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9445阅读:14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治疗脱发的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病因,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粘膜萎缩性改变,胃粘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根据炎症分布的部位,可再分为胃窦胃炎、胃体胃炎和全胃炎。慢性胃炎部分患者早期可无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伴有贫血,在典型恶性贫血时除贫血外,还可伴有维生素b12缺乏的其他临床表现,目前慢性胃炎的治疗大多采用西药治疗,而且治疗的时间比较长,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因此开发一种对慢性胃炎有很好疗效且对人体危害较小的中药具有中药的应用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对治疗慢性胃炎具有显著作用,且无副作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所述的中药配方包括:半夏、川连、黄芩、干姜、太子参、炙甘草、柴胡、炒枳壳、制香附、川芎、白芍、木香、砂仁、佛手、香橼皮、肉松蓉、北沙参。

所述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半夏10-14份、川连4-7份、黄芩10-14份、干姜11-15份、太子参18-22份、炙甘草7-9份、柴胡10-14份、炒枳壳14-17份、制香附8-11份、川芎11-14份、白芍16-19份、木香11-14份、砂仁8-11份、佛手11-15份、香橼皮12-14份、肉松蓉15-17份、北沙参10-13份。

所述的中药配方由以下具体的重量份数原料组成:半夏12份、川连6份、黄芩12份、干姜12份、太子参20份、炙甘草9份、柴胡12份、炒枳壳15份、制香附10份、川芎12份、白芍18份、木香12份、砂仁10份、佛手12份、香橼皮12份、肉松蓉16份、北沙参12份。

所述的中药配方由以下具体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半夏10份、川连5份、黄芩11份、干姜13份、太子参20份、炙甘草8份、柴胡11份、炒枳壳15份、制香附9份、川芎13份、白芍17份、木香13份、砂仁9份、佛手14份、香橼皮13份、肉松蓉15份、北沙参13份。

所述的一份重量为1克。

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将半夏、川连、黄芩、干姜、太子参、炙甘草、柴胡、炒枳壳、制香附、川芎、白芍、木香、砂仁、佛手、香橼皮、肉松蓉、北沙参混合,得到药材混合物,将中药混合物清洗干净;

(2)先用一碗半水浸泡药三十分钟-四十分钟左右直到完全浸透;

(3)将步骤(2)中所述的药材混合物放在煎锅水中煎熬,煎熬三十分钟左右;

(4)将步骤(3)的煎熬汤药早、晚各服一剂,连服20-25剂。

所述的煎锅为砂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发明人经过反复研究,逐步改进,最后成功的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本发明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对慢性胃炎具有很好疗效且能补气血的中药。

本发明的17味中药材的具体功能如下:

半夏:性味:辛,温,有毒;归经:入脾、胃经;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

川连:归经:心经、肝经、胃经、大肠经;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

黄芩:性味:苦,寒;归经:入心、肺、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干姜:性味:味辛,性热;归经:归经:归脾、胃、肾、心、肺经;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太子参:性味:味甘、微苦;性平;归经:归脾、肺经;功能主治: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炙甘草: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

柴胡:性味:味辛、苦,性微寒;归经:归肝、胆、肺经;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炒枳壳:性味:苦、辛、酸,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制香附:性味:味辛、微苦、甘,性平;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川芎:性味:辛,温;归经:入肝、胆经;功能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白芍: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木香:性味:辛味辛;苦;性温;归经:归脾;大肠、三焦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脘腹胀痛;嗳吐泄泻;痢疾后重。

砂仁:性味:辛,温;归经:归经:归脾、胃、肾经;功能主治:行气调中,和胃,醒脾。

佛手:性味:辛、苦、甘、温、无毒;归经:入肝、脾、胃经;功能主治: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更多种药用功能。对老年人的气管炎、哮喘病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香橼皮:性味:辛、苦、酸,温;归经:归肝、脾、肺经;功能主治:舒肝理气,宽中,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脘腹痞满,呕吐噫气,痰多咳嗽。

肉松蓉:性味:味甘微温;功能主治: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

北沙参:性味:甘苦淡,凉,性微寒,味甘、微苦;归经:入肺、脾经;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所述的中药配方包括:半夏、川连、黄芩、干姜、太子参、炙甘草、柴胡、炒枳壳、制香附、川芎、白芍、木香、砂仁、佛手、香橼皮、肉松蓉、北沙参。

所述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半夏10-14份、川连4-7份、黄芩10-14份、干姜11-15份、太子参18-22份、炙甘草7-9份、柴胡10-14份、炒枳壳14-17份、制香附8-11份、川芎11-14份、白芍16-19份、木香11-14份、砂仁8-11份、佛手11-15份、香橼皮12-14份、肉松蓉15-17份、北沙参10-13份。

实施例1

所述的中药配方由以下具体的重量份数原料组成:半夏12份、川连6份、黄芩12份、干姜12份、太子参20份、炙甘草9份、柴胡12份、炒枳壳15份、制香附10份、川芎12份、白芍18份、木香12份、砂仁10份、佛手12份、香橼皮12份、肉松蓉16份、北沙参12份。

实施例2

所述的中药配方由以下具体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半夏10份、川连5份、黄芩11份、干姜13份、太子参20份、炙甘草8份、柴胡11份、炒枳壳15份、制香附9份、川芎13份、白芍17份、木香13份、砂仁9份、佛手14份、香橼皮13份、肉松蓉15份、北沙参13份。

所述的一份重量为1克。

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将半夏、川连、黄芩、干姜、太子参、炙甘草、柴胡、炒枳壳、制香附、川芎、白芍、木香、砂仁、佛手、香橼皮、肉松蓉、北沙参混合,得到药材混合物,将中药混合物清洗干净;

(2)先用一碗半水浸泡药三十分钟-四十分钟左右直到完全浸透;

(3)将步骤(2)中所述的药材混合物放在煎锅水中煎熬,煎熬三十分钟左右;

(4)将步骤(3)的煎熬汤药早、晚各服一剂,连服20-25剂。

临床病例:

徐某,男,23岁,患者自幼由于上学吃饭不卫生、不正顿得轻微胃病,但未及时治疗,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得了萎缩性胃炎,在医院拿药吃好几个疗程不见好转,经人介绍于2017年6月来发明人处求治,给予“治疗胃病的中药”服用,2个月后复诊,胃病明显好转,服药期间虽仍伴有胃部轻微疼痛,但相比从前已明显好转,服用3个月后基本痊愈。

总的来讲:本发明是发明人经过反复研究,逐步改进,对人伤害小、有效治疗慢性胃炎且有助于调理气血的中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