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食贴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76245发布日期:2019-05-28 20:12阅读:16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消食贴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消食贴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健脾消食、和胃导滞的药物通常为颗粒、胶囊或片等形式,口服后通过胃、肠吸收来达到治疗效果。而很多患者特别是少年儿童对原药的味道不喜而厌恶吞服胶囊、片等硬物,也不喜冲服颗粒,如不按时按量服用则会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食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消食贴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原料和辅料,原料包括284份白术、142份枳实、142份山楂、142份芒硝、142份莱菔子、96份砂仁、48份肉桂、8份冰片,辅料包括60份明胶、70份聚丙烯酸钠、300份聚维酮、4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460份聚乙二醇、360份甘油、15份凯松及水;

调配药粉,将白术、枳实、山楂及莱菔子分别放置于消毒干燥柜盘中干燥2小时,其温度为80℃;将白术、山楂、枳实、肉桂、莱菔子、砂仁、芒硝、冰片分别粉碎至能过100目筛的药粉;将碎成药粉的白术、山楂、枳实、肉桂、莱菔子、砂仁、芒硝、冰片倒入混合器中搅拌混合20分钟,获得混合药粉;

调配基质,将明胶加入水中密闭静置,溶胀形成第一胶料;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水中搅拌,再将聚丙烯酸钠加入其中搅拌,密闭静置,溶胀形成第二胶料;将第一胶料加入水中,加热至100℃,搅拌至完全溶解,再把溶解后的第二胶料、甘油、聚乙二醇及聚维酮加入其中,搅拌10分钟;冷却至温度低于80℃时,加入凯松,搅拌30分钟,用100目的筛网过滤,获得基质溶液;

制膏,将基质溶液加入混合药粉内,搅拌20分钟,制得膏状软材;

制片,将膏状软材压成块状药膏,将块状药膏用制片机制得片状药膏;

成型盖衬,将片状药膏通过模具调整形状,将成型后的片状药膏的一面粘贴于自粘性无菌敷料,另一面贴复离型纸,离型纸与自粘性无菌敷料贴合。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根据上述制作方法制得的消食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消食贴的制作方法制作的消食贴使用方便,易于保存,通过贴复于肚脐来吸收有效成分达到健脾消食、和胃导滞的治疗效果,有效克服了儿童或患者因原药的味道产生的厌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首先准备原料和辅料,原料包括白术(麸炒)、枳实(麸炒)、山楂(炒)、芒硝、莱菔子、砂仁、肉桂、冰片,辅料包括明胶、聚丙烯酸钠、聚维酮、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二醇、甘油、凯松及纯化水。其中对原料中的肉桂、砂仁、莱菔子进行除杂,将其分别放于净选台,摊开检查,清除杂质。另外对白术、枳实、山楂及莱菔子进行干燥和消毒处理,将其放置于消毒干燥柜盘中摊开厚度不超过5cm,于80℃干燥2小时。预处理完后,将全部原料分别进行粉碎,首先通过粉碎机粗碎成细粉,再将筛网换成100目的筛网,将细粉再次粉碎至可以通过100目筛网。

称取284g白术(麸炒)药粉、142g枳实(麸炒)药粉、142g山楂(炒)药粉、142g芒硝药粉、142g莱菔子药粉、96g砂仁药粉、48g肉桂药粉、8g冰片药粉,将各味药粉依次倒入槽式混合器中混合搅拌20分钟,配制成混合药粉。

接着调配基质。将60g明胶加入至125g纯化水中,密闭静置,溶胀形成第一胶料。将40g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到150g纯化水中搅拌,再将70g聚丙烯酸钠加入其中搅拌,密闭静置溶胀形成第二胶料,再将第二胶料搅拌溶解。接着将225g纯化水倒入配料桶中,将第一胶料倒入配料桶中,搅拌均匀,并加热至100℃,完全溶解后,一边搅拌一边加入溶解后的第二胶料、360g甘油、460g聚乙二醇400及300g聚维酮k30,搅拌10分钟使其搅拌均匀。待配料桶内的溶液冷却至低于80℃时,加入15g凯松,再搅拌30分钟,用100目筛网过滤除去其中的大颗粒,即制得基质溶液。

将混合药粉和基质溶液调配完毕后,即可开始制膏。将调配好的基质溶液缓慢均匀的加入到混合药粉内,一边加入一边搅拌,搅拌20分钟,制得膏状软材。

将药膏置于室温为18℃~26℃,相对湿度范围45%~65%的环境中制片。每次取250g药膏,压制成约长70cm、宽15cm、厚2mm的长方形块状。将块状药膏放置于制片机上,制得涂布均匀、厚薄适中、色泽一致、表面光滑的片状药膏。

选用正方形自粘性无菌敷料胶带来夹带片状药膏。用圆形不锈钢成型模具在制好的片状药膏上印取一片,粘贴在正方形自粘性无菌敷料中央处,脱模,制得一个圆形的药膏薄片,待药膏薄片粘贴好后,贴复离型纸于药膏薄片的表面,离型纸的其余部分与自粘性无菌敷料贴合,贴合后从离型纸中央向四周挤平,尽可能赶走空气,使的贴复紧密,即制得消食贴,最后将贴片用铝箔袋封口包装即可。根据上述重量的原料和辅料,最后可制得1000贴消食贴,单片贴片的药膏含量为2.6g~3g。

将根据上述方法制得的消食贴应用于临床试验。在多家与原医院临床单位中共选择患者,病例的选择参照“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包括长期食欲不振(至少在一个月以上),摄食量低于正常标准,而无其他疾病者;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膨隆;年龄为1-9岁。总共选择173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69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103例(男性62例,女性41例),对照组70例(男性42例,女性2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日摄食量、主要临床症状记分、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等方面接近,各项数据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的治疗方法为将消食贴贴于肚脐,通过肚脐透皮吸收给药,每日一次,每次一贴,持续敷贴12小时以上,两周为一疗程。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口服枳术丸,1-3岁每次1g,4-5岁每次1.5g,6岁以上每次2g,每日两次,两周为一疗程。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摄食量的变化及中医主要临床症状的变化,摄食量的标准为:1-3岁主食量在100g以上,3岁以上主食量在150g以上。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其中痊愈的标准为摄食量达到同龄正常标准,显效的标准为摄食量达到正常标准或增加1/2以上,有效的标准的摄食量增加1/3以上,无效的标准为摄食量增加不足1/3。如下表1所示,表1为两组病例的治疗后疗效的统计数据。

表1

由上表1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2%,略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9.14%,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疗效接近,本申请制作的消食贴的治疗效果不亚于口服药物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消食贴的制作方法制作的消食贴使用方便,易于保存,通过贴复于肚脐来吸收有效成分达到健脾消食、和胃导滞的治疗效果,有效克服了儿童或患者因原药的味道产生的厌服。

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