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黄解毒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99938阅读:8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具体是一种牛黄解毒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牛黄解毒片,中成药名。为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牛黄解毒片是很多家庭常备的“祛火药”。现有的市售使用使用具有以下缺点:治疗效果仍有待提高,且治疗周期较长。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牛黄解毒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牛黄解毒片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牛黄解毒片,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牛黄4-8份、葫芦8-15份、橄榄5-10份、栀子5-10份、麻黄2-5份、枳壳3-7份、皂角刺5-10份、通草5-8份、秦皮6-10份、路路通4-8份、水菖蒲2-5份、赤小豆2-5份、生姜2-6份、小蓟1-3份、环糊精1-3份、山药淀粉1-3份。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牛黄6份、葫芦11份、橄榄8份、栀子7份、麻黄4份、枳壳4份、皂角刺7份、通草6份、秦皮8份、路路通5份、水菖蒲4份、赤小豆3份、生姜5份、小蓟2份、环糊精2份、山药淀粉2份。一种牛黄解毒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将牛黄、葫芦、橄榄、栀子、麻黄、枳壳、皂角刺、通草、秦皮、路路通、水菖蒲、赤小豆、生姜和小蓟分别经过清洗、干燥后,然后分别粉碎机粉碎过筛40-60目,备用;(2)将牛黄、葫芦、生姜、橄榄、栀子、麻黄、枳壳、皂角刺、通草、秦皮和路路通加入提取罐中,加入10-20倍量水,加热煮沸后加入水菖蒲、赤小豆和小蓟,煎煮40-50min,过滤;滤渣加6-8倍量水再煎煮20-50min,过滤,合并两次煎煮液置于双效节能浓缩器中,将滤液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1.5的浸膏,备用;(3)取环糊精、山药淀粉,加水搅拌均匀得浆料,浆料过40-50目筛备用;(4)将上步所得浆料按1:(5-8)的比例加入步骤(2)所得浸膏中,搅拌均匀后造粒,颗粒于40-48℃干燥至水分含量为3.8%,然后将颗粒进行压片、包糖衣,即得成品。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按照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将牛黄、葫芦、橄榄、栀子、麻黄、枳壳、皂角刺、通草、秦皮、路路通、水菖蒲、赤小豆、生姜和小蓟分别经过清洗、干燥后,然后分别粉碎机粉碎过筛50目,备用。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将牛黄、葫芦、生姜、橄榄、栀子、麻黄、枳壳、皂角刺、通草、秦皮和路路通加入提取罐中,加入12倍量水,加热煮沸后加入水菖蒲、赤小豆和小蓟,煎煮45min,过滤;滤渣加7倍量水再煎煮35min,过滤,合并两次煎煮液置于双效节能浓缩器中,将滤液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4的浸膏,备用。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取环糊精、山药淀粉,加水搅拌均匀得浆料,浆料过45目筛备用。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4)将上步所得浆料按1:6的比例加入步骤(2)所得浸膏中,搅拌均匀后造粒,颗粒于45℃干燥至水分含量为3.8%,然后将颗粒进行压片、包糖衣,即得成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牛黄解毒片对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大便秘结等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周期短,且长期服用几乎无毒副作用,更加安全;且经过临床试验证实,该药物对于感冒、痘痘也具有较好的疗效,增加了药物的附加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一种牛黄解毒片,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牛黄4份、葫芦8份、橄榄5份、栀子5份、麻黄2份、枳壳3份、皂角刺5份、通草5份、秦皮6份、路路通4份、水菖蒲2份、赤小豆2份、生姜2份、小蓟1份、环糊精1份、山药淀粉1份。一种牛黄解毒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将牛黄、葫芦、橄榄、栀子、麻黄、枳壳、皂角刺、通草、秦皮、路路通、水菖蒲、赤小豆、生姜和小蓟分别经过清洗、干燥后,然后分别粉碎机粉碎过筛40目,备用;(2)将牛黄、葫芦、生姜、橄榄、栀子、麻黄、枳壳、皂角刺、通草、秦皮和路路通加入提取罐中,加入10倍量水,加热煮沸后加入水菖蒲、赤小豆和小蓟,煎煮40min,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再煎煮20min,过滤,合并两次煎煮液置于双效节能浓缩器中,将滤液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的浸膏,备用;(3)取环糊精、山药淀粉,加水搅拌均匀得浆料,浆料过40目筛备用;(4)将上步所得浆料按1:5的比例加入步骤(2)所得浸膏中,搅拌均匀后造粒,颗粒于40℃干燥至水分含量为3.8%,然后将颗粒进行压片、包糖衣,即得成品。实施例2一种牛黄解毒片,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牛黄8份、葫芦15份、橄榄10份、栀子10份、麻黄5份、枳壳7份、皂角刺10份、通草8份、秦皮10份、路路通8份、水菖蒲5份、赤小豆5份、生姜6份、小蓟3份、环糊精3份、山药淀粉3份。一种牛黄解毒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将牛黄、葫芦、橄榄、栀子、麻黄、枳壳、皂角刺、通草、秦皮、路路通、水菖蒲、赤小豆、生姜和小蓟分别经过清洗、干燥后,然后分别粉碎机粉碎过筛60目,备用;(2)将牛黄、葫芦、生姜、橄榄、栀子、麻黄、枳壳、皂角刺、通草、秦皮和路路通加入提取罐中,加入20倍量水,加热煮沸后加入水菖蒲、赤小豆和小蓟,煎煮50min,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再煎煮50min,过滤,合并两次煎煮液置于双效节能浓缩器中,将滤液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5的浸膏,备用;(3)取环糊精、山药淀粉,加水搅拌均匀得浆料,浆料过50目筛备用;(4)将上步所得浆料按1:8的比例加入步骤(2)所得浸膏中,搅拌均匀后造粒,颗粒于48℃干燥至水分含量为3.8%,然后将颗粒进行压片、包糖衣,即得成品。实施例3一种牛黄解毒片,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牛黄6份、葫芦11份、橄榄8份、栀子7份、麻黄4份、枳壳4份、皂角刺7份、通草6份、秦皮8份、路路通5份、水菖蒲4份、赤小豆3份、生姜5份、小蓟2份、环糊精2份、山药淀粉2份。一种牛黄解毒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将牛黄、葫芦、橄榄、栀子、麻黄、枳壳、皂角刺、通草、秦皮、路路通、水菖蒲、赤小豆、生姜和小蓟分别经过清洗、干燥后,然后分别粉碎机粉碎过筛50目,备用。(2)将牛黄、葫芦、生姜、橄榄、栀子、麻黄、枳壳、皂角刺、通草、秦皮和路路通加入提取罐中,加入12倍量水,加热煮沸后加入水菖蒲、赤小豆和小蓟,煎煮45min,过滤;滤渣加7倍量水再煎煮35min,过滤,合并两次煎煮液置于双效节能浓缩器中,将滤液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4的浸膏,备用。(3)取环糊精、山药淀粉,加水搅拌均匀得浆料,浆料过45目筛备用。(4)将上步所得浆料按1:6的比例加入步骤(2)所得浸膏中,搅拌均匀后造粒,颗粒于45℃干燥至水分含量为3.8%,然后将颗粒进行压片、包糖衣,即得成品。本发明的理论依据:牛黄:性味:苦,凉。归经:入心,肝经。功能:开窍豁痰,息风定惊,清热解毒。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迷,癫病发狂,惊风抽搐,胎毒,痈肿疔毒,口疮喉肿。葫芦:性味:酸、涩,温。甘,平。入肺、胃、肾经。功能主治:止泻,引吐。用于热痢,肺病,皮疹。利水消肿:用于重症水肿及腹水。利尿,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腹水,颈淋巴结结核。可用于辅助治疗水肿腹胀、烦热、口渴、黄疸、疮毒以及肾炎、肝硬化腹水等症。另有润肌肤的优点,能抗病毒并防癌。橄榄:橄榄味甘酸,性平,人脾、胃、肺经,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除烦醒酒之功,适用于咽喉肿痛、烦渴、咳嗽痰血等。《日华子本草》言其“开胃、下气、止泻”。《本草纲目》言其“生津液、止烦渴,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鱼蟹毒”。《滇南本草》言其“治一切喉火上炎、大头瘟症,能解湿热、春温,生津止渴,利痰,解鱼毒、酒、积滞”。栀子: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麻黄:药理作用:发汗、平喘、利水。1、发汗。仅在人加热时能增加其发汗量,动物实验尚未证实本品单独应用时有发汗效应。2、解热。麻黄发挥油及其主要成分松油醇,对正常小白鼠均有降温作用。3、解除支气管痉挛。麻黄硷和伪麻黄硷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且作用较缓和而持久,故能使呼吸平顺而止喘,亦即所谓“宣通肺气平喘”。4、利尿。伪麻黄硷有明显利尿作用。5、升压。麻黄硷能收缩血管而升高血压,其作用缓进而持久,可维持数小时。6、抗病。麻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枳壳: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入脾、胃二经。功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主治:食积痰滞不消,胸腹痞满胀痛,肝郁气滞,胁痛及下痢等症。皂角刺:辛,温。归肝、胃经。1.消肿托毒:用于消肿排脓,疮疡肿痛,脓熟不溃,单用或配活血药同用。2.祛风杀虫:用于麻风,顽癣等症。通草:性味:味甘;淡;性微寒。①《本草拾遗》:无毒。②《医学启源》:气平,味甘。③《本草蒙筌》:味甘淡,气平。④《纲目》:甘淡,寒,无毒。归经:入肺、胃经。①《纲目》:入太阴肺、阳明胃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大、小肠三经。③《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太阳,手少阴、太阳。功效与作用:清势利水;通乳。主淋症涩痛;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湿温病;小便短赤;产后乳少;经闭;带下。用于湿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①《日华子本草》:明目,退热,催生,下胞,下乳。②《本草图经》:利小便,兼解诸药毒。③《医学启源》:除水肿癃闭,治五淋。《主治秘诀》云,泻肺。④《本草缶要》:治目昏耳聋,鼻塞失音。⑤《长沙药解》:通经闭,疗黄疸,消痈疽,利鼻痈,除心烦。秦皮:性味:味苦、涩,性寒。归经:归肝、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主治: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路路通:性味:味苦,性平。归经:肝、肾经。功能:有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的作用。主治:用于关节痹痛,麻木痉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水菖蒲:性味:性微温、味辛、气香。功能:祛风痛窍、温中健胃、化气除痰。主治、用量和用法:痰肿水肿,配伍用。赤小豆:性味:甘、酸、平。归经:入心、小肠经。功能:除湿利水,消肿解毒,和血排脓。主治:水肿脚气,泻痢下血,热毒痈肿。生姜:性味:辛、微温。归经:入肺、脾、胃经。功能:解表散寒、止呕、除痰、解毒。主治:感冒风寒,呕吐,痰多喘咳;解半夏、南星、鱼蟹毒。小蓟:性味:甘、凉。归经:入肝经。功能:凉血、止血。功同大蓟而力弱,且不如大蓟之善消痈肿。主治:吐血、尿血、外伤出血、传染性肝炎、肝肿大。一、临床病例:1、合肥王女士,25岁,患有口腔溃疡,伴随出血、流脓症状,疼痛难忍,无法进食,使用本药2天后治愈。服用期间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2、苏州林女士,28岁,患有牙龈出血,刷牙时出血严重,治疗1天后,病情明显改善,治疗2天后治愈。服用期间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3、安庆周先生,35岁,患有牙痛2天,作息时间不规律,服用药物后并未好转,治疗1天后痊愈。服用期间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4、常州刘先生,40岁,感冒3天,咽喉疼痛,使用本药治疗2天后感冒痊愈,疼痛消失。服用期间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5、广州王女士,25岁,大便秘结,吃了许多药物都不见疗效,使用本药2天后痊愈。服用期间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6、福州黄先生,55岁,风寒感冒,精神萎靡,使用本药物2天后痊愈。服用期间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7、四川王先生,27岁,病毒性感冒,使用本药2天后治愈。服用期间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8、宿州马先生,男,39岁,胸闷,精神烦躁易怒,面部起痘,使用本药物2天后精神恢复平静,胸闷症状消失,痘痘消失,痊愈。服用期间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9、阜阳赵女士,40岁,患有慢性咽炎,且面部青春痘,使用本药10天后,痘痘变平坦,慢性咽炎症状消失,基本治愈。服用期间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二、本发明实施例3临床疗效观察本发明的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均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实验方法:选择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大便秘结症状的病例200例,年龄12-70岁。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0人,试验组服用实施例3制备的牛黄解毒片,对照组服用市售牛黄解毒片,临床观察结果见下表:项目实验人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实施例3100人39人37人21人3人97对照组100人18人36人25人21人79本发明的牛黄解毒片对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大便秘结等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周期短,且长期服用几乎无毒副作用,更加安全;且经过临床试验证实,该药物对于感冒、痘痘也具有较好的疗效,增加了药物的附加值。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