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23934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保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不同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慢性肾炎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目前慢性肾炎在我国发病率很高,而且致死率也很高,kdigo国际研讨会,专家指出该疾病已经成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可怕杀手。其中,由慢性肾炎和高血压引起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人数正不断增加。

少数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发展所致,大部分慢性肾炎的发病机制是免疫介导炎症。另外,非免疫、非炎症机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健存肾单位长期代偿处于血流高灌注、高滤过和高跨膜压的“三高”状态,久之导致健存肾小球硬化。

目前,针对慢性肾炎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抗凝、纤溶及抗血小板凝聚药物治疗。达到控制血压和减少尿蛋白的目的,从而促进肾功能,但其缺点是只能起到控制的作用,“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逆转慢性肾炎病程的发展,疗效有限。而且,这些药物多为化学药,副作用较大,不宜长期服用。因此,需要提出主要是针对慢性肾炎患者的治疗组方,对慢性肾炎进行有效的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慢性肾炎治疗药物无法从根本上医治慢性肾炎病的不足,提出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实现对慢性肾炎的有效治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所述中药口服液是下列重量百分比组分原料药材混合物的水煎液:金钱草7-8%,车前草6-7%,白茅根5-6%,鬼针草5-6%,紫茉莉根6-7%,地龙2-3%,黄柏4-5%,丹参6-7%,茯苓5-6%,黄芪8-10%,泽泻4-5%,白花蛇舌草7-8%,益母草6-7%,半枝莲6-7%,猪苓5-6%,白术5-6%,泽兰4-5%。各原料药均为经传统方法炮制、干燥脱水后的原料药材。

所述中药口服液是由总量为3150g的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后经两次水煎合并滤液并浓缩至450ml的浓缩液。

所述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对原料药材进行预处理,分别取干燥的金钱草、车前草、白茅根、鬼针草、紫茉莉根、地龙、黄柏、丹参、茯苓、黄芪、泽泻、白花蛇舌草、益母草、半枝莲、猪苓、白术、泽兰原料药材,去除杂质和霉烂变质部分,洗净后晒干或烘干备用;

(2)以3150g为总量、按配方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经步骤(1)预处理后的各原料药材混合均匀,即按配方重量百分比称取金钱草、车前草、白茅根、鬼针草、紫茉莉根、地龙、黄柏、丹参、茯苓、黄芪、泽泻、白花蛇舌草、益母草、半枝莲、猪苓、白术、泽兰混合得到3150g原料药材,放入煮药容器中加沸水完全覆盖原料药材,用大火煮10分钟后调至小火第一次煎煮,至药液浓缩到约750ml时滤出药液;随后向煮药容器中再添加沸水完全覆盖原料药材,继续用大火煮10分钟后调至小火第二次煎煮,至药液浓缩到约150ml时滤出药液,合并两次煎煮得到约900ml的合并药液;

(3)将步骤(2)得到的合并药液浓缩至450ml,经无菌化处理后按每份10ml分装,即得到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

本发明的产品为浓缩口服液,可直接服用,也可用温水拌服。

本发明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中,各原料药的重量百分比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确定,保证良好的疗效即可。即根据慢性肾炎患者的发病情况、患病的时间长短、病情严重程度等,有针对性地调整各原料药的用药量比例,以达到最佳的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原料药均可从不同角度对治疗或改善慢性肾炎病症发挥作用。

金钱草:味甘微苦性凉。含酚类、黄酮、苷类、鞣类、挥发油、氨基酸、胆碱、甾醇、对-羟基苯甲酸等成分,具有清热利湿、排石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车前草:味甘性寒。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车前甙、胆碱、钾盐、柠檬酸、草酸、桃叶珊瑚苷等成分,具有利尿、止咳祛痰、抗炎的作用。

白茅根:味甘性寒。含芦竹素、印白茅素、薏苡素、白头翁素、钾元素等成分,具有生津止渴、清热止咳、止血、利尿、止呕的作用。

鬼针草:味苦性温。含金丝桃甙、异奥卡宁-7-o-葡萄糖甙、奥卡宁、海生菊甙、水杨酸、原儿茶酸、没食子酸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具有解表散热、消肿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

紫茉莉根:味甘性微寒。含大量的甜菜黄素,其根部有大量的矿物质、氨基酸、淀粉、树蜡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活血调经的作用。

地龙:味咸性寒。含蚓激酶、地龙解热碱、琥珀酸、黄嘌呤、腺嘌呤、抗组织胺和维生素b。具有清热定惊、降血压、止咳平喘、利尿的作用。

黄柏:味苦性寒。含小檗碱、木兰花碱、黄柏碱、掌叶防已碱、内脂、甾醇、粘液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清热燥湿、保肝利胆的作用。

丹参:味苦性微寒。含维生素、微量元素锌、铜、铁等营养成分。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痛的作用。

茯苓:味甘性平。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利水消肿、健脾止泻、养心安神的作用。

黄芪:味甘性温。含苷类、多糖、黄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补气止汗,利尿、消肿排脓的作用。

泽泻:味甘性寒。含泽泻醇a、b、c,泽泻醇a乙酸酯、泽泻醇b乙酸酯、泽泻醇c乙酸酯等成分,具有利水渗湿、泄热通淋、抑菌的作用。

白花蛇舌草:味苦淡性寒。含谷甾醇、熊果酸、β-谷甾醇、香豆酸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的作用。

益母草:味辛苦性微寒。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定、益母草宁等多种生物碱及苯甲酸、氯化钾等成分,具有活血调经、丽水小筑、清热解毒的作用。

半枝莲:味酸性寒。含多种微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利水消肿的作用。

猪苓:味甘淡性平。含猪苓多糖、粗蛋白、醚溶性浸出物、粗纤维、可溶性糖分等;还含游离、结合型生物素、麦角甾醇、生物素、糖类、蛋白质,具有利水渗湿、泄热止渴的作用。

白术:味甘性温。含茅术醇、苍术酮、微生素a、氨基酸、糖类、树脂等成分,具有利尿消肿、固表止汗、健脾胃的作用。

泽兰:味苦性温。含挥发油、鞣质等成分,具有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

本发明采用纯天然植物药材,经科学配伍混合而成,慢性肾炎患者服用后,能有效调节人体的代谢,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治疗效果好、纯天然、低成本、服用方便等优点,适宜慢性肾炎的治疗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尽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的技术或产品,均为现有技术或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本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是下列重量百分比组分原料药材混合物的水煎液:金钱草7.14%(225g)、车前草6.67%(210g)、白茅根5.71%(180g)、鬼针草5.71%(180g)、紫茉莉根6.19%(195g)、地龙2.86%(90g)、黄柏4.29%(135g)、丹参6.19%(195g)、茯苓5.71%(180g)、黄芪9.52%(300g)、泽泻4.29%(135g)、白花蛇舌草7.14%(225g)、益母草6.67%(210g)、半枝莲6.19%(195g)、猪苓5.71%(180g)、白术5.71%(180g)、泽兰4.29%(135g),即上述3150g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后经两次水煎合并滤液并浓缩至450ml的浓缩液;各原料药均为经传统方法炮制、干燥脱水后的原料药材。

本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对原料药材进行预处理,分别取干燥的金钱草、车前草、白茅根、鬼针草、紫茉莉根、地龙、黄柏、丹参、茯苓、黄芪、泽泻、白花蛇舌草、益母草、半枝莲、猪苓、白术、泽兰原料药材,去除杂质和霉烂变质部分,洗净后自然晒干或烘干备用;

(2)以3150g为总量、按配方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经步骤(1)预处理后的金钱草、车前草、白茅根、鬼针草、紫茉莉根、地龙、黄柏、丹参、茯苓、黄芪、泽泻、白花蛇舌草、益母草、半枝莲、猪苓、白术、泽兰混合均匀,放入煮药容器中加沸水完全覆盖原料药材,用大火煮10分钟后调至小火第一次煎煮,至药液浓缩到约750ml时滤出药液;随后向煮药容器中再添加沸水完全覆盖原料药材,继续用大火煮10分钟后调至小火第二次煎煮,至药液浓缩到约150ml时滤出药液,合并两次煎煮得到约900ml的合并药液;

(3)将步骤(2)得到的合并药液浓缩至450ml,经无菌化处理后按每份10ml分装,即得到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

本实施例的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用于治疗某慢性肾炎患者,该患者身患慢性肾炎8年,发病时,临床表现为尿蛋白血尿、高血压、水肿。到经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肾炎,此后一直服用处方药进行治疗,未能治愈。此后,患者连续服用本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以15天为1个疗程,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每次服用10ml,温水伴服。服用1个疗程后,停用原服用的处方药物,症状有所缓解,4个疗程后水肿现象消失,6个疗程后到医院复查各项指标已基本正常,再维持服用3个疗程后,由每天早、中、晚三次服用,调整为早、晚两次服用,12个疗程后患者慢性肾炎得到完全治愈。

实施例2:本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是下列重量百分比组分原料药材混合物的水煎液:金钱草7%(220.5g)、车前草7%(220.5g)、白茅根6%(189g)、鬼针草5.3%(166.9g)、紫茉莉根6.3%(198.5g)、地龙3%(94.5g)、黄柏4%(126g)、丹参6%(189g)、茯苓5.2%(163.8g)、黄芪10%(315g)、泽泻4.4%(138.6g)、白花蛇舌草7%(220.5g)、益母草6.8%(214.2g)、半枝莲6%(189g)、猪苓6%(189g)、白术6%(189g)、泽兰4%(126g),即上述3150g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后经两次水煎合并滤液并浓缩至450ml的浓缩液;各原料药均为经传统方法炮制、干燥脱水后的原料药材。

本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用于治疗某慢性肾炎患者。该患者身患慢性肾炎15年,发病时,临床表现为尿蛋白、潜血、高血压、水肿,到经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肾炎,此后一直服用处方药进行治疗,但病情未能治愈。此后,患者连续服用本治疗慢性肾炎的植物组合物,以15天为一个疗程,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每次服用10ml,温水伴服。服用2个疗程后,停用原服用的处方药物,4个疗程后症状开始有所缓解,6个疗程后水肿现象逐渐减少,到医院复查各项指标已基本正常,后由每天早、中、晚三次服用,调整为早、晚两次服用,继续服用5个疗程后患者慢性肾炎得到完全治愈。

实施例3:本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是下列重量百分比组分原料药材混合物的水煎液:金钱草7.5%(236.2g)、车前草6.8%(214.2g)、白茅根5%(157.5g)、鬼针草6%(189g)、紫茉莉根6%(189g)、地龙2.5%(78.7g)、黄柏4.4%(138.6g)、丹参6.3%(198.5g)、茯苓6%(189g)、黄芪8.4%(264.6g)、泽泻4%(126g)、白花蛇舌草7.3%(229.9g)、益母草7%(220.5g)、半枝莲6.3%(198.5g)、猪苓6%(189g)、白术5.5%(173.3g)、泽兰5%(157.5g),即上述3150g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后经两次水煎合并滤液并浓缩至450ml的浓缩液;各原料药均为经传统方法炮制、干燥脱水后的原料药材。

本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用于治疗某慢性肾炎患者。该患者身患慢性肾炎5年,出现尿蛋白和水肿,被诊断为慢性肾炎,服用处方药治疗,病情未出现明显好转。此后,患者连续服用本治疗慢性肾炎的植物组合物,以15天为一个疗程,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每次服用10ml,温水伴服。服用1个疗程后,停用原服用的处方药物,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缓解,5个疗程后水肿现象消失,6个疗程后到医院复查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后由每天早、中、晚三次服用,调整为早、晚两次同剂量服用,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患者慢性肾炎得到完全治愈。

实施例4:本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是下列重量百分比组分原料药材混合物的水煎液:金钱草8%(252g)、车前草6%(189g)、白茅根5.8%(182.7g)、鬼针草5%(157.5g)、紫茉莉根7%(220.5g)、地龙2.6%(81.9g)、黄柏4.6%(144.9g)、丹参6.6%(207.9g)、茯苓5%(157.5g)、黄芪9%(283.5g)、泽泻4.3%(135.4g)、白花蛇舌草7.8%(245.7g)、益母草6%(189g)、半枝莲6.6%(207.9g)、猪苓5%(157.5g)、白术6%(189g)、泽兰4.7%(148.1g),即上述3150g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后经两次水煎合并滤液并浓缩至450ml的浓缩液;各原料药均为经传统方法炮制、干燥脱水后的原料药材。

本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用于治疗某慢性肾炎患者。该患者身患慢性肾炎3年,临床表现为尿蛋白和潜血,诊断为慢性肾炎,一直服用处方药治疗,未见病情好转。此后,患者连续服用本治疗慢性肾炎的植物组合物,以15天为一个疗程,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每次服用10ml,温水伴服。连续服用本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4个疗程后,症状消失,此后调整为早、晚两次同剂量服用,继续服用3个疗程后完全治愈,未见反弹。

实施例5-9:各实施例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均为金钱草、车前草、白茅根、鬼针草、紫茉莉根、地龙、黄柏、丹参、茯苓、黄芪、泽泻、白花蛇舌草、益母草、半枝莲、猪苓、白术、泽兰原料药材混合物的水煎液,即上述3150g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后经两次水煎合并滤液并浓缩至450ml的浓缩液;各实施例中药口服液的原料药组分重量百分比如下表:

上述各实施例中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均采用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方法制备,可直接服用,也可用温水拌服。

上述各实施例所得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用于治疗五组慢性肾炎患者(每组10人),以15天为一个疗程,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每次服用10ml,温水伴服。第3-6个疗程每天服用三次,后调整为每天早、晚同剂量服用两次,连续服用本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口服液2-4个疗程后,病症均得到治愈。

上面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作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所述内容,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做出各种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