板1和第二纽扣钢板2之间。所述贴骨钢板4为马蹄形。

所述的贴骨钢板4的下表面呈与锁骨形状相配适的内凹状,在所述的贴骨钢板3的下表面为毛刺面。

所述的第一纽扣钢板1上和第二纽扣钢板2上分别设有的限位孔的个数为四个。

所述的人工韧带4由3~8股编织形成。

先分别对锁骨及喙突打孔,并第一纽扣钢板1设置在打孔处的锁骨上,第二纽扣钢板2设置在打孔处的喙突下。然后将人工韧带3穿过第一纽扣钢板1、锁骨、喙突及第二纽扣钢板2并绕成环状:可以是u型,也可以在喙突与锁骨之间交叉,这样就会形成一个8字环状,可由医生自由选择手术方案,给予医生更多选择。所述人工韧带3的两端分别由第一纽扣钢板的下方经限位孔向上穿出并相互打结固定。如果觉得锁骨与喙突之间的人工韧带3的长度太长,即模拟喙锁韧带的长度太长,可将贴骨钢板4的开口端插入第一纽扣钢板1与锁骨之间并拼接成一体,此时第一纽扣钢板1正好位于贴骨钢板4的开口内,这样就减少了锁骨与喙突之间人工韧带3的长度。如果仍需对锁骨与喙突之间的人工韧带3的长度进行进一步的缩短,此时可以对第一纽扣钢板1进行旋转,起到旋转人工韧带3,以此缩短锁骨与喙突之间的人工韧带3的目的。长度确定后,再将第一纽扣钢板1坐入贴骨钢板4的开口内进行限位固定。

实施例3:

其余同实施例2,如图4所示的一种喙锁韧带重建装置,其中所述贴骨钢板4开口端的一侧铰接在限位栓5一端,所述限位栓5的另一端与该贴骨钢板4的开口端的另一侧活动连接。限位栓5可对贴骨钢板的位置起到进一步限定的作用。

实施例4:

其余同实施例2,如图5所示的一种喙锁韧带重建装置,其中所述贴骨钢板4的开口端安装挡条6,所述挡条6与贴骨钢板扣接或插接。

以上已对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