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脑部治疗,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定位缓释固液体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中采用口服或注射药物治疗各种疾病,这种治疗方法:药物吸收后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及耐药性,某些疾病器治疗呼吸道疾病。采用注射、口服、喷雾药物是一次性用药,药物没有缓释的作用。现有技术中已经给出了一些缓释给药装置,例如鼻腔缓释给药装置,眼表缓释给药装置,以及一些其它药物缓释器,但是现有技术中尚没有用于脑补缓释给药治疗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定位缓释固液体输送装置,解决现有的技术难以实现植入皮下的脑部缓释给药治疗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立体定位缓释固液体输送装置,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依次相连的出液舱、动力舱、固体给药舱、输送舱和缓释舱;出液舱和动力舱之间通过第一隔板隔开,动力舱和固体给药舱之间通过第二隔板隔开,固体给药舱和输送舱之间通过第三隔板隔开;
所述的动力舱内安装有动力电机和传动轴,动力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的一端可转动式安装在第一隔板上,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隔板、固体给药舱和第三隔板进入输送舱且与安装在输送舱内的输送螺杆的顶端固接;
所述的固体给药舱内安装有给药环,给药环与传动轴同轴设置,给药环与传动轴之间通过行星齿轮组传动;所述的给药环上对称加工有多组装药孔,每个装药孔为底端开放的盲孔,装药孔的顶端安装有给药弹簧的一端,给药弹簧的另一端安装有与固体药丸相贴合的给药推板;装药孔内装有固体药丸,固体药丸的顶端顶在给药推板上,固体药丸的底端顶在第三隔板上,第三隔板上对称开设有给药孔,每组装药孔对应一个给药孔,给药环在转动过程中将装药孔中的固体药丸移动至给药孔,固体药丸在给药弹簧的压力作用下从给药孔下落至输送舱的输送导槽中;
所述的输送舱的内壁上沿着轴向加工有与给药孔一一对应的输送导槽,输送舱内还安装有输送螺杆,固体药丸的一侧顶在输送导槽中,固体药丸的另一侧顶在输送螺杆的螺纹槽中,输送螺杆在转动时能够带动固体药丸沿着输送导槽向下运动;输送导槽中安装有输液软管,固体药丸顶在输液软管上对输液软管实现挤压截流;
所述的给药环和输送螺杆之间通过行星齿轮组调节转速比,使得输送导槽中一直有固体药丸挤压截流输液软管;
所述的缓释舱的底端与输送舱开放的底端相连通,输液软管的一端伸入缓释舱,输液软管的另一端从输送舱的侧壁伸出与外部的输液袋相连;
所述的出液舱内安装有出液管,出液管的一端位于出液舱内,出液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隔板、传动轴、输送螺杆且伸入缓释舱内;出液舱内还安装有出液环,出液环在出液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出液环的外壁上沿着径向均匀安装有一组挤压臂的一端,每个挤压臂的另一端上安装有挤压触头;出液舱的内壁上安装有出液软管,出液环在转动过程中挤压触头挤压出液软管使得出液软管中的液体被挤出,出液软管的输入端通过旋转接头与出液管相连通,出液软管的输出端伸出出液舱与外部的出液收集袋相连通。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
所述的动力电机通过齿轮带动传动轴转动。
所述的出液电机通过齿轮带动出液环转动。
所述的动力电机和出液电机上均安装有蓄电池。
所述的输送螺杆靠近给药孔的顶部设置有一圈第一柔性挡片。
所述的输送螺杆靠近缓释舱的底部设置有一圈第二柔性挡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驸马ing的装置能够植入头皮低下,给颅骨内的病变区实施立体定位缓释给药,在植入头皮低下后能够实现全自动给药、排液的操作,能够较长期地留置在患者颅骨上并被头皮包覆。
本发明的装置通过给药环和输送螺杆之间转速比的设定能够实现全自动给药,定期投放固体药丸至缓释腔中,并且能够实现固体药丸和液体药液之间的定量配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出液舱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动力舱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固体给药舱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三隔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输送舱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出液舱,2-动力舱,3-固体给药舱,4-输送舱,5-缓释舱,6-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第三隔板,9-固体药丸,10-输液软管,11-输液袋,12-出液收集袋;
(1-1)-出液管,(1-2)-出液环,(1-3)-出液电机,(1-4)-挤压臂,(1-5)-挤压触头,(1-6)-出液软管,(1-7)-旋转接头;
(2-1)-动力电机,(2-2)-传动轴;
(3-1)-给药环,(3-2)-行星齿轮组,(3-3)-装药孔,(3-4)-给药弹簧,(3-5)-给药推板,(3-6)-给药孔;
(4-1)-输送导槽,(4-2)-输送螺杆,(4-3)-第一柔性挡片,(4-4)-第二柔性挡片。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立体定位缓释固液体输送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依次相连的出液舱1、动力舱2、固体给药舱3、输送舱4和缓释舱5;出液舱1和动力舱2之间通过第一隔板6隔开,动力舱2和固体给药舱3之间通过第二隔板7隔开,固体给药舱3和输送舱4之间通过第三隔板8隔开;
所述的动力舱2内安装有动力电机2-1和传动轴2-2,动力电机2-1带动传动轴2-2转动,传动轴2-2的一端可转动式安装在第一隔板6上,传动轴2-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隔板7、固体给药舱3和第三隔板8进入输送舱4且与安装在输送舱4内的输送螺杆4-2的顶端固接;
所述的固体给药舱3内安装有给药环3-1,给药环3-1与传动轴2-2同轴设置,给药环3-1与传动轴2-2之间通过行星齿轮组3-2传动;所述的给药环3-1上对称加工有多组装药孔3-3,每个装药孔3-3为底端开放的盲孔,装药孔3-3内的顶端安装有给药弹簧3-4的一端,给药弹簧3-4的另一端安装有与固体药丸9相贴合的给药推板3-5;装药孔3-3内装有固体药丸9,固体药丸9的顶端顶在给药推板3-5上,固体药丸9的底端顶在第三隔板8上,第三隔板8上对称开设有给药孔3-6,每组装药孔3-3对应一个给药孔3-6,给药环3-1在转动过程中将装药孔3-3中的固体药丸9移动至给药孔3-6,在给药弹簧3-4的压力作用下从给药孔3-6下落至输送舱4的输送导槽4-1中;
所述的输送舱4的内壁上沿着轴向加工有与给药孔3-6一一对应的输送导槽4-1,输送舱4内还安装有输送螺杆4-2,固体药丸9的一侧顶在输送导槽4-1中,固体药丸9的另一侧顶在输送螺杆4-2的螺纹槽中,输送螺杆4-2在转动时能够带动固体药丸9沿着输送导槽4-1向下运动;输送导槽4-1中安装有输液软管10,固体药丸9顶在输液软管10上对输液软管10实现挤压截流;
所述的给药环3-1和输送螺杆4-2之间通过行星齿轮组3-2调节转速比,使得输送导槽4-1中一直有固体药丸9挤压截流输液软管10;
所述的缓释舱5的底端与输送舱4开放的底端相连通,输液软管10的一端伸入缓释舱5,输液软管10的另一端从输送舱4的侧壁伸出与外部的输液袋11相连;
所述的出液舱1内安装有出液管1-1,出液管1-1的一端位于出液舱1内,出液管1-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隔板6、传动轴2-2、输送螺杆4-2且伸入缓释舱5内;出液舱1内还安装有出液环1-2,出液环1-2在出液电机1-3的带动下转动,出液环1-2的外壁上沿着径向均匀安装有一组挤压臂1-4的一端,每个挤压臂1-4的另一端上安装有挤压触头1-5;出液舱1的内壁上安装有出液软管1-6,出液环1-2在转动过程中挤压触头1-5挤压出液软管1-6使得出液软管1-6中的液体被挤出,出液软管1-6的输入端通过旋转接头1-7与出液管1-4相连通,出液软管1-6的输出端伸出出液舱1与外部的出液收集袋12相连通。
输液软管1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输送导槽4-2中总共放置一个以上,或者在每个输送导槽4-2中放置一个,具体情况根据临床需求来定。
缓释舱5采用医学领域常用的缓释膜材料制成。
输液袋11和出液收集袋12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成有弹性的袋子。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动力电机2-1通过齿轮带动传动轴转动。出液电机1-3通过齿轮带动出液环转动。齿轮传动更加稳定和精准。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动力电机2-1和出液电机1-3上均安装有蓄电池。便于装置在植入皮下时能够长时间正常工作使用。动力电机2-1和出液电机1-3上可以根据需要安装计时启停器来控制二者的启停或者可以通过无线控制的方式来控制二者的启停。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输送螺杆4-2靠近给药孔3-6的顶部设置有一圈第一柔性挡片4-3,当固体药丸9被压入输送导槽4-1中后,使得固体药丸9能够尽快进入输送螺杆4-2的螺纹槽中。
输送螺杆4-2靠近缓释舱5的底部设置有一圈第二柔性挡片4-4,用于隔离输送舱4和缓释舱5,并且当固体药丸9能够进入缓释舱5中。
本装置使用时,现在患者颅内病变的部位对应的颅骨上开孔,然后将本装置安装在孔内,装置的缓释舱5进入颅内到达指定的病变部位,装置的出液舱1、动力舱2和固体给药舱3以及输液袋11和出液收集袋12均在颅骨外面,但是植入头皮下被头皮包覆。
本装置工作时,初始状态,给药环3-1上的装药孔3-3中装满固体药丸9,固体药丸9的底部顶在第三隔板8的顶面上,装药孔3-3与给药孔3-6错位不对齐。输送导槽4-1中预先放置一颗固体药丸9,该固体药丸9挤压截流输液软管10中的药液。输液袋11中充满预装的药液,出液收集袋12中没有液体,缓释舱中预置一部分药液。
启动动力电机2-1,传动轴2-2同时带动输送螺杆4-2和给药环3-1转动,但是二者之间存在一个转速比,输送导槽4-1中的固体药丸9在输送螺杆4-2的带动下逐渐向下朝着缓释舱5运动,同时给药环3-1带动装药孔3-3中的其它固体药丸9逐渐靠近给药孔3-6,当输送导槽4-1中的固体药丸9即将到达缓释舱5时,装药孔3-3中的第一个固体药丸9刚好进入给药孔3-6,在给药弹簧3-4和给药推板3-5的作用下,固体药丸9压弯第一柔性挡片4-3进入输送导槽4-1中,第一柔性挡片4-3复位。装药孔3-3中的第一个固体药丸9进入输送导槽4-1后再次通过输送螺杆9输送,此时,即将到达缓释舱5的固体药丸9压弯第二柔性挡片4-4成功落入缓释舱5中,如此保证输送导槽4-1中一直有固体药丸9挤压截流输液软管10,两个固体药丸之间的输液软管10中的药液就是与固体药丸9配合的药液。关闭动力电机2-1,根据临床需要间隔一定时间后重复上述过程。
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固体药丸9中的有效成分基本已经缓释完,缓释舱5中会剩余辅液和固体敷料的混合物,需要定期清理,清理时,开启出液电机1-3,出液电机1-3带动出液环1-2转动,出液环1-2上的挤压触头1-5挤压与出液管1-1相连通的出液软管1-6,对出液管1-1中形成本送提升力,将缓释舱5中的混合物抽出,沿着出液管1-1、旋转接头1-7、出液软管1-6抽至出液收集袋12中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