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鼠眼底高效采血集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3502阅读:979来源:国知局
大小鼠眼底高效采血集血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实验采血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大小鼠眼底高效采血和集血装置。



背景技术:

眼底采血(眼眶后静脉丛采血)为大小鼠常见采血方法之一,其通用操作方法为:用左手固定鼠,尽量捏紧头部皮肤,使头固定,轻轻向下压迫颈部两侧,使眼球充分外凸(眼眶后静脉丛充血),右手持毛细玻璃管,沿内眦眼眶后壁向喉头方向旋转刺入,刺入深度为小鼠2~3mm,大鼠4~5cm,当感到有阻力时再稍后退,保持水平位,稍加吸引,由于血压和毛细作用,血液即流入毛细玻璃管中,得到所需血量后,拔出毛细管,若手法恰当,小鼠约可采血0.2~0.3ml,大鼠约可采血0.4~0.6ml。该法优点为血流较快,伤口较小,愈合加快,适用于中等血量采集,而又需避免大小鼠死亡的情况,但同时存在如下缺点: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可控性差,血流速度和采血量不易掌控,容易出现回血凝固、不出血的现象,操作稍不恰当,还易造成较大二次伤害,大小鼠感染率、致盲率和死亡率高,无法进行连续多次采血,从而大大影响采出量和采出率。

综上,亟需一种专门针对大小鼠的易于操控的高效、快速采血器械,以弥补现有采血技术的缺陷,降低试验操作者工作难度和重复损伤风险,提高试验数据获取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大小鼠眼底高效采血集血装置,利用该装置可高效便捷地进行采血集血,操作难度底,可控性好,一次采血成功率和集血效率提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大小鼠眼底高效采血集血装置,包括采血部和集血部,所述采血部和所述集血部之间通过软管连通,如透明塑料软管;优选地,所述采血部和所述软管之间为可拆卸式紧密连接;

所述采血部包括钝端金属管部,所述钝端金属管部的下半部固设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包括中央片以及与所述中央片一侧或两侧相连的翼片,便于手持以固定采血,所述中央片和翼片表面设有防滑凸点;所述中央片内设有供所述钝端金属管部贯穿的通孔;

所述集血部包括弹性塑料集血管,所述集血管包括带有集血嘴的上端部以及柱形下端部;所述集血嘴与所述软管端部相适配,并通过接头与所述软管形成可拆卸式紧密连接;所述上端部连接有与所述集血嘴相适配的嘴盖,该嘴盖可通过螺纹配合旋紧;所述上端部下缘和所述柱形下端部上缘之间通过卡扣形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柱形下端部具有平底、锥形底或圆弧底;所述集血管在被手动挤压和松手过程中产生负压以采集血液。

优选地,所述钝端金属管部包括金属管主体部和位于所述主体部前端的分支部,所述分支部包括两个平行排列的钝端金属管,二者末端汇合后与所述主体部相通。

优选地,于所述钝端金属管部上,所述手持部上方还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设有供所述钝端金属管部贯穿的通孔;所述固定座一侧连接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开设有所述钝端金属管的容置腔,所述固定座和所述保护罩通过卡扣卡槽结构形成旋转连接;所述固定座两侧和所述容置腔两内侧壁下部均设有卡钩结构,当所述保护罩旋转至所述固定座以上的钝端金属管部归位所述容置腔时,所述卡钩结构相互配合卡紧。

优选地,所述钝端金属管部、所述橡胶软管和所述集血管内壁上涂覆有抗凝剂。

优选地,所述柱形下端部外壁上设有体积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有若干固定槽的集血管收集盒,所述固定槽底部形状与所述锥形底或圆弧底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底和/或所述圆弧底为柔性材质,其可在挤压作用下内凹入所述柱形下端部内腔,其上还设有柔性拉片,用于手动将内凹的所述锥形底和所述圆弧底拉出复原,形成与离心机相适配的离心管。

优选地,所述钝端金属管部总长为5~6cm,金属管内径为0.2~0.5mm。

优选地,所述集血管总体积为1.5~2ml。

优选地,所述软管长度为10~15cm。

本发明专门针对大小鼠眼底采血操作,经过研究和改进,采血部采用钝端金属管代替传统的毛细玻璃管,仅需刺入0.5cm左右深度,手动挤压和放松使集血管与软管产生瞬时负压,即可高效便捷地进行采血,采血时可根据手握力度控制血流速度和采血量,避免了出血慢、血液凝固的现象,可控性好,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一次采血成功率和集血效率,有助于降低操作失败及重复损伤的风险;集血部采用兼具集血和气囊双重作用的集血管,可拆卸分体结构(软管与集血部,集血管上下端部)及尖嘴设计,既方便离心集血,防止污染,又方便离心后采集血清。此外,采血部还可设计为双金属管结构,进一步提高一次采血量和采血效率;旋转式金属管保护罩结构可避免操作人员手指被误伤,安全性好;柱形下端部采用柔性锥形底或圆弧底,其可在挤压作用下内凹入柱形下端部内腔,在不使用时不占空间,便于存放,而柔性拉片可用于手动将内凹的锥形底或圆弧底拉出复原,便于再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大小鼠眼底高效采血集血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大小鼠眼底高效采血集血装置手持部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1集血管收集盒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大小鼠眼底高效采血集血装置结构示意图(局部)。

图5为实施例3大小鼠眼底高效采血集血装置结构示意图一(局部)。

图6为实施例3大小鼠眼底高效采血集血装置结构示意图二(局部)。

附图标记:1、采血部;101、钝端金属管部;102、手持部;103、中央片;104、翼片;105、防滑凸点;106、通孔;107、金属管主体部;108、分支部;109、双钝端金属管;2、集血部;3、软管;4、集血管;401、集血嘴;402、上端部;403、柱形下端部;404、嘴盖;405、卡扣;5、集血管收集盒;501、固定槽;6、固定座;601、通孔;7、保护罩;701、容置腔;8、卡扣卡槽结构;9、卡钩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大小鼠眼底高效采血集血装置,包括采血部1和集血部2,采血部1和集血部2之间通过透明塑料材质软管3连通并均为可拆卸式紧密连接,软管3长度为12cm;采血部1包括钝端金属管部101,其包括一个钝端金属管(材质同注射针),总长度为6cm,金属管内径为0.4mm;钝端金属管部101的下半部固设有手持部102,手持部包括中央片103以及与中央片103两侧相连的翼片104,中央片103和翼片104表面设有防滑凸点105;中央片103内设有供钝端金属管部101贯穿的通孔106(如图2所示);集血部2包括一个弹性塑料集血管4,集血管4总体积为2ml;集血管4包括带有集血嘴401的上端部402以及柱形下端部403;集血嘴401与软管3端部相适配,并通过接头与软管形成可拆卸式紧密连接;上端部402连接有与集血嘴401相适配的嘴盖404;上端部402下缘和柱形下端部403上缘之间通过卡扣405形成可拆卸式连接;柱形下端部403具有锥形底;柱形下端部403外壁上设有体积刻度;钝端金属管部101、软管3和集血管4内壁上涂覆有抗凝剂。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装置还包括设有固定槽501的集血管收集盒5,固定槽501为8×8或9×9矩阵排列,底部形状与锥形底相适配。

采血时,左手固定大鼠或小鼠头部,使眼球充分外凸,右手手握集血管4用力挤压,同时手指夹持手持部102,沿内眦眼眶后壁向喉头方向旋转刺入,刺入深度为0.5cm左右,同时松手产生瞬时负压,血液经钝端金属管部101、软管3进入集血管4内。采血完毕,将集血嘴401与软管3拆离,立即盖上嘴盖404以防污染;将集血管4放入离心机离心,吸取血清时,打开卡扣405,吸取上层血清。

本装置中的采血部1、集血部2和软管3在拆卸后可分别单独保存,独立包装,也可混装。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钝端金属管部101包括金属管主体部107和位于主体部前端的分支部108,分支部108包括两个平行排列的双钝端金属管109,二者末端汇合后与所述主体部相通。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该种双金属管采血结构可进一步提高一次采血量和采血效率。

实施例3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在钝端金属管部101上,位于手持部102上方还设有固定座6,固定座6内设有供钝端金属管部贯穿的通孔601;固定座6一侧连接有保护罩7,保护罩7开设有钝端金属管部101的容置腔701,固定座6和保护罩7通过卡扣卡槽结构8形成旋转连接;固定座5两侧和容置腔701对应的两内侧壁下部均设有卡钩结构9,卡钩结构9具有导向斜面,当保护罩7旋转至固定座5以上的钝端金属管部归位容置腔701时,卡钩结构9相互配合卡紧。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操作人员在采血时,将保护罩7外翻,采血完毕,再将保护罩7旋转至钝端金属管部完全进入容置腔701内,同时卡钩结构9锁紧,可避免操作人员手指被误伤的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