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4283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胃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是常见的慢性病,发病率高且不易治愈,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病情加重后极易发生癌性病变。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中医称谓胃脘痛,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症型:一、肝郁胃热;二、气滞血瘀;三、胃阴不足;四、脾胃虚寒。

经临床观察,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肝郁胃热症型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采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方法,门诊病人粗略统计)。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可以作为内疡来看待,胃内的特定环境,胃酸的浸蚀,食物的摩擦,胃的蠕动是造成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久治不愈的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根治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中药,该中药的有效率可达90%。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配方,所述中药配方包含以下重量份的成分:金龟莲0.6~3.6份、白芨0.4~2.5份、白术0.3~2.0份和甘草0.5~1.8份。应当说明的是,金龟莲作为君药,其主要作用在于健脾止痛和消炎;白芨作为臣药,其主要作用在于止血生肌和愈合溃疡;白术作为佐药,其主要作用在于补气健脾和制酸止痛;甘草作为使药,其主要作用在于调和上述诸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金龟莲在所述中药配方中质量百分含量为26.9~41.7%。本申请的发明人经多次试验发现,当金龟莲在本发明的中药配方中质量百分含量为26.9~41.7%时,其治疗胃病的有效率更高。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中药配方还包含0.2~1.5重量份的生香附。应当说明的是,生香附可作为另一种佐药,其主要作用在于,理气和胃以及调畅气机。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中药配方还包含0.5~2.6重量份的田七。应当说明的是,田七可作为另一种臣药,其主要作用在于,活血化瘀止血,以及消肿定痛。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中药配方还包含0.1~2.1重量份的乌贼骨。由此,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添加乌贼骨,例如,患者胃部泛酸明显,通过添加乌贼骨到配方中,可以起到收敛、止酸和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中药配方包含以下重量份的成分:金龟莲3份、白芨1.5份、白术1份、生香附1份、田七1.2份和甘草1份。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发明人经多临床试验发现,当中药配方中的成分采用金龟莲3份、白芨1.5份、白术1份、生香附1份、田七1.2份和甘草1份的比例时,该中药的治疗胃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有效率高达90%。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中药配方还包含1重量份的乌贼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所述中药包含上述中药配方。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中药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得:将各配方按比例分别研磨成粉末,然后混合均匀,装入胶囊即可制得所述中药。上述配方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制成片剂、、丸剂、散剂等,为了制成片剂、丸剂、散剂等剂型,可以添加不影响该中药药效的辅剂,辅剂采用本领域公知的试剂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优选地,所述胃病为慢性胃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中药对于慢性胃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对于急性胃炎,也可以作为调理用药,以缓解胃痛;对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有一定程度的修复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中药为中草药,治疗胃病无副作用,疗效肯定,门诊临床观察来看,坚持服药在1~2个月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病灶消失;

(2)该中药具有理气和胃,活血散瘀,止血生肌,化郁止痛功效,对胃粘膜表面的炎症和溃疡面有较好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对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有一定程度的修复作用;

(3)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治疗慢性胃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效率最高可达90%,在服药半月以后,病人胃脘疼痛、嗳气、胀痛等症状都有缓解,并逐步消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病例3患者诊断时胃部和十二指肠的镜检的照片;

图2为本发明的病例3患者治疗后胃部和十二指肠的镜检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治疗胃病的中药配方的一种实施例,所述中药配方包含以下重量份的成分:金龟莲1.2份,白芨0.4份,白术0.3份,甘草0.5份,田七0.5份,和乌贼骨0.1份。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通过以下方法制得:将上述配方中各成分分别研磨成粉末,然后混合均匀,装入胶囊即可制得所述中药。

实施例2

本发明的治疗胃病的中药配方的一种实施例,所述中药配方包含以下重量份的成分:金龟莲2份,白芨0.7份,白术0.7份,甘草0.7份,生香附0.6份,田七0.9份和乌贼骨1.5份。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通过以下方法制得:将上述配方中各成分分别研磨成粉末,然后混合均匀,装入胶囊即可制得所述中药。

实施例3

本发明的治疗胃病的中药配方的一种实施例,所述中药配方包含以下重量份的成分:金龟莲3份,白芨1.5份,白术1份,甘草1份,生香附1份和田七1.2份。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通过以下方法制得:将上述配方中各成分分别研磨成粉末,然后混合均匀,装入胶囊即可制得所述中药。

实施例4

本发明的治疗胃病的中药配方的一种实施例,所述中药配方包含以下重量份的成分:金龟莲3.6份,白芨2份,白术1.5份,甘草1.4份,生香附0.2份,田七1.5份,乌贼骨2.1份。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通过以下方法制得:将上述配方中各成分分别研磨成粉末,然后混合均匀,装入胶囊即可制得所述中药。

实施例5

本发明的治疗胃病的中药配方的一种实施例,所述中药配方包含以下重量份的成分:金龟莲0.6份,白芨2.5份,白术2.0份,甘草1.8份,生香附1.5份,和乌贼骨0.8份。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通过以下方法制得:将上述配方中各成分分别研磨成粉末,然后混合均匀,装入胶囊即可制得所述中药。

实施例6本发明的治疗胃病的中药(不同配比)的治疗效果测试

测试对象:实施例1~5的中药和对照组1~5的中药;其中,对照组1和实施例3的中药比,区别仅在于不含有金龟莲,其它成分、含量及制备方法相同;对照组2和实施例3的中药比,区别仅在于不含有白芨,其它成分、含量及制备方法相同;对照组3和实施例3的中药比,区别仅在于不含有白术,其它成分、含量及制备方法相同;对照组4和实施例3的中药比,区别仅在于不含有甘草,其它成分、含量及制备方法相同;对照组5和实施例3的中药比,区别仅在于添加有1份乌贼骨,其它成分、含量及制备方法相同。

测试方法:一共10组中药,每组中药分别由60例确诊为慢性胃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早晚服用一次,每次0.25克,服药3个月后复查,通过胃镜检查的结果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疗效判断标准如下:

痊愈:3个月后复查胃镜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hp转阴;

好转:3个月后复查胃镜,胃溃疡面积缩小,临床症状有减轻;

无效:3个月后,临床症状无减轻或加重,胃镜结果无改善或加重。

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本发明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的治疗结果

结果分析:如上表1所示,以实施例3和对照组5的中药治疗慢性胃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率为最高,分别为90%和91.67%;其次,实施例2和实施4的中药的有效率,分别为80%和81.67%;再次,对照组3和对照组4的中药的有效率为76.67%;又次之,实施例1的中药的有效率为75%;实施例5、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中药治疗慢性胃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率为最差,分别为48.33%、15%和65%,表明作为主药的金龟莲在本发明的中药中不可或缺,作为臣药的白芨对本发明的中药的药效影响较大;并且,对照组2~5和实施例1~4的中药配方中金龟莲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6.9~41.7%,对应的治疗慢性胃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率都大于或等于65%。

另外,采用实施例3的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患者有效率可达60%,临床统计显示,患者的胃粘膜腺体恢复的有效率为30~40%。

实施例7典型病例

病例(1)吴伟英,女,45岁,职工,2001年诊断为胃病,胃镜检查慢性胃炎伴随糜烂,服用实施例3的中药45天后症状消失,胃镜复查,胃炎和糜烂消失。

病例(2)范国君,男,55岁,工人,2003年2月诊断为胃痛,胃镜检查十二指肠溃疡,服用实施例3的中药二个月后复查,溃疡消失。

病例(3)何健,男,42岁,如图1所示,根据胃镜的检查结果,诊断结果为:1、出血性、糜烂性胃炎(ⅱ级),以胃窦、底为主;2、十二指肠球炎。服用实施例3的中药6个月后复查,如图2所示,与图1相比,胃底粘膜不再水肿,也没有之前的出血;胃窦粘膜不再出血,变得光滑,糜烂消失;十二指肠球部的粘膜充血和水肿消失,糜烂消失。

病例(4)程英,女,58岁,食品公司退休职工,因嗳气不消化持续性消瘦就诊,胃镜报告显示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经过四个月口服服用实施例3的中药后,复查胃粘膜萎缩逆转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饮食增加嗳气症状消失。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