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9173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的同时伴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深静脉。包括血栓性浅静脉炎及深部血栓形成。通常先有静脉内血栓形成,之后发生静脉对血栓的炎性反应。主要原因是血管壁的损伤及静脉曲张引起的静脉内血液淤滞。

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红、肿、痛和明显的压痛,并可触及索状静脉;全身反应少见。根据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和深部血栓形成。下肢静脉的压力升高。静脉造影可显示阻塞的部位和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中药。

一种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红花19-21份、益母草19-21份、金银花19-21份、桑白皮14-16份、茵陈14-16份、水蛭14-16份、党参14-16份、牡丹皮9-11份、玄参9-11份、赤小豆9-11份、当归9-11份、黄精9-11份、竹茹9-11份、大黄4-6份、细辛4-6份、防已4-6份、蜈蚣4-6份、透骨草4-6份、白芥子4-6份。

所述的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中药,其优选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红花20份、益母草20份、金银花20份、桑白皮15份、茵陈15份、水蛭15份、党参15份、牡丹皮10份、玄参10份、赤小豆10份、当归10份、黄精10份、竹茹10份、大黄5份、细辛5份、防已5份、蜈蚣5份、透骨草5份、白芥子5份。

所述的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所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药:红花、益母草、金银花、桑白皮、茵陈、水蛭、党参、牡丹皮、玄参、赤小豆、当归、黄精、竹茹、大黄、细辛、防已、蜈蚣、透骨草、白芥子;

(2)加入总原料药8-12倍重量的水浸泡1-1.5小时,加热煎煮1-3小时,过滤,药渣再加入4-6倍重量水,加热煎煮1-2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得上清液;

(3)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1.3时进喷雾干燥器,进风温度控制140-180℃,出风温度80-110℃,进料速度为1升每分钟,得喷雾干燥粉;

(4)将干燥粉剂按医药的常规方法制成口服液体制剂、胶囊剂或丸剂。

用法及用量:本发明的中药以口服液体制剂为例,每日2剂,早、晚各服用1次,7天为1个疗程;也可将其制成浓缩丸或浓缩胶囊。

本发明用上述各原料药及其配比所制成的中药,具有活血止痛、消肿散结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目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的优点。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临床资料:本发明共治疗血栓性静脉炎患者72例,年龄为45-65岁。

治疗方法:本发明的中药以口服液体制剂为例,每日2剂,早、晚各服用1次。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理化检测指标正常。

好转: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理化检测指标明显改善。

无效:症状无改善,主要理化检测指标无变化。

治疗结果:本发明共治疗血栓性静脉炎患者72例,经过2-4个疗程的治疗,治愈55例,占76%,好转15例,占21%,无效2例,占3%,有效率为97%;治愈55例中,2个疗程治愈15例,3个疗程治愈28例,4个疗程治愈12例。结果表明,本发明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红花20份、益母草20份、金银花20份、桑白皮15份、茵陈15份、水蛭15份、党参15份、牡丹皮10份、玄参10份、赤小豆10份、当归10份、黄精10份、竹茹10份、大黄5份、细辛5份、防已5份、蜈蚣5份、透骨草5份、白芥子5份。

所述的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所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药:红花、益母草、金银花、桑白皮、茵陈、水蛭、党参、牡丹皮、玄参、赤小豆、当归、黄精、竹茹、大黄、细辛、防已、蜈蚣、透骨草、白芥子;

(2)加入总原料药8-12倍重量的水浸泡1-1.5小时,加热煎煮1-3小时,过滤,药渣再加入4-6倍重量水,加热煎煮1-2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得上清液;

(3)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1.3时进喷雾干燥器,进风温度控制140-180℃,出风温度80-110℃,进料速度为1升每分钟,得喷雾干燥粉;

(4)将干燥粉剂按医药的常规方法制成口服液体制剂、胶囊剂或丸剂。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红花19份、益母草19份、金银花19份、桑白皮14份、茵陈14份、水蛭14份、党参14份、牡丹皮9份、玄参9份、赤小豆9份、当归9份、黄精9份、竹茹9份、大黄4份、细辛4份、防已4份、蜈蚣4份、透骨草4份、白芥子4份。

所述的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所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药:红花、益母草、金银花、桑白皮、茵陈、水蛭、党参、牡丹皮、玄参、赤小豆、当归、黄精、竹茹、大黄、细辛、防已、蜈蚣、透骨草、白芥子;

(2)加入总原料药8-12倍重量的水浸泡1-1.5小时,加热煎煮1-3小时,过滤,药渣再加入4-6倍重量水,加热煎煮1-2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得上清液;

(3)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1.3时进喷雾干燥器,进风温度控制140-180℃,出风温度80-110℃,进料速度为1升每分钟,得喷雾干燥粉;

(4)将干燥粉剂按医药的常规方法制成口服液体制剂、胶囊剂或丸剂。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红花21份、益母草21份、金银花21份、桑白皮16份、茵陈16份、水蛭16份、党参16份、牡丹皮11份、玄参11份、赤小豆11份、当归11份、黄精11份、竹茹11份、大黄6份、细辛6份、防已6份、蜈蚣6份、透骨草6份、白芥子6份。

所述的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所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药:红花、益母草、金银花、桑白皮、茵陈、水蛭、党参、牡丹皮、玄参、赤小豆、当归、黄精、竹茹、大黄、细辛、防已、蜈蚣、透骨草、白芥子;

(2)加入总原料药8-12倍重量的水浸泡1-1.5小时,加热煎煮1-3小时,过滤,药渣再加入4-6倍重量水,加热煎煮1-2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得上清液;

(3)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1.3时进喷雾干燥器,进风温度控制140-180℃,出风温度80-110℃,进料速度为1升每分钟,得喷雾干燥粉;

(4)将干燥粉剂按医药的常规方法制成口服液体制剂、胶囊剂或丸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