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有分支点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645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升(lifting)的手术器具,其用于通过使得皮肤层下面的组织层向上方移动来使得组织提升,或者用于通过使得下部皮肤层向上方移动来将线插入于皮肤从而去除皱纹,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设置有分支点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所述设置有分支点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将鞘(sheath)用作分支点,使得没有钝齿或倒刺(cogsorbarbs)的线在皮肤下面形成为环状并进行提升手术。



背景技术:

通常,整容手术主要是为了人体的部分损伤或畸形的校正或者美容而进行的外科手术的总称,但是近来,实情是以用于美容的手术为主。其中,对抗老化的关心增加,尤其对面部提升术(facelift)的关注升高。

人们随着年纪上涨,即,随着时间变化,逐渐老化,因此皮肤及皮肤下面多层沿着重力方向向下松弛下垂,从而变化为看上去上了年纪的脸孔。用于将所述看上去上了年纪的脸孔变得年轻的外科手术法主要有两种方法。可以分为在皮肤上进行稍长的切开的侵入性方法和利用线进行的微创方法。

在进行切开的侵入性手术中,是直接在皮肤上形成长长的切口,将皮肤层切开,在直视下(直接观看的同时)对下垂的皮下组织直接挂线并进行提拉的方法。该方法虽然效果良好,但缺点在于,手术时间较长,切开过程中会出现出血现象且以后可能会留下疤痕。

为了完善所述方法而出现的方法为微创方法,所述微创方法是将有钝齿或倒刺的线放进皮肤层下面,从而依靠钝齿或倒刺的力量使得下垂的皮下组织提升的方法。该方法与前面的进行切开的侵入性方法相比具有的优点在于,手术时间花费较少,留下的疤痕少,且出血少。

参照图1及图2对用于通过所述微创方法来进行手术的现有的提升手术器具进行说明。现有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包括鞘10、连接有线的针20、线30。参照图1,具体而言,前端形成为斜面,在其内部沿着长度方向贯通地形成有通孔的鞘10插入于皮肤,线30通过鞘10的通孔的同时使得线30向鞘10的前端部前进。然后,如果去除鞘10,则线30留在皮下组织中。

线30包括钝齿或倒刺,钝齿或倒刺具有方向性,插入于皮下组织时,沿着插入的相反方向具有固定力。因此,如果拉紧留在皮下组织的线30,则钝齿或倒刺钩挂于皮下组织,且通过因钝齿或倒刺而产生的固定力可以使得下垂的组织提升,并可以去除皱纹。

另外,如图2所示,也可以按照如下所述的原理进行手术:不利用鞘10,使得连接有线的针20直接穿过皮肤里面从而将线30插入于皮下组织。

但是,所述现有技术可能发生如下问题。

第一,线30的钝齿或倒刺在线30的侧面具有方向性且部分截断并制造为翅膀形状,由于线30的厚度薄,所以在钝齿或倒刺上不会产生充分的固定力。虽然可以通过将线30变厚来提高固定力,但是如果线30增厚,则插入于皮肤组织时,会给患者带来异物感和不便。虽然可以将多条线30插入于皮肤来提高固定力,但是其需要多个插入孔,因而问题在于,提升手术后会留下很多伤痕且不美观。另外,线30越多,越会产生如下问题:因线30本身而产生的异物感及线30的凸出、因线30引发的炎症等。

第二,线30的钝齿或倒刺不仅位于手术者想要提升的下垂的皮下组织,也可以位于其他部分。因此,具有的问题在于,连手术者不想提升的部分也可能会通过钝齿或倒刺被拉紧。

第三,将线30线性提拉时,钝齿或倒刺可能受损伤或消失。因此,可能会使得皮肤和皮下组织受到不均匀的提拉,从而产生与原本的效果不同的效果。另外,由于手术后产生的手术周围的提拉现象,当患者牵动面部肌肉时,钝齿或倒刺可能会受到损伤或损耗,因此无法发挥充分的固定力。

第四,由于位于线30上的钝齿或倒刺的结构,钝齿或倒刺的末尾部分较尖锐,因而组织可能会受到损伤,对患者来说可能会伴随发生疼痛。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1.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4-0092096(公开日期:2014年07月23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的,更为详细地,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分支点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其将鞘用作分支点,从而使得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在皮肤下形成为环状并进行提升手术。

用于达成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设置有分支点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鞘,所述鞘包括:探针部,其形成为管形状,并且其前端部可以插入于皮肤内,在所述探针部内部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贯通的通孔;主体,其从所述探针部的后端部延长,并具有比所述探针部的所述通孔的直径大的直径,且与所述通孔的内部相连通,并具有能够使得针插入的鞘孔,在所述探针部的内面设置有从所述探针部的内面向所述通孔凸出的方向导向部,所述针通过所述探针部的所述通孔时,所述针的行进角度通过所述方向导向部而发生改变。

优选地,用于达成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设置有分支点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还包括:指示器(indicator),其插入于所述探针部的外周面并使得探针部的外径增大,并且能够沿着所述探针部的长度方向滑行移动,由于在所述探针部的规定位置得到固定,据此指示器卡在皮肤进入孔,以便将所述探针部插入于皮肤时,能够将所述探针部放在想要的皮肤下的位置上。

用于达成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设置有分支点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的所述方向导向部,优选地,设置于所述探针部的前端部,并且优选地,所述方向导向部从所述探针部的内面形成上升的曲线,并向所述探针部的一侧端延长。优选地,用于达成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设置有分支点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的所述方向导向部,形成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形状。

用于达成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设置有分支点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的所述指示器,包括:指示器本体,其具有贯通外侧面和内侧面的插入孔;位置固定部件,其插入于所述插入孔,从而使得所述指示器能够固定于所述探针部的规定位置,在所述指示器本体,螺丝槽形成于所述插入孔内面,所述位置固定部件包括螺栓,通过螺丝结合的方式插入于所述插入孔,优选地,插入于所述插入孔的螺栓的端部与所述探针部的外周面相接触,从而所述指示器固定于所述探针部的规定位置。

用于达成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设置有分支点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的所述指示器包括本体部和套在所述本体部的盖部,所述本体部包括圆筒形的基底部和从所述基底部延长且设置有螺纹的螺丝部,螺丝槽形成于所述盖部内部,所述盖部套在所述螺丝部并进行螺丝结合,所述盖部内部的设置有所述螺丝槽的部分的直径比所述螺丝部的直径形成得小,从而优选地,如果所述盖部套在所述螺丝部并进行结合,则所述螺丝部被拧紧,而且优选地,在所述本体部或所述盖部的外面设置有标记点。

根据本发明的设置有分支点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能够用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以环状直接固定下垂的皮下组织从而进行提升手术,由于不是通过有钝齿或倒刺的线来进行提升的原理,因此优点在于,不会出现因钝齿或倒刺的受损或损耗导致的固定力减少。

现有的利用有钝齿或倒刺的线进行手术的情况下,除了手术者想要提升的下垂的皮下组织之外,连其他部位也会受到钝齿或倒刺的影响,根据本发明的设置有分支点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将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以环状钩挂在皮下组织来只对手术者需要提升的组织选择性地进行提升。另外,本发明的设置有分支点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中,将方向导向部设置于鞘的探针部,因而优点在于,能够在皮肤内容易地形成环状。

另外,其优点在于,利用指示器能够将鞘的前端部放于皱纹下垂的皮肤内的想要的位置上,通过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使得皮下组织向上方或想要的方向移动的同时能够去除皱纹及进行提升手术。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的结合图。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其他实施例的其他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的结合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鞘的立体图。

图4a及图4b是图3的探针部(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指示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3的鞘和图5的指示器的操作样态的结合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探针(stylet)的立体图。

图8a及图8b是示出针随着根据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方向导向部移动的路径的图。

图9至图13是关于利用本发明的设置有分支点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通过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进行手术的方法的图。

图14a及图14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方向导向部的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指示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100用于利用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在皮肤下形成环状从而进行提升手术。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100涉及一种设置有分支点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利用指示器120来使得鞘110的前端部能够放于皮下组织的想要的位置上,并且将鞘110用作分支点,从而能够使得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在皮肤下形成为环状。

本发明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100与现有的将有钝齿或倒刺的线插入于皮下组织并进行拉紧的提升手术方法不同,是用于申请人新提出的手术方法的手术器具,能够在组织内的想要的地方,将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制作成环状,并对下垂的组织进行提升。

为了在组织内的想要的地方将线制作成环状,针需要通过鞘两次。但是,针第一次通过鞘后在皮下组织内的行进路径和第二次通过鞘后在皮下组织内的行进路径可能重叠,因此单纯地使得针两次通过鞘并不能在想要的位置形成环状。为了在想要的位置形成环状的线,只有在想要的位置使得针的行进得到分支才能实现。为了形成正确的针的分支点,本发明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100在鞘110的探针部111内面设置坡级(方向导向部150),据此在针通过鞘110时能够弯曲改变针的行进方向的角度。

本发明包括鞘110、指示器120、方向导向部150,所述鞘110包括探针部111和主体11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100整体,例如,示出于图9,图10为了说明针130的功能而示出了去除构造的一部分的构成。

参照图3,所述鞘110包括探针部111和主体112。所述探针部111形成为管形状,并且一侧前端部形成为斜面,在所述探针部111的内部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贯通的通孔113。利用注射针或针在皮肤表面形成进入孔142后,通过进入孔142,所述探针部111的一部分可以插入于皮肤里面。所述探针部111的一侧前端部的截面形状为倾斜的截面形状。若所述探针部111插入于皮肤里面,则插入有线的针130可以沿着所述通孔113通过,所述通孔113贯通所述探针部111内部。

所述主体112从所述探针部111另一侧后端部得到连接并扩大。在所述主体112设置有鞘孔114,所述鞘孔114与所述探针部111内部的所述通孔113相连通,所述鞘孔114的直径比所述通孔113的直径大。所述针130通过所述鞘孔114被插入,由于具有比所述通孔113大的直径,因而能够容易地插入所述针130。被插入的所述针130通过与所述鞘孔114相连通的所述通孔113向前移动。

在所述探针部111的内面设置有方向导向部150,所述方向导向部150从所述探针部111的内面向所述通孔113凸出。

当所述针130通过所述探针部111的所述通孔113时,所述方向导向部150能够使得所述针130的角度发生改变并前进,并能够改变所述针130的移动路径。参照图4a及图4b,所述方向导向部150可以设置于所述探针部111的前端部,据此所述针130在所述探针部111的前端部改变方向并通过所述探针部111。但是,所述方向导向部150的位置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于多种位置。例如,所述方向导向部150可以设置于所述探针部111的中间位置,这种情况下,所述针130可以从所述探针部111的中间位置改变方向。

参照图4b,所述方向导向部150沿着所述探针部111的内面形成上升曲线,并可以向所述探针部111的一侧端延长并形成。所述方向导向部150形成上升曲线,因此所述针130可以沿着上升曲线平稳地改变方向。但是,所述方向导向部150的形状并非限定于此,如果可以改变所述针130的方向,则当然可以形成为多种形状。

参照图5,所述指示器120插入于所述探针部111的外周面并使得探针部111的外径增大。所述指示器120能够沿着所述探针部111的长度方向滑行移动,且在所述探针部111的规定位置通过拧紧位置固定部件得到固定。所述指示器120得到固定的所述探针部111的规定位置由在皮下组织内所述探针部111的前端部被放置的位置和所述探针部111被插入的进入孔142的位置所决定,所述探针部111的前端部被放置的位置(提升位置141)是手术者想要提升下垂的组织或皱纹部位的皮下组织的位置。就放置有所述指示器120的所述探针部111而言,其外径在规定位置得到增加,将所述探针部111插入于皮肤时,所述探针部111只插入至所述指示器120被放置的位置为止,所述指示器120钩挂于进入孔142。

所述指示器120可以包括所述指示器本体121和位置固定部件。所述指示器本体121形成为圆柱形状,包括上面、下面、外侧面。在所述指示器本体121形成有本体孔,且具有插入孔123,所述本体孔从上面中央贯通下面中央,所述插入孔123对圆柱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本体孔的内侧面)进行贯通。所述位置固定部件插入于所述插入孔123,从而使得所述指示器120能够固定于所述探针部111的规定位置。

具体地,在所述插入孔123的内面形成有螺丝槽,位置固定部件由螺栓122构成,通过螺丝结合的方式所述螺栓122插入于所述指示器本体121,所述插入孔123对所述指示器本体121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本体孔124的内侧面)进行贯通。(换句话说,所述指示器本体121起到螺母的作用。)

参照图6,当所述指示器120沿着所述探针部111的长度方向滑行移动然后固定于规定位置时,将作为位置固定部件的所述螺栓122放入所述插入孔123并进行螺丝结合。此时,充分拧紧作为位置固定部件的所述螺栓122,从而使得所述螺栓122的端部与插入于本体孔的所述探针部111的外侧面相接触。如果所述螺栓122的端部与所述探针部111的外侧面相接触,则产生摩擦力,因此,所述指示器120不再继续进行滑行移动并被固定。

所述螺栓122包括螺栓螺丝部122b和螺栓头部122a,螺纹形成于所述螺栓螺丝部122b,所述螺栓头部122a外径在螺栓螺丝部122b的上端增大。在所述螺栓头部122a的外侧面,沿着周围方向,以间隔规定间距的形式,形成有槽,所述槽在手术者拧紧所述螺栓122时起到防滑的功能。

参照图7,附图标号124为探针(stylet)124。所述探针124被引入所述探针部111的所述通孔113,将所述探针部111插入于皮肤时,所述探针124和所述探针部111一起插入于皮肤,从而可以防止所述通孔113被皮下组织填充。所述探针124的直径以所述探针124可以插入于探针部111内部的通孔113的程度稍微小于探针部111的内径,并且所述探针124形成为条状。探针部111形成为管形状,因此在探针部111向皮肤里面插入的过程中,通孔113被皮下组织的一部分填充,因此可能诱发由此导致的组织的损伤或血管损伤,因而将探针124结合于探针部111的内部通孔113并向皮肤里面插入。探针124与探针部111相结合并一起插入于皮肤里面,因此,优选地,在探针124的后端部安装把手,以便能够向探针部111和探针124传递力。

所述针130从一端到另一端的直径相比于所述探针部111的所述通孔113的直径较小,以便所述针130通过所述探针部111的所述通孔113,穿过所述提升位置141并穿透皮下组织的同时能够向皮肤外侧露出。所述针130以比所述鞘110的长度长的形式形成,并且在后端部设置有耳状物,以便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可以被插入。

所述针130以比所述鞘110的长度长的形式形成,因而所述针130通过所述鞘110后,穿透皮下组织的同时能够向皮肤外侧露出。如果所述针130比所述鞘110的长度短,则不能使得所述针130通过所述鞘110,并且不能在穿透皮下组织的同时使得所述针130向皮肤外侧露出。因此,所述针130应该形成为比所述鞘110的长度足够长。

所述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的一部分插入于所述针130的耳状物,当所述针131通过所述探针部111的所述通孔113后穿过所述提升位置141并穿透皮下组织的同时露出于皮肤外时,和所述针130一起向皮肤外侧露出。就所述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而言,所述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的前面部分及后面部分分别插入于所述针130的耳状物,从而得以两次通过所述鞘110及皮下组织。

参照图6来考察所述设置有分支点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的使用方法,将指示器120插入于探针部111并进行滑行移动,从而使其固定于规定位置。规定位置随着探针部111所插入的深度的不同而不同,就提升手术而言,探针部111的插入深度是可变化的。需要在尽量使得手术痕迹不明显且易于进行手术的地方设置探针部111的前端部所进入的进入孔142,且随着需要提升的下垂的皮下组织及皱纹的位置不同,探针部111的位置可以发生变化。

另外,由于每个人的脸型的大小不一样,探针部111所插入的进入孔142和需要提升的下垂组织的提升位置141之间的距离也不同,因此,探针部111的插入深度将不同。

而且,可以在第一次插入线后第二次反复插入线来进行手术,利用第二次的线进行手术时探针部111的插入深度也不相同,通过指示器120可以调节不同的插入深度。

参照图8a及图8b,通过所述方向导向部150可以改变以下路径:插入有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的前面部分的所述针130从所述探针部111的前端部出来后在皮下组织中行进的路径和插入有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的后面部分的所述针130从所述探针部111的前端部出来后在皮下组织中行进的路径。本发明中,在皮肤下将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形成为环状从而进行提升手术,为了将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形成为环状,需要将两次所插入的所述针130在皮下组织内的前进路径以互不相同的形式形成。

如果使得两次所插入的所述针130从所述探针部111的前端部出来后的路径相同,则无法形成环状并无法使得组织提升。如果使得两次所插入的所述针从所述探针部111的前端部出来后的路径一部分重合,则即使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形成为环状,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所弯曲的地方也不位于所述探针部111的前端,而是位于其他地方,这不能使得手术者想要的组织得到提升。所述方向导向部150使得两次通过的所述针130的路径不同,从而具有可以防止以上所述的情况的效果。(在此,图8a及图8b是较为夸张地表现出针130被弯曲的同时改变路径的过程,针130的弯曲程度可以比图8a及图8b小。另外,就通过所述探针部111的前端部的所述针130的路径而言,所述针130越前进,越比所述针130的原来线状路径疏远。)

本发明与现有的将有钝齿或倒刺的线钩挂于皮下组织从而进行提拉的提升手术方法不同,是本案申请人新提出的利用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来进行提升手术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具体地,本案申请人独创地开发的新的手术方法为通过将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以环状钩挂于下垂的皱纹周围的皮下组织并对下垂的皮下组织直接进行提拉来提升及去除皱纹的手术方法。另外,线的插入方向为向与现有的利用线进行的提升手术方法相反的方向插入也是新手术方法的一个特征。换句话说,现有的利用线进行的手术方法中,线的插入方向为从上向下的方向,但是在新手术方法中,线的插入方向为从下向上的方向。

具体地,参照图9至图13对利用本发明的手术器具进行的新的手术方法进行考察如下。

参照图9,确定存在下垂组织或皱纹的提升位置141,并确定所述探针部111进入的进入孔142以便所述探针部111的前端部能够到达所述提升位置141。将所述指示器120插入于所述探针部111,考虑到所述提升位置141和所述进入孔142位置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指示器120固定于所述探针部111的规定位置。

参照图10,以安装有所述探针124的状态将固定有所述指示器120的所述探针部111向皮肤内部插入后,使得所述探针部111向前移动至所述指示器120卡在所述进入孔142的位置。此时,所述探针部111的前端部被放置于所述提升位置141,之后去除所安装的所述探针124。

然后,参照图11,将所述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的前面部分插入于所述针130的耳状物,使得所述针130通过所述探针部111的所述通孔113后,穿过所述提升位置141并穿透皮下组织的同时使其向前移动,使得所述针130通过所述出口143向皮肤外面露出。(此时,就针130向皮肤外露出的位置(出口143)而言,优选地,从手术痕迹不明显的部位(主要是头皮部位)出来。)

所述针130通过所述探针部111的所述通孔113时,所述针130沿着所述方向导向部150向一定的方向变更并进入至皮下组织内。

然后,参照图12,将所述针130从所述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中分离,并将所述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的后面部分重新插入于所述针130。与此同时,使得所述鞘110向180度的方向旋转,使得所述针130再一次通过所述探针部111的所述通孔113后,穿过所述提升位置114并穿透皮下组织的同时使其向前移动,使得所述针130通过出口143向皮肤外面露出。

在此,使得所述鞘110向180度方向旋转的目的在于,使得所述方向导向部150的位置变化,从而使得插入有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的前面部分的所述针130的路径和插入有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的后面部分的所述针130的路径发生改变。(换句话说,是为了使得通过两次的所述针130从所述探针部111的前端部出来以后的向皮下组织里面前进的路径发生改变。)

参照图8a及图8b,所述鞘110旋转180度时,设置于所述探针部111内部的所述方向导向部150的位置发生变更,因此,所述针130的路径也发生变更。虽然,优选地,所述鞘110变更180度,但是根据需要,除了180度,可以以其他角度进行旋转。

所述鞘110的变化角度可以通过所述指示器120的所述螺栓122进行确认。所述螺栓122为从所述指示器120凸出的形态,因此,据此可以得知所述鞘110的旋转角度。

换句话说,将所述螺栓122插入于所述指示器本体121的所述插入孔123并使得所述指示器120固定于所述探针部111的规定位置时,使得所述螺栓122和所述探针部111的所述方向导向部150的位置并排地对准并固定。据此,通过所述螺栓122可以估计所述方向导向部150的位置,并可以调节所述针130的路径。但是,所述鞘110的旋转角度除了所述螺栓122以外,也必然可以通过设置于所述指示器120的标记等得到确认。例如,也可以通过设置于所述指示器120的所述插入孔123得到确认。

参照图13,由于所述探针部111形成为管形状,因此至所述探针部111前端部为止为空心空间,但从所述探针部111的前端部以后到所述针130露出于皮肤外面的位置为止被皮肤组织填充。因此,沿着所述针130穿过所述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的前面部分并然后穿过皮下组织的路径而设置的所述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的部分与沿着所述针130穿过所述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的后面部分并然后穿过皮下组织的路径而形成的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d的部分独立并单独地设置在所述皮下组织内。在皮下组织内部的提升位置141,线131的两部分彼此连接并形成为环状。此时,两次通过方向导向部150的所述针130的路径通过所述方向导向部150而不重叠,因此,易于将所述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在皮肤下形成为环状。

之后,由于对露出于皮肤外面的所述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的相对端进行提拉,因此在皮下组织里面,形成环状的所述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固定在所述提升位置141,然后对所述提升位置141的皮下组织进行提升或使得提升位置141附近的皱纹被除去。

之后,还额外进行通过所述手术方法的手术,此时,做手术的医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使得所述探针部111的插入深度不同。这通过利用所述指示器120来变换位置可以实现。

所述新的手术方法中,指示器120的效果如下。

在进行利用针130和鞘110来将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以环状插入的新的提升手术的情况,手术中,不变更插入于皮下组织内的鞘110前端部的位置是重要的。这是因为手术者想要提升的提升位置141与鞘110前端部的位置直接相关。因此,如果鞘110前端部的位置变化,则提升位置141发生变化,手术者想要的位置之外的其他位置成为提升位置141。因为如上所述的理由,所以在手术中鞘110前端部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是重要的。

但是,针130通过薄且长的鞘110的内部时,在针130和鞘110之间,可能发生摩擦阻力。由于所述摩擦阻力,针130通过鞘110的内部时,鞘110可以随着针130移动,因此,鞘110前端部的位置可能在皮肤下发生变更。

另外,针130穿透皮下组织的同时向前移动的情况,向针130施加力。此时,因针130和鞘110的摩擦阻力,鞘110可能随着针130移动,因此,鞘110前端部的位置可能在皮肤下发生变更。不仅如此,而且针130穿透皮下组织并向皮肤外面露出后,拉动向皮肤外面露出的针130并将针拔出时,在针130和鞘110之间也会产生摩擦阻力,从而鞘110前端部的位置在皮肤下可能发生变更。如果鞘110前端部的位置在皮肤下发生变更,则手术者想要的位置之外的其他位置成为提升位置141。

但是,如果利用本发明的指示器120,则鞘110插入至皮肤里面的部分仅仅是指示器120所处的部分为止。因此,即使产生针130和鞘110的摩擦阻力,因指示器120,鞘110不再继续向皮肤里面移动,鞘110前端部的位置在皮肤下不发生变化。其结果,可以防止手术者想要的提升位置141发生变更。

另外,与现有的利用有钝齿或倒刺的线30进行的手术方法不同,为了进行利用针130和鞘110来将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插入于皮肤里面并形成环状的新的手术方法,需要使得针130通过鞘110两次。换句话说,针130一次通过鞘110并使得针130从线分离后,需要再次将线的后面部分插入于针130并使得针130通过鞘110。如此,在使得针130多次通过鞘110的过程中,可以产生针130和鞘110的摩擦阻力,因此,鞘110前端部的位置可以在皮肤下发生变化,(因此,提升位置141可以发生变化。)

但是,如果利用本发明的指示器120,则针130两次通过鞘110期间,可以确认鞘110前端部的位置,指示器120使得鞘110的外径增大,鞘110前端部的位置不发生变更。

开始实施手术之前,鞘110被插入的部分仅仅是指示器120所在的部分为止,从而鞘110前端部被放置于皮肤下的特定位置。

如果没有指示器120,则长针130通过鞘110时,因摩擦阻力,插入于皮肤内的鞘110前端部的位置可能发生变更。但是,在本发明中,使用指示器120,因此,确认针130第一次通过鞘110时的指示器120的位置,在第二次使得针130通过鞘110之前,使得鞘110位于指示器120所在的位置,然后针130向前移动并第二次通过鞘110。那么,针130第一次通过鞘110时的鞘110前端部所处的特定位置和针130第二次通过鞘110时的鞘110前端部所处的位置成为相同的位置。据此,即使针130两次通过鞘110,鞘110前端部的位置也不发生变更。

接下来,在进行利用针130和鞘110来将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以环状插入的新的提升手术时,存在需要精密地修正提升位置141的情况。换句话说,即使在外部脸型中确定了提升位置141,也存在实际进行手术的同时需要精密地变更提升位置141的情况。另外,也可以精密地变更鞘110的插入深度并反复地进行手术。(换句话说,与提升一个提升位置141相比,存在需要提升多个提升位置141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使得鞘110插入于皮肤里面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变更提升位置141。但是,如果没有指示器120,则无法对鞘110首次向皮肤里面插入的位置和需要变更的插入位置进行比较。但是,如果利用本发明的指示器120,则可以得知鞘110首次向皮肤里面插入的位置,据此,反复手术时,可以精密地变更鞘110的插入位置。例如,如果使得指示器120移动2mm~3mm左右,则鞘110的插入位置移动2mm~3mm左右,因此,可以将提升位置141精密地调节2mm~3mm左右。(为此,优选地,利用标示于鞘110的探针部111的刻度)如此,如果利用指示器120,则优点在于,可以更为精密地进行利用本发明的手术器具进行的新的手术方法。

在所述新的手术方法中,方向导向部150的效果如下。在形成一个环的本发明的手术方法中,针130通过探针部111的通孔113并穿透皮下组织两次。如果当通过探针部111的前端并然后穿透皮下组织时针130沿着相同的路径移动或沿着部分重叠的路径移动,则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无法形成环状。即使线131形成环状,线131所弯曲的位置也不位于探针部111的前端,而是位于其他地方,因此在手术者想要的地方无法提升组织。

但是,将方向导向部150设置于探针部111内面,因此,针130通过探针部111而从前端部出来时,可以使得针130的路径发生变更,据此,可以易于将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在皮肤下形成为环状。

将所述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形成为环状并对下垂的皮下组织进行提升的新的手术方法具有如下所述的效果。

首先,由于大部分利用线进行的现有的手术需要利用一字形态的一股线夹住组织并进行提升,因此,需要在线的表面形成钝齿或倒刺来进行手术。但是,就利用有钝齿或倒刺的线来去除皮肤皱纹的方法而言,由于线的厚度薄,因此,钝齿或倒刺的固定力弱,由于钝齿或倒刺的损伤或损耗,使得下垂的组织得到不均匀的提升。另外,线的大部分的区域由钝齿或倒刺构成,因此也可以给手术者不想进行提升的部位带来影响。

但是,利用本发明的手术器具进行的手术方法不利用钝齿或倒刺,因此没有使得下垂的组织得到不均匀的提升的顾虑,将线131直接钩挂于目标的提升位置141并进行提拉,据此,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发挥固定力并可以选择性地仅使得想要的部位得到提升。

另外,利用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来去除皮肤皱纹的方法因尖锐的钝齿或倒刺也可能使得皮肤组织受损伤,并且可能发生由此导致的患者的疼痛。但是,利用本发明的手术器具进行的手术方法的优点在于,不会发生因钝齿或倒刺导致的皮肤组织损伤或患者的疼痛。

接下来,通过本发明的指示器120可以将探针部111放于皮肤下的想要的位置上,据此,优点在于,可以阻止将要对下垂的皱纹周围的皮下组织进行提升的提升位置141在手术中发生变化,从而可以用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来进行提升手术。

除此之外,现有的利用有钝齿或倒刺的线来进行手术的情况下,除了手术者想要提升的下垂的皮下组织以外,连其他部分也能受到由钝齿或倒刺带来的影响,就根据本发明的设置有分支点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而言,通过将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以环状钩挂于皮下组织,从而具有能够选择性地只对手术者需要提升的组织进行提升的优点。另外,本发明的设置有分支点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中,将方向导向部150设置于鞘110的探针部111,因此优点在于,在皮肤下能够轻易地形成环状。

所述的本发明的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也可以进行如下变形。

参照图14a及图14b,方向导向部250可以形成为半圆形。就半圆形方向导向部250而言,针沿着半圆形的前面部分圆弧移动,针通过半圆形的前面部分圆弧可以顺畅地变换方向。半圆形方向导向部250并非限定为半圆形,也可以形成为半椭圆形。另外,半圆形方向导向部250可以设置于探针部的前端部,但是并非限定于此。参照图14b,半圆形方向导向部250也可以设置于探针部的中间,且在所述情况下,针从探针部的中间位置开始转换方向。如此,如果本发明的方向导向部可以转换针的方向,则可以形成为多种形状。

参照图15,指示器320可以包括本体部321和套在本体部321的盖部322。在本体部321及盖部322设置有鞘310可以插入的孔,如果盖部322结合于本体部321,则指示器320固定于鞘310。

本体部321包括圆筒形的基底部323和从基底部323延长并设置有螺纹326的螺丝部324。螺丝部324具有比基底部323小的直径,并从基底部323延长。在基底部323和螺丝部324之间可以设置连接部325。连接部325的直径以比基底部323小、比螺丝部324的直径大的形式形成。

在盖部322内部形成有螺丝槽。本体部321的螺丝部324与盖部322螺旋连接,螺丝部324的螺纹326和盖部322的螺丝槽进行螺丝结合。在此,盖部322内部的设置有螺丝槽的部分的直径比螺丝部324的直径形成得小。由于盖部322内部的螺丝槽的直径比螺丝部324的直径形成得小,因此盖部322套在螺丝部324并完全得到结合时,盖部322可以使得螺丝部324紧固。

因为在本体部321、盖部322设置有鞘310能够插入的孔,所以基底部323、螺丝部324均设置有鞘310可以插入的孔。在此,螺丝部324紧固指的是,螺丝部324的鞘310可以插入的孔通过盖部322内部的螺丝槽得到紧固。

观察将所述指示器320固定于鞘310的过程如下。使得盖部322临时结合于本体部321并将指示器320插入于鞘310。在想要使得指示器320固定于鞘310的位置放置指示器320,并使得盖部322完全结合于本体部321。在临时结合的状态下,螺丝部324为通过盖部322内部的螺丝槽得到紧固之前,所以,指示器320能够在鞘310上滑行移动。但是,在完全结合状态下,盖部322内部的螺丝槽使得螺丝部324紧固,因此,指示器320不在鞘310上滑行移动,而是得到固定。使得指示器320在鞘310上重新进行滑行移动时,可以松开盖部322(形成为临时结合的状态)并使得指示器320移动。

可以在螺丝部324设置槽327,所述槽327沿着与螺纹325垂直的方向延长。螺丝部324的直径大于在盖部322内部形成有螺丝槽的地方的直径,因此,将螺丝部324向盖部322内部插入可能较难。设置于螺丝部324的槽327提供螺丝部324可以变形的空间。因此,螺丝部324插入于盖部322内部时,螺丝部324可以通过槽327得到部分变形,据此,可以将螺丝部324容易地插入于盖部322。

在本体部321或盖部322外面可以设置标记点328。在鞘310的探针部311设置有方向导向部,进行手术的情况下,使得鞘310旋转并变换方向导向部的位置,从而可以使得针的路径发生转换。标记点328是为了知道鞘310的旋转角度而设置的。

使得指示器320固定于鞘310时,将标示于指示器320的标记点328和鞘310的方向导向部并排地设置的状态下进行固定。如果指示器320固定于鞘310,则指示器320与鞘310一起旋转,因此,通过设置于指示器320的标记点328可以得知鞘310的旋转角度。

标记点328可以设置于本体部321或盖部322,如果位于用肉眼可以识别的位置,则可以设置于指示器320的多个位置。另外,标记点328的形状可以形成为点的形态,但具体地,并非限定为点的形状,如果用肉眼可以识别,则当然可以使用多种形状。

以上举了多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所述本发明适用于将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形成为环状并对下垂的组织进行提升的新的手术,以下对新的手术方法及本发明的主要要旨进行简单说明。

为了在没有进行切开的情况下,对下垂的组织进行提升,而将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以一字形态的一股线的形式插入于皮肤里面并进行提拉,则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不钩挂于皮下组织,从而无法使得下垂的组织提升并直接出来。因此,现有的提升手术方法为将有钝齿或倒刺的线30以一字形态的一股线的形式向皮肤里面插入从而通过钝齿或倒刺对下垂的组织进行提升的手术方法。但是,所述现有的手术方法具有以下问题:凸起无法具有充分的固定力,甚至连不想进行提升的部分也进行了提升等。

因此,优选地,利用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将皮下的下垂的组织用线进行钩挂从而进行提升。为此,现有的手术方法为如下:直接在皮肤上形成长长的切口,将组织切开,在直视的情况下直接将线钩挂于下垂的组织从而进行提升。但是,问题在于,在直接切开皮肤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出血现象,以后可能会留下伤疤。

与所述在皮肤上直接形成长长的切口并将组织切开的现有的手术方法不同,本申请人提出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不对皮肤进行切开,将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以环状直接钩挂于下垂的组织从而进行提升。

为了进行所述的新的手术方法,需要利用本发明的鞘110、指示器120、针130、探针124、设置于鞘110的方向导向部150。在皮肤上形成进入孔142,使得鞘110通过进入孔142前进,从而使得鞘110的前端部位于下垂的组织附近。之后,如果将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插入于针130并使得针130通过两次,则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形成为对下垂的组织进行钩挂的环状,对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进行提拉,因而可以对下垂的组织进行提升。

在所述新的手术方法中,为了将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形成为环状,鞘110起到使得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弯曲的分支点的作用。尤其,设置于探针部111的方向导向部150使得通过两次的针130从探针部111的前端部出来后沿着皮下组织行进的路径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防止针130的路径重叠。据此,可以易于使得和针130一起通过的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31在皮肤内形成为环状。另外,为了使得鞘110固定并对鞘110的深度和距离进行精密调节,研发了本发明的指示器120。

以上举了多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本发明可以用于对脸部下垂的皱纹进行去除,当然也可以为了对胸、颈、臀等许多身体部位的组织的下垂进行提升或去除皱纹而使用本发明。另外,本发明的设置有方向导向部的鞘并非限定使用于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可以在弯曲针的行进路径使得针的路径变化从而进行使用的很多地方使用本发明。如此,如果是可以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合理地得到解释的内容必然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

标号说明

100:用于提升的手术器具110:鞘

111:探针部112:主体

113:通孔114:鞘孔

120:指示器121:指示器本体

122:螺栓123:插入孔

124:探针130:针

131:没有钝齿或倒刺的线140:脸型

141:提升位置142:进入孔

150:方向导向部250:半圆形方向导向部

321:本体部322:盖部

323:基底部324:螺丝部

325:连接部326:螺纹

327:槽328:标记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