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0552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神经内科应用药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征,症状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国内统计该病的发病率为每十万人中约五十二例。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方法多集中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周围支撕脱术、切断术及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并不适合所有年龄层的患者,而且相对痛苦大、风险高、费用多;而神经内科在西药领域,大多只能通过服用卡马西平或酒精注射的方式对病症实施被动控制和缓解,但治疗效果差、康复周期大、易复发,作为三叉神经痛神内首选药物的卡马西平因副作用大或风险较高,使该药难以被长期使用。三叉神经痛属于中医“偏头痛”、“面痛”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该病的记载,《灵枢经脉》篇提到颔痛、颊痛、目外眦痛;《素问缪刺论》有“齿唇寒痛”之症等。后世医家对本病的征候特点有较细致的描绘和较深入的认识。如《医林绳墨》谓:“亦有浮游之火,上攻头目或齿异不定而作痛者。”阐述了其病机与症状。《张氏医通》中云:“面痛……不能开口言语,手触之即痛。”《证治准绳》还进一步加以分类曰:“面痛……暴痛多实,久痛多虚。”《医学纲目》和《普济本事方》尚有面痛治验的记述,以上表明我国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证治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中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是三阳经筋受邪所致。古云:“巅顶之上,惟风可到”据本病疼痛发作的特点,与风邪者善行而数变的特性相似,并在治疗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明《景岳全书》曰:“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瓣表里,盖暂病者,必因邪气:久病者,必廉元气。以暂病言之,有表邪者。此风寒外邪于经也,治宜弥散,最忌升散,此治邪之法也。”



技术实现要素:

中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皆为内因所致,故传统方剂君臣配方中,均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为目的,开方为川芎、天麻、甘草、生地、红花等温性植物中药,虽然配方妥当保险,但治疗效果却极为有限,从本质上来讲,传统药方只是慢性治标药物。通过结合现代中西医结合和神外先给手术,本申请人认为三叉神经痛可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归结为热毒内蕴,胃火上攻,肝火上炎,还可进一步创新辨证为血行失常,以致气血纵横、脉络交错、凝聚于颅内小胶上动脉,三叉神经痛病症来去迅速且痛感剧烈,君臣药物中须有虎狼猛药快速抑制,再以佐使药物调节平顺,使得方剂后续药性归于持久平和,故本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制成,蜈蚣、蟾酥、龟甲、元胡、血竭、牛黄、熊胆、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蔓荆子、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其中君药为蜈蚣、蟾酥、龟甲,臣药为元胡、血竭、牛黄、熊胆,佐药为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使药为蔓荆子、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

进一步优选,所述蜈蚣、蟾酥的重量份比例为1:3。

进一步优选,所述原料药的配比为,蜈蚣1份、蟾酥3份、龟甲10份、元胡40份、血竭20份、牛黄3份、熊胆3份、南沙参5份、甘松5份、川贝10份、玉竹10份、蔓荆子8份、肉桂6份、百灵草3份、菟丝子5份、海马3份。

进一步的,所述原料药的配方为,蜈蚣1g、蟾酥3g、龟甲10g、元胡40g、血竭20g、牛黄3g、熊胆3g、南沙参5g、甘松5g、川贝10g、玉竹10g、蔓荆子8g、肉桂6g、百灵草3g、菟丝子5g、海马3g。

原料药药理及配方原则:

蜈蚣:拉丁学名scolopendrasubspinipesmutilansl.koch.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味辛,性温,有毒;入肝、胃、心经;药性活血通络,祛风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方内主活血散瘀、通络止痛,息风解痉。,本方取其活血通络、解毒止痛,且归肝、胃、心三经的属性,可下消胃火,消炎复肝,且药性凶猛,止痛活血起效迅速。

蟾酥:拉丁学名chinemysreevesii.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味甘、辛,性温;归肝、肾、心三经;药性治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虫牙痛。。本方取其解毒止痛、抗杀肿瘤,与归肝、肾、心三经的属性。本方取其平乱补气、疏散血结颅内、止崩静脉纵横,与归肝、胃、心三经的属性。解毒止痛、抗杀肿瘤,与归肝、肾、心三经的属性。

龟甲:拉丁学名catsiatoralinn.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苦,性寒;入肝、肾、心经;药性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本方取其降低颅内毛细血管内血压及活血通络之功效,兼具解毒凝神之作用,与归肝、肾、心三经的属性。

综上所述,本方选择蜈蚣、蟾酥、龟甲三味动物、矿物药物为君药,其目的在于针对三叉神经痛来去迅速、疼痛剧烈的特点,现有中药配方均未结合三叉神经痛病症特点进行药物选择与配比,本方药物组分直接作用于轮内血管、脉络,虽为均虎狼之药,但用量极少,通过四相制备工艺制成膏状,再烊化如要,毒性大大减小,另外蜈蚣、蟾酥两味岁有毒但同时也为解毒用药,蜈蚣、蟾酥、龟甲的重量份比例为1:3:20,毒性相互克制抵消,加上龟甲温和修补,用量大以调和其他三味君药,治疗原则定为,固本以补肝胃、护脉络为主,解表以消炎症,通血脉,散聚结为辅,因此作用目标选择明确,君药需蜈蚣、蟾蜍活血通络快速起效,并尽量绕开其他经络直达药物起效颅内毛细血管,所选三味原料药中蜈蚣、蟾酥归入心经,心即为血,乃脉络血液之根本,龟甲风两味归入心、肾二经,在无引药引导下即可直达颅内、肾脏二脏器迅速起效,收线将肝炎解毒,再保肾脏排毒,确保两味君药按照蜈蚣、蟾酥起效快、代谢快、排出彻底的特性起效龟甲量大将整体君药四气转温,其余蜈蚣、蟾酥味苦使得君药味偏甘苦,龟甲味甘,四味君药在四象五味调理上协同共济行效。

元胡:拉丁学名corydalisrhizoma.味苦、微辛,性温。入肝、胃经。药性活血,利气,止痛。治胃痛,胸胁痛,腹痛,暴腰痛,疝痛,痛经,产后血瘀腹痛,癥瘕,跌打损伤。现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本方取其活血通络之功效,消除损伤之功效,与归肝、胃、心三经的属性。

牛黄:拉丁学名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胆囊中的结石。味苦、甘,性凉;入心、肝经;药性清心开窍,豁痰定惊,清热解毒;牛黄给动物口服,用抗惊厥、镇静作用,并能解热、抗炎及刺激肠蠕动,起通便作用。本方取牛黄小抗高血糖作用及某些强心作用,去氧胆酸有镇静、抗惊厥及利胆作用。

熊胆:拉丁学名selenarctosthibetanus.熊科动物黑熊胆囊内的干燥胆汁。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明目,止痉;用于小儿热盛惊风,癫痫,抽搐,黄疸。

牛黄、熊胆合用动物实验对颅内血管的影响,动物实验表明,牛黄多则兴奋,熊胆多则抑制。

针对三叉神经痛治疗,解表用药需要经引导直达病灶,固本则需要遵循降胃气、护肝、行气、活血的原则,本方选择元胡、血竭、牛黄、熊胆四味药材作为臣药,其中元胡、血竭引药入血、牛黄、熊胆平衡颅内血压,并辅助对抗蜈蚣代写余毒共济破血行气、调节颅内血管及周边凝聚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

南沙参:拉丁学名radixadenophorae.桔梗科植物轮叶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肺、胃经;药性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本方取其平息首乌的寒性,南沙参煎剂具有降低体温、镇痛、舒缓血液流速等作用。

甘松:拉丁学名nardostachyschinensisbatal.败酱科植物甘松根及根茎。味甘、辛,性温;入脾、胃经;药性理气止痛,醒脾开胃,活络通经;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本方取其活络痛经,辅助引药引导诸药药性到位。

川贝:拉丁学名fritillariacirrhosa.植物卷叶贝母的鳞茎。味苦、甘,性凉;入肺经;治肺热咳嗽,肺虚久咳,咯血,肺痿,肺痈,胸膈胀痛。西贝母碱的血管收缩、将底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性。

玉竹:拉丁学名polygonatumodoratum.百合科植物玉的根茎。味甘,性平,微凉;入肺、胃经;药性滋阴润燥,除烦止渴;本方用于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绞痛。

本方取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四味为佐药,其中南沙参、甘松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平和君药君药药性,合为助佐;川贝均为性偏凉入肺经,可消解君药起效后的持续烈性,并调和君药的药性融合,为制佐;玉竹为生药制剂,与君药蜈蚣性味相反,但所取功效相成,为反佐。

蔓荆子:拉丁学名vitexrotundifolial.v.trifolial。味辛、肉桂苦,性微寒。归肺、膀胱、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目暗,赤眼多泪,目睛内痛,齿龈肿痛,湿痹拘挛。

肉桂:拉丁学名cortexcinnamomicassiae。味辛、甘,性热。入肾、脾、肝经。功在补肾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脉,止痛,肾阳不足,阳痿,尿频,腰膝冷痛,低血。

百灵草:拉丁学名marsdenialongipesw.t.wang。味甘、微苦、涩,性温。有毒。活血止血,止咳平喘。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内出血,支气管炎,哮喘;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

菟丝子:拉丁学名cuscutaeseme。味辛、甘,性平。归肝、肾、脾经。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肾虚胎漏,胎动不安,目昏耳鸣,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海马:拉丁学名hippocampus。味甘,性温。归肝、肾经;温肾壮阳,散结消肿。用于阳痿,遗尿,肾虚作喘,瘕瘕积聚,跌扑损伤;外治痈肿疔疮。

本方取蔓荆子、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五味为使药,并不以其药性主治为依据,其中取蔓荆子引经入血作为引经药,引君、臣、佐药至颅内毛细血管;肉桂温通经脉、温补肾阳作为护脏药,在君、臣、佐药行效的时候提供心肌肾脏保护;百灵草活血补气、菟丝子益肾缩尿、海马温肾壮阳作为调和药,加快蜈蚣代谢和龟甲起效,使君、臣、佐药协同共济。

本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的剂型可为煎煮汤剂或口服溶液。

其中,煎煮汤剂的一种制备方法为传统混煎浓缩,具体为:按配方量取蜈蚣、蟾酥、龟甲、元胡、血竭、牛黄、熊胆、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蔓荆子、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5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45℃的去离子水浸泡半小时后,用纱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纱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2500g水,常温常压下煎煮3小时,去除药包,将所得药液分装即得。

其中,所述煎煮汤剂的另一种制备方法为首先君、臣、佐、使饮片分类分煎,然后四象分煎药液合并烊化后浓缩成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君药煎煮:取两倍配方量的蜈蚣、蟾酥、龟甲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10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45℃的去离子水浸泡1小时后,用双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泥,用所述双层无纺布包裹药泥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200g水,在工作压力170kpa、温度130℃下煎煮1小时,除去无纺布药包,在药液用加入10g蜂蜜,常温差压下继续煎煮2小时,至药液浓缩为膏状,得君药药膏;

(2)臣药煎煮:取配方量的元胡、血竭、牛黄、熊胆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2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45℃的去离子水浸泡半小时后,用单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无纺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500g水,在工作压力80kpa、温度120℃下煎煮2小时,得臣药药液;

(3)佐药煎煮:取配方量的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1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60℃的去离子水浸泡半小时后,将过筛后的药末用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无纺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50g水,在常温常压下煎煮半小时,得佐药药液;

(4)使药煎煮:取配方量的蔓荆子、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1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60℃的去离子水浸泡十五分钟后,将过筛后的药末用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无纺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100g水,在常温常压下煎煮半小时,得使药药液;

(5)四象合并:先将步骤(2)至(4)所得的臣、佐、使药药液混匀得混合药液,将该混合药液加热至60℃,然后将步骤(1)所得的君药药膏加入混合药液,在温度60℃下,将君药药膏搅拌至完全烊化,分装即得。

其中,所述口服溶液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对原料药材进行前处理,然后通过分次溶解,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药前处理:取三倍配方量的蜈蚣、蟾酥、龟甲;取两倍配方量元胡、血竭、牛黄、熊胆;按配方量取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蔓荆子、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粉碎混匀,加入1200g去离子水,在常温常压下煎煮6小时,滤过得一次药液,向滤渣在加入800g去离子水,在压力80kpa、温度120℃下煎煮4小时,滤过得二次药液,再向渣加400g去离子水,在压力170kpa、温度130℃下煎煮2小时,滤过得三次药液;将上述的一、二、三次药液合并,向合并药液中加入300g蜂蜜,常温差压下继续煎煮3小时,至药液浓缩为膏状,得前处理原料药;

(2)口服溶液制备:在5000g去离子加入山梨醇100g,山梨酸3g得口服液溶剂,将其中2500g溶剂在常压下加热至温度50℃,将步骤(1)所得的前处理原料中加入所述加热后的溶剂中,用搅拌设备搅拌至前处理原料药完全烊化溶解,常压温度5℃以下冷藏至少24小时,得冷藏一次药物溶液,将另外2500g口服液溶剂加热在常压下加热至温度60℃,倒入冷藏完毕的一次药物溶液,搅匀后过滤得二次药物溶液,灌装灭菌即得。

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软膏剂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润湿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

本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每日早晚服药一次,三周为一疗程。

本发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处方药味精简,诸味药物在各自行效的同时又相互协调,复合在一起在治疗三叉神经痛领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经过长期的临床试用表明,本组方相互协同具有舒缓胃火、凉消肝炎、以及以及快速疏通气血脉络、降低动脉对三叉神经压力的效果,本方剂起效快、效率高、疗程短且不易复发;此外配方中无贵重之品,所用中药来源充足,无奇缺,配方虽大胆但用药合理,互补周全,另外特有的四象分制工艺易于掌握、推广及应用,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基本配方量:蜈蚣1g、蟾酥3g、龟甲10g、元胡40g、血竭20g、牛黄3g、熊胆3g、南沙参5g、甘松5g、川贝10g、玉竹10g、蔓荆子8g、肉桂6g、百灵草3g、菟丝子5g、海马3g。

实施例1:按配方量取蜈蚣、蟾酥、龟甲、元胡、血竭、牛黄、熊胆、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蔓荆子、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5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45℃的去离子水浸泡半小时后,用纱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纱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2500g水,常温常压下煎煮3小时,去除药包,将所得药液分装即得煎煮汤剂a。

实施例2:

(1)君药煎煮:取两倍配方量的蜈蚣、蟾酥、龟甲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10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45℃的去离子水浸泡1小时后,用双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泥,用所述双层无纺布包裹药泥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200g水,在工作压力170kpa、温度130℃下煎煮1小时,除去无纺布药包,在药液用加入10g蜂蜜,常温差压下继续煎煮2小时,至药液浓缩为膏状,得君药药膏;

(2)臣药煎煮:取配方量的元胡、血竭、牛黄、熊胆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2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45℃的去离子水浸泡半小时后,用单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无纺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500g水,在工作压力80kpa、温度120℃下煎煮2小时,得臣药药液;

(3)佐药煎煮:取配方量的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1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60℃的去离子水浸泡半小时后,将过筛后的药末用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无纺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50g水,在常温常压下煎煮半小时,得佐药药液;

(4)使药煎煮:取配方量的蔓荆子、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1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60℃的去离子水浸泡十五分钟后,将过筛后的药末用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无纺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100g水,在常温常压下煎煮半小时,得使药药液;

(5)四象合并:先将步骤(2)至(4)所得的臣、佐、使药药液混匀得混合药液,将该混合药液加热至60℃,然后将步骤(1)所得的君药药膏加入混合药液,在温度60℃下,将君药药膏搅拌至完全烊化,分装即得煎煮汤剂b。

实施例3:

(1)原料药前处理:取三倍配方量的蜈蚣、蟾酥、龟甲;取两倍配方量元胡、血竭、牛黄、熊胆;按配方量取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蔓荆子、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粉碎混匀,加入1200g去离子水,在常温常压下煎煮6小时,滤过得一次药液,向滤渣在加入800g去离子水,在压力80kpa、温度120℃下煎煮4小时,滤过得二次药液,再向渣加400g去离子水,在压力170kpa、温度130℃下煎煮2小时,滤过得三次药液;将上述的一、二、三次药液合并,向合并药液中加入300g蜂蜜,常温差压下继续煎煮3小时,至药液浓缩为膏状,得前处理原料药;

(2)口服溶液制备:在5000g去离子加入山梨醇100g,山梨酸3g得口服液溶剂,将其中2500g溶剂在常压下加热至温度50℃,将步骤(1)所得的前处理原料中加入所述加热后的溶剂中,用搅拌设备搅拌至前处理原料药完全烊化溶解,常压温度5℃以下冷藏至少24小时,得冷藏一次药物溶液,将另外2500g口服液溶剂加热在常压下加热至温度60℃,倒入冷藏完毕的一次药物溶液,搅匀后过滤得二次药物溶液,灌装灭菌即得口服溶液。

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软膏剂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润湿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

临床资料(资料用药皆为实施例2所制得的煎煮汤剂b)

1.一般资料:本观察病例为2013年3月至今,对我院神经内科科收治30例确诊为三叉神经痛(口腔科、耳鼻喉科分别排除牙齿、面部器官并发症可能)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女30例、男16例年龄范围为37~76岁,平均年龄45.6岁,年龄35个月至67岁。

2.治疗方法:取本发明实施例2煎煮汤剂b,每天早晚服药一次,连续三周为一疗程。

3.结果结论:

(1)疗效判定标准:痊愈:面部疼痛完全消失,并于下个疗程不在出现症状;好转:面部疼痛完全消失,服药状态下个疗程不在出现症状;稳定:面部疼痛有效缓解,服药状态下个疗程病症不载家中;无效:面部疼痛无缓解,停药状态下继续恶化。统计前3项为有效。

(2)结果:痊愈28例,为61%,好转10例,为22%,稳定7例,占15%,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为98%。

毒性试验(试验用药皆为实施例2所制得的煎煮汤剂b)

(1)动物资料:清洁级km小鼠,120只,分为3组,每组40只,雌雄各20只,实验前置动物于室内适应环境一周,自由摄食、摄水,室温18~22℃,相对湿度65~70%,照明昼夜明暗交替。

(2)实验药品:取实施例1制得的煎煮药液a、实施例2制得的煎煮药液b、实施例3制得的口服溶液,经处理后得到含生药浓度为13.5g/ml的浓缩液150ml,温度4℃保存备用,使用时加热至36~38℃。

(3)实验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小鼠分为实验组1至3和对照组,实验组1至3灌胃给药本发明浓缩煎煮药液a、煎煮药液b、口服溶液,生药浓度13.5g/ml,灌胃给药量为每次0.2ml/10g体重,对照组灌胃去离子水0.2ml/10g体重,一日两次,相当于生药量27g/kg/d,连续给药三个月,停药观察一个月。记录小鼠体重、进食、饮水、排泄情况,记录灌胃给药后小鼠各项反应,灌胃给药间期小鼠各项生理反应,以及死亡情况。

(3)实验结果:通过长期毒理实验研究,观察60d小鼠灌胃给药后情况,灌胃给药给药前,各组动物体重、进食、饮水、排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灌胃给药后,各组小鼠体重变化、进食饮水情况,无统计学差异。行为学无明显异常,未出现死亡及其他毒性反应。

(4)结果分析:本实验组剂量为27g/kg/d,小鼠与成人的给药剂量换算系数为10,因此小鼠给药剂量是临床成人用药剂量65kg,0.15g/kg/d的900倍,经过连续三个月的给药,给药小鼠无明显毒性反应情况出现,停药观察一个月,亦无蓄积毒性表现,因此可证实本药物组合物是安全的。

上述实施方式旨在举例说明本发明可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或使用,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故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权利要求书或说明书描述,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创造性特点的方法、工艺、产品,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