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以及注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996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以及注射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以及注射组件。



背景技术:

脊柱内镜手术等微创手术已广泛开展,手术中通常采用局部麻醉的麻醉方式。一般在穿刺针穿刺过程中沿途同时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可达到手术的麻醉需求。但是在患者的手术穿刺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尤其对于手术经验相对缺乏的术者,初次穿刺可能无法达到手术靶点,需要再次调整穿刺位置以确保在精确的手术靶点进行手术。这样,一方面,经调整后的穿刺路径与原穿刺路径不同;另一方面,随时间推移局部麻醉药物逐步失效,进而导致麻醉效果减弱。而调整后的穿刺路径(手术靶点)处需要扩张软组织以置入内镜进行手术,若发生麻醉效果不佳的情况,这将极大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术者的手术压力,进而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手术风险增加,甚至影响手术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以及注射组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插入病人皮下,用于供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内管,供导丝穿过;外管,与内管同轴,套设在内管外;以及环形顶面,设置在内管和外管的顶端,与内管的外壁以及外管的内壁连接,与内管以及外管配合构成顶端密封的注射腔,其中,外管的预定位置处设置有将注射腔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口,该通道口呈圆筒状,供注有局部麻醉药物的注射针插入,外管具有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上端部分为圆筒状,下端部分为漏斗状,从上端部分到下端部分的连接处为平滑过渡。

在本发明提供的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内管的长度与外管的长度相等,该长度的范围为24~28cm,

外管的上端部分的长度为20cm,下端部分的长度为4~8cm。

在本发明提供的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内管的内径为1~1.2mm,外管的上端部分的内径为4mm,下端部分的最小内径为3.5mm。

在本发明提供的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内管的壁厚与外管的壁厚相等,该壁厚不大于0.5mm。

在本发明提供的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通道口的内径为4mm。

在本发明提供的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通道口的轴向长度为7~8mm。

在本发明提供的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预定位置与环形顶面的距离小于10mm。

在本发明提供的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外管的外壁还具有刻度,最小刻度为1m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局部麻醉药物的注射组件,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注射器;以及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供注射器的针头插入,其中,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为上述的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

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因为内管、外管以及环形顶面构成了顶端密封的注射腔,所以,术者可以通过露在皮肤表面的通道口插入注射器的针头,进而将注射器内的局部麻醉药物注入手术靶点处。这样的二次精确麻醉,使得麻醉效果得到改善,同时也减轻了患者手术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在a-a截面的剖视图;以及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以及注射组件作具体阐述。

本实施例的局部麻醉药物的注射组件包括:注射器以及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为俯视图。

图1~2所示,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100采用不锈钢材质。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100包括:内管10、外管20以及环形顶面30。内管10、外管20以及环形顶面30一体成型。

内管10用于供导丝穿过。内管10的内径d1为1~1.2mm,d1尺寸根据导丝直径相应而设置。

外管20与内管10同轴,套设在内管10外。外管20的长度与内管10的长度,该长度l的范围为24~28cm,在本实施例中,长度l为25cm。外管20的壁厚与内管10的壁厚相等,该壁厚δ不大于0.5mm。外管20具有上端部分20a和下端部分20b。上端部分20a为圆筒状,长度为20cm,内径d2为4mm。下端部分20b为漏斗状,长度为5cm,最小内径d4为3.5mm。外管20从上端部分20a到下端部分20b的连接处为平滑过渡。

外管20在预定位置设置有圆筒状的通道口21。通道口21用于供注射针插入。预定位置与外管20顶端的距离h小于10mm。通道口21的轴向长度k为7~8mm,在本实施例中,轴向长度k采用8mm的设置。

图3是图2在a-a截面的剖视图。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道口21的壁厚与外管20的壁厚相等。通道口21的内径d3为4mm,可供注射器的接头直接插入,方便快捷。

外管20的外壁还具有刻度(图未示),最小刻度为1mm。由于具有这样的刻度设置,因此,术者可根据刻度来判断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100插入患者的皮下的深度,使得对手术靶点的深度位置把握更加准确。

如图1所示,环形顶面30设置在内管10和外管20的顶端,与内管10的外壁以及外管20的内壁连接,与内管10以及外管20构成顶端密封、下端通孔的注射腔40。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第一步,术者采用穿刺针对患者脊柱的手术靶点进行穿刺并在穿刺过程中同时注射局部麻醉药物。

第二步,根据需要调整穿刺路径。在穿刺路径调整后,穿刺针位于目标的手术靶点位置处。

第三步,拔出穿刺针针芯,插入导丝300。然后拔出穿刺针套管,保留导丝300(如图4所示)。

第四步,如图4所示,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100沿导丝300插入患者皮肤下脊柱的手术靶点处。

第五步,术者采用注射器200通过通道口21向注射腔40内再次注射局部麻醉药物(药物流向如图4中箭头所示),实现自皮肤至手术区域的二次精确麻醉,以改善麻醉效果。

第六步,麻醉效果达到后,采用软组织扩张器对手术区域进行软组织扩张,然后进行后续的脊柱内镜手术。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因为内管、外管以及环形顶面构成了顶端密封的注射腔,所以,术者可以通过露在皮肤表面的通道口插入注射器的针头,进而将注射器内的局部麻醉药物注入手术靶点处。这样的二次精确麻醉,使得麻醉效果得到改善,同时也减轻了患者手术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道口的内径为4mm,可供注射器的接头直接插入,方便快捷。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外管的外壁具有这样的刻度设置,所以术者可根据刻度来判断局部麻醉药物注射用套筒插入患者的皮下的深度,使得对手术靶点的深度位置把握更加准确。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外管的下端部分呈漏斗状,从上端部分到下端部分为平滑过渡,可以减小阻力,所以套筒插入病人皮下时,由于这样结构设置,使得其进入病人皮肤更加容易。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