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腹泻中药脐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4506阅读:9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配方,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腹泻中药脐贴。



背景技术:

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原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引起。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目前,治疗腹泻的一些抗菌药物并不适用于小儿,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容易引起小儿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从而对于小儿的身体造成影响,婴幼儿肠胃比较柔弱,口服药品容易刺激婴幼儿肠胃内壁,造成伤害,而且小儿具有不易服从约束的特点,口服药对于婴幼儿来讲服用起来比较困难,因此现在市面上一些口服制剂并不适合小孩服用。

随着中医药文化的逐步盛行,中药脐贴这种无化学添加,无副作用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推崇,用中药敷贴不仅有中药本身的治疗效果,还有穴位刺激作用及局部针灸的作用,用中药敷贴治疗小儿腹泻,方便快捷,没有疼痛,易被小儿接受。

现代医学认为,脐部比其他透皮给药部位更易于穿透,药物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药力可直达病所,可作为透皮给药以及缓释长效的理想给药部位。用脐疗法治疗小儿腹泻有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涩肠止泻的功效,可调整肠胃功能,促进吸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腹泻中药脐贴,该中药脐贴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适合小孩使用,价格低廉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腹泻中药脐贴,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组成:金樱子10-20份,党参5-8份,薏苡仁10-20份,石榴根5-10份,乌豆根5-10份,杨树花5-10份,枣树皮5-10份,芡实5-10份。

一种治疗腹泻中药脐贴,其制备方法如下:

(1)浸泡: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适量的水浸润药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药面10厘米,浸泡24小时;

(2)煎煮:把浸泡后的中药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后,转为微火煮3小时,此时药汁渐浓,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二煎,待至第三煎时,气味已淡薄,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将前三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愈少愈佳;

(3)浓缩:过滤净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此时应不断搅拌,因为药汁转厚时极易粘底烧焦,在搅拌到药汁滴在纸上不散时方可暂停煎熬,这就是经过浓缩而成的清膏;

(4)收膏:在清膏里倒入蜂蜜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熬成适宜的糊状,平铺在空药贴的圆环上内,既得。

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金樱子:治脾泄下利,止小便利,治久虚泄泻下痢。

党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薏苡仁: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

乌豆根:利湿止泻,散瘀止痛。

杨树花:清热解毒,化湿止痢,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

枣树皮:用于收敛止泻,祛痰,镇咳,消炎,止血。治痢疾,肠炎,慢性气管炎,目昏不明,烧烫伤,外伤出血。

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石榴根:用于蛔虫,绦虫,久泻,久痢,赤白带下。

本发明所采用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补脾止泻,祛风除湿之效,对于治疗小儿腹泻腹痛有着良好的作用。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腹泻中药脐贴,是根据小儿腹泻的中医学病理、幼儿的体质特点以及发明人多年临床应用经验选药组方的,具有清热解毒,补脾止泻,祛风除湿的功效,对于治疗小儿腹泻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本发明解决了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时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存在的免疫抑制,使得病情久病迁延不愈的问题;解决了口服药物由于不良口感与气味,致使小儿不易服从约束,服药后易于引起呕吐而使剂量难以保证的问题;也解决了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给儿童带来的疼痛与恐惧从而不易接受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举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腹泻中药脐贴,由金樱子15份,党参8份,薏苡仁15份,石榴根8份,乌豆根5份,杨树花8份,枣树皮8份,芡实8份组成。

一种治疗腹泻中药脐贴,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适量的水浸润药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药面10厘米,浸泡24小时;把浸泡后的中药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后,转为微火煮3小时,此时药汁渐浓,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二煎,待至第三煎时,气味已淡薄,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将前三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愈少愈佳;过滤净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此时应不断搅拌,因为药汁转厚时极易粘底烧焦,在搅拌到药汁滴在纸上不散时方可暂停煎熬,这就是经过浓缩而成的清膏;在清膏里倒入蜂蜜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熬成适宜的糊状,平铺在空药贴的圆环上内,既得。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腹泻中药脐贴,金樱子13份,党参6份,薏苡仁12份,石榴根6份,乌豆根8份,杨树花6份,枣树皮6份,芡实6份组成。

一种治疗腹泻中药脐贴,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适量的水浸润药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药面10厘米,浸泡24小时;把浸泡后的中药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后,转为微火煮3小时,此时药汁渐浓,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二煎,待至第三煎时,气味已淡薄,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将前三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愈少愈佳;过滤净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此时应不断搅拌,因为药汁转厚时极易粘底烧焦,在搅拌到药汁滴在纸上不散时方可暂停煎熬,这就是经过浓缩而成的清膏;在清膏里倒入蜂蜜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熬成适宜的糊状,平铺在空药贴的圆环上内,既得。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腹泻中药脐贴,金樱子18份,党参5份,薏苡仁10份,石榴根10份,乌豆根6份,杨树花5份,枣树皮5份,芡实10份组成。

一种治疗腹泻中药脐贴,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适量的水浸润药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药面10厘米,浸泡24小时;把浸泡后的中药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后,转为微火煮3小时,此时药汁渐浓,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二煎,待至第三煎时,气味已淡薄,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将前三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愈少愈佳;过滤净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此时应不断搅拌,因为药汁转厚时极易粘底烧焦,在搅拌到药汁滴在纸上不散时方可暂停煎熬,这就是经过浓缩而成的清膏;在清膏里倒入蜂蜜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熬成适宜的糊状,平铺在空药贴的圆环上内,既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