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及产地初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10125阅读:16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白及加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白及产地初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白及是我国民间传统中药,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性苦、甘、涩,微寒,入归肺、肝、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清热利湿,消肿生肌之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等,疗效显著。白及以块茎入药,新鲜白及块茎中含淀粉30%-61%,葡萄糖1.5%,粘液质(白及胶质)和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甲醚等。除了在中药复方中的广泛应用,白及已经被制成各种中成药,如白及颗粒、快胃片、云南白药、复方白及膏等。现代医学证明,白及有止血、抗肿瘤、抗菌、抗炎镇痛、促进创伤愈合、促进细胞生长、代血浆等作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及商用价值。随着白及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其市场需求也不断扩大,而白及人工栽培繁殖速度相对较慢,目前白及市场供应主要靠野生品维持。与此同时,白及伪品也开始充斥市场,市场上很多白及球茎都为春夏季采挖晒干而得,缩水严重,内含物较少,药效成分较低。随着野生资源的急剧减少,白及供需矛盾日益扩大,白及市场价格飞速上涨,势必使药农及企业承受巨大风险,也将影响白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白及正面临着资源难以满足市场的严峻现实,同时产地加工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药材质量、成本、贮存等,白及通过煮或蒸的方式进行断生,驱除药材组织中的空气,破坏酶类物质,阻止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从而达到护色或防止有效药用成分分解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白及不经熏硫,容易产生黑点,经硫磺熏制后,切面洁白美观,但容易造成二氧化硫含量超标,本发明介绍了一种白及产地初加工方法,不经熏硫,也可使白及切面洁白美观,且不会造成二氧化硫残留,经检测,该发明方法生产的白及所含有效成分含量高于传统加工方法,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需熏硫的白及加工方法,能使白及的饮片外观品质符合标准且无二氧化硫残余,是对过去作坊式传统手工加工方法的改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白及产地初加工方法,所述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采收:选3年生白及植株,于每年九月中上旬,用手铲或锄头小心挖取块茎,摘去茎叶;

2)清洗除杂:将步骤1)得到的块茎放入水中浸泡半小时,然后除去块茎上的泥土,除去粗皮,捞出沥干;

3)分档:对步骤2)得到的块茎按块茎重量大小进行手工分级;

4)煮制:分别将各级白及块茎用米泔水煮至透心;

5)冰水浴:将煮好的白及块茎浸入冰水浴中5分钟后捞出;

6)去皮:将步骤5)得到的块茎置脱毛机中脱毛,以除去外皮和须根,快速水冲,沥干;

7)切制:将步骤6)得到的块茎通过切药机进行机械切制,切为薄片;

8)米泔水浸泡:将步骤7)得到的切片用米泔水浸泡过夜,米泔水液面没过白及切片10-15cm;

9)干燥:将步骤8)得到的切片倒入有孔竹筐内,待米泔水渗出,静置1~2小时至切片无渗水,再将切片倒入烘盘里,均匀平铺1-2层,送入隧道式烘房内干燥,烘干温度控制在55℃~60℃,烘8~10小时至白及片质脆、切面呈类白色、角质样、半透明。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将块茎按重量大小分为四级,80个/kg以下且单个重量不低于12g的为特级;81-120个/kg且单个重量不低于9g的为一级;121-200个/kg且单个重量不低于5g的为二级;其他的为合格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煮制时间为:特级8~10分钟,一级6~7分钟,二级5~6分钟,合格品4~5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和步骤8)中的米泔水为大米的第二次淘洗水,淘洗的米水比例为质量比1:4~7。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的脱毛机转速为200转/分钟,脱毛5~10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中的薄片是指厚度为1~2mm的切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方法易于操作,工厂化生产效率高,污染小,成品外观性状优,质量佳。摒弃传统方法中的硫磺熏蒸,采用米泔水煮制、浸泡,所产药材安全可靠,质量均一稳定,节能减排,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和2制备的白及片的外观图,图1的上一排三个为实施例2制备的白及片,图1的下一排三个为实施例1制备的白及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申请人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加以详细说明。

实施例1、2的原料白及植株均为湖北荆门市白及种植基地所产,均为3年生白及。

实施例1:

传统加工方法,步骤如下:

1)采收:选3年生白及植株,于2016年9月5日,用尖锄离植株40-50厘米处逐步向茎杆处挖取,除掉地上茎叶,抖掉泥土,运回加工;

2)清洗除杂:用水将白及块茎洗去泥土,剥去粗皮,捞出沥干;

3)分级:将清洗除杂后的块茎按重量大小分为四级:80个/kg以下且单个重量不低于12g的为特级;81-120个/kg且单个重量不低于9g的为一级;121-200个/kg且单个重量不低于5g的为二级;其他的为合格品,手工分级,置于不同储存容器内;

4)煮制断生:将以上分级完成的白及块茎,分级投入沸水中煮至内无白心时,取出冷却,煮制时间为:特级8~10分钟,一级6~7分钟,二级5~6分钟,合格品4~5分钟。

5)烘至稍干:将煮制后的白及块茎放于晾晒场阳光暴晒半小时至稍干;

6)硫磺熏蒸:将步骤5)得到稍干的白及块茎放入硫熏室,平铺2-4层,用硫磺熏蒸8小时,每100kg块茎,用硫磺0.2kg;

7)去外皮:将硫熏完成的白及放入编制撞笼里,撞去未除尽的粗皮与须根,使之成为光滑、洁白的半透明体,筛去灰渣;

8)切片:将去外皮后的白及放到切药机的料台上进行切制,调好传送齿轮速度,按质量标准切薄片(0.1~0.2cm),每隔30分钟用钢板尺检查饮片的规格确保合格,将已切制完毕的白及放入清洁容器中,移至干燥工序;

9)干燥:将以上所得切片转移至烘烤架上,烘烤时用小火,保持温度在50-60℃之间,且经常翻动,烘至全干,质地硬脆,角质样(图1);即得白及片产品。

本实施例的加工总量为50公斤,采收后的加工场地为湖北省荆门市,本实施例加工时间为2016年09月。

本实施例做了两组平行实验,所得两组白及产品的取样检测结果分别对应于表1中的编号1和2。

实施例2:

一种白及产地初加工方法,其步骤如下:

1)采收:选3年生白及植株,于2016年9月5日,用尖锄离植株40-50厘米处逐步向茎杆处挖取,摘去须根,除掉地上茎叶,抖掉泥土,运回加工;

2)清洗除杂:将采挖得到的块茎放入水中浸泡半小时,然后洗净泥土,除去粗皮,捞出沥干;

3)分档:对清洗除杂后的块茎进行手工分档,将块茎按重量大小分为四级:80个/kg以下且单个重量不低于12g的为特级;81-120个/kg且单个重量不低于9g的为一级;121-200个/kg且单个重量不低于5g的为二级;其他的为合格品;

4)煮制:将各级白及块茎用米泔水煮至透心,煮制时间为:特级8~10分钟,一级6~7分钟,二级5~6分钟,合格品4~5分钟;

5)冰水浴:将煮好的白及块茎浸入冰水浴中5分钟后捞出;

6)去皮:将步骤5)得到的块茎置脱毛机中,200转/分钟转速脱毛6分钟,以除去外皮和须根,然后快速水冲,沥干;

7)切制:将步骤6)得到的块茎分别通过切药机进行机械切制,切成厚1~2mm薄片;

8)米泔水浸泡:将步骤7)得到的薄片用300kg米泔水浸泡过夜,米泔水液面没过白及薄片12cm;

9)干燥:将步骤8)得到的薄片倒入有孔竹筐内,待米泔水渗出,静置1.5小时至无渗水,再将白及薄片倒入烘盘里,均匀平铺1-2层,然后送入隧道式烘房内干燥,烘干温度控制在55℃~60℃,烘9小时,所得白及片质脆、切面呈类白色、角质样、半透明(图1)。

实施例中所用米泔水为大米的第二次淘洗水,淘洗的米水比例为质量比1:6。

本实施例的加工总量为50公斤,采收后的加工场地为湖北省荆门市,本实施例加工时间为2016年09月。

本实施例做了两组平行实验,所得两组白及产品的取样检测结果分别对应于表1中的编号3和4。

结果分析:

表1实施例1、实施例2最终所得初加工后的白及产品的测定结果:

备注:表中鲜品重量指清洗除杂后的白及重量,干品重量是指最终得到的白及片的重量,编号1-2为实施例1所得白及产品;编号3-4为实施例2所得白及产品;每个编号对应的结果均是3次检测数据的平均值。

实施例1传统方法“硫磺熏蒸”工艺,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会对硫磺熏蒸的工作人员身体带来伤害;煮制及熏硫的工序,多以人工经验为主,外观透心为准,缺乏客观判断依据及内在成分质量的监控,容易造成成品相关指标不符合标准,白及在挖出后需及时清洗断生,以预防变色或变质,加工量十分有限,且人力成本高,传统手工作坊无法满足现代生产需求。

实施例2中的改进方法,可做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操作简单易行,量化指标明确,所得白及易实现断面亮白现象,外观性状良好,so2残留量低,且通过含量测定发现,该工艺加工的白及较传统方法加工的白及,多糖含量明显增多,可溶性浸出物含量也相对较高。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