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生物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46059发布日期:2019-04-09 20:30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止血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吸收生物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上用于辅助止血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多为固体形态,如止血膜、止血粉、止血海绵等。其包含的有效止血成分主要有纤维蛋白胶、氧化纤维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天然高分子材料、明胶等。虽然固体形态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已经得到了应用,但是应用范围因其物理形态而受到了限制。一些出血位置不明确的创面,弥漫性渗血创面,固体形态的材料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另外,固体止血材料也不适用于操作面狭小、深部出血的创面或狭窄体腔创面。近年来微创手术由于其创伤较小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固体止血材料并不能很好的应用于腔镜操作。

明胶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可作为止血材料应用于生物医学和临床医疗。目前已批准的明胶基医用材料制品都为陆生动物源性,海洋动物源性明胶仅见于保健品、化妆品和食品领域。由于疯牛病、禽流感、口碲疫等问题,陆生来源的明胶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寻找新来源的生物明胶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海洋生物明胶由于其功能优良、安全性好且低廉易得,因而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开发和转化前景广阔。明胶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具有低免疫原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凝血性,而广泛用于组织工程、烧伤和美容等医学领域。明胶是一种生物高分子材料,也是动物体内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功能性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25-30%。与组织的形成、成熟、细胞间信息的传递,以及关节润滑、创面愈合、钙化作用、血液凝固和衰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明胶也是生物科技产业最具关键性的原材料之一,在医学材料、化妆品、食品工业等均有着广泛应用。

壳聚糖(chitosan)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β-d-葡萄糖,自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目前,现有技术对液体止血材料有一定的研究报道,其在应用上虽然克服了部分固体止血材料的不足,但有效成分多以完全溶解的状态呈现在止血材料中,不仅有效止血成分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而且也不能根据创面的位置及类型来调节止血材料的流动性。此外,现有技术的止血材料的制备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特别的消毒处理,止血材料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容易附带病毒,进而影响到了止血材料使用的安全性。

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治疗便秘的产品,成为人们的迫切需。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吸收生物止血材料。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吸收生物止血材料,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

所述制品原料壳聚糖、凝血酶、明胶、纤维蛋白、海藻酸钠和凝胶总重量为100%;

另外包括:(重量百分比以上述原料重量为基数)

增塑剂2%-4%(外加)

保护剂0.8%-1.2%(外加)

优选地,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壳聚糖30%、凝血酶15%、明胶15%、纤维蛋白12%、海藻酸钠8%、凝胶20%。

优选地,所述增塑剂选自丙二醇或丙三醇一种或两种。

优选地,所述保护剂为蔗糖、白蛋白、精氨酸、盐酸精氨酸、氯化钠、柠檬酸三钠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可吸收生物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原料血浆中提取得到凝血酶并制成凝血酶溶液,利用过滤法去除凝血酶溶液中的病毒,备用;

s2,将鱼胶原蛋白快速乳化溶于0.1-0.5m的醋酸水溶液,然后通过酶解制成明胶,并将明胶配制成质量浓度1-5%的水溶液,备用;

s3,向s2所制备的鱼胶原蛋溶液中加入纤维蛋白,并加入保护剂搅拌至完全溶解,利用巴斯德消毒法对混合溶液中的病毒进行去除/灭活,备用;

s4,取一定量透明质酸钠充分溶解于生理盐水中,配制成0.1-0.5%的透明质酸钠凝胶,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为100-300万道尔顿;

s5,向s3所制备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壳聚糖、凝血酶、海藻酸钠、透明质酸钠凝胶以及增塑剂,高速匀浆,直至完全溶解,即得止血材料。

本发明本通过采用壳聚糖、凝血酶、明胶、纤维蛋白、海藻酸钠来作为生物活性止血成分,具有良好的组织粘附性,能迅速止血以及促进组织愈合,可以被身体吸收利用,对身体没有副作用,同时还可防止再次出血;通过在止血材料制备的过程,采用过滤法来去除凝血酶中的病毒,同时采用巴斯德消毒法对明胶和纤维蛋白中的病毒进行去除/灭活,消除明胶和陆生动物明胶中可能存在的病毒隐患,进一步提高了止血材料的安全性;此外,本发明以透明质酸钠凝胶作为流体基质,并特别加入增塑剂,可根据止血创面的类型来调节止血材料的流动性,可提高有效止血成分与流血创面的接触面积,最大程度上发挥止血效果,同时透明质酸钠凝胶与生物相容性良好,安全高。本发明提供的可吸收流体止血材料生产工艺步骤简单,其中不涉及有毒性试剂的使用,适合批量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吸收生物止血材料,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壳聚糖28%、凝血酶20%、明胶10%、纤维蛋白7%、海藻酸钠5%,其余为透明质酸钠凝胶;另外包括:增塑剂2%和保护剂0.8%(重量百分比以上述原料重量为基数)。

其中,所述增塑剂为丙二醇。

其中,所述保护剂为蔗糖。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可吸收生物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原料血浆中提取得到凝血酶并制成凝血酶溶液,利用过滤法去除凝血酶溶液中的病毒,备用;

s2,将鱼胶原蛋白快速乳化溶于0.1m的醋酸水溶液,然后通过酶解制成明胶,并将明胶配制成质量浓度1%的水溶液,备用;

s3,向s2所制备的鱼胶原蛋溶液中加入纤维蛋白,并加入保护剂搅拌至完全溶解,利用巴斯德消毒法对混合溶液中的病毒进行去除/灭活,备用;

s4,取一定量透明质酸钠充分溶解于生理盐水中,配制成0.1%的透明质酸钠凝胶,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为100万道尔顿;

s5,向s3所制备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壳聚糖、凝血酶、海藻酸钠、透明质酸钠凝胶以及增塑剂,高速匀浆,直至完全溶解,即得止血材料。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吸收生物止血材料,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壳聚糖29%、凝血酶18%、明胶12%、纤维蛋白10%、海藻酸钠6%,其余为透明质酸钠凝胶;另外包括:增塑剂2.5%和保护剂0.9%(重量百分比以上述原料重量为基数)。

其中,所述保护剂为白蛋白。

其中,所述增塑剂为丙二醇。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可吸收生物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原料血浆中提取得到凝血酶并制成凝血酶溶液,利用过滤法去除凝血酶溶液中的病毒,备用;

s2,将鱼胶原蛋白快速乳化溶于0.2m的醋酸水溶液,然后通过酶解制成明胶,并将明胶配制成质量浓度2%的水溶液,备用;

s3,向s2所制备的鱼胶原蛋溶液中加入纤维蛋白,并加入保护剂搅拌至完全溶解,利用巴斯德消毒法对混合溶液中的病毒进行去除/灭活,备用;

s4,取一定量透明质酸钠充分溶解于生理盐水中,配制成0.2%的透明质酸钠凝胶,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为150万道尔顿;

s5,向s3所制备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壳聚糖、凝血酶、海藻酸钠、透明质酸钠凝胶以及增塑剂,高速匀浆,直至完全溶解,即得止血材料。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吸收生物止血材料,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壳聚糖30%、凝血酶16%、明胶14%、纤维蛋白13%、海藻酸钠7%,为透明质酸钠凝胶;另外包括:另外包括:增塑剂3%和保护剂1%(重量百分比以上述原料重量为基数)。

其中,所述保护剂为丙二醇与丙三醇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增塑剂为精氨酸。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可吸收生物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原料血浆中提取得到凝血酶并制成凝血酶溶液,利用过滤法去除凝血酶溶液中的病毒,备用;

s2,将鱼胶原蛋白快速乳化溶于0.3m的醋酸水溶液,然后通过酶解制成明胶,并将明胶配制成质量浓度3%的水溶液,备用;

s3,向s2所制备的鱼胶原蛋溶液中加入纤维蛋白,并加入保护剂搅拌至完全溶解,利用巴斯德消毒法对混合溶液中的病毒进行去除/灭活,备用;

s4,取一定量透明质酸钠充分溶解于生理盐水中,配制成0.3%的透明质酸钠凝胶,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为200万道尔顿;

s5,向s3所制备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壳聚糖、凝血酶、海藻酸钠、透明质酸钠凝胶以及增塑剂,高速匀浆,直至完全溶解,即得止血材料。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吸收生物止血材料,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壳聚糖31%、凝血酶14%、明胶16%、纤维蛋白16%、海藻酸钠8%,其余为透明质酸钠凝胶;另外包括:增塑剂3.5%和保护剂1.1%(重量百分比以上述原料重量为基数)。

其中,所述保护剂为丙三醇。

其中,所述增塑剂为氯化钠。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可吸收生物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原料血浆中提取得到凝血酶并制成凝血酶溶液,利用过滤法去除凝血酶溶液中的病毒,备用;

s2,将鱼胶原蛋白快速乳化溶于0.4m的醋酸水溶液,然后通过酶解制成明胶,并将明胶配制成质量浓度4%的水溶液,备用;

s3,向s2所制备的鱼胶原蛋溶液中加入纤维蛋白,并加入保护剂搅拌至完全溶解,利用巴斯德消毒法对混合溶液中的病毒进行去除/灭活,备用;

s4,取一定量透明质酸钠充分溶解于生理盐水中,配制成0.4%的透明质酸钠凝胶,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为250万道尔顿;

s5,向s3所制备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壳聚糖、凝血酶、海藻酸钠、透明质酸钠凝胶以及增塑剂,高速匀浆,直至完全溶解,即得止血材料。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吸收生物止血材料,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壳聚糖32%、凝血酶10%、明胶20%、纤维蛋白20%、海藻酸钠10%,其余为透明质酸钠凝胶;另外包括:增塑剂4%和保护剂1.2%(重量百分比以上述原料重量为基数)。

其中,所述保护剂为丙三醇。

其中,所述增塑剂为柠檬酸三钠。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可吸收生物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原料血浆中提取得到凝血酶并制成凝血酶溶液,利用过滤法去除凝血酶溶液中的病毒,备用;

s2,将鱼胶原蛋白快速乳化溶于0.5m的醋酸水溶液,然后通过酶解制成明胶,并将明胶配制成质量浓度5%的水溶液,备用;

s3,向s2所制备的鱼胶原蛋溶液中加入纤维蛋白,并加入保护剂搅拌至完全溶解,利用巴斯德消毒法对混合溶液中的病毒进行去除/灭活,备用;

s4,取一定量透明质酸钠充分溶解于生理盐水中,配制成0.5%的透明质酸钠凝胶,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为300万道尔顿;

s5,向s3所制备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壳聚糖、凝血酶、海藻酸钠、透明质酸钠凝胶以及增塑剂,高速匀浆,直至完全溶解,即得止血材料。

实施例6

取新西兰兔60只,实验组50和对照组各10只。将兔胸部脱毛、消毒后切开,暴露肝脏部位,在肝脏部位作1-2cm长切口,制成流血模型,应用本发明的止血材料贴于出血部位进行止血试验,记录止血时间,对照样品采用市场上购买的吸收性明胶海绵(南京金陵制药厂生产),记录止血时间。然后,关闭胸腔,缝合,消毒,观察20天。

兔肝脏止血试验结果

上表为本发明实施例1-5与普通止血海绵的对比实验表。由上表可知,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生物止血材料较普通止血海绵的在止血时间和止血率上均有明显的提升。此外,本发明所提出的生物止血材料,不仅止血效果好,而且无免疫原性,无菌、无毒、无刺激、可被体内吸收,安全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