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电动轮椅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705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的电动轮椅车。



背景技术:

目前已公开的各种电动轮椅车除作为代步工具外可能还具有其他的一些功能,如旋转功能、升降功能和摆动功能(包括自平衡的随动功能),参见公开号为cn200410079818、cn201110342256的中国专利申请。这些轮椅车上虽然其上的座椅能相对车体(底盘部分)转动,但座椅与车体部分不能很便捷地分离,除非进行拆卸。而如若座椅的转动需要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则更会受到驱动机构的制约,座椅与车体部分更难便捷地进行机械分离。然而即便座椅与车体能便捷地的分离,但如若座椅上布设控制线,则会受到电连接线的牵绊,如公开号为tw466948u台湾地区的专利申请,其座椅上布设有控制线,对于这类轮椅车很难实现座椅与车体的彻底分离。而座椅与车体部分不能分离的整体式轮椅车功能被固定,不便于用户可能对轮椅车功能的增加,也不便携带,例如无法将现有电动轮椅车装进普通私家车的后备箱;也不便运输和维修,因整体轮椅车将占用更大的空间,使运输成本提高,维修时增加拆卸工作量,降低维修效率,增加维修成本。

此外,现有具有不同功能的电动轮椅车是针对对应功能进行的结构设计,也就是具有某种功能轮椅车具有特定的结构,由此产生对应的零部件,不同功能的轮椅车互通性差,也就是不能进行不同功能件的搭建,由此很难适应市场对不同功能轮椅车的变化需求,在生产中会出现,热销产品的零部件来不及生产,而滞销产品的零部件积压较多,很难发挥现有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不便于按市场需求并设备能力进行生产的调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座椅与车体部分的快捷分离的电动轮椅车,以便功能件的搭建和轮椅车的携带、运输及安装维修。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具有可搭建各功能件通用连接平台的电动轮椅车,并提供通用的零部件和功能件,由此可根据功能需求进行对应功能的电动轮椅车搭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的电动轮椅车,包括座椅平台、底盘平台及具有多个电连接端的多芯插头和多芯插座;所述座椅平台包括座椅和固定在座椅底部的一转轴;所述底盘平台包括基座、连接支架和底盘,所述连接支架设于底盘上方,基座设置在连接支架上并至少设有插接座;所述多芯插头或多芯插座连接在转轴下端;对应的多芯插座或多芯插头连接在基座上;座椅通过转轴插入或拔出插接座及转轴下端的多芯插头或多芯插座插入或拔出基座上的多芯插座或多芯插头而与底盘平台进行可转动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或分离机械连接和电连接。

所述转轴上设有转动体;所述插接座为设有与转动体相适配孔的支承套,座椅平台通过转轴插入支承套且转动体可转动地配置于支承套内与所底盘平台可转动连接。

所述底盘包括底盘箱体和设置在底盘箱体上的行走支架;所述底盘箱体包括主箱体单元和连接在主箱体两侧的两侧箱体,所述行走支架插接于侧箱体上;所述主箱体单元包括主箱体和连接在主箱体两端的端板;所述主箱体上端开口,内侧至少设有对称设置的两支承面板和两导向槽;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与该两导向槽位置对应的两导轨。以使底盘箱体通过通用零件快速插接形成,并设置对应的连接平台,例如支承面板和导向槽,为功能件的搭建提供通用连接基础。

所述电动轮椅车还包括功能件;功能件通过连接支架或连接支架上的导轨及主箱体内侧的导向槽搭接在底盘平台上。将功能件设置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根据不同的需在连接平台上搭建不同功能的轮椅车。

所述功能件包括升降模块,该升降模块包括剪式升降支架和具有可轴向移动输出轴的升降电机;升降电机置于主箱体内,剪式升降支架的下固定端和下自由端分别固定和可滑动地设置在主箱体的导向槽上,剪式升降支架的上固定端和上自由端分别固定和可滑动地设置在连接支架的导轨上。将功能件设置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根据不同的需在连接平台上搭建不同功能的轮椅车。

所述功能件包括随动模块,该随动模块至少包括具有可轴向移动输出轴的随动电机,该随动电机和基座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支架上,连接支架连接在主箱体的支承面板上,随动电机输出轴一端连接基座,该输出轴的轴向移动带动基座转动。由此随动模块通过连接支架方便地搭建在底盘上。

所述功能件包括升降模块和随动模块;所述该升降模块包括剪式升降支架和具有可轴向移动输出轴的升降电机,升降电机置于底盘箱体的主箱体内,剪式升降支架的下固定端和下自由端分别固定和可滑动地设置在主箱体的导向槽上,上固定端和上自由端分别固定和可滑动地设置在连接支架的导轨上;所述升降模块至少包括述具有可轴向移动输出轴的随动电机,该随动电机和基座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支架上,随动电机输出轴一端连接基座,该输出轴的轴向移动带动基座转动。由此,对于多个功能模块也同样通过对应的连接平台方便地搭建于底盘上。

所述主箱体由设计为型材结构的主箱体型材截取制得;所述侧箱体由设计为型材结构的侧箱体型材截取制得;所述主箱体包括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矩形槽框、支承面板、连接面板、第一筋板、插接部件和定位筋,所述插接部件设置在矩形槽框的左右外侧面上,两支承面板分别水平且对称设置在矩形槽框的左右内侧面上,两第一筋板分别垂直设于对应的支承面板与矩形槽框的内侧底面之间,将两支承面板下方的空间分隔为三个分容纳腔,所述定位筋设置在每一分容纳腔的腔底面上,连接面板水平设置在支承面板下方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筋板,连接面板两端分别与对应部位的支承面板、第一筋板之间形成所述两导向槽;所述侧箱体包括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内侧壁、外侧壁和连接部件,所述内侧壁上设有连接部件,所述内侧壁与外侧壁围拢形成一个用于插接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的插接腔;侧箱体的内侧壁与主箱体的外侧面相适配,两侧箱体分别通过连接部件插接在主箱体单元一侧的插接部件上,并由螺钉固定于主箱体单元。底盘箱体型材化,减少机加工和装配工作量,效率高、质量好、外形美。

所述主箱体还包括设置在连接面板上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两定位筋,且在该两定位筋的中心部位的连接面板上设置安装孔,对应于该安装孔的分容纳腔的腔底面上设有与该安装孔同心的延伸孔,且延伸孔不大于安装孔;升降电机置于安装孔中并支承在连接面板上且以定位筋进行左右定位,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下端可穿过延伸孔伸出主箱体外。所述定位筋能方便电机的定位安装,且安装孔和延伸孔的设置使电机安装到十分恰当位置,以节省空间,使轮椅车结构紧凑。

所述升降模块还包括可伸缩防护罩,所述可伸缩防护罩套设于剪式升降支架的周围且下端固定在支承面板上,上端连接连接支架,剪式升降支架下降,可伸缩防护罩折叠;剪式升降支架上升,可伸缩防护罩撑开。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并可随升降支架的高度变化而变化。

所述随动模块还包括陀螺仪,该陀螺仪设置在基座上或座椅上,感知座椅的水平状态。以便轮椅车在坡面行驶时,能及时对倾斜的座椅进行调整。

所述电动轮椅车还包括轴向锁定机构,该轴向锁定机构包括锁槽和锁板,所述锁板设于所述转轴下部至少一侧;在支承套下方设置下垫套,所述锁槽设置在该下垫套上,所述转轴插入支承套且转动体配置于支承套内时,锁板插入下垫套的槽口下端,转轴转动,锁板至少部分转离槽口而位于槽口下方时转轴被轴向限定。以防座椅平台轻易地脱离底盘平台,且使锁定的操作方便。

所述基座设计为型材并包括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上端板、基座容纳腔、两垂直筋板、摆动轴孔和连接轴孔,所述基座容纳腔设于所述上端板下方,两垂直筋板设于基座容纳腔中,所述连接轴孔至少设于容纳腔上端外侧的一侧,所述摆动轴孔设于所述容纳腔外侧的下端,所述上端板的上设有支承孔,支承孔与两垂直筋板交接分别形成定位槽口,基座容纳腔的腔底面设有与支承孔同心的插孔,插孔用于连接放置有多芯插座的插座套或放置有多芯插头的插头套,在对应连接轴孔的侧边设置贯穿所述连接轴孔的连接槽口;所述下垫套轴向定位在定位槽口上,支承套紧配在支承孔中且在下垫套上轴向定位;随动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部置于所述连接槽口中并通过穿接于连接轴孔的连接轴与基座铰接;基座通过穿接于摆动轴孔的摆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支架上。将基座设计为型材结构,使其一次成型,大大节省机加工量,减少材耗,还提高装配效率,空间利用率高,占用体积小,使轮椅车结构更加紧凑。

所述座椅平台还包括齿轮,该齿轮固定在转轴上;所述底盘平台还包括齿轮驱动机构,该齿轮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电机、齿条、螺杆和螺母,所述齿条滑动设置于基座且与齿轮啮合,螺杆连接在的旋转电机的转轴上,螺母螺旋连接螺杆并与齿条连接。该采用齿轮传动结构来驱动转轴转动,适应可插拔的结合与分离方式的动力传动,且齿轮传动机构的设计使其高度方向的尺寸很小,便于容纳于基座中。

所述齿轮驱动机构中的旋转电机的电源开关设置为接近开关,该接近开关设于所述定位销的下方,定位销完全压出转盘时,定位销的下端触发接近开关,驱动电机工作,转轴转动;定位销回位重新插入销孔,定位销的下端与接近开关分离,驱动电机停止工作,转轴停止转动。巧妙利用定位销的上下运动来启动或关闭传动转轴转动的电机。

所述电动轮椅车还包括轴向锁定机构,该轴向锁定机构包括弹性插拔销和限位凹槽,所述弹性插拔销可弹性移动地设置在基座上,限位凹槽为一圆环形槽,设置在转轴的一圆周方向上,座椅平台转动连接于底盘平台时,弹性插拔销一端由弹簧弹力压入转轴的限位凹槽中,对转轴的轴向位置进行限定。以防座椅平台轻易地脱离底盘平台,且操作方便。

所述基座设计为基座型材,该基座包括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上端板、基座容纳腔、定位筋板、导向筋、连接轴孔和摆动轴孔,所述基座容纳腔设于上端板下方,定位筋板置于基座容纳腔内,至少两导向筋设置在定位筋板下方,所述连接轴孔至少设于基座容纳腔上端外侧的一侧,所述摆动轴孔设于基座容纳腔外侧的下端;所述上端板上设有支承孔,基座容纳腔的腔底面设有与支承孔同心的插孔,插孔用于连接放置有多芯插座的插座套或放置有多芯插头的插头套,在对应连接轴孔的侧边设置贯穿所述连接轴孔的连接槽口;所述支承套固定于支承孔且以定位筋板轴向定位,所述齿条上设有与所述导向筋相适配的导向槽,并通过导向槽与导向筋的嵌合滑动设置于基座上,旋转电机和弹性插拔销置于基座容纳腔中,随动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部置于所述连接槽口中并通过穿接于连接轴孔的连接轴与基座铰接;基座通过穿接于摆动轴孔的摆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支架上。该基座通过型材设计而大大减少机加工量,同时通过结构设计方便齿轮驱动机构的放置,使其中的齿条安装更便捷,也便于基座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支架上。

所述转动体为圆锥滚子轴承转动体基座,该转动体包括连接在转轴上的轴承内圈、连接于轴承内圈的保持架和可支承在保持架上的圆锥滚子;所述支承套为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外圈;所述座椅通过转轴插入轴承外圈且圆锥滚子轴承转动体配置于轴承外圈与底盘平台转动连接。18

所述转动体包括轴承和连接套,轴承通过轴承的内圈连接在转轴上,连接套连接于轴承外圈且廓形为非圆形;支承套内设有与连接套廓形相适配的内腔;座椅通过转轴插入支承套且连接套配置于支承套内腔与底盘平台转动连接。

所述转动体为圆柱形转动体或圆锥台形或半球形转动体,圆柱形转动体、圆锥台形和半球形转动体所对应支承套的内腔分别为与转动体相适配的设有可转动地配置于与对应转动体形状相适配的支承套内。

所述电动轮椅车还包括用于锁定座椅于一转动位置上的周向锁定机构,以及用于对锁定于一转动位置上的座椅进行解锁的解锁机构;所述周向锁定机构包括设于座椅底部并至少设有两个销孔的转盘和可弹性上下移动的弹性定位销,弹性定位销设置于基座上并处于销孔的转动路径上,在转盘上的销孔转动到弹性定位销位置,弹性定位销插入销孔,且上端部分伸出转盘上端面,使转盘固定;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转动设于转盘上方的解锁环和至少两解锁单元,所述解锁环下端面接近或贴合于转盘上端面,所述解锁单元设于解锁环上且对应于弹性定位销的圆周方向上;每一解锁单元至少包括相对解锁环转动方向前后设置的推抵斜面和弹性压制销单元,推抵斜面沿转动方向由高至低斜置且低端交接于解锁环的一下端面,该下端面设有孔,弹性压制销单元设置在该孔中且下端可弹性移动地露出下端面。以通过座椅转动到弹性定位销单元位置自动锁紧,并通过解锁环的转动进行解锁。

所述解锁环的上端面设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限位凸起,所述旋转座椅的底部设有与限位凸起转动路径相适配的限位凹槽,解锁环通过限位凸起配置于限位凹槽中而转动设于转盘上方,并与转盘共旋转中心。解锁环通过多个限位凸起使其约束于限位凹槽中而作与转盘共旋转中心的转动,由此可减少与限位凹槽的摩擦面,由此减少解锁环转动的摩擦力,提高座椅转动的效率。

所述限位凹槽由限位圆环壁和沿一圆周上分布的多个圆弧壁组成,且圆弧壁处于圆环壁内侧;圆弧壁的弧长大于两相邻圆弧壁间隔的弧长;每一圆弧壁外侧设有所述弹性压制销单元放置孔,放置孔中置有弹性压制销单元,弹性压制销单元压触解锁环,使解锁环下端面接近或贴合于转盘上端面。用多个圆弧壁形成限位凹槽内侧壁,以利用相邻圆弧壁之间的空档,将给驱动解锁环回位的扭簧提供活动空间;同时将弹性压制销单元放置孔设置于紧贴圆弧壁外侧可保证对解锁环的压制。

所述解锁机构还包括一端设有手柄的操纵杆;所述解锁环一侧设有操纵解锁环转动的传动臂,所述转盘对应位置设有限位孔槽,传动臂穿过限位孔槽伸出转盘外与操纵杆的另一端连接,操纵杆一端的手柄位于座椅右侧或左侧一侧。方便对解锁环的解锁操作。

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放置弹性定位销单元的定位销座;所述弹性定位销单元由定位销、弹簧挡圈和弹簧组成,弹簧挡圈卡接在定位销上,弹簧设置在定位销座内并套接定位销,且自由端抵触于弹簧挡圈。以保证定位销在受到压制时向下运动,在压制力消除后向上运动。

所述转轴为中心设有空腔的空心轴,多芯插头或多芯插座分别通过插头套或插座套设置在该空腔内,对应的多路电连接线通过转轴中心的空腔引出。将转轴设计为空心轴以便电连接线的引入或引出,多芯插头或多芯插座分别通过插头套或插座套连接在转轴上,以便转轴为一通用零件,通过插头套或插座套来适配不同的多芯插头或多芯插座。

所述多芯插头包括圆管状的插头本体和多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电连接端,所述多个第一电连接端沿插头本体轴向排列在插头本体的外圆侧面上;所述多芯插座包括圆管状的插座本体和多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电连接端,所述多个第二电连接端沿插座本体轴向排列在插座本体的内圆侧面上;多芯插头可转动地插接入多芯插座,同一轴向位置上的第一电连接端和第二电连接端一一对应地电连接。通过多芯插头与多芯插座的可转动的插接实现多个对应连接端子的一一电连接。

所述多芯插头还包括绝缘环,且所述第一电连接端为与所述圆管状插头本体外侧壁相适配的圆环,若干第一电连接端沿轴向套接在插头本体外侧,所述绝缘环套接于第一电连接端的一侧,并间隔相邻的第一电连接端,在对应于套接第一电连接端的插头本体上设有引线孔,若干电连接线由插头本体中心的空腔引入并分别通过引线孔与对应的第一电连接端连接;所述多芯插座还包括弹簧和中心设有孔的调节螺钉,且第二电连接端为设有台阶面的柱体块,插座本体中心的圆管状空腔为用于插接多芯插头的插入腔,该插入腔的内径与多芯插头的最大外径相适配,且管壁上设与多芯插头上多个第一电连接端的轴向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端子孔,端子孔内侧端设有端面孔,端子孔外侧端设有内螺纹,第二电连接端置于端子孔中,且一端通过端面孔伸入插座本体中心的插入腔中,一端连接弹簧的一端,螺钉旋接于端子孔外侧端的内螺纹中并压触弹簧的另一端,在多芯插头插入多芯插座时,使第二电连接端紧抵在第一电连接端上,若干电连接线由插座本体中心的空腔引至端子孔外端一侧,并分别通过调节螺钉中心的孔进入端子孔与对应的第二电连接端连接。通过第二电连接端弹性的压触于第一电连接端保证两电连接端的接触连接,从而保证座椅平台与底盘平台上信号线的良好电连接;并在插头本体上设置引线孔,对应的电信号线由引线孔引入插头本体,方便电信号线的连接和布设,为轮椅车功能模块的添加提供了便利,只要将对应信号线引入插头、插座的本体中,信号线不会外露且无需担心信号线会因座椅转动而产生缠绕的问题。

所述多芯插座一端且对应于端子孔的周向位置上设有引线孔槽,若干电连接线由插座本体中心的空腔引入并通过引线孔槽引至端子孔外端一侧。在插座一端设置引线孔槽的,使引入插座的信号线不从插座本体的端部引入端子孔,从而保证信号线不外露。

所述插座套一侧设有腰形孔。以便螺钉旋接于端子孔的操作。

所述座椅侧边设有连接凹槽;所述电动轮椅车还包括附设功能件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件、固定件和连接附设功能件的支承杆,所述连接件设为型材结构且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的插接部和插接槽,连接件通过插接部插接座椅侧边的连接凹槽与座椅连接,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接座、旋紧螺钉、卡箍和连接螺钉,卡箍通过连接螺钉连接在连接座的一端面上,连接座的另一端面上至少设有两插接块,插接块插接于连接件的插接槽中,连接座上至少设有贯穿一插接块的螺孔,旋紧螺钉旋接该螺孔,且该旋紧螺钉底端和插接块上端分别紧抵4接槽的槽底面和槽顶面,使固定件固定在连接件上。连接件通过连接装置将一些附设功能件,如轮椅车的控制键盘的托座盘、杯托、书架等连接在座椅的侧边,以给轮椅车使用者提供更多的生活辅助功能;并且固定件在连接件上的固定十分方便,只要旋动旋接螺钉就可完成。

所述支承杆包括连接杆和铰链单元,数个所述连接杆两两之间通过所述铰链单元相互有阻尼的转动连接,形成一可弯折的杆。以使所连接

因此,本发明具有这样的有益效果:1)由于座椅和底盘可拆分,使得轮椅车的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在座椅与底盘之间进行模块化的叠加,为轮椅车功能模块化叠加提供了基础条件,还便于轮椅车的运输和携带;2)多芯插头、插座的设置,为座椅和底盘可相互转动且可离合的连接状态提供了较好的电连接方式,更便于功能模块叠加,在功能模块叠加在时,对应电信号线由座椅或底盘上的多芯插头或插座中引入对应电连接端,不管座椅如何转动,也不影响电信号的传输,更不会出现因座椅的转动而产生电信号线缠绕问题;3)本发明使轮椅车可根据功能需求进行模块化的叠加,以形成不同可能的轮椅车,使轮椅车生产能快速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不需要根据不同功能进行分类设计和生产,大大节省生产成本,并且不会出现单一类产品的过剩现象;4)本发明的座椅平台能相对底盘转动,由此可实现轮椅车通过座椅的转动来改变驱动形式,例如通过转动由后驱动改为前驱动,或相反,以适应不同的通过条件,大大增加了轮椅车的操作性;5)本发明的多个零件采用型材结构的设计,例如底盘箱体、基座等,一方面可可大大减少机械加工量,一方面可使其结构紧凑,同时通过其内结构设置使与之连接的的筋条和筋板便于置于其内零件的定位、固定,适应模块化轮椅车生产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动轮椅车在座椅平台与底盘平台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动轮椅车在座椅平台与底盘平台结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电动轮椅车的b-b剖视图。

图4中:图a是多芯插头与多芯插座相互插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b是图a中的p向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多芯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多芯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多芯插座的仰视图(1)。

图8是本发明电动轮椅中座椅平台可转动连接于底盘平台的结构示意图(2)。

图9是具有转动和升降功能的电动轮椅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座椅升至顶部)(3)。

图10是图9所示电动轮椅车的c-c剖视图。

图11是具有转动和升降功能的电动轮椅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座椅降至底部)(3)。

图12是具有转动和上下摆动功能的电动轮椅车的结构示意图(4)。

图13是具有转动和升降功能及上下摆动功能的电动轮椅车的结构示意图。(5)

图14是型材结构的底盘箱体的结构示意图。(6)

图15是图14所示底盘箱体中主箱体所用的主箱体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由图15的所示主箱体型材制得的主箱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升降模块置于图14所示主箱体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随动模块置于图14所示主箱体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升降模块和随动模块置于图14所示主箱体中的结构示意图。(6)

图20是图14所示底盘箱体中侧箱体的结构示意图(6)。

图21是轴向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7)

图22是图21中所示转轴及连接于转轴下端的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1中所示下垫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实施例7中所述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所示基座的a-a剖视图。

图26是实施例8给出的一种转轴旋转驱动机构。(8)

图27是实施例9给出一种转轴旋转驱动机构。(9)

图28是实施例9中的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8所示基座上安装转轴旋转驱动机构及多芯插座后的剖视图。

图30是图28所示基座上安装转轴旋转驱动机构及转轴轴向锁定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1转动锁定机构及解锁机构对应于座椅及基座的位置关系图。

图32是转动锁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弹性定位销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4是转动锁定机构及解锁机构的位置关系图。

图35是解锁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6是图35所示解锁环的a-a剖视图。

图37是座椅底部的限位凹槽及限位圆环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38是解锁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

图39a是转盘、解锁环及扭簧的位置关系的三维示意图;39b解锁环上的传动臂连接操纵杆的示意图。

图40是定位销触发接近开关的示意图。

图41是定位销远离接近开关的示意图。

图42是轮椅车座椅侧边用于连接连接件的连接凹槽的示意图。

图43是轮椅车座椅侧边连接的连接件及用于固定功能附件的固定件的示意图。

图44是轮椅车通过连接件及固定件连接功能附件的示意图。

图45是连接功能附件的连接件及支承杆的示意图。

图46是另一种结构的转动体与支承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7是圆柱形转动体及对应支承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8是圆锥台形转动体及对应支承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9是球面形转动体及对应支承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0其中:图a是轮椅车上座椅下端转轴通过非圆的插接块与底盘平台上的基座进行非转动的连接,图b是图a中插接块的p向视图。

图51是多芯插座和多芯插头分别连接于转轴和基座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具体介绍本发明。

实施例l

如图1、2,电动轮椅车包括座椅平台1、底盘平台2相互插接的多芯插头3和多芯插座4。座椅平台1包括座椅11和固定在座椅底部的转轴12;底盘平台2包括底盘、基座21和连接支架22;而底盘包括底盘箱体23和设置在底盘箱体上的行走支架24。连接支架22设置在底盘上方,基座21连接在连接支架22上,其上设有插接座a;多芯插头3连接在转轴下端并与转轴同心,多芯插座4连接在插接座下方的基座21上并与插接座中心同心。座椅11通过转轴12插入或拔出插接座a同时转轴下端的多芯插头3插入或拔出基座上的多芯插座4而与底盘平台1实现机械连接和电连接或分离机械连接和电连接。

如图3并结合图1、2,底盘箱体23包括主箱体单元和连接在该主箱体左右两侧的侧箱体232;而主箱体单元包括主箱体231和连接在主箱体两端的端板(本实施例中,端板未画出)。主箱体231上端开口,内侧设有对称设置两支承面板2312,该支承面板2312由连接在主箱体内侧壁的两角钢形成,在该两角钢下方分别设置槽钢,两槽钢上端面与对应角钢之间形成两对称且平行的导向槽2311。本实施例的连接支架22连接在支承面板2312上,连接支架22上设有两平行的导轨221,可参见图3。行走支架24包括前轮支架241、后轮支架242、前轮243和后轮244,前轮243和后轮244分别设置在前轮支架241和后轮支架242上,由电机和减速机构组成的轮驱动机构245固定在后轮支架242上,对后轮244进行驱动。侧箱体232上设有前后贯通的插接槽2321,前轮支架241和后轮支架242分别从插接槽2321的前端和后端插入插接槽中并通过若干螺钉2322固定在侧箱体232上。

据此,底盘平台1具有支承面板2312和导向槽2311,设置于底盘平台上方的连接支架具有导轨221,而本发明可通过支承面板2312或导向槽2311和导轨221或其结合来提供连接各功能模块的连接支承面,使轮椅车能根据需要随意地增减功能模块,以快速方便地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市场。

座椅11上设有控制键盘(未画出),连接于控制键盘的多根电连接线布设于座椅11上并与连接在转轴下端的多芯插头3上的对应电连接端一一连接,连接于控制器的多根电连接线布设于底盘上并与设于基座上的多芯插座连接,在多芯插头3插入多芯插座4时,两者对应的电连接端一一对应地电连接,从而使对应的电连接线对应一一连接,将键盘控制器输出的控制指令由对应的电连接线传送到控制器中,由控制器处理后对轮椅车的运动进行控制。如若要使座椅平台1脱离底盘平台2,向上拔离座椅使转轴脱离插接座a,多芯插头3同时脱离多芯插座4,两者的多个电连接端的电连接分离。因此,座椅平台1与底盘平台2通过转轴12与插接座a进行插接或拔离时,具有多个电连接端的多芯插头3与多芯插座4同时进行电连接或电连接的分离,即机械与电连接与分离同时进行,使得受电控的座椅可插拔于底盘成为可能。

如图4并结合图1、2,转轴12为中心设有圆孔的空腔的结构,多芯插头3设于该空腔中。为使转轴具有通用性,便于与不同结构尺寸的多芯插头3连接,转轴12通过插头套30与多芯插头3连接。多芯插头紧配于该插头套30中,并通过插头套30与转轴上的对应孔的配合而同心地连接在转轴12的下端。座椅上的第一电连接线36均通过转轴中心的空腔引入多芯插头,使多芯插头3连接有多路电连接线。同样的为了使基座具有通用性,便于与不同尺寸的多芯插座4连接,多芯插座4通过插座套40连接在基座上的插接座下方,底盘上的电连接线均引入到多芯插座4上,使多芯插座4连接有多路电连接线。

如图5,多芯插头3包括插头本体31和多个第一电连接端33,插头本体31由绝缘材料制成圆管状,其管壁的一周向位置上设有沿轴向分布的多个引线孔35,该引线孔35一般为径向设置,与圆管状插头本体中心的圆柱形空腔相连通。第一电连接端33由导电材料制成,为了使第一电连接端33沿插头本体轴向排列在插头本体的外圆侧面上,采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环34,第一电连接端33和绝缘环34分别为与圆管状插头本体的外圆侧面相适配的圆环,本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端33的外径大于绝缘环34的外径。多个第一电连接端33沿轴向套接在插头本体31上,并由绝缘环34间隔;在对应于每一第一电连接端33轴向位置上设有对应的引线孔35,若干电连接线由插头本体中心的空腔引入并分别通过引线孔与对应的第一电连接端连接。

如图6、7,多芯插座4包括圆管状的插座本体41和第二电连接端43,插座本体41和第二电连接端43分别由绝缘材料和导电材料制成。第二电连接端43为由圆柱体块同心连接圆锥台块形成的柱体块,其圆锥台大端的直径小于圆柱体的直径,从而具有一个由圆柱体端面形成的台阶面,圆柱体块一端为大直径端,圆锥台块一端为小直径端。圆管状多芯插座本体中心的空腔是用于插接多芯插头的插入腔48,该插入腔48与第一电连接端33的外径相适配。在多芯插座本体的同一周向的多个轴向位置上分别设有端子孔49,该多个端子孔49用于放置第二电连接端43且与多个第一电连接端的轴向位置相对应,端子孔沿插入腔48的径向方向设置,并贯穿插入腔48的孔壁,该端子孔内侧端设有端面孔,端面孔直径小于第二电连接端的大端直径,端子孔外侧端设有内螺纹。为了使第二电连接端43能弹性地设置在多芯插座4上,多芯插座4还包括弹簧45和调节螺钉42,调节螺钉的中心设有孔,并旋接于端子孔的内螺纹端,弹簧45置于端子孔49中,一端通过端面孔伸入插入腔48而抵在第二电连接端43上,一端抵于调节螺钉42,通过调节调节螺钉42使第二电连接端43小直径端伸出向插接孔侧伸出而压触在对应的第一电连接端33上,与第一电连接端33电连接,通过调节调节螺母42旋入深度来调节两电连接端的相互抵紧程度,以保证较佳的电连接。第二电连接线46穿过调节螺母42中心处的孔引入端子孔与第二电连接端连接。

多芯插座4轴向定位于插座套40上并与之紧配合,通过插座套40固定在基座21上。插座套40侧壁的一周向位置上设有腰形孔402,该腰形孔与多芯插座4的端子孔49的周向位置相对应。多芯插座4下端对应于端子孔49的周向位置上设有引线孔槽47,第二电连接线46由插座本体中心的空腔并通过引线槽47引至端子孔外端一侧。

上述多芯插头3的圆管形插头本体31上还设有轴向定位台阶37、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卡槽。第一卡槽上卡接第一卡簧38,用以对多芯插头3插入多芯插座4的深度位置进行定位,以保证第一电连接端与第二电连接端一一对应的电连接位置关系。轴向定位台阶37对套设于插头本体31上的第一电连接端33和绝缘环34进行初始的轴向位置,第二卡槽内的第二卡簧39对套设于插头本体31上的第一电连接端33和绝缘环34进行最终的轴向限定,使其固定在插头本体31上。第二卡簧39对着多芯插座的一端设有倒角,该倒角面使多芯插头更容易地插入腔48内并处于第二电连接端43的前端,将其压向端子孔内,以使多芯插头以便容易地插入多芯插座中。

实施例2

如图8,本实施例的电动轮椅车与上述实施例1基本相同,即电动轮椅车包括座椅平台1、底盘平台2及多芯插头3和多芯插座4;同样底盘平台2包括底盘、基座21和连接支架22;但座椅平台1除包括座椅11和固定在座椅底部的转轴12外,还包括转动体13。本实施例的转动体13为圆锥滚子轴承内的转动体,由圆锥滚子轴承中的轴承内圈(未画出)、连接于该轴承内圈的保持架(未画出)和支承在保持架上圆锥滚子(未画出)组成,该转动体通过轴承内圈连接在转轴上;轴承外圈替代实施例1中的插接座a,而作为支承转动体13转动的支承套210连接在基座21上,使连接于转轴12的座椅11可转动地连接在设置于底盘平台2上的基座21上,也就是座椅平台1可转动地连接于底盘平台2,且这种连接是可插拔的。

由此座椅平台1在通过转轴12插入支承套210且转轴12上的转动体配置于支承套210而转动连接于底盘平台2,并通过同时进行相互插接的多芯插头3和多芯插座4,使分别处于座椅平台1与底盘平台2上的电连接线36、46一一对应电连接;而在转轴12拔出支承套210时,座椅平台1与底盘平台2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完全被分离。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9、10、11,本实施例的电动轮椅车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升降模块25,使座椅平台在相对底盘平台可拆分且具有水平转动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上下升降的功能。

升降模块25包括主要由前剪刀脚2511和后剪刀脚251组成剪式升降支架及具有可轴向移动输出轴2501的升降电机250。剪式升降支架采用了公知的剪式升降装置,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5731296a的中国专利申请。而具有可轴向移动输出轴的升降电机则采用公告号为cn205212628u的一种电机所公开的结构,其中的丝杆4作为升降模块中升降电机的可轴向移动的输出轴。

升降支架主要由剪刀脚组成,本实施例的升降支架具有两对四组剪刀脚,每组剪刀脚由交叉设置且中心铰接的前剪刀脚251和后剪刀脚252组成,每对剪刀脚由处于同一高度且平行的两组剪刀脚组成,两对剪刀脚上下设置,上下两对剪刀脚中处于同一侧的上下两组剪刀脚的对应相邻端通过一连接轴258相互铰接。处于上方的一对剪刀脚的两上端置于连接支架的导轨221上,且左端固定于导轨221上形成上固定端254,右端可在导轨221中移动,形成上自由端256。处于下方的一对剪刀脚的两下端置于主箱体的导向槽2311中,且左端固定,形成下固定端253,右端可在导向槽2311中移动,形成下自由端255。升降电机250置于主箱体231内,其可轴向移动的输出轴2501的上端与连接轴258连接,在对应于该输出轴部位的主箱体底部设有孔,输出轴2501的下端穿过该孔伸出主箱体外,由此可利用主箱体下部的空间,使轮椅车的结构更加紧凑。在输出轴2501向上移动时,上述的上、下自由端256、255分别向靠近上、下固定端254、253运行,升降支架带动连接支架上升,使连接在连接支架上方的座椅11上升;在升降电机输出轴2501向上移动时,升降支架上的上、下自由端分别向远离上、下固定端,升降支架带动连接支架下降,使连接在连接支架上方的座椅11下降。

为了更好地安全防护和更美观的外形,升降模块25还包括可伸缩的防护罩259,该防护罩具有如同手风琴式的折叠结构,设置在升降支架的外围,可伸缩防护罩259的下端连接在主箱体的支承面板2312上,上端设置在连接支架22上。当升降支架未上升时,可伸缩防护罩259处于折叠状态,当升降支架上升时,随着连接支架22的上升,可伸缩防护罩259被拉伸展开,直至连接支架22上升到最高位置。

实施例4

如图1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随动模块,并且使基座21可前后摆动地设置在连接支架22上,使座椅平台在具有水平转动的基础上还具前后摆动功能。

连接支架22上设有转动座222,基座21下端连接有转动轴,通过转动轴转动支承在该转动座222上。随动模块为具有可轴向移动输出轴261的随动电机26,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公告号为cn205212628u的一种已公开的电机,其中的丝杆作为电机可轴向移动的输出轴。为适配基座的摆动,随动电机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支架22上,为此连接支架22上还设有电机座223,随动电机可转动地连接在电机座223上。随动电机的可轴向移动的输出轴261的上端与基座21的一侧铰接,基座21通过随动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向移动而转动。由此在随动电机驱动下可实现座椅前后摆动的逍遥功能。

进一步的,随动模块还包括陀螺仪(未画出),并将陀螺仪设置在基座上或座椅上。陀螺仪优选设置在基座上,因为轮椅车的相关控制器设置在底盘上,将陀螺仪优选设置在基座上可使电连接线布设简洁。如若将陀螺仪设置在座椅上,陀螺仪发出的信号要经过多芯插头和多芯插座的传送。螺仪能对座椅水平状态进行感知,不断发出座椅位置状态的信号,相关控制器接收该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处理。当轮椅车下坡或下台阶座椅随之下倾时,相关控制器根据该座椅状态信号向随动电机26发出启动指令,输出轴261进行轴向移动,带动基座21转动,使插接在基座上的座椅11姿态通过转动进行调整,保持水平的状态,从而消除由于座椅下倾可能使坐在座椅上的人滑落的危险。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5

如图1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增加如上述实施例3所述的升降模块和实施例4所述的随动模块。

如同实施例3,升降模块25中的升降支架25a的下固定端253固定在导向槽2311中,下自由端255可在导向槽2311中移动;上固定端254固定于连接支架的导轨221上,上自由端256可在导轨221中移动;升降模块25中的可伸缩防护罩259下端连接在主箱体的支承面板2312上,上端连接在连接支架22上,在升降支架未上升时,可伸缩防护罩259折叠,在升降支架上升时,可伸缩防护罩259被拉伸展开。如同实施例4,随动模块至少包括具有可轴向移动的输出轴261的随动电机26,并且基座21可转动的连接在连接支架22上。连接支架22上设有转动座222和电机座223,基座21下端通过芯轴2181(参见图18、19)转动支承于转动座222,使之可芯轴中心做前后摆动。为适配基座的摆动,随动电机26可转动地设置在电机座223上,其可轴向移动的输出轴261的上端与基座21的一侧铰接。在基座上还设置了陀螺仪(未画出),陀螺仪感知基座21的水平状态(基座与座椅的水平状态一致),并将感知的水平状态信息传输给相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水平状态信息对随动电机26的输出轴261的轴向移动进行控制,以带动基座21的前后摆动。使座椅保持水平状态。

据此,本实施例的轮椅车在座椅平台相对底盘平台可拆分且可水平转动的基础上,还具有的升降的功能和前后摆动功能。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电动轮椅车是在实施例3、4、5的基础上对底盘箱体23的优化设计,本实施例的底盘箱体23如图14所示,主要由主箱体单元和侧箱体组成。

主箱体231由截取的设计为型材结构的主箱体型材和连接在该截取的主箱体型材前后两端的端板(未画出)构成,如图15,按所需的长度截取,并对截取的主箱体型材进行很少量的机加工制得主箱体231,如图16。

主箱体型材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矩形槽框2310、支承面板2312、连接面板2313、第一筋板2314、第一插接部件2318、第一扣接部件2319和定位筋2315。两第一插接部件2318分别设置在矩形槽框2311左、右侧板的外侧面上,两第一扣接部件2319设置矩形槽框的上端口,用以与侧箱体232连接;两支承面板2312分别水平且对称设置在矩形槽框的左右内侧面上;两第一筋板2314分别垂直设于对应的支承面板2312与矩形槽框的内侧底面之间;连接面板2313水平设置在支承面板下方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筋板2314,由此连接面板2313将矩形槽框2311的左右侧板连接成一体,大大增强了左右侧板抗外倾的强度;而连接面板两端分别与对应部位的支承面板2312、第一筋板2314之间形成导向槽2311,主箱体中的支承面板2312和导向槽2311等给座椅平台及功能模块的安装提供了连接平台,如图17、19(实施例3、5)中的升降模块25的下固定端253和下自由端255分别固定和可移动地设置在该导向槽2311中;如图18(实施例4),可伸缩防护罩259下端连接在支承面板2312上。

进一步的,为增加主箱体型材的刚性,在连接面板2313与矩形槽框的内侧底面之间设置垂直设置的两第二筋板2314s,两第二筋板一方面可增加连接面板2313的刚性,另一方面将连接面板2313下方的空间分隔为三个分容纳腔,由此可利用各分容纳腔,使置于底盘箱体内的器件分门别类地置于各分容纳腔中。例如电源、相关控制器中的电路板等可分别置于不同的分容纳腔中。为了方便定器件在容纳腔中定位,在对应于每一分容纳腔的腔底面上设置定位筋2315,并在连接面板的中心位置设置安装孔和定位筋2315,对应于安装孔2316位置处设有延伸孔2317,且延伸孔不大于安装孔,实施例3中的升降电机250部分处于安装孔中,并通过安装支架433置于主箱体内,升降电机的输出轴2501下端可穿过延伸孔伸出主箱体外。升降电机通过型材结构的主箱体使安装位置更加合理,可更有效合理地利用主箱体内部和下部的空间,从而使轮椅车结构紧凑。

此外,主箱体型材还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孔槽23111,该槽孔为缺少部分圆弧面的圆孔,这样的设计以便于型材的脱模,缺少的部分圆弧面不大于完整圆孔圆弧面的1/4。对所的截取的主箱体型材两端的孔槽23111进行攻丝,形成螺孔,用以连接两端的端板。

如图20,侧箱体232由设计为型材结构的对应的侧箱体型材截取制得。包括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内侧壁2321、外侧壁2322及设置在内侧壁上的第二插接部件2324和第二扣接部件2325,内侧壁与外侧壁围拢形成一个用于插接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的插接腔2326,第二插接部件2324和第二扣接部件2325分别与主箱体上的第一插接部件2318和第一扣接部件2319相适配,侧箱体通过第二插接部件与主箱体上的第一插接部件插合且通过第二扣接部件2325扣合于第一扣接部件2319与主箱体连接,并且通过在侧箱体内、外侧壁上设置的贯通孔2323及在主箱体的矩形槽框2310左右两侧对应位置上设置螺孔(未画出),由螺钉穿过侧箱体上的上述通孔旋接在螺孔中,而使侧箱体固定在主箱体上。

将主箱体和侧箱体均设计为型材,其一,使底盘箱体制作材料具有通用性,可根据不同型号轮椅车所对应长度来截取型材,由此可方便且快速满足不同型号轮椅车所带来的底盘尺寸变化需求,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其二,箱体内大部分所需的结构一次成型,可大大减少机加工量;其三,通过一些定位筋槽的设计,使装配于箱体内的零部件能快速定位,不需要对应的定位零件,从而使安装更加便捷;其四,结构更紧凑。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基于实施例4、5及实施例6中基于实施例4、5所对应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1的优化设计,并增加用以对转轴12轴向移动进行限定的轴向锁定机构,该轴向锁定机构结合于基座的设计中。

如图21-23,轴向锁定机构包括锁板121和锁槽272,锁板121设置在转轴12下部的圆周侧,锁槽272设置在下垫套27上,下垫套27是上端具有法兰边的圆形套管,锁槽272是由设置在下垫套27内腔的挡板271形成的锁板插入口,并与锁板121相适配。下垫套27位于支承套210的下方,其锁槽272的最大尺寸方向与轮椅车的前后或倒退方向垂直,座椅按其座入方向与轮椅车前后或倒退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将转轴12插入基座21中,也就是转轴上的锁板121以与锁槽272相适配的位置插入锁槽272中,之后转动座椅位置,锁板121进入挡板271的区域,若此时转轴4向上移动,将受到挡板271轴向限定,座椅转动90°或90°的奇数倍,锁板121的最大尺寸方向与锁槽272的最大尺寸方向垂直,即座椅座入方向与轮椅车前后或倒退方向平行,锁板121进入挡板271的区域最大,座椅不可能从底盘平台上拔出,从而可防止座椅意外脱离底盘平台。

一个能支承转动体和具有锁槽272的基座如图24、25,该基座设计为型材结构,该基座型材包括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上端板211、设置在上端板211下方的容纳腔213、设置在容纳腔内与上端板垂直的两竖直筋板210、设于容纳腔上端外侧的一侧的连接轴孔215和设于所述容纳腔外侧下端的摆动轴孔218,连接轴孔215至少设于容纳腔上端外侧的一侧,摆动轴孔218设于所述容纳腔外侧的下端。在容纳腔下端还可设置定位筋板2103。

基座21根据设定的尺寸截取并进行少量机加工制得。在截取的基座型材的上端板211上加工支承孔216,支承孔216的孔径大于两上端板211的间距,使支承孔216与两垂直筋板相交接,形成两定位槽口2101,下垫套通过其上的法兰边轴向定位在定位槽口上,支承套紧配在支承孔中且在下垫套上轴向定位。如若支承孔216的孔径小于两上端板211的间距,下垫套由下端在定位筋板2103上定位。在基座容纳腔的腔底面加工与支承孔同心的插座套孔2182,插座套孔2182与支承孔216贯通且同心,该插座套孔用于通过紧配合连接用以放置多芯插座的插座套40(参见图4)。在对应连接轴孔的侧边加工贯穿所述连接轴孔的连接槽口2151,推动基座21转动的随动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部置于该连接槽口2151,并通过穿接于连接轴孔215的芯轴与基座21铰接。基座21通过一穿接摆动轴孔218的芯轴转动连接于连接支架22上的转动座222。

由于基座采用专门设计的型材结构,一次成型,可大大节省机加工量,减少材耗,还方便安装其内的零件定位,大大提高装配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该型材结构其占用体积减小,空间利用率提高,使轮椅车结构更加紧凑。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基础上再设置一个用以驱动转轴转动的装置。

如图26,在座椅平台的转轴上设置一个锥齿齿轮17,在底盘平台的基座上设置一个齿轮驱动机构。该齿轮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电机292和锥齿轮291,旋转电机292为步进电机固定于连接支架22上,锥齿轮291连接在旋转电机295的转轴上,锥齿轮17固定在转轴12上且与锥齿轮291啮合。采用在座椅平台的转轴上设置齿轮和在底盘平台的基座上设置与该齿轮可啮合、分离的齿轮传动机构,可很好地适应二者可插拔的结合与分离方式,且在结合时可实现两者的传动连接。在转轴插入基座且转轴上的转动体配置与基座上的支承套后,主动锥齿轮291和被动锥齿轮17相互的啮合,只要启动旋转电机,通过主动锥齿轮291和被动锥齿轮17的啮合传动,就可使座椅转动

在座椅11上的转轴12插入基座上的支承套(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外圈)31且转轴上的转动体(圆锥滚子轴承中的圆锥滚子、保持架和轴承内圈)配置于支承套210中,同时转轴12端部连接的多芯插头3插入基座21上的多芯插座4中,此刻被动锥齿轮17与主动锥齿轮291啮合,由此实现座椅平台1与底盘平台2的可插拔地转动连接,只要启动旋转电机,通过主动锥齿轮291和被动锥齿轮17的啮合传动就可使座椅转动;而在需要座椅平台与底盘平台分离时,通过转轴拔离基座,而与底盘平台分离。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在基于实施例4、5及实施例6中基于实施例4、5所对应实施中所述基座21的又一种优化设计,基座设计结合了另一种转轴旋转驱动机构和另一种轴向锁定机构做出的。

如图27,本实施例的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电机293、齿轮17、齿条296、螺杆294和螺母191,齿轮17是一直齿轮,固定在转轴12上,齿条296与螺母191连接且与齿轮17啮合,螺母螺旋于螺杆,该螺杆连接在旋转电机的转轴上。

如图28,基座21为型材结构,该基座型材包括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上端板211、容纳腔213、定位筋板和导向筋214,容纳腔设于上端板211的下方,定位筋板至少具有平行于上端板的定位平面212,并将容纳腔213内分隔为上、下容纳腔,一组与定位平面212垂直的导向筋214将下容纳腔分隔为处于中部的中间容纳腔和处于两侧的侧容纳腔217,一组导向筋由上下并列设置且相互有间距的两导向筋214组成,并分别由定位筋板的下端面向下和容纳腔的对应下侧腔壁面向上延伸出。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轮椅车的前后摆动功能,将基座21可转动地设置在底盘平台2上,由此基座型材还设有沿基座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摆动轴孔218和连接轴孔215,摆动轴孔218设于所述容纳腔外侧的下端,连接轴孔215至少设于容纳腔上端外侧的一侧。

基座21根据设计的尺寸对基座型材进行截取,并在截取的基座型材的上端板211上加工支承孔216,支承套210固定于该支承孔216且以定位筋板作为轴向定位面。在定位平面212上加工可让转轴12上的齿轮4通过的孔2121,并在中间容纳腔底部加工插座套孔(未画出),这些孔都与支承孔共轴线并相互贯通,插座套孔垂直交接于位于基座下端的摆动轴孔218,将摆动轴孔218分隔为两段,基座21通过分置于两段摆动轴孔218中的两芯轴转动连接于连接支架上的转动座222(可参见图18、19)。插座套40设置在该插座套孔中(参见图29),多芯插座4固定于插座套40中。在对应连接轴孔的侧边设置贯穿连接轴孔的连接槽口2151,一控制基座21转动的驱动杆其端部置于该连接槽口2151中,该驱动杆通过穿接于连接轴孔215中的连接轴,而与基座21铰接。本实施例的驱动杆是一种电机的输出轴,该电机的输出轴可轴向移动(参见公开号为cn201520922383,名称为一种电机的中国专利),该电机可摆动地设置在底盘平台2上,通过输出轴的轴向移动推动座椅转动。使座椅的前后水平状态可调,例如结合一个水平传感器(陀螺仪)即使爬坡时,也可保持座椅的水平状态,还可通过输出轴的往复轴向移动使座椅前后摆动,具有逍遥的摆动功能。

如图29、30,上述的旋转驱动机构设置在基座21内,其中的旋转电机293置于一侧容纳腔217中,齿条296上设有与导向筋214相适配的导向槽,并通过导向槽与导向筋的嵌合滑动设置于基座21上。当电机19转动时,螺杆294转动,螺母191轴向移动,螺母191带动齿条296运动,齿条啮合传动齿轮17,使转轴12旋转。

基座21的容纳腔213外侧壁的m处及对应侧的导向筋214上的n处设有贯通的安装孔,一种市售的弹性插拔销28通过该安装孔设置可弹性移动地设置在基座21上,其内侧端插入转轴12上的环形凹槽124中,该弹性插拔销28和凹槽124构成轴向锁定机构。在座椅11要与底盘平台2分离时,向外拉动插拔销28,其内侧端移出转轴12上的环形凹槽42,使座椅11能拔离车体;不再向外拉动插拔销28则在弹力作用下自动回位,插拔销28作用在转轴12的环形凹槽124中,使转轴的轴向位置被限定。

此外,上述基座21对应的型材还包括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在容纳腔下端的平面定位筋2131,或包括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在摆动轴孔218的下端的下端平面2132,或包括平面定位筋2131和下端平面2132,且两者共面。由此本实施例的基座21可用于不需要前后摆动功能轮椅车的基座,也就是基座21可通过两定位筋2131.和摆动轴下端的平面2132或两平面定位筋2131和摆动轴下端的平面2132在连接支架上定位,并固定连接于连接支架22而非转动连接于连接支架,如同实施例2。据此,该基座具有更好的通用性,适用于各种功能轮椅车的搭建需求。

另外,上述基座21可用于座椅转动非电动驱动(即手动)的状态,如若轮椅车是非电动驱动型,该基座21的侧容纳腔212中不再放置齿轮驱动机构,转轴12上不再安装齿轮17。

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基座21具有十分好的通用性,为本发明轮椅车的功能模块的搭建提供了基础的模块化零件。

同样,本实施例的基座具有上述基座的优点,同时由于本实施例的基座结构更为巧妙,使齿轮驱动机构容纳于其中而整个基座高度也不超过10公分,从而使轮椅车的结构紧凑。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座椅固定于座椅底部的转轴12周向位置的进行限定而设置的转轴周向锁定机构,以及对锁定于一位置上的座椅再次转动前进行解锁的解锁机构22,如图31。

如图32,锁定机构包括设有至少两个销孔285的转盘280和弹性定位销单元281,转盘280固定在座椅底部,两个销孔设置在转盘280的同一圆周方向上,相对转盘的旋转中心呈点对称设置,即周向夹角为180°。如图33,弹性定位销单元281由压缩弹簧2811、弹簧挡圈2812和定位销2810组成,弹簧挡圈2812卡设于定位销281上部,压缩弹簧2811套设定位销281且自由端通过抵触于弹簧挡圈2812与定位销281连接,定位销2810通过压缩弹簧2811设置在定位销座2813内,定位销座2813固定在基座21上并处于转盘280下方且对应于销孔的转动路径上,在转盘280上的销孔282转动到定位销2810上方时,压缩弹簧向上的作用力使定位销281弹起插入销孔282且上端部分伸出转盘280上端面,使转盘280固定。

如图34-37所示,解锁机构包括转动设于转盘280上方且可相对转盘转动的解锁环283和两解锁单元(也可以设置更多个),解锁环283下端面接近或贴合于转盘280上端面,两解锁单元均布在解锁环283对应于销孔282的圆周向方向上,每一解锁单元至少由相对解锁环283转动方向前后设置的推抵斜面2830和可上下弹性移动的弹性压制销单元组成,形成二级解锁。推抵斜面2830沿转动方向由高至低斜置且低端交接于解锁环283的下端面,形成该下端面上方的一个解锁腔2837,本实施例在推抵斜面2830上端边还设置了上抵触面2833,使解锁腔2837成梯形体的空腔。在推抵斜面2830后侧的下端面2834上设置孔2835,用于放置弹性压制销单元。弹性压制销单元采用碰珠组件285(由压紧螺钉2851、弹簧2852和钢珠2850组成),其下端在弹力作用下露出下端面2834。解锁过程如图38所示,解锁环283转动,其一解锁单元位置转动到相对定位销281位置,定位销281伸出转盘280上端面的上端部分于解锁腔2837中,其上端首先抵触在上抵触面2833上如图38,接着定位销281上端部分触接推抵斜面2830如图38,推抵斜面2830随解锁环283转动不断向下压触定位销281,直至定位销281移出解锁腔处于解锁环的下端面2834的下方如图38,此时完成一级解锁;接着,在解锁环283上的碰珠组件285转动到销孔282位置,碰珠组件285压入销孔282并下压定位销281,如图38,定位销281完全压出销孔282,转盘280可以转动,此时完成二级解锁。

本实施例设置了两个销孔282,在正常向前行驶时,座椅底部的转盘上一销孔282处于定位销281上方位置,使座椅在该前进位置上被定位,在座椅旋转180°对着后退方向时,另一销孔282处于定位销281上方位置,使座椅在该后退位置上被定位。这样可通过座椅180°旋转改变原有轮椅车的驱动方式,例如使原来后驱动变为前驱动方式,或使原来前驱动变为后驱动方式,可大大方便轮椅车的驾驶操作。销孔282不限于上述两位置设置,如若座椅需要旋转到其他位置,并需要在其旋转的位置上定位时,可以在转盘的对应位置上设置对应的销孔282,以使座椅转动到所需位置时所对应的销孔处于定位销281上方,被定位销281插入锁定。

如图39,解锁环283的转动通过手动驱动,为此解锁机构中还设有一端设有手柄2841的操纵杆284,并在解锁环283一侧设置传动臂2831,在转盘280一侧设置沿周向开设的限位槽孔2801,传动臂2831从该限位槽孔2801伸出转盘280与操纵杆284的另一端连接,操纵杆一端的手柄2841处于座椅的右侧或左侧一侧,操纵操纵杆284解锁环283转动,转动被限定在限位槽孔2801的范围内。

解锁环283的上端面设有四个限位凸起2832,座椅底部设有与限位凸起2832适配的用于限定解锁环283旋转路径的限位凹槽111(如图36所示),解锁环283通过限位凸起2832配置于限位凹槽111中而转动地连接在座椅底部,并接近或贴合于转盘上端面转动。本实施例的限位凹槽111由限位圆环壁1111和沿一圆周上分布的四个圆弧壁1112组成,圆弧壁1112处于圆环壁1111内侧,且圆弧壁1112的弧长大于两相邻圆弧壁间隔的弧长。

为了保证解锁环283稳定地支承在转盘280上,且使解锁环283下端面接近或贴合于转盘280上端面,在解锁环283上端设置四个弹性压制销单元,该弹性压制销单元为上述的碰珠组件,该四个碰珠组件分别设置在座椅底部对应的放置孔112中,本实施例的放置孔112设置在每一圆弧壁1112外侧,如图36所示,碰珠下端露出放置孔112外弹性地压制在解锁环283上端上。

完成一次解锁后,解锁环283要回位至初始状态,本实施例采用四个扭簧286,四个扭簧286均布在解锁环内,且套设在座椅底部的柱体113上,参见图23,每一扭簧一端固定于转盘,另一端穿过由两相邻圆弧壁间隔形成的空档触压于解锁环283上的限位凸起2832。解锁环283在传动臂2831的传动下转动并使扭簧产生扭转,在对传动臂2831的传动结束后,在扭簧扭力作用下解锁环283回位。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0的基础上对齿轮驱动机构中的旋转电机的开关设置的实施例。驱动电机的电源开关采用接近开关,将该接近开,196设于锁定机构中定位销281的下方,如图40,利用定位销281上下移动来触发或关闭接近开关。解锁时,先后受到推抵斜面2830和弹性压制销单元272的向下推抵,被完全推出转盘的销孔282,定位销281处于最下端位置,该位置正好触发驱动电机的接近开关196,旋转电机开始工作,带动对应的齿轮驱动机构运动,从而传动转轴上的齿轮,使此刻不受定位销限定的转轴旋转;待转轴旋转180°后,转轴上的另一销孔正好处于定位销位置,定位销弹入该销孔中,定位销下端与接近开关分离,如图41,旋转电机停止工作。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是在座椅的侧边设置附设功能件连接装置,使轮椅车具有一些附设功能,比如可附设轮椅车遥控器的托架、杯托、书报架等,以便满足一些使用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如图42、43,座椅11的侧边设有用于与连接装置连接的连接凹槽116。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件101、固定件102和连接附设功能件的支承杆103。连接件101设为型材结构,该型材结构的连接件101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的插接部1013和插接槽,插接部1013与座椅侧边的连接凹槽116相适配,连接件101通过插接部插接于座椅11的侧边的连接凹槽116而与座椅11连接。插接槽包括平行设置两个插接块插接槽1012和一个导向块插接槽,插接槽均为t型槽,用于与固定件102连接。

固定件102包括连接座1021、旋紧螺钉1022、卡箍1023和连接螺钉1024,连接座1021的一端面上设有分别与两插接块插接槽和一个导向销插接槽适配的对应两个t型插接块1022和一个导向销1023,t型插接块1022和导向销1023分别插接于对应的插接槽中;连接座1021通过导向销1023沿导向插接槽1014滑动,以确定固定件102连接于座椅的位置;在连接座上设有一贯穿插接块的螺孔,旋紧螺钉1022旋接于该螺孔,旋动螺钉1022并使螺钉的底端紧抵t形的插接槽的槽底面,如若继续旋动螺钉,t型插接块1022相对螺钉向上移动,使t型插接块上端紧抵t形插接槽的上端,从而使固定件102固定在插接槽中。卡箍1023通过连接螺钉连接在连接座1021的另一端面,支承杆103的一端通过卡箍1023连接在固定件上,另一端连接功能附件。例如连接一个控制键盘座104,如图43,可控制轮椅车运动的控制键盘套设在该控制键盘座104中。再例如,连接一个杯托105,或书报架106,如图44。

如图45,支承杆103是由数个连接杆1031两两之间通过阻尼铰链1032连接形成的可弯折的杆,阻尼铰链1032中的两个转动件10321、10322通过由弹性元件(未画出)相互贴紧,外力使两者相对转动时,相互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以致在外力不是足够大的情况下,两转动件不能相对转动,能保持两者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当需要调整支承杆103一端连接的附加功能件的位置时,通过施加一定的外力,使支承杆103的形态产生变化,以达到位置调整目的。

连接件101上的插接孔1011可用于连接功能件,如接踏板件19通过从座椅两侧的连接件前端插入插接孔1011而方便地连接在座椅上。该孔不限于插接连接踏板件12,也可以用于插接其他功能件。插接

实施例13

如图46,作为一种替代结构,转动体13可以由轴承131和连接套132组成,轴承131可采用圆锥滚子轴承,该圆锥滚子轴承内圈固定在转轴上,连接套132固定在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上,连接套132的廓形为由圆弧面1322和平面1321组成的非圆形的星形状;支承套210内设有与该连接套廓形相适配的星形状内腔;在座椅通过转轴插入支承套210且连接套132配置于支承套210内腔时,支承套210与连接套132虽无相对转动,但与连接套132内的圆锥滚子、保持架及轴承内圈有相对转动。座椅转动时,转轴12及连接在转轴上的圆锥滚子轴承131的圆锥滚子相对轴承的外圈1311接套132及支承套210转动,由此实现座椅与车体的转动连接。

实施例14

由于轮椅车上的座椅的平面转动,并不是连续经常的动作,转动体13也可以用非滚动摩擦的转动实体快来替代。转动实体块可以是圆柱形实体块的圆柱形转动体13a,如图47;或可以是圆锥台形实体块的圆锥台形转动体13b,如图48;或可以是球面形实体块的球面形转动体13c,如图49。这些转动体连接在转轴11上,在转轴11插入基座21时,上述实体块的转动体可转动地支承在所对应支承套210内,对应支承套的内腔与支承于其中的转动体形状相适配。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如若座椅平台1不需要相对底盘平台2转动,在转轴12上设置非圆形的插接体14,如图50,并将插接座a内腔设为形状与该插接体相适配的内腔。在座椅平台1通过转轴12插入底盘平台2时,转轴12插入插接座a,转轴12及转轴下端的多芯插头3能同心地分别插入基座21上的插接座210和多芯插座4中。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基本同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将多芯插座4通过插头套30连接在转轴11的下端,多芯插头3通过插座套40连接在基座21上。多芯插头3的结构与实施例1所述结构相同,多芯插座4与实施例1略有不同,在实施例1中,多芯插座4下端对应于端子孔49的周向位置上设有引线孔槽47,本实施例在多芯插座4的最上端的端子孔49上方设有引线孔槽47,为了配合由座椅引入的第一电连接线引入多芯插座4,对应的插头套30端部设有引线缺口307。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