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中药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是临床消化科、感染科常见病,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临床类型,其肝炎黄疸深,病程长,退黄难。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9300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约2000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相当一部分人群会出现黄疸型表现,这是由于乙肝病毒长时间在肝内频繁复制,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性t细胞(tc)及抗体依赖型淋巴细胞三种淋巴细胞发生免疫效应,引起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的同时伴有毛细胆管的淤胆和胆栓的形成,从而导致胆汁分泌、排泄功能障碍和肝内毛细胆管、小胆管阻塞,出现黄疸表现。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多以保肝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但禁忌症较多,长期应用易产生严重副作用。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属中医“黄疸”病的范畴,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身黄、目黄、尿黄,其中尤以目黄为本病的主要特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理论认为,黄疸病机的关键是湿热邪毒侵袭肝胆,加之素体脾虚,病久入络,络脉不通,瘀血内阻胆腑而使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脉外肌肤故发生黄疸,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化瘀、健脾疏肝为主。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中药,根据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肝郁脾虚、湿热瘀毒内蕴”的病机特点,研制本发明方剂。本发明用药合理、配伍科学,选用以上药材,以健脾、疏肝、活血、凉血、清热、解毒、退黄、祛湿药物合用,直中本病病机、病位,标本兼治。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党参25-30份、黄芪30-35份、柴胡9-12份、郁金20-30份、鸡内金12-18份、赤芍20-24份、金钱草15-21份、虎杖15-18份、茵陈24-30份、败酱草20-24份、板兰根18-24份、云苓30-35份、焦曲15-20份、甘草3-6份、栀子6-12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为:党参25份、黄芪30份、柴胡9份、郁金20份、鸡内金12份、赤芍20份、金钱草15份、虎杖15份、茵陈24份、败酱草20份、板兰根18份、云苓30份、焦曲15份、甘草3份、栀子6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为:党参30份、黄芪35份、柴胡12份、郁金30份、鸡内金18份、赤芍24份、金钱草21份、虎杖18份、茵陈30份、败酱草24份、板兰根24份、云苓35份、焦曲20份、甘草6份、栀子12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为:党参28份、黄芪33份、柴胡11份、郁金25份、鸡内金15份、赤芍22份、金钱草18份、虎杖16份、茵陈27份、败酱草22份、板兰根21份、云苓33份、焦曲17份、甘草4份、栀子9份。进一步优选的,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中药的剂型为汤剂。进一步优选的,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中药的剂型为粉剂。进一步优选的,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中药的剂型为丸剂。在本发明的药方中,党参、黄芪益气健脾,治疗本病发病之本之“脾虚”;柴胡、郁金疏肝、解郁,其中郁金还有行瘀利胆的作用;赤芍活血凉血、化解瘀毒;金钱草、虎杖、茵陈利胆退黄、清热化湿毒;败酱草、板蓝根、栀子清热解毒;云苓健脾渗湿;鸡内金、焦曲健运脾气,消食;甘草调和诸药。本病发病原因乙型病毒,符合吴又可《瘟疫论》中“杂气”致病的特点。就乙型黄疸型肝炎的疾病演变规律与临床特点而言,“杂气”是物质性的,性质属于湿毒。本病病位在肝脾,其总体病机为:素体脾虚、“杂气”入侵、湿毒内蕴、肝脾同病。且湿毒黏着,久聚体内不化,病变由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脾虚湿盛、肝热血瘀、湿毒炽盛、扰营入血。病久脉络瘀阻、瘀血内生,以致气、血、痰、湿互结于胁下,后期形成鼓胀、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病变的发展是由气及血、由阳及阴、由中焦到下焦,甚至耗血、动血的演变过程,同时“湿毒”之邪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用药合理、配伍科学,选用以上药材,以健脾、疏肝、活血、凉血、清热、解毒、退黄、祛湿药物合用,直中本病病机、病位,标本兼治。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处方实施例1,一种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党参25份、黄芪30份、柴胡9份、郁金20份、鸡内金12份、赤芍20份、金钱草15份、虎杖15份、茵陈24份、败酱草20份、板兰根18份、云苓30份、焦曲15份、甘草3份、栀子6份。每d1剂,水煎2遍,取汁300ml,分两次服用,早餐前、晚餐后各1次,每次150ml。处方实施例2,一种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党参30份、黄芪35份、柴胡12份、郁金30份、鸡内金18份、赤芍24份、金钱草21份、虎杖18份、茵陈30份、败酱草24份、板兰根24份、云苓35份、焦曲20份、甘草6份、栀子12份。每d1剂,水煎2遍,取汁300ml,分两次服用,早餐前、晚餐后各1次,每次150ml。处方实施例3,一种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党参28份、黄芪33份、柴胡11份、郁金25份、鸡内金15份、赤芍22份、金钱草18份、虎杖16份、茵陈27份、败酱草22份、板兰根21份、云苓33份、焦曲17份、甘草4份、栀子9份。每d1剂,水煎2遍,取汁300ml,分两次服用,早餐前、晚餐后各1次,每次150ml。临床试验1、临床资料:在近3年众多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湿热内蕴”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完成“本中药方剂治疗慢乙肝(黄疸型)的临床观察”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共治疗566例。2、疗效标准:有效,症状基本改善,黄疸指标逐渐趋于正常;无效,症状无任何改善或有恶化之趋势。3、治疗结果:结果见表1表1药物组合物治疗失眠疗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药物组合物4967087.6经统计,达到临床有效者有496例,无效70例,总体有效率达到87.6%。安全性100%。4、典型病例典型病例一:张女士,45岁,公司职员,发现乙肝病毒感染6年。近两周来恶心、厌油腻、纳呆、口干苦、乏力、尿黄如茶。近一周来发现面目发黄,身体略觉骚痒,眼睛酸楚不适,情绪易急躁。2016年4月12日来临沂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查体:总胆红素224mmol/l,谷丙转氨酶440u/l。身目黄染,舌红苔黄稍腻,脉弦滑。西医诊断: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急性发作),中医诊断:黄疸(湿热瘀毒内蕴、肝郁脾虚证)。治疗给予处以本专利申请汤剂加减,15剂后即有改善,黄疸呈进行性下降至150mmol/l,再服20剂,症状基本改善,黄疸指标逐渐趋于正常。后随诊一直病情稳定。典型病例二:赵某某,男,29岁,门诊病例。2012年7月5日初诊:诉“乙肝”多年,近日在临沂沂水当地医院检查,有“肝实质性回声增粗改变”,转氨酶增高,胆红素高。有乏力、纳差、腹胀、面目皆黄,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细滑数。辨证:湿热郁遏黄疸。治法:清热化湿、疏肝健脾。治以本申请发明的汤药,日1剂,水煎分两服,嘱节劳禁酒。2012年7月20日二诊:诸症有改善,但消化道症状仍明显,仍以前方加减。半月后第三诊,症状及检查指标逐渐缓解。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