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1999发布日期:2018-11-02 22:1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摩器,尤其涉及一种适于对颈部进行按摩的颈部按摩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的社会节奏和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人们需要放松自己来缓减工作的压力和身心的疲惫,因此各种人体保健器械走入大众家庭。

人们在长时间的看书﹑写字或在电脑前工作时,常常感到颈部肌肉酸痛,严重时还导致颈部不能转动,令用户甚为烦恼和痛苦,由此,颈部按摩器应运而生。

目前,对于人体的颈部的按摩主要有人为按摩和机械按摩,人为按摩即为人工劳动,其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按摩质量上很难得到保证,而且需要到指定的服务场所,且还需要有专业的人士方可,不能随时随地的按摩;而对于机械按摩,现有的颈部按摩器的结构大都不能根据用户颈部的粗细来自适应地调整两按摩头间的距离,而使用者的颈部有粗有细,若两按摩头间的距离相对使用者的颈部来说偏大,会按摩不到或按摩力度不够,若偏小,会使按摩力度太大,从而不能达到很好的按摩的效果。

另外,现有的颈部按摩器一般是以按摩头的侧面对颈部进行挤压式按摩,这种按摩方式需要的动力较大,所以需要配置的马达及其他结构都比较笨重,从而使整体结构笨重,不方便使用和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根据用户颈部粗细自适应地调整按摩头间距离从而达到更好按摩效果的颈部按摩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颈部按摩器,包括壳体、马达、传动装置及一对按摩头,所述马达及所述传动装置均安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有蜗杆、一对啮合于蜗杆左、右两侧的齿轮传动系和一对连接于各自的齿轮传动系的传动输出轴,所述马达具有马达输出轴,所述马达输出轴与所述蜗杆同轴连接,驱动所述一对传动输出轴旋转,所述一对按摩头对应安装在所述一对传动输出轴上,并突出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壳体包括左、右传动装置安置部,所述左、右传动装置安置部分别收容一所述齿轮传动系,所述左、右传动装置安置部均枢接于所述马达和蜗杆上,所述颈部按摩器还包括一扭簧,所述扭簧枢接在所述蜗杆上,且扭簧的两末端分别抵于所述左、右传动装置安置部。

较佳者,所述按摩头的中心轴与所述传动输出轴之间成一锐角,且所述按摩头包括按摩头底座、按摩触头及弹簧,所述按摩头底座具有固定座和成型于所述固定座上沿所述按摩头的中心轴伸出的中空的套接柱,所述按摩触头具有与所述套接柱相互卡合的插接轴,所述弹簧套接在所述套接柱上,且一端与所述固定座相抵触,另一端与所述按摩触头内壁相抵触。所述传动输出轴的顶端伸出壳体外,且具有一托盘,所述按摩头底座的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托盘上。这种结构使按摩头用顶部进行揉捏式按摩,而不是传统用侧面进行挤压式按摩,这种揉捏式按摩所需的力要小一些,所以配置的马达及其他结构都可以比较小巧,从而使整体结构小巧,方便用在椅垫上。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所述左、右传动装置安置部都枢接于所述马达和蜗杆上,所述扭簧的两末端分别和左、右传动装置安置部相抵触,这样通过左、右传动装置安置部和扭簧的配合,左、右传动装置安置部都可以马达和蜗杆的轴心为中心进行一定幅度的旋转,从而使按摩器可以根据用户颈部粗细对按摩头间的距离进行自适应调整,达到更好的按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颈部按摩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所示颈部按摩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颈部按摩器的马达、传动装置及左、右传动安置部的局部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发明颈部按摩器的马达、蜗杆及左、右传动安置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颈部按摩器的按摩头和传动输出轴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5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颈部按摩器包括壳体1、马达2、传动装置3及一对按摩头4,所述马达2及所述传动装置3均安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按摩头4安装在所述传动装置3上,并突出于所述壳体1外。下面分别对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传动装置3包括有蜗杆31、一对啮合于蜗杆31左、右两侧的齿轮传动系32和一对连接于各自的齿轮传动系的传动输出轴37,所述齿轮传动系32包括一双联蜗轮321及一传动齿轮322,所述双联蜗轮321与所述蜗杆31啮合,所述传动齿轮322分别与对应的双联蜗轮321啮合,所述传动输出轴37分别安装于所述传动齿轮322的中心,所述传动输出轴37的顶端通过壳体上的安装孔114伸出壳体1外,并在壳体上方成型有一托盘371,所述一对按摩头4对应固定在所述托盘371上,所述托盘371能够使按摩头和传动输出轴37更加稳固的连接,从而达到更好的按摩效果。

所述马达2具有马达输出轴(图未标示),所述马达输出轴与所述蜗杆31同轴连接,通过齿轮传动系32驱动所述一对传动输出轴37旋转,从而驱动安装在其上的一对按摩头4旋转,进行按摩。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有传动装置安置部11和马达安置部12,所述马达安置部12与所述传动装置安置部11连接并呈t形布置。

结合图3和图4,所述传动装置安置部11包括有左传动装置安置部111和右传动装置安置部112,所述左传动装置安置部111包括左上传动安置部1111和左下传动安置部1112,所述左上传动安置部1111盖于所述左下传动安置部1112上,所述右传动装置安置部113包括右上传动安置部1131和右下传动安置部1132,所述右上传动安置部1131盖于所述右下传动安置部1132上,所述传动装置3容置于所述传动装置安置部11内,所述一对齿轮传动系32分别以蜗杆31和马达2为中心对称地容置于所述左、右传动装置安置部111、112中,所述左上传动安置部1111设有左安装部1113,所述左安装部1113具有左枢转孔1114,所述右上传动安置部1121设有右安装部1123,所述右安装部1123具有右枢转孔1124,所述马达2和蜗杆31均穿过所述左、右枢转孔1114、1124。从而使所述左、右传动装置安置部111、112均枢接于所述马达2和蜗杆31上,所述左、右枢转孔1114、1124与所述蜗杆31之间套一轴承36,所述轴承36上还枢接有一扭簧115,且扭簧115的两末端分别与所述左上、右上传动装置安置部1111、1121相抵触。因为所述左、右传动装置安置部111、112都枢接于所述马达4和蜗杆31上,所述扭簧115的两末端分别和左上、右上传动装置安置部1111、1121相抵触,这种结构使得左、右传动装置安置部111、112都能够以马达4和蜗杆31的轴心为中心进行一定幅度的旋转,从而使按摩器可以根据用户颈部的粗细对按摩头4间的距离进行自适应调整,达到更好的按摩效果。

所述马达安置部12包括上马达安置部121和下马达安置部122,所述上马达安置部121盖于所述下马达安置部122上,所述马达2容置于所述上马达安置部121和所述下马达安置部123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较佳地,所述马达安置部12底部具有插接口125,所述插接口125可与坐椅连接。

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按摩头4包括按摩头底座43、弹簧42及按摩触头41,所述按摩头底座43具有固定座431和成型于所述固定座431上沿所述按摩头4的中心轴伸出的中空的套接柱432,所述按摩触头具有与所述套接柱432相互卡合的插接轴412,所述插接轴412插接于套接柱432中的插接孔433中,所述弹簧42套接在所述套接柱432上,所述弹簧4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431相抵触,另一端与所述按摩触头41的内壁相抵触,所述按摩头4通过按摩头底座43的固定座431固定在所述托盘371上,所述按摩头4的中心轴与所述传动输出轴37之间成一锐角α。这种结构使按摩头4用顶部进行揉捏式按摩,而不是传统用侧面进行挤压式按摩,这种揉捏式按摩所需的力要小一些,所以颈部按摩器配置的马达4及其他结构都可以比较小巧,从而使按摩器整体结构小巧,方便用在椅垫上,也方便用户随身携带。

结合图1-6对本发明颈部按摩器的工作原理做一详细的说明:接通马达2与外界电源,所述马达2带动与其连接的蜗杆31转动,上述蜗杆31的转动再带动成对称分布于其两侧且均与其啮合的齿轮传动系32转动,齿轮传动系32的转动带动其传动轴37上的按摩头托盘371转动,上述按摩头托盘371再带动与其连接的按摩头4转动,进行按摩。按摩时,若两按摩头4间的距离相对使用者的颈部偏小,则颈部会对按摩头4施加力,从而使左、右传动装置安置部111、112以马达4和蜗杆31的轴心为中心向外旋转,直至相适应。若两按摩头4间的距离相对使用者的颈部偏大,所述扭簧115的恢复力会自动使左、右传动装置安置部111、112以马达4和蜗杆31的轴心为中心向内旋转,直至相适应。

本发明由于所述左、右传动装置安置部都枢接于所述马达和蜗杆上,所述扭簧的两末端分别和左、右传动装置安置部相抵触,这样通过左、右传动装置安置部和扭簧的配合,按摩器可以根据用户颈部的粗细对按摩头间距离进行自适应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按摩效果;另外,按摩器整体结构小巧,方便用在椅垫上,也方便用户随身携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