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753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向人体内输入药液或者采血的针组一般没有防针刺功能,在使用完成后针尖暴露在外,易刺伤医护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同时,针头上残留有药液、人体组织、微生物等多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没有隔离措施的情况下极易传播到空气中,对环境造成危害。而且,为了健康卫生,向人体内输入药液或者采血的针组一般为一次使用且避免二次使用,如果给使用完成后的针尖套上针帽,虽然可以解决针尖暴露在外的问题,但是很有可能使针组被二次使用,同时针帽也易脱落丢失,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防针刺的问题。

公开号为cn205885894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安全针组,包括衔接座、固针环、夹掣下座、夹掣上座及护套,固针环具有针头部,夹掣上座和夹掣下座配合成一整体,护套套组于固针环外部并夹设于夹掣上座与夹掣下座中间,护套上对应槽轨设有卡固凸块,卡固凸块可由内向外穿出槽轨,由于槽轨在与嵌块槽相通处宽度逐渐缩减且设有对称的限位凸块,当针头部在使用后外推护套时,其上的卡固凸块进入嵌块槽,并以限位凸块防止卡固凸块退出嵌块槽而被定位住,将针头部套盖在护套内,此时若向外推出护套,则护套因限位凸块的阻挡无法再从嵌块槽脱出,从而防止针头部从护套中伸出裸露在外。

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安全针组虽然具有防针刺的功能,但是需要靠夹掣上座和夹掣下座这两部分的对接,才能实现将护套上的卡固凸块装入到槽轨中并防止卡固凸块从槽轨中脱出,而这种针组件一般为一次性使用医用耗材,产品需求量大,成本要求低,且产品较小,所以针组件通常采用高分子材料,且组件的各个结构的壁厚不能太厚,因此,上述安全针组通过在夹掣上座上设置下卡合部和在夹掣下座上设置可与下卡合部配合的上卡合部,来实现夹掣上座和夹掣下座这两部分的对接,同时配合在夹掣下座成型长穿孔,在夹掣上座对应成型可卡入长穿孔中的卡固倒钩,通过卡固倒钩与长穿孔的配合来实现夹掣上座与夹掣下座之间的进一步卡合;但是,上、下卡合部由于产品结构的影响,只能设计的比较小,加上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容易变形,所以下卡合部容易从上卡合部中脱出;同理,卡固倒钩和长穿孔的槽壁也都是较薄较容易变形的结构,卡固倒钩也是比较容易从长穿孔中脱出,所以,上述安全针组中的夹掣上座与夹掣下座之间的对接不稳固,容易分开,而一旦夹掣上座与夹掣下座之间的对接松动,护套的卡固凸块就会易从夹掣上座的嵌块槽中脱离出来,从而伸出护套,使得安全针组失去防针刺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针组件防针刺效果不可靠,较易失去防针刺效果,同时无法保证只能做一次性使用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防针刺效果可靠且针头在缩回后无法再次使用的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包括:

针头;

针套,包括套本体,及形成于所述套本体内的容置腔,所述针头可移动地缩回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容置腔的一端具有可供所述针头伸出的伸出口,所述套本体背向所述针头的一端为弹性变形端;

锁定套,具有沿轴向延伸、可容置所述针套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一锁扣;

所述弹性变形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扣相对应的第二锁扣,所述第二锁扣在所述针套的弹性变形端经弹性挤压插入所述锁定套的安装腔后与所述第一锁扣形成锁扣结构。

还包括轴向限位结构,用于在所述针头完全缩入所述容置腔中时对所述针头和所述针套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

所述第一锁扣为设置在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的凸起或凹槽;

所述第二锁扣为由所述容置腔的外壁向外延伸而出、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的凸起或凹槽配合以防止所述针套与所述锁定套发生轴向相对运动的的凹槽或凸起。

所述容置腔的腔壁在所述第二锁扣的对应位置处、沿周向开设有分别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槽、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将所述套本体分成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形成所述弹性变形端,所述第二锁扣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或所述第二弹性臂上。

所述第一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分别自所述套本体的远离所述伸出口的一端端面向靠近所述伸出口的一端延伸。

所述第二通槽设置于所述套本体远离所述伸出口的一端端部。

所述针头安装于所述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的针安装结构上,所述针安装结构包括:

针连接结构,与所述针头远离针尖的一端可连通地固接;

持针结构,可在所述第一通槽中往复滑动,并包括与所述针连接结构固接并伸出所述第一通槽的连接臂,及与所述连接臂固接并伸出所述第一通槽的持针柄。

所述持针柄在所述连接臂上向所述针尖的方向延伸。

所述连接臂靠近所述针头的外壁和所述持针柄的靠近所述连接臂的外壁之间的夹角为30°~150°,或所述连接臂靠近所述针头的外壁圆弧设置。

所述针连接结构为针座,所述针座远离所述针头的一端与流体输送管连通。

所述针连接结构为流体输送管。

所述轴向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通槽的槽壁上、在所述针头完全缩入所述容置腔中时阻挡所述持针结构相对于所述针套朝向所述伸出口运动的第一挡块。

所述锁定套通过所述第一锁扣与所述第二锁扣的配合套装于所述针套远离所述伸出口的一端,且其靠近所述伸出口的一端端面在所述针头完全缩入所述容置腔中时与所述持针结构远离所述伸出口的一端相抵。

所述锁定套在靠近所述伸出口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适于所述针套、所述针头和所述针安装结构装入;所述安装腔的孔壁在靠近所述开口部的一端形成有沿轴向延伸、可容置所述持针结构的容纳槽,所述轴向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槽靠近所述开口部的一端的槽壁上、阻挡所述持针结构从所述容纳槽中脱出的挡臂,且当所述持针结构容置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第二锁扣卡入所述第一锁扣中时,所述针头完全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中。

所述挡臂靠近所述开口部的一端形成有向槽中心方向倾斜的引导斜面。

所述第一通槽的槽壁上设有在所述针头完全缩入所述容置腔中时阻挡所述持针结构相对于所述针套朝远离所述伸出口方向运动的第二挡块。

所述针套靠近所述伸出口的一端设有适于施加外力的推动部,所述推动部上成型有卡块,所述锁定套靠近开口部的一端的对应位置处成型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缺口。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安装时通过挤压所述针套的弹性变形端使所述针套顺利进入所述锁定套中,在所述针套进入所述锁定套后,且所述弹性变形端在自身恢复弹力的作用下有恢复形变的趋势,使其上的第二锁扣可向外弹开与所述锁定套上的所述安装腔上的第一锁扣配合形成锁扣结构,在采血或输液、输血完毕,移动针套,使所述针头完全缩回至所述针套的容置腔内后,由于所述锁扣结构,所述针套被锁定不能移动,所述针头完全处于所述针套内,防针刺效果可靠,并且所述针头在缩回后无法再次使用。

2.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还包括轴向限位结构,用于在所述针头完全缩入所述容置腔中时对所述针头和所述针套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这样设置可防止所述针头在受到外力时在所述针套内朝向所述伸出口方向运动而使所述针头伸出所述针套,使该流体输送装置的防针刺效果更加可靠。

3.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所述容置腔的腔壁在所述第二锁扣的对应位置处、沿周向开设有分别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槽、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将所述套本体分成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形成所述弹性变形端,所述第二锁扣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或所述第二弹性臂上。通过设置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在安装时挤压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发生变形,使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槽宽同时缩小,可使所述第二锁扣能够被压入所述安装腔中,且在所述第二锁扣到达所述第一锁扣位置处时,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在自身恢复弹力的作用下有恢复形变的趋势,使所述第二锁扣能向外弹开卡入所述第一锁扣中。从而使所述针套被锁定不能移动,使用完成后的所述针头完全处于所述针套内,防针刺效果更可靠,并且所述针头在缩回后无法再次使用。

4.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所述第一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分别自所述套本体的远离所述伸出口的一端端面向靠近所述伸出口的一端延伸,所述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均设置在所述针套的自由端,在受到挤压时更容易发生弹性变形,所述针套更方便进入所述锁定套中。

5.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所述第二通槽设置于所述套本体远离所述伸出口的一端端部,所述第二通槽的长度较短,使得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既能够具有一定程度的变形,又能够保持足够的刚度,从而在满足针套能够进入锁定套中的同时,与第一锁扣形成锁扣结构后的第二锁扣更不容易相对于第一锁扣脱出,从而使所述针套被锁定不能移动,使用完成后的所述针头完全处于所述针套内而更加不易从针套中脱出。

6.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所述持针柄在所述连接臂上向所述针尖的方向延伸,这样设置使持针柄距离针尖较近,方便对针头的控制。

7.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所述轴向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通槽的槽壁上、在所述针头完全缩入所述容置腔中时阻挡所述持针结构相对于所述针套朝向所述伸出口运动的第一挡块,可防止所述针头完全缩入所述容置腔中时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向所述伸出口方向运动,使该流体输送装置的防针刺效果更加可靠,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

8.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所述锁定套通过所述第一锁扣与所述第二锁扣的配合套装于所述针套远离所述伸出口的一端,结构简单,方便所述锁定套与所述针套的安装,且其靠近所述伸出口的一端端面在所述针头完全缩入所述容置腔中时与所述持针结构远离所述伸出口的一端相抵。这样设置可防止所述针头朝向远离所述伸出口的方向运动,使防针刺效果更加可靠。

9.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所述锁定套在靠近所述伸出口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适于所述针套、所述针头和所述针安装结构装入;所述安装腔的孔壁在靠近所述开口部的一端形成有沿轴向延伸、可容置所述持针结构的容纳槽,所述轴向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槽靠近所述开口部的一端的槽壁上、阻挡所述持针结构从所述容纳槽中脱出的挡臂,且当所述持针结构容置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第二锁扣卡入所述第一锁扣中时,所述针头完全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针头完全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时,所述挡臂限制所述针头与所述锁定套的轴向运动,所述第二锁扣卡入所述第一锁扣中时,所述针套与所述锁定套的相对位置被锁定,通过设置所述锁定套这样一个中间件结构最终使所述针头与所述针套的相对位置被锁定,使得该流体输送装置结构紧凑,防针刺效果可靠。

10.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所述挡臂靠近所述开口部的一端形成有向槽中心方向倾斜的引导斜面,方便所述针安装结构顺利进入所述容纳槽中并不容易从所述容纳槽中脱出。

11.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所述第一通槽的槽壁上设有在所述针头完全缩入所述容置腔中时阻挡所述持针结构相对于所述针套朝远离所述伸出口方向运动的第二挡块,可防止所述针套在受到朝向所述伸出口方向的较大外力的情况下脱出所述锁定套而使所述针头露出,防针刺效果更加可靠。

12.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所述针套靠近所述伸出口的一端设有适于施加外力的推动部,所述推动部上成型有卡块,所述锁定套靠近开口部的一端的对应位置处成型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缺口,方便对所述针套的推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提供的针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提供的锁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锁定套的轴侧图;

图4为图2所示的锁定套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的针头安装于针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针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锁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的针头与针套在安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针头装入针套后与锁定套在安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安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在使用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5所示的针头安装于针安装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针头;2-针套;3-锁定套;

11-针座;12-持针柄;13-连接臂;

21-第一通槽;22-第二通槽;23-第二锁扣;

24-第一挡块;25-第二挡块;26-推动部;

31-第一锁扣;32-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包括针头1、针套2、锁定套3及轴向限位结构。

针套2包括套本体,及形成于所述套本体内的容置腔,所述针头1可移动地缩回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容置腔的一端具有可供所述针头1伸出的伸出口,所述套本体背向所述针头1的一端为弹性变形端。

锁定套3具有沿轴向延伸、可容置所述针套2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一锁扣31;所述弹性变形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扣31相对应的第二锁扣23,所述第二锁扣23在所述针套2的弹性变形端经弹性挤压插入所述锁定套3的安装腔后与所述第一锁扣31形成锁扣结构。

安装时通过挤压所述针套2的弹性变形端使所述针套顺利进入所述锁定套中,在所述针套进入所述锁定套后,且所述弹性变形端在自身恢复弹力的作用下有恢复形变的趋势,使其上的第二锁扣可向外弹开与所述锁定套上的所述安装腔上的第一锁扣配合形成锁扣结构,在采血或输液、输血完毕,移动所述针套2,使所述针头1完全缩回至所述针套2的容置腔内后,由于所述锁扣结构,所述针套2被锁定不能移动,所述针头1完全处于所述针套2内部,防针刺效果可靠,并且所述针头2在缩回后无法再次使用。

所述第一锁扣31为设置在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的凸起或凹槽;所述第二锁扣23为由所述容置腔的外壁向外延伸而出、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的凸起或凹槽配合以防止所述针套2与所述锁定套3发生轴向相对运动的的凹槽或凸起。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4所示,所述第一锁扣31为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上的凹槽,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锁扣23为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的外壁上的凸起。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针套2需要被挤压插入所述锁定套3的安装腔内,并且在向外弹开时所述第二锁扣23能卡入所述第一锁扣31中,因此所述针套2需要具有可靠的弹力,为保证所述针套2具有可靠的弹力,所述容置腔的腔壁在所述第二锁扣23的对应位置处、沿周向开设有分别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槽21、第二通槽22;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将所述套本体分成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形成所述弹性变形端,所述第二锁扣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或所述第二弹性臂上。通过设置第一通槽21和第二通槽22,在安装时挤压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发生变形,使所述第一通槽21和第二通槽22的槽宽同时缩小,可使所述第二锁扣23能够被压入所述安装腔中,且在所述第二锁扣23到达所述第一锁扣31位置处时,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在自身恢复弹力的作用下有恢复形变的趋势,使所述第二锁扣23能向外弹开卡入所述第一锁扣31中。从而使所述针套被锁定不能移动,使用完成后的所述针头完全处于所述针套内,防针刺效果更可靠,并且所述针头在缩回后无法再次使用。当所述第二通槽22的长度过大时,会影响所述针套2的刚度,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槽22设置于所述套本体远离所述伸出口的一端端部,使得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既能够具有一定程度的变形,又能够保持足够的刚度,从而在满足针套能够进入锁定套中的同时,与第一锁扣形成锁扣结构后的第二锁扣更不容易相对于第一锁扣脱出,从而使所述针套被锁定不能移动,使用完成后的所述针头完全处于所述针套内而更加不易从针套中脱出。并且所述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均设置在所述针套的自由端,在受到挤压时更容易发生弹性变形,所述针套更方便进入所述锁定套中。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槽21、所述第二通槽22分别自所述套本体的远离所述伸出口的一端端面向靠近所述伸出口的一端延伸,这样可使所述第一通槽21、第二通槽22具有较大的长度,使所述针套2具有可靠的弹力。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通槽22设置在所述针套2上与所述第二锁扣23对应位置的中间段。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针头1安装于所述具有可缩回针的流体输送装置的针安装结构上,所述针安装结构包括:针连接结构,与所述针头远离针尖的一端可连通地固接;持针结构,可在所述第一通槽21中往复滑动,并包括与所述针连接结构固接并伸出所述第一通槽21的连接臂,及与所述连接臂固接并伸出所述第一通槽的持针柄12。如图5所示,所述持针柄在所述连接臂上向所述针尖的方向延伸,这样设置使持针柄距离针尖较近,方便对针头的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臂靠近所述针头的外壁和所述持针柄的靠近所述连接臂的外壁之间的夹角为30°~150°。在变形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所述连接臂靠近所述针头的外壁圆弧设置。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针连接结构为针座11,所述针座11远离所述针头1的一端与流体输送管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针头1完全缩入所述容置腔中时,为防止所述针头1在受到外力时在所述针套2内朝向所述伸出口方向运动而使所述针头1伸出所述针套2影响防针刺效果,如图2所示,所述锁定套3在靠近所述伸出口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适于所述针套2、所述针头1和所述针安装结构装入;所述安装腔的孔壁在靠近所述开口部的一端形成有沿轴向延伸、可容置所述持针结构的容纳槽32,所述轴向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槽32靠近所述开口部的一端的槽壁上、阻挡所述持针结构从所述容纳槽32中脱出的挡臂,且当所述持针结构容置于所述容纳槽32中、所述第二锁扣23卡入所述第一锁扣31中时,所述针头1完全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针头完全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时,所述挡臂限制所述针头与所述锁定套的轴向运动,所述第二锁扣卡入所述第一锁扣中时,所述针套与所述锁定套的相对位置被锁定,通过设置所述锁定套这样一个中间件结构最终使所述针头与所述针套的相对位置被锁定,使得该流体输送装置结构紧凑,防针刺效果可靠。

为方便所述针安装结构能顺利进入所述容纳槽32中,如图2所示,在所述挡臂靠近所述开口部的一端形成有向槽中心方向倾斜的引导斜面,这样设置也使所述针安装结构不容易从所述容纳槽32中脱出。

当所述针头1完全缩入所述容置腔中,所述持针结构位于所述容纳槽1中,不能向所述伸出口方向运动,这时如果对所述针套2施加朝向所述伸出口方向较大的力,可能使所述针套2脱出所述锁定套3而使所述针头1露出影响防针刺效果,为保证防针刺效果的可靠性,如图1所示,在所述第一通槽22的槽壁上设有在所述针头1完全缩入所述容置腔中时阻挡所述持针结构相对于所述针套2朝远离所述伸出口方向运动的第二挡块25。

在改进的实施方式中,为方便推动所述针套2,所述针套2靠近所述伸出口的一端设有适于施加外力的推动部26,所述推动部上成型有卡块,所述锁定套3靠近开口部的一端的对应位置处成型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缺口。

具体安装时,首先将已装好针头1的包括针座11、持针结构的针安装结构从针套2的远离所述伸出口的一端装入所述针套2的容置腔内并推动到所述第一通槽21的靠近所述伸出口的一端,然后将针套2从所述开口部装入所述锁定套3的安装腔中,所述针套2在进入所述安装腔时要使所述第二锁扣23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一锁扣31的位置错开,防止所述第二锁扣23卡入所述第一锁扣31中,在所述第二锁扣23位于所述第一锁扣31的远离所述伸出口的一侧后,旋转所述针套2,使所述持针柄12位于所述容纳槽32的对应位置,此时所述第二锁扣23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锁扣31的位置相对应,然后继续推动所述针套2,直至所述持针结构进入所述容纳槽32中,安装完毕,给针头1套上针帽,针头1可投入使用。当采血或输液、输血完毕,用手推动所述推动部26,使所述针套2向所述伸出口方向运动直至所述针头1完全位于所述针套2的容置腔内,此时所述第一锁扣31与所述第二锁扣23卡合,所述针套2与所述锁定套3的相对位置被锁定,同时所述持针结构位于所述容纳槽32中不能运动,防针刺效果可靠且针头1在缩回后无法再次使用。也可用手按住所述针套2使所述针套2不动,用力拉锁定套3,使所述锁定套3向远离所述伸出口方向运动,所述锁定套3通过所述容纳槽32带动所述针头1向远离所述伸出口方向运动,直至所述针头1完全缩入所述容置腔中,此时所述第一锁扣31与所述第二锁扣23卡合,所述针套2与所述锁定套3的相对位置被锁定。

在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针连接结构为流体输送管,所述针头2直接安装到流体输送管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7-9所示,所述轴向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通槽21的槽壁上、在所述针头1完全缩入所述容置腔中时阻挡所述持针结构相对于所述针套2朝向所述伸出口运动的第一挡块24,可防止所述针头完全缩入所述容置腔中时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向所述伸出口方向运动,使该流体输送装置的防针刺效果更加可靠,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

为方便所述锁定套与所述针套的安装,所述锁定套3通过所述第一锁扣31与所述第二锁扣23的配合套装于所述针套2远离所述伸出口的一端,且其靠近所述伸出口的一端端面在所述针头1完全缩入所述容置腔中时与所述持针结构远离所述伸出口的一端相抵。这样设置可防止所述针头朝向远离所述伸出口的方向运动,使防针刺效果更加可靠。

具体使用时,在安装时,如图9-12所示,首先将已装好针头1的包括针座11、持针结构的针安装结构从针套2的远离所述伸出口的一端装入所述针套2的容置腔内并使所述针座11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挡块24的靠近所述伸出口的一侧,然后将所述锁定套3套装在所述针套2的弹性变形端,所述锁定套3上的第一锁扣31与所述针套2上的第二锁扣23形成锁扣结构,使所述锁定套3与所述针套2的相对位置不能运动,将所述针座11推动到所述第一通槽21的靠近所述伸出口的端部,给所述针头1盖上针帽,所述针头1即可使用。当采血或输液、输血完毕,一手握住所述持针柄12,将所述持针柄12向远离所述伸出口的方向推动直至所述持针柄12运动到所述第一挡块24的另一侧,这时所述针头1完全缩入所述容置腔中,所述锁定套3靠近所述伸出口的一端端面与所述持针柄12远离所述伸出口的一端相抵,所述针头1既不能向所述伸出口的方向运动,也不能向远离所述伸出口的方向运动,防针刺效果可靠且所述针头1在缩回后无法再次使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