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医疗穿刺后的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3076发布日期:2019-04-05 22:1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用于医疗穿刺后的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医疗穿刺后的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技术领域,对血管穿刺进行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例如,利用血管鞘刺入血管以抽取血管内的血液和分泌物进行化验;或者,利用血管鞘刺入血管,并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做造影检查;或者,通过血管鞘向动脉植入支架以支撑血管壁,维持血液正常流通。

但是,当上述检查或治疗结束后,需要抽离血管鞘,血管鞘抽离后,在血管壁上会形成较大的穿刺口,导致鲜血外流。尤其是对动脉进行穿刺后,由于血压较高,鲜血快速外流,难以有效止血。因此,如何在穿刺结束后,对血管进行有效、快速止血,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在医疗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对血管进行穿刺后的血管壁具有较大的穿刺口,难以进行有效、快速止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医疗穿刺后的止血装置,包括:第一止血机构,包括充注后具有预定形状的止血囊和充注管,所述充注管连通所述止血囊;第二止血机构,包括外套管和止血海绵,所述止血海绵设置于所述外套管内,且位于所述外套管的轴向一端;所述外套管可分离的套设在所述充注管外,且未充注的所述止血囊和充注管适于穿过所述止血海绵。

可选的,所述第二止血机构还包括:插设于所述外套管内的内芯管,所述止血海绵固定设置在所述内芯管的轴向一端,且封堵所述内芯管。

可选的,所述内芯管包括位于所述外套管内的第一部分和伸出至所述外套管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周面上固定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位于所述止血海绵的轴向一端。

可选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与所述外套管之间的轴向距离大于所述止血海绵沿轴向方向上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内芯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充注管的外径。

可选的,所述第二止血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套管外周面上的毛细管,所述毛细管与外套管的所述轴向一端平齐。

可选的,所述毛细管的内径控制在0.2mm-0.5mm之间;和/或,所述毛细管的长度控制在8.0cm-10.0cm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止血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充注管相配合的充注盖,所述充注盖背向所述充注管的一端设有适于穿刺的尖部。

可选的,所述充注管的内径控制在1.0mm-2.0mm之间;和/或,所述充注管的长度控制在11.0cm-15.0cm之间。

可选的,所述充注管为塑料管或合金管;和/或,所述外套管为塑料管或合金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所述的用于医疗穿刺后的止血装置,通过设置相配合的第一止血机构和第二止血机构,使第一止血机构中的止血囊处于穿刺位置,再利用第二止血机构中的止血海绵,使止血囊引导止血海绵处于穿刺位置,通过抽拉外套管,使止血海绵与血管壁接触,血液接触止血海绵后,止血海绵粘附在血管壁上,实现止血。以上止血过程相对简单、方便,且能够对穿刺口进行有效、快速的止血。无需医护人员利用手指按压血管实现压迫止血,不会对医护人员造成较大负担,也不会出现渗血或血肿现象。另外,无需利用股动脉缝合器缝合血管,降低成本,减小病人手术费用。

进一步的,第二止血机构还包括插设于外套管内部的内芯管,且内芯管的轴向一端固定连接止血海绵,另一端伸出外套管。当需要抽拉外套管,使外套管与止血海绵分离时,内芯管能够起到对止血海绵进行限位的作用,能够方便控制外套管与止血海绵之间的相对运动。

进一步的,第一止血机构还包括与充注管相配合的充注盖,且充注盖背向充注管的一端设有适于穿刺的尖部。在充注管穿过止血海绵进入外套管的过程中,充注盖的尖部更易于穿过止血海绵,引导充注管进入外套管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用于医疗穿刺后的止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第一止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第二止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第一止血机构中止血囊和充注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第一止血机构中充注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对穿刺后的血管进行止血通常采用人工按压的方法。医护人员利用手指按压血管以实现压迫止血,一般需要按压10-15分钟,然后采用纱布垫和绷带加压包扎。但是,此种方法对医护人员要求较高,按压力度难以把握,还容易造成渗血或血肿现象。

另外,现有技术还利用股动脉缝合器缝合血管以实现止血,具体通过微创手术对穿刺点进行缝合。但是,此种方式对血管具有较高的要求,若血管壁病变或硬化,则无法缝合。并且,该设备价格昂贵,增加病人手术费用。因此,亟待提出一种新的止血方法,以对手术穿刺后的血管进行止血。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一种用于医疗穿刺后的止血装置100,包括相配套使用的第一止血机构10和第二止血机构20。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止血机构10包括止血囊11和充注管12,止血囊11由尼龙、橡胶等薄膜材料制成,适于容纳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等溶液,通常没有固定的形状;充注管12连通所述止血囊11,溶液通过所述充注管12注入至所述止血囊11中,或通过所述充注管12从所述止血囊11中抽出。

当溶液从止血囊11中抽出后,止血囊11呈干瘪形状,具有较小的体积;当溶液注入至止血囊11后,止血囊11具有预定的形状,该止血囊11的预定形状可以根据血管鞘的形状进行具体设计。一般的,血管鞘呈圆管状,本实施例中,充注后的止血囊11呈圆柱形状,以适于密封插入至血管鞘中。

如图3所示,第二止血机构20包括外套管21、内芯管22和止血海绵23。所述止血海绵23设置于外套管21内,且位于外套管21的轴向一端;内芯管22插设于外套管21内,且止血海绵23固定设置在内芯管22的轴向一端,且封堵所述内芯管22。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注管12和未充注的止血囊11能够沿轴向穿过所述止血海绵23。

当完成血管穿刺,需要抽离血管鞘时,利用本实施例所述的止血装置。具体的,将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通过充注管12注入至止血囊11中,此时的止血囊11呈圆柱形状。止血囊11的形状与血管鞘相适配,将止血囊11插入至血管鞘的管孔中,止血囊11的外壁与血管鞘的内壁相贴合,血管内的血液不会通过血管鞘流出至外界。

直到将所述止血囊11插入至血管壁的穿刺位置,撤出血管鞘。由于止血囊11位于穿刺位置上,能够封堵穿刺口,防止血液外流。

提供第二止血机构20,使外套管21具有止血海绵23的轴向一端对准充注管12,充注管12穿过所述止血海绵23进入外套管21内,直至止血海绵23接触止血囊11。如图1所示,外套管21套设在充注管12的外围,且所述外套管21的轴向一端接触止血囊11的轴向一端。其中,外套管21的外径大小接近于所述止血囊11的外径大小。

保持第一止血机构10、第二止血机构20相对固定,共同插入至血管,直至将所述止血海绵23插入至血管壁的穿刺位置。此时,使内芯管22和止血海绵23固定不动,抽拉外套管21,使外套管21与止血海绵23分离。因此,止血海绵23位于穿刺位置,且与血管壁接触,血液接触止血海绵23,使止血海绵23粘附在血管壁上,实现止血。

通过充注管12将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从止血囊11中抽出,止血囊11呈干瘪状,固定内芯管22和止血海绵23,抽拉充注管12,充注管12带动止血囊11,将止血囊11从所述止血海绵23中抽出。充注管12和止血囊11从止血海绵23中抽出时所形成的孔相对较小,且止血海绵23能够发生形变,因而能够快速堵塞该小孔,防止血液流出。

当止血海绵23凝结形成较为稳定的凝固体后,缓慢撤出内芯管22。完成对血管穿刺后的止血。

相较于现有技术,以上止血过程相对简单、方便,且能够对穿刺口进行有效、快速的止血。无需医护人员利用手指按压血管实现压迫止血,不会对医护人员造成较大负担,也不会出现渗血或血肿现象。另外,无需利用股动脉缝合器缝合血管,降低成本,减小病人手术费用。

如图3所示,所述内芯管22伸出外套管21的轴向另一端。内芯管22的作用在于:当需要抽拉外套管21,使外套管21与止血海绵23分离时,内芯管22能够起到对止血海绵23进行限位的作用。因此,通过使内芯管22伸出外套管21,能够方便控制外套管21相对内芯管22运动,方便外套管21与止血海绵23之间的分离。

具体的,所述内芯管22包括位于外套管21内的第一部分22a和伸出至外套管21的第二部分22b。所述第一部分22a的外周面上固定设有第一限位凸起aa,第一限位凸起aa位于所述止血海绵23的轴向一端,用于对止血海绵23进行限位。第一限位凸起aa具体可以是圆盘形状,也可以是多个径向向外的凸起,不影响本技术方案的实施。

当抽拉外套管21时,内芯管22、第一限位凸起aa固定不动,第一限位凸起aa限定止血海绵23的位置,使止血海绵23固定不动,从而实现止血海绵23与外套管21的分离。

另外,所述第二部分22b的外周面上固定设有第二限位凸起bb。其中,第二限位凸起bb与外套管21之间的轴向距离l1与止血海绵23沿轴向方向上的长度l2满足:l1>l2。

具体的,止血海绵23的长度l2可以设置在1.0cm-2.0cm之间。轴向距离l1只要略大于止血海绵的长度l2即可。

当抽拉外套管21,外套管21与内芯管22相对运动时,第二限位凸起bb能够起到限位与识别的作用。一方面,第二限位凸起bb能够阻挡外套管21继续运动,避免外套管21与内芯管22分离;另一方面,当外套管21的端部触碰所述第二限位凸起bb时,也就表明外套管21已经完全脱离止血海绵23,此时,无需再对外套管21进行抽拉。

同样的,所述第二限位凸起bb具体可以是圆盘形状,也可以是多个径向向外的凸起,不影响本技术方案的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内芯管22的作用在于对止血海绵23进行限位,若采用其他手段能够限定止血海绵23位置,使其能够与外套管21相分离,则也可以不设置所述内芯管22。

继续参照图3,所述第二止血机构20还包括轴向延伸的毛细管24,所述毛细管24固定设置于外套管21的外周面上,且毛细管24的轴向一端与所述外套管21具有止血海绵23的一端平齐。

需要止血的血管有可能处于身体内部,被皮下脂肪所覆盖,并不易观察,当外套管21连同止血囊11插入至血管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判断止血海绵23是否已经插入至血管壁的穿刺位置。

毛细管24的作用在于判断止血海绵23所处的具体位置。当止血海绵23还未到达穿刺位置前,毛细管24中没有血液,血液无法从毛细管24中流出;当止血海绵23位于穿刺位置时,血管内的血液能够通过毛细管24流出至外界。从而判断止血海绵的位置。即当毛细管24流出血液时,止血海绵23达到穿刺位置,此时,可以抽拉外套管21,使外套管21与止血海绵23分离。

具体的,所述毛细管24的内径可以控制在0.2mm-0.5mm之间。避免毛细管24的内径过大,导致血管中的血液从毛细管24中大量的流出;同时,避免毛细管24的内经过小,导致毛细管24容易堵塞,从而错误判断止血海绵23的具体位置;另外,也利于生产制造。

进一步的,所述毛细管24的轴向长度可以控制在8.0cm-10.0cm之间。毛细管24与外套管21平齐的一端适于穿过皮下脂肪,到达血管壁的穿刺口位置;另一端适于暴露在外,以方便医护人员观察。

参照图4、图5,所述第一止血机构10还包括与充注管12相配合的充注盖13,充注盖13适于插入至充注管12,堵塞充注管12,以避免止血囊11中的溶液流出至外界。其中,所述充注盖13背向充注管12的一端设有适于穿刺的尖部13a。

当将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注入止血囊11后,充注盖13插入充注管12中以堵塞充注管12,此时,尖部13a背向止血囊11。在充注管12穿过止血海绵23进入外套管21的过程中,充注盖的尖部13a更易于穿过止血海绵23,引导充注管12进入外套管21内。

当充注管12穿过止血海绵23后,通过取下充注盖13,从而能够将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从止血囊11中抽出,使止血囊11呈干瘪状,易于将止血囊11从所述止血海绵23中抽出。

继续图1,所述内芯管22的内径大于所述充注管12的外径。当充注管12穿过止血海绵23时,所述充注管12插入至内芯管22内。由于需要利用充注管12将止血囊11从所述止血海绵23中抽出,因此,充注管12需要伸出内芯管22,也就是说,充注管12的轴向长度大于内芯管22的轴向长度。

具体的,所述外套管21的轴向长度可选在8.0cm-12.0cm之间,需要止血的血管有可能处于身体内部,被皮下脂肪所覆盖,选择适当长度的外套管21能够穿过皮下脂肪,将止血海绵23设置在血管壁的穿刺口位置。

内芯管22的轴向长度可选在9.0cm-13.0cm之间,稍长于外套管21;内芯管22伸出外套管21的部分可选在2.0cm左右,以设置第二限位凸起bb。

充注管12的轴向长度可选在11.0cm-15.0cm之间,稍长于内芯管22;充注管12伸出内芯管22的部分可选在2.0cm左右,以适于将止血囊11从所述止血海绵23中抽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注管12采用塑料或合金材料制成,以保证充注管12具有较高的硬度,能够穿过止血海绵23插入至外套管21中。

具体的,所述外套管21、内芯管22和毛细管24也可采用塑料或合金材料制成,以保证外套管21、内芯管22和毛细管24具有较高的硬度。使外套管21、毛细管24能够顺利插入至皮下脂肪至血管位置,使内芯管22能够对止血海绵23进行限位。

另外,止血海绵23的作用在于对血管进行止血。具体的,止血海绵23可以采用壳聚糖止血海绵或医用明胶海绵。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