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内置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安装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232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安装模板。



背景技术:

在骨科创伤和人工髋关节置换(tha)领域,经常会遇到骨骼折断或者故意将骨骼折断取出异物的情况.。现以大粗隆折断为例,处理这种情况的常规方法是采用金属缆索捆绑或者采用接骨板固定。

然而,虽然以上两种固定方式均可以有效的治愈大粗隆劈裂的情况,但是固定好后金属缆索或接骨板的局部置于股骨外侧,会对软组织和肌肉造成伤害。所以一般在骨折愈合后需要将金属缆索或接骨板取出,取出过程也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安装模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缆索或接骨板进行接骨会对软组织和肌肉造成伤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包括:下固定板,用于与第一骨界面连接;上固定板,用于与第二骨界面连接;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相互连接,以将第一骨界面和第二骨界面固定。

进一步地,下固定板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螺钉,第一固定螺钉用于与第一骨界面连接;其中,下固定板的第二端面用于与上固定板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螺钉为多个,多个第一固定螺钉沿下固定板的第一端面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上固定板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固定螺钉,第二固定螺钉用于与第二骨界面连接;其中,上固定板的第二端面用于与下固定板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螺钉为多个,多个第二固定螺钉沿上固定板的第一端面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下固定板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孔,上固定板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与连接孔匹配的连接柱,连接柱插入连接孔内以将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固定。

进一步地,连接孔和连接柱均为多个,多个连接孔沿下固定板的第二端面间隔设置,多个连接柱沿上固定板的第二端面间隔设置,各个连接孔与各个连接柱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卡环,连接柱插入连接孔时,连接卡环套设在连接柱上以将连接孔和连接柱相互锁紧。

进一步地,连接卡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且连接卡环上具有断口,连接柱上具有绕其周向延伸的环形卡槽,连接柱插入连接孔时,连接卡环由断口处撑开并卡入环形卡槽内以将连接孔和连接柱相互锁紧。

进一步地,连接孔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限位槽,连接卡环沿连接孔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环形限位槽内;其中,环形限位槽靠近上固定板的一端的直径小于环形限位槽远离上固定板的一端的直径。

进一步地,骨科内置连接器还包括:固定板定位装置,分别与下固定板的第二端面和上固定板的第二端面连接,用于对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固定板定位装置包括:螺纹杆,与下固定板螺接;螺纹套筒,与上固定板螺接,螺纹杆插入螺纹套筒内以将下固定板与上固定板连接;锁紧螺栓,设置在螺纹套筒上,用于在螺纹杆插入螺纹套筒内时将螺纹杆与螺纹套筒锁紧。

进一步地,螺纹杆和螺纹套筒均为多个,各个螺纹杆和各个螺纹套筒一一对应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安装模板,连接器安装模板包括模板体,模板体上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的横剖面的形状与上述内容的骨科内置连接器的下固定板和/或上固定板的横剖面的形状相同。

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包括: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下固定板用于与第一骨界面连接;上固定板用于与第二骨界面连接;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相互连接,以将第一骨界面和第二骨界面固定。从而在将两个骨界面固定连接后,整个连接器位于两个骨界面之间,不会置于股骨外侧,避免对软组织和肌肉造成伤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缆索或接骨板进行接骨会对软组织和肌肉造成伤害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的下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的上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的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模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下固定板;11、第一固定螺钉;12、连接孔;13、连接卡环;14、第一螺孔;20、上固定板;21、第二固定螺钉;22、连接柱;23、第二螺孔;30、固定板定位装置;31、螺纹杆;32、螺纹套筒;33、锁紧螺栓;40、模板体;41、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骨科内置连接器,如图1所示,包括: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下固定板10用于与第一骨界面连接;上固定板20用于与第二骨界面连接;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相互连接,以将第一骨界面和第二骨界面固定。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骨科内置连接器,包括: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下固定板10用于与第一骨界面连接;上固定板20用于与第二骨界面连接;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相互连接,以将第一骨界面和第二骨界面固定。从而在将两个骨界面固定连接后,整个连接器位于两个骨界面之间,不会置于股骨外侧,避免对软组织和肌肉造成伤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缆索或接骨板进行接骨会对软组织和肌肉造成伤害的问题。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下固定板10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螺钉11,下固定板10的第一端面为安装时与第一骨界面抵接的端面,即下固定板10的下端面。第一固定螺钉11为多个,多个第一固定螺钉11沿下固定板10的第一端面间隔设置,通过第一固定螺钉11可以将下固定板10与第一骨界面连接。

如图3所示,上固定板20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固定螺钉21,上固定板20的第一端面为安装时与第二骨界面抵接的端面,即上固定板20的上端面。第二固定螺钉21为多个,多个第二固定螺钉21沿上固定板20的第一端面间隔设置,通过第二固定螺钉21可以将上固定板20与第二骨界面连接。

下固定板10的第二端面与上固定板20第二端面上下相对,在安装完成后下固定板10的第二端面和上固定板20的第二端面相互贴合并连接从而将第一骨界面和第二骨界面固定连接。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下固定板10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孔12,上固定板20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与连接孔12匹配的连接柱22,连接孔12和连接柱22均为多个,多个连接孔12沿下固定板10的第二端面间隔设置,多个连接柱22沿上固定板20的第二端面间隔设置,各个连接孔12与各个连接柱22一一对应,各个连接柱22插入到对应的各个连接孔12内以将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固定。

为了能够在连接柱22插入连接孔12后将连接柱22与连接孔12锁紧,防止两者脱落进而导致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分离,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连接孔12内设置有连接卡环13,连接柱22插入连接孔12时,连接卡环13套设在连接柱22上以将连接孔12和连接柱22相互锁紧。

具体地,如图4所示,连接卡环1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且连接卡环13上具有断口,连接柱22的前端为环形凸缘,从而在连接柱22的前端和其根部之间形成绕其周向延伸的环形卡槽。连接孔12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限位槽,连接卡环13沿连接孔12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环形限位槽内;其中,环形限位槽靠近上固定板20的一端的直径小于环形限位槽远离上固定板20的一端的直径,即环形限位槽的纵剖面为梯形,当连接柱22插入连接孔12时,连接柱22前端将连接卡环13向下推使连接卡环13达到环形限位槽的底部,随后连接柱22前端的环形凸缘将连接卡环13由断口处撑开,使连接柱22的前端穿过连接卡环13,随后连接卡环13收缩并向上移动以卡在连接柱22的环形卡槽内将连接柱22锁紧,限制连接柱22从连接孔12内脱出。

下固定板10的连接孔12与上固定板20的连接柱22在连接时需要上下对准,尤其是连接孔12和连接柱22均为多个,在安装时,上下对应的连接孔12和连接柱22必须完全对准才能使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准确地连接到一起。基于此,如图1所示,骨科内置连接器还包括:固定板定位装置30,固定板定位装置30分别与下固定板10的第二端面和上固定板20的第二端面连接,用于对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进行定位。

具体地,固定板定位装置30包括:螺纹杆31、螺纹套筒32和锁紧螺栓33,下固定板1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螺孔14,螺纹杆31的一端穿设在第一螺孔14内与下固定板10螺接;上固定板2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螺孔23,螺纹套筒32一端穿设在第二螺孔内与上固定板20螺接,螺纹杆31另一端插入螺纹套筒32的另一端内将下固定板10与上固定板20上下对齐;螺纹套筒32的外壁上开设有螺孔,锁紧螺栓33穿设在螺纹套筒32的螺孔,通过上紧锁紧螺栓将螺纹杆31夹紧,从而将螺纹杆31与螺纹套筒32锁紧。

为了保证定位的稳定性,进一步地,螺纹杆31和螺纹套筒32均为多个,各个螺纹杆31和各个螺纹套筒32一一对应设置。可选地,螺纹杆31和螺纹套筒32均为四个,四个螺纹杆31和螺纹套筒32间隔设置并围成一圈从而保证各个方向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手术情况进行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安装模板,如图5所示,连接器安装模板包括模板体40,模板体40上开设有限位孔41,限位孔41的横剖面的形状与上述实施例骨科内置连接器的下固定板10和/或上固定板20的横剖面的形状相同。为了保证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分别在第一骨界面和第二骨界面上安装并连接后,第一骨界面和第二骨界面能够完全贴合,因此,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必须分别嵌入安装在第一骨界面和第二骨界面下方的骨组织内。因此,在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安装前,首先需要在第一骨界面和第二骨界面凿出用于安装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的凹槽,且保证凹槽的形状与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相同,因此,通过将模板体40放置在第一骨界面和第二骨界面,利用医用磨头沿着模板体40的限位孔41的内轮廓磨削出下固定板10或上固定板20的形状,磨削深度为下固定板10或上固定板20厚度,可以在同一个骨界面上磨削出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的总厚度,安装时将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安装在一个凹槽内,也可以在两个骨界面上分别磨削出下固定板10或上固定板20的厚度,安装时将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分别安装在两个骨界面上的两个凹槽内,只要保证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锁定后骨骼断面可以紧密接触即可。

在具体手术过程中,首先根据不同的断面形状选择合适的连接器安装模板,然后利用医用磨头沿着模板体40的限位孔41的内轮廓磨削出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的形状,磨削深度为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的厚度,保证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锁定后骨骼断面可以紧密接触。然后通过第一固定螺钉11将下固定板10固定在骨骼断面的主动面处,下固定板10上设计有8个第一固定螺钉11,可任意选择,固定牢固即可。然后将4个螺纹杆31旋入下固定板10中,将4个螺纹套筒32旋入上固定板20中,再将各个螺纹杆31和各个螺纹套筒32连接,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后利用锁紧螺栓33锁紧,此时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完全对齐,然后用第二固定螺钉21将上固定板20固定在骨骼断面的从动面处,上固定板20上也设计有8个第二固定螺钉21,可任意选择,固定牢固即可,然后将4个螺纹杆31和4个螺纹套筒32拆除,最后将下固定板10和上固定板20通过对应的连接孔12和连接柱22固定连接即可。

连接孔12和连接柱22之间设置有自锁机构,自锁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接孔12内的连接卡环13,连接卡环13的材质可为耐磨损的弹性材质,如聚乙烯,并且有断口设计,可在连接孔12的环形限位槽内上下移动,在环形限位槽最上方时,连接卡环13的直径最小,在环形限位槽最下方时,连接卡环13的直径最大。当上固定板20的连接柱22进入下固定板10的连接孔12时,会推着连接卡环13向下移动,到达环形限位槽最下方时,连接卡环13的直径足够大可以使连接柱22置入到连接孔12的最低处,然后连接卡环13回弹到最上方,直径变小,保证连接柱22不脱出,限制连接柱22的上下运动,实现自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