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眩晕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8725阅读:9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眩晕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眩晕在西医临床上多就诊于耳鼻咽喉科,病因很多,治疗见效慢。而中医普遍认为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厥证或脱证而危及生命。但是,目前还没有能够高效治疗眩晕的中药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眩晕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能够得到有效治疗眩晕的的口服液,有效治疗眩晕症。

为实现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眩晕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口服液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1、将中药组合物干燥粉碎,得到药粉,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石决明18-22、白僵蚕9-11、钩藤9-11、天麻9-11、刺蒺藜9-11、罗布麻9-11、北沙参9-11、女贞子9-11、百合13-15、槠实子9-11、熟地9-11、白芍18-20、桑葚12-15、枸杞子12-15、柴胡9-11、香附4-6、青皮4-6、乌药4-6、八月札9-11、夏枯草9-11、青葙子9-11以及密蒙花9-11。

步骤2、将药粉与10-30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60-70%的乙醇溶液混合浸提,浸提结束后加热使乙醇蒸发,得到膏状浸提物。

步骤3、将浸提物加水稀释8-12倍,即得所述治疗眩晕的口服液。

优选的是,所述的治疗眩晕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浸提的时间为6-15天,浸提温度为30-40摄氏度。

优选的是,所述的治疗眩晕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中,采用旋蒸法使乙醇蒸发,旋蒸温度为50-55摄氏度。

优选的是,所述的治疗眩晕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中在浸提过程中每隔6-12小时进行超声震荡20-30分钟。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发明利用中医五行及辨证理论,认为眩晕的病因多为情志不遂,烦恼大怒,肝失条达,从而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则肝阴受伤,故而肝风内动,上扰头目,出现眩晕,头目胀痛,耳鸣,口苦,多梦,脾气暴躁,心烦失眠,急躁,面目潮红,肢体麻木震颤等症状。本发明认为,肝风内动所以平肝息风,滋阴降火取以水涵木之用,有助于肝阴,肝气郁结化内热,解肝郁有助于平肝,肝开窍于目,眩晕亦有目眩的感觉,故清肝明目有助于眩晕的治疗。本发明通过多种中药合理配伍,平肝息风,滋阴降火,养护肝阴,解肝郁气滞,清肝明目,使眩晕得以治愈,效果显著,治愈率较高。

其次,通过将可有效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进行乙醇浸提,使所制备的治疗眩晕的口服液药效充分发挥,提高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后能够据以实施。

一种治疗眩晕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口服液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1、将中药组合物干燥粉碎,得到药粉,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石决明18-22、白僵蚕9-11、钩藤9-11、天麻9-11、刺蒺藜9-11、罗布麻9-11、北沙参9-11、女贞子9-11、百合13-15、槠实子9-11、熟地9-11、白芍18-20、桑葚12-15、枸杞子12-15、柴胡9-11、香附4-6、青皮4-6、乌药4-6、八月札9-11、夏枯草9-11、青葙子9-11以及密蒙花9-11。

步骤2、将药粉与10-30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60-70%的乙醇溶液混合浸提,浸提结束后加热使乙醇蒸发,得到膏状浸提物。

步骤3、将浸提物加水稀释8-12倍,即得所述治疗眩晕的口服液。

所述的治疗眩晕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浸提的时间为6-15天,浸提温度为30-40摄氏度。

本发明利用中医五行及辨证理论,认为眩晕的病因多为情志不遂,烦恼大怒,肝失条达,从而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则肝阴受伤,故而肝风内动,上扰头目,出现眩晕,头目胀痛,耳鸣,口苦,多梦,脾气暴躁,心烦失眠,急躁,面目潮红,肢体麻木震颤等症状。本发明认为,肝风内动所以平肝息风,滋阴降火取以水涵木之用,有助于肝阴,肝气郁结化内热,解肝郁有助于平肝,肝开窍于目,眩晕亦有目眩的感觉,故清肝明目有助于眩晕的治疗。本发明通过多种中药合理配伍,平肝息风,滋阴降火,养护肝阴,解肝郁气滞,清肝明目,使眩晕得以治愈,效果显著,治愈率较高。

具体药理为: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白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

钩藤: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天麻:平肝潜阳,息风止痉。

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风。

罗布麻:平肝清热,降血压,利水。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女贞子:滋阴清热,凉血补血,降火。

百合:养阴,清心安神,清热利尿。

槠实子:滋阴,清肝明目。

熟地:滋阴补肾,生化精血,潜阳息风,去肝肾阴虚虚火,养肝护肝。

白芍:养护肝阴,平肝,敛阴止汗。

桑葚配合枸杞子:滋阴补肾,养血,有滋阴降火之功,以水涵木之意,养肝护肝。

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香附:气香,解郁,清上焦郁气气滞。

青皮:解肝郁理气,清中焦郁气气滞。

乌药:理气,清下焦郁气气滞。

八月札:疏肝理气,散结,解肝郁。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郁结。

青葙子:祛风热,清肝火,明目。

密蒙花:祛风明目,凉血润肝清肝。

所述的治疗眩晕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中,采用旋蒸法使乙醇蒸发,旋蒸温度为50-55摄氏度。

所述的治疗眩晕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中在浸提过程中每隔6-12小时进行超声震荡20-30分钟。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眩晕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中药组合物干燥粉碎,得到药粉,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石决明20、白僵蚕10、钩藤10、天麻10、刺蒺藜10、罗布麻10、北沙参10、女贞子10、百合14、槠实子10、熟地10、白芍19、桑葚14、枸杞子13、柴胡10、香附5、青皮5、乌药5、八月札10、夏枯草10、青葙子10、密蒙花10。

步骤2、将药粉与25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65%的乙醇溶液混合浸提,浸提结束后加热使乙醇蒸发,得到膏状浸提物。

步骤3、将浸提物加水稀释10倍,即得所述治疗眩晕的口服液。

为进一步证明本发明的药物的临床疗效,选择100位患者进行临床观察。10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35岁,年龄最大者75岁,7-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3-5个疗程。

1、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眩晕症状消失。

显效:眩晕症状明显减轻。

有效:眩晕症状较治疗前减轻。

无效:病情无任何改善的表现。

2、治疗方案:

每次服用实施例1所述口服液10-15毫升,每日服用3-5次,7-10日为一疗程,连续服用3-5个疗程。

3、治疗效果统计:

100例患者中,服用3-6剂后治愈90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愈率90%,总有效率98%。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