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28158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美容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日光照射,自然老化,痤疮和遗传等导致皮肤出现黑斑与皱纹,失去光彩且变得松弛,日常人们通过涂抹护肤品,如营养液,化妆水和保湿液于皮肤表面来改善皮肤,但这些不能渗入真皮层来影响皮肤胶原蛋白。目前市面上的祛皱美容仪大多采用高频率的射频技术进行皮肤护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集成电流、电脉冲方式,震动按摩方式,彩光护肤方式。微电流更接近生物体组织修复时的自发生物电流,采用微电流脉冲调制技术,对人体皮肤、经络、穴位实施作用以达到紧肤祛皱、美容的目的。

而现有技术中,美容仪还是全靠开关来控制美容仪是否工作,当未关闭时,导电头还处于放电状态,这样降低了美容仪的使用寿命,也浪费能源,并且现有技术中导电头的输出电流不能调节,这样不能适用于不同肤质的客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多头微电路仪的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的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的控制方法,该多头式微电流仪包括多个导电头、单片机模块、与单片机模块分别连接的按键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导电头供电模块,所述单片机模块与按键模块连接的端口接收至少包括两种档位信号和一种开关信号,单片机模块检测到关信号后,控制导电头不上电,检测到开信号后,单片机模块接收电压检测模块检测的任意两个导电头之间的电压值,单片机模块判断电压值是否为零,当在连续设定时间内一直为零时,单片机模块控制导电头供电模块与导电头断电,当电压值在连续设定时间内存在非零时,单片机模块控制导电头供电模块与导电头通电,单片机模块接收档位信号,且根据档位信号控制导电头供电模块输出到导电头的脉冲信号峰值。

优化的,所述导电头供电模块包括:

基准电压模块,为控制系统提供基准电压,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控制端与单片机模块连接;

恒流源模块,恒流源模块包括与导电头数量相等恒流源子模块;连接多个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入端作为恒流源模块的输入端,恒流源模块的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每个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相应的开关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开关子模块的输出端均与地连接;

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数量与导电头数量相等的开关子模块,所述开关子模块用于控制对应连接的导电头输出脉冲或与地导通,多个单片机模块的控制端口与对应的开关子模块的受控端连接,控制系统工作时,多个导电头中至少有一个导电头输出脉冲且有一个导电头与地导通;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给单片机模块、基准电压模块、恒流源模块供电。

优化的,所述导电头至少设为三个。

优化的,多个导电头的中心相连围成一个封闭区域。

优化的,所述单片机模块与按键模块的端口接收三种档位信号,单片机模块接收第一档位信号,控制导电头供电模块通过导电头输出的脉冲电流范围为100±20微安,单片机模块接收第二档位信号,控制导电头供电模块通过导电头输出的脉冲电流范围为220±20微安,单片机模块接收第三档位信号,控制导电头供电模块通过导电头输出的脉冲电流范围为350±20微安。

优化的,还包括led显示及声响模块,所述led显示及声响模块与单片机模块连接,单片机模块检测到关信号时,单片机模块控制led显示及声响模块断电;检测到开信号,但单片机模块接收到的电压检测模块的电压值在设定时间内一直为零时,单片机模块控制led显示及声响模块断电,当电压值在连续设定时间内存在非零时,单片机模块控制led显示及声响模块上电,所述led显示及声响模块包括三个信号灯,当单片机模块接收第一档位信号时,单片机模块控制一个信号灯亮,当单片机模块接收第二档位信号时,单片机模块控制其中两个信号灯亮,当单片机模块接收第一档位信号时,单片机模块控制三个信号灯亮。

优化的,所述脉冲为占空比为60%、频率为10hz且持续60ms高电平的方波脉冲。

优化的,所述单片机模块通过与开关模块连接,控制多个导电头轮流输出方波脉冲或轮流与地导通。

优化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与单片机模块连接的用于检测电池电量的电池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输入的电信号低于单片机模块的电池电压设定值时,单片机模块控制三个信号灯闪烁。

优化的,所述设定时间为10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控制方法当任意两个导电头之间的电压值在设定时间内一直为零时,导电头断电,从而可以减少电能的损耗,也延长了紧肤仪的使用寿命,并且本控制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档位来调节导电头的脉冲信号峰值,从而适用于不同肤质的用户,多个导电头的设置可以增大任意时刻按摩皮肤的面积。

2.本发明通过单片机模块控制基准电压模块的输出电压,从而确定恒流源模块输出的电流值,当单片机模块控制改变基准电压模块输出的电压时,恒流源模块输出的电流源也会发生改变,这样导电头可以针对不同的皮肤输出不同大小的电流值。

3.本发明的导电头至少三个,这样可以提高美容仪的工作面积,提高美容仪的工作效率。

4.本发明的导电头围成封闭的区域,这样可以提高系统任意时刻在脸部的作用面积增大。

5.微电流在医疗、美容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早有先例。人体的细胞在疾病的状态下,其自身的生物电反应就会表现异常,所以人们临床上就可以通过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微电图等来诊断疾病。病变状态下的细胞,除了可以通过药物等治疗手段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外,还可以借助仿生学微电流激活的作用,恢复正常的生物电活动,从而促进细胞离子的转换,加速细胞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在美容方面,微电流进入到人体表层以后,使皮肤的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细胞膜通透性提高,物质代谢加快,组织营养改善,提高细胞的活力。生物电的传导可使肌肉收缩和舒张形成“泵”的作用,从而促进气血和淋血液的循环。另外低强度的微电流可刺激皮肤产生更多的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由此达到紧致、祛皱、去水肿等美容效果。由此可以从生物学角度可以看出本发明中的紧肤仪通过电子学来实现微电流起到美容的效果,本发明中设置三个档位信号,单片机模块通过三个不同的档位控制导电头输出适用于不同肤质的脉冲微电流。

6.本发明中led显示及声响模块不仅用于显示档位信号,还同时用于显示电量信号在,这样可以大大节约led显示及声响模块中信号灯的数量,也为产品的美观奠定基础。

7.导电头轮流输出方波脉冲或轮流与地导通,这样可以使得美容仪在不移动的情况下可以多个方向的按摩皮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的控制方法的模块连接图。

图2为本发明中单片机模块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中基准电压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中恒流源模块的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中开关模块的电路图。

图6为本发明中电源模块的电路图。

图7为本发明中智能充电模块和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的电路图。

图8为本发明中电压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图9为本发明中按键模块和程序烧写模块的电路图。

图10为本发明中led显示模块和声响模块的电路图。

图11为电流强度对[2-14c]甘氨酸摄入至蛋白质和皮肤摄入a-[l-14c]-氨基异丁酸的影响表。

图12为含有氨基酸溶液的孵育期间电流强度对[2-14c]甘氨酸摄入至蛋白质和皮肤摄入a-[l-14c]-氨基异丁酸的影响表。

图13为电流处理对甘氨酸掺入和a-氨基异丁酸吸收的影响图。

图中附图标记含义为:

1-单片机模块2-基准电压模块3-恒流源模块

31-第一恒流源子模块32-第二恒流源子模块

33-第三恒流源子模块4-开关模块

41-第一开关子模块42-第二开关子模块43-第三开关子模块

5-升压模块51-低升压模块52-高升压模块

6-智能充电模块7-电池8-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

9-电压检测模块10-充电口11-led显示及声响模块

12-导电头121-第一导电头122-第二导电头123-第三导电头

13-按键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的控制方法,该微电流仪包括至少3个导电头12,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头12位3个,分别为第一导电头121、第二导电头122、第三导电头123,所述导电,12均为微电流导电头,第一导电头121、第二导电头122、第三导电头123中心相连围成一个封闭区域系统,该控制系统还包括:

单片机模块1,用于控制与采样;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单片机模块1为晶弘公司型号为stc15l204ea。

电压检测模块9,电压检测模块9的输入端与任一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单片机模块1连接。

led显示及声响模块11,系统状态提示的功能,led显示模块和声响模块11与单片机模块1连接。

导电头供电模块,其中导电头供电模块包括:

基准电压模块2,为系统提供基准电压,所述基准电压模块2的控制端与单片机模块1连接。

恒流源模块3,恒流源模块3的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恒流源模块3包括3个恒流源子模块;分别为第一恒流源子模块31、第二恒流源子模块32、第三恒流源子模块33。连接3个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入端作为恒流源模块3的输入端,恒流源模块3的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每个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相应的开关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开关子模块的输出端均为低电平,在该实施例中直接与地连接。

开关模块4,所述开关模块4在该实施例中包括3个开关子模块,分别为第一开关子模块41、第二开关子模块42、第三开关子模块43。单片机模块1的3个控制端口分别与对应的开关子模块的受控端连接,3个开关子模块的输入端与相应的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的导电头12相应连接,系统工作时,3个导电头12中至少有一个导电头12输出方波脉冲且有一个导电头12输出与地导通;单片机模块1控制3个开关子模块中的开关轮换导通断开。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给单片机模块1、基准电压模块2、恒流源模块3供电。详细地说,电源模块包括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8、智能充电模块6、充电口10、依次连接的电池7、低升压模块51和高升压模块52,低升压模块51还与基准电压模块2的电源端连接为基准电压模块2供电,所述高升压模块52的输出端与恒流源模块3连接。所述电池7的正极经过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8与单片机模块1的电源端连接。所述充电口10经过智能充电模块6与电池7连接,还通过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8与单片机模块1连接。

所述单片机模块1与按键模块13连接的端口接收至少包括两种档位信号和一种开关信号,单片机模块1检测到关信号后,控制导电头12不上电,检测到开信号后,单片机模块1接收电压检测模块9检测的任意两个导电头12之间的电压值,单片机模块1判断电压值是否为零,当在连续10分钟内一直为零时,单片机模块1控制导电头供电模块与导电头12断电,当电压值在连续10分钟内存在非零时,单片机模块1控制导电头供电模块与导电头12通电,单片机模块1接收档位信号,且根据档位信号控制导电头供电模块输出到导电头12的脉冲信号峰值。

其中具体电路如下:

如图3所示,基准电压模块2包括运算放大器u6a、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9,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经过电阻r13与单片机模块1的一控制端p2.0连接,漏极经过电阻r16与运算放大器u6a的正输入端连接,源极与地连接,电阻r18的两端分别与电源5v和运算放大器u6a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经过电阻r14与单片机模块1的另一控制端p3.7连接,漏极经过电阻r17与源极连接后接地,漏极还经过电阻r19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运算放大器u6a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作为基准电压模块2的输出端net10,电源端经过电容c9与接地引脚连接。

如图4所示,恒流源模块3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恒流源子模块,多个恒流源子模块中均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运算放大器u,基准电压模块2的输出端经过第一电阻与运算放大器u的正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的正输入端还经过第二电阻后作为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负输入端一路经过第五电阻与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连接,另一路经过第四电阻与地连接,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经过第三电阻与相应的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在第一恒流源子模块31中,第一电阻为电阻r26,第二电阻为电阻r29,第三电阻为电阻r38,第四电阻为电阻r32,第五电阻为电阻r33,运算放大器u为运算放大器u9a。基准电压模块2的输出端net10经过电阻r26与运算放大器u9a的正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9a的正输入端还经过电阻r29后作为第一恒流源子模块31的输出端net1,负输入端一路经过电阻r33与运算放大器u9a的输出端连接,另一路经过电阻r32与地连接,运算放大器u9a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38与第一恒流源子模块31的输出端net1连接;运算放大器u9a的电源端与30v电压连接。

在第二恒流源子模块32中,第一电阻为电阻r25,第二电阻为电阻r27,第三电阻为电阻r37,第四电阻为电阻r30,第五电阻为电阻r31,运算放大器u为运算放大器u9b。基准电压模块2的输出端net10经过电阻r25与运算放大器u8b的正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8b的正输入端还经过电阻r27后作为第二恒流源子模块32的输出端net2,负输入端一路经过电阻r31与运算放大器u8b的输出端连接,另一路经过电阻r30与地连接,运算放大器u8b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37与第二恒流源子模块32的输出端net2连接。

在第三恒流源子模块33中,第一电阻为电阻r24,第二电阻为电阻r28,第三电阻为电阻r36,第四电阻为电阻r35,第五电阻为电阻r34,运算放大器u为运算放大器u8a。基准电压模块2的输出端net10经过电阻r24与运算放大器u8a的正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8a的正输入端还经过电阻r28后作为第三恒流源子模块33的输出端net3,负输入端一路经过电阻r34与运算放大器u8a的输出端连接,另一路经过电阻r35与地连接,运算放大器u8a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36与第三恒流源子模块33的输出端net3连接。

运算放大器u8a和运算放大器u8b为运算放大器u8的内的两个放大单元,运算放大器u8a的电源端与30v电压连接。

如图5所示,第一开关子模块41包括场效应管q7、电阻r43,场效应管q7的栅极经过电阻r43与单片机模块1的一控制端p2.3连接,漏极与第一恒流源子模块31的输出端net1连接,源极与地连接。

第二开关子模块42包括场效应管q6、电阻r41,场效应管q6的栅极经过电阻r41与单片机模块1的一控制端p2.2连接,漏极与第二恒流源子模块32的输出端net2连接,源极与地连接。

第三开关子模块43包括场效应管q8、电阻r40,场效应管q8的栅极经过电阻r40与单片机模块1的一控制端p2.1连接,漏极与第三恒流源子模块33的输出端net3连接,源极与地连接。

第一导电头121、第二导电头122、第三导电头123经过接头分别与相应的输出端net1、输出端net2、输出端net3连接。

由于3个导电头相互距离较近,因静电产生的电势差较小,选用的场效应管q6、场效应管q7、场效应管q8额定电流可达到5.8a,完全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且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阻值均为3mω,高阻值的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起到了阻断作用,不会对前级电路产生影响,从而通过电路本身就实现了静电防护,降低了另外设置静电防护电路的成本。

如图6所示,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8包括芯片u1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3,芯片u1的型号为rt9166-28gvl,芯片u1的第3引脚和第2引脚分别经过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3与第1引脚连接后接地。充电口10使用type_c接口,type_c接口包括vcc端和接地端,vcc端经过二极管d1与芯片u1的第3引脚连接,并经过电阻r3和电阻r4串联后与地连接,还经过电阻r1与智能充电模块6中的控制芯片u2的电源端连接。

智能充电模块6还包括电阻r1、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2、电容c4。控制芯片u2的型号为tp4056,第5引脚与电池7的正极连接。电池7的负极与地连接,正极bat1与二极管d2的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2的输出端与芯片u1的第3引脚连接。电阻r9和电阻r10串联后与电解电容c4并联,并联电路的两端分别与电池7的正负极连接,电阻r9和电阻r10的连接处与单片机模块1的p1.7连接。电阻r9、r10、电解电容c4作为电池电压检测电路。控制芯片u2的第2引脚经过电阻r8与地连接,第1引脚、第3引脚、第7引脚连接后与地连接,第6引脚与单片机模块1的p1.6连接,第4引脚作为电源端与第8引脚连接后与电解电容c2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2的负极与地连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经过电阻r1与type_c接口的vcc端口连接。

如图7所示,升压模块5包括低升压模块51和高升压模块52。低升压模块51包括模拟开关u4、电阻r11、电阻r20、电阻r21、电感l1、场效应管q4、电解电容c6、电容c7、电解电容c8、低升压芯片u5、二极管d6,在该实施例中模拟开关u4的型号为ts5a3166,低升压芯片u5的型号为gs1660。模拟开关u4的第1引脚和第5引脚连接后与电池7正极bat1连接,第4引脚经过电阻r11与单片机模块1的p3.4引脚连接,第3引脚与地连接,第2引脚经过电感l1与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作为低升压模块51的输出端,第2引脚还与电解电容c6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6的负极与地连接,第2引脚并与低升压芯片u5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与场效应管q4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与低升压芯片u5的第5引脚连接,源极与低升压芯片u5的第4引脚连接后并接地。二极管d6的负极即低升压模块51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20与低升压芯片u5的第1引脚连接,电容c7并联在电阻r20的两端,低升压芯片u5的第1引脚经过电阻r21与地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电解电容c8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8的负极与地连接。在该实施例中该低升压模块51的输出端输出电压为5v。

高升压模块52包括电阻r15、电阻r42、电阻r39、电阻r44、电感l2、场效应管q5、电解电容c10、电解电容c11、高升压芯片u7、二极管d7、稳压二极管d8,在该实施例中高升压芯片u7的型号为gs3661。高升压芯片u7与低升压模块51的输出端连接,并经过电感l2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经过电阻r44作为高升压模块52的输出端,第3引脚经过电阻r15与单片机模块1的p3.5引脚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与场效应管q5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5的栅极与高升压芯片u7的第5引脚连接,源极与高升压芯片u7的第4引脚连接后并接地。二极管d7的负极经过电阻r42与高升压芯片u7的第1引脚连接,高升压芯片u7的第1引脚经过电阻r39与地连接.稳压二极管d8的正极与地连接,负极与高升压模块52的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c11的正极与升压模块52的输出端连接,负极与地连接。在该实施例中,高升压模块52的输出端输出电压为30v。也可以由其他的升压模块5来替换。即只需支持整个系统中各模块工作电压即可。

如图8所示,电压检测模块9包括运算放大器u9b、电阻r22、电阻r23。运算放大器u9b的正输入端与任一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在该实施例中,运算放大器u9b的正输入端与第一恒流源子模块31的输出端net1连接,负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电阻r22和电阻r23串联后连接在运算放大器u9b的输出端和地之间,电阻r22与电阻r23连接点还与单片机模块1的p1.5引脚连接。电压检测模块9检测第一恒流源子模块31输出端的实时电流值,然后转换成电压传输到单片机模块1内,在该实施例中,如果10分钟内检测不到第一恒流源子模块31的输出端net1数值发生变化,单片机模块1即控制整个系统自动关机,从而节约电能,且可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如图9所示,按键模块13包括按键开关s1、电阻r12、电容c5、外接端口j2,所述外接端口j2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地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与单片机模块1的输入电源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模块1的端口p3.2连接,单片机模块1的端口p3.2经过按键开关s1与地连接,所述电容c5并联在按键开关s1的两端,外接端口j2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分别与单片机模块1的端口p3.0和端口p3.1连接。按键s1的设置用于调节档位,当单片机接收到信号时控制基准电压模块2输出不同的基准电压,最后调节恒流源输出的电流大小,其中j2作为程序的烧写端口。

如图10所示,led显示及声响模块包括蜂蜜器ls1、场效应管q1、电阻r2、电阻rs、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5、电阻r5、电阻r6、电阻r7。蜂鸣器ls1的一端与5v电源连接,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经过电阻r2与单片机模块1的p1.4引脚连接,源极经过电阻rs与地连接。

2.8v电源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经过电阻r5与单片机模块1的p1.1引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经过电阻r6与单片机模块1的p1.2引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经过电阻r7与单片机模块1的p1.3引脚连接。其中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5、蜂鸣器ls1可以显示工作状态、充电状态等,声响模块可以给出声音提示。在此可根据需要对单片机模块1的软件部分进行设置。

紧肤仪通过长按按键开关s1,长按时间不小于2.5s,当全部信号灯不电量时,长按按键开关s1,其中一个信号灯点亮,且表示第一档位状态,短按按键开关s1,两个信号灯点亮,表示第二档位状态,再次短按按键开关s1,三个信号灯点亮,表示第三档位,再短按按键开关s1,表示第一档位状态,依次循环,直至长按按键开关s1,直至所有信号灯灭。

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输入的电信号低于单片机模块1的电池电压设定值时,单片机模块1控制三个信号灯闪烁。

单片机模块1检测到关信号时,单片机模块1控制led显示及声响模块11断电;检测到开信号,但单片机模块1接收到的电压检测模块9的电压值在设定时间内一直为零时,单片机模块1控制led显示及声响模块11断电,当电压值在连续设定时间内存在非零时,单片机模块1控制led显示及声响模块11上电,所述led显示及声响模块11包括三个信号灯,当单片机模块1接收第一档位信号时,单片机模块1控制一个信号灯亮,当单片机模块1接收第二档位信号时,单片机模块1控制其中两个信号灯亮,当单片机模块1接收第一档位信号时,单片机模块1控制三个信号灯亮。

在该实施例中,三个导电头输出电流是0-400微安范围内的脉冲电流,此范围即为微电流,适用于人体,并能起到了美容的效果。所述单片机模块1与按键模块13的端口接收三种档位信号,单片机模块1接收第一档位信号,控制导电头供电模块通过导电头12输出的脉冲电流范围为100±20微安,单片机模块1接收第二档位信号,控制导电头供电模块通过导电头12输出的脉冲电流范围为220±20微安,单片机模块1接收第三档位信号,控制导电头供电模块通过导电头12输出的脉冲电流范围为350±20微安,如表1所示。

表1

输出脉冲模式为:通过单片机模块1的控制端来控制开关子模块中的场效应管的通断,首先单片机模块1在设定的周期时间内控制其中两个导电头一直处于低电平,另一个导电头在此周期内处于高电平和低电平交替替换形成方波脉冲,其中一个高电平持续时间和一个低电平持续时间之和作为一个子周期,设定的周期时间包括10个子周期。所述脉冲为占空比为60%、频率为10hz且持续60ms高电平的方波脉冲。在该实施例中,首先第一导电头121输出10个子周期的方波脉冲,第二导电头122和第三导电头123为低电平,在设定的周期时间内第一导电头121向第二导电头122和第三导电头123发射脉冲。随后是第二导电头122输出10个子周期的方波脉冲,第一导电头121和第三导电头123为低电平,在设定的周期时间内第二导电头122向第一导电头121和第三导电头123发射脉冲。最后是第三导电头123输出10个子周期的方波脉冲,第一导电头121和第二导电头122为低电平,在设定的周期时间内第三导电头123向第二导电头122和第一导电头121发射脉冲,往复循环。

控制系统工作状态下,电池电量低于2.8v,led灯闪烁,低电量提醒;低于2.6v,系统关机。

该控制系统中充电状态下,电池电量低于3v时1个灯闪烁;3v-4v2个灯跑马灯;4v以上3个灯跑马灯;充满全亮。

输出脉冲的频率为9.26hz,占空比为59.26%。

1.待机时导电头的电流平均值56ua,2.工作时导电头的电流平均值120.5ma瞬时峰值150ma,3.充电时导电头的电流最大值690ma。

三个导电头在不同档位和空载状态下的输出电压和电流计算值如表2所示。

表2

为了体现上述三个导电头工作状态在刺激皮肤时达到美容的最优效果做了如下论证。

如图11所示,chengn等用出生21天雄性wistar大鼠研究微电流对离体皮肤组织氨基酸吸收合成蛋白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的对照组相比,50μa-1000μa微电流刺激对蛋白质的合成达到最高的刺激效果,甘氨酸的摄入增加了75%,当电流超过1000μa时,会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如1.5×104μa电流强度只有50%;同时也考察了a-[1-14c]氨基异丁酸通过细胞膜的吸收,100μa到500μa的恒定电流增加了运输氨基酸类似物的30%-40%以上的控制水平,高强度的刺激则会降低了a-氨基异丁酸的吸收。相对于对照值,1×104μa电流和3×104μa的电流刺激,a-氨基异丁酸的吸收减少73%和20%。

如图12和图13所示,与未处理的对照组相比,100μa电流刺激增加甘氨酸掺入的72%(p<0.001)和a-氨基异丁酸吸收的41%(p<0.001)。500μa电刺激增加了甘氨酸掺入123%(p<0.001)和a-氨基异丁酸吸收的90%(p<0.001),即500μa电流强度有明显的刺激效果;电流强度为10μa时,才会产生蛋白质合成,电流强度为100μa时a-氨基异丁酸吸收才会明显,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至到750μa时a-氨基异丁酸吸收会被抑制,而甘氨酸的摄入在1000μa时才被抑制。

图13中,不同的直流电流对[2-14c]-甘氨酸至蛋白质和[1-14c】氨基异丁酸的细胞刺激和摄取的影响。每一个值代表的是8个实验的平均值。点的大小表示符合或超过标准误差值。

总结:从10μa-1000μa直流电流增加了组织中atp含量,促进大鼠皮肤中氨基酸的吸收合成蛋白质。氨基酸通过细胞膜的运输,如100μa-750μa电流促进a-氨基异丁酸的吸收,atp的产生和氨基酸转运显然是由不同的机制介导的,有助于最终增加蛋白质合成。在当前应用过程中通过胸腺嘧啶核苷结合dna代谢没有受到影响。atp产生的效益可通过基于米切尔化学渗透理论的质子运动来解释,而运输功能是通过改变膜上的电梯度来控制的。

以上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