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密流量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790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密流量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精密流量调节器,属于流量精密调节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流量调节器是输液器上必备的常用配件,用于控制输液管内液体的流速。目前,现有技术中应用于医疗卫生行业的输液器中的流量调节器基本为闸管式,闸管式调节器所控制的管路内,随时间变化,流量易发生变化,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明显的调节精度不高、流量变化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精密调节,更好的控制液体流量,还存在一种旋转式精密流量调节器,该种流量调节器与比闸管式相比,密封性较好,流量调节精度较高,但在生产及使用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该种旋转式精密流量调节器存在以下几个缺陷:首先,现有技术中的精密流量调节器均需要采用橡胶件实现上下相对转动的部分之间的密封,如使用橡胶密封垫圈等,而使用橡胶件又要保证调节器的正常转动,通常需要在橡胶件上加润滑油,因此,橡胶件的使用在输液中存在溶出微粒及润滑油进入药液的安全隐患。第二,现有的精密流量调节器由于其内部采用橡胶件密封,橡胶件在使用过程变形大造成流量不稳定,特别在小流量无法实现调节,调节精度不高;第三,现有技术中的精密流量调节器的内部结构过于复杂,而对于对体积要求较小的调节器来说,过于复杂的内部结构导致该种流量调节器难以注塑成型,成品间流量误差较大,且成品率低,导致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大量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节精度高、取消密封橡胶垫及润滑剂并易于注塑成型的精密流量调节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精密流量调节器,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一端套装在外壳体内部,其特征在于:内壳体下部和外壳体中部之间采用过盈配合套接,内壳体内设有竖向的进液管,外壳体内设有竖向的出液管,内壳体的外壁或外壳体的内壁上设有流量调节槽,流量调节槽为截面积逐渐缩小的渐变槽,通过流量调节槽分别连通进液管的出口与出液管的入口,流量调节槽截面积最大的一端部设有与进液管或出液管相连通的孔。

本发明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精密流量器的结构,在进液管与出液管之间增设流量调节槽,且流量调节槽本身为截面积逐渐缩进的结构,在内壳体和外壳体发生相对转动的时候,随着内壳体与外壳体的转动,进液管和出液管与流量调节槽连通的截面积及长度逐渐变化,实现逐步的流量调节。而且,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采用过盈配合套接,利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的套接关系就实现了密封,省去了密封橡胶件的使用。避免了橡胶件在输液中存在溶出微粒及润滑油进入药液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精密流量调节器的安全性。再者,简化了内壳体、外壳体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结构之后,使得精密流量器的注塑成型加工更容易,成品率大大提高,降低生产成本,便于大面积的推广使用。

所述的内壳体的外壁与外壳体的内部对应设有旋转导向机构,流量调节槽为水平环形设置的渐变槽,所述旋转导向机构为同样水平环形设置的环形凸起和环形凹槽。

通过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上对应设置的环形凸起和环形凹槽实现内壳体与外壳体的紧密套接,避免滑脱,同时,又能保证内壳体与外壳体能够始终在固定的滑动轨迹上转动,流量调整后在输液全过程能够保持稳定。流量调节槽的截面积逐渐缩进而逐渐减小到零。

所述的内壳体的外壁与外壳体的内部对应设有旋转导向机构,流量调节槽为螺旋状设置的渐变槽,所述旋转导向机构为同样螺旋状设置的环形凸起和环形凹槽。

所述的环形凸起设置在内壳体外壁上,环形凹槽设置在外壳体内壁上。

所述的环形凸起设置在外壳体内壁上,环形凹槽设置在内壳体外壁上。

所述的内壳体的外壁与外壳体的内端对应设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同心设置在内壳体底部的上定位块和设置在外壳体内壁上的下定位块。在内壳体与外壳体扣合后,可通过两个定位块实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旋转起始点定位。

所述的流量调节槽设置在所述出液管入口的一侧,通过开设在外壳体上的孔连通出液管入口,出液管纵截面呈s型设置,进液管纵截面呈l型设置,进液管水平设置的端部出口对齐流量调节槽。

所述的流量调节槽设置在所述进液管出口的一侧,通过开设在内壳体上的孔连通进液管出口,进液管纵截面呈s型设置,出液管纵截面呈l型设置,出液管水平设置的端部出口对齐流量调节槽。

将流量调节槽直接开设在内壳体上,并将流量调节槽宽度最大的一端部设有与进液管相连通的孔,将流量调节槽设置在内壳体的外部,在内壳体与外壳体过盈配合的基础下,保证了液体在经过内壳体和外壳体时的安全、无菌,再者利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转动,通过进液管端部与流量调节槽的接触截面积及长度变化可直接实现液体的流量调节,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而且,由于流量调节槽是直接开设在内壳体上的,因此,在其固定在某一位置时液体的流通路径是固定不变的,结合内壳体与外壳体的过盈配合,不会出现因时间变化,而流量随之变化的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精密流量器的结构,在进液管与出液管之间增设流量调节槽,且流量调节槽本身为截面积逐渐缩进的结构,在内壳体和外壳体发生相对转动的时候,随着内壳体与外壳体的转动,进液管和出液管与流量调节槽连通的截面积及长度逐渐变化,实现逐步的流量调节。而且,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采用过盈配合套接,利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的套接关系就实现了密封,省去了密封橡胶件的使用。避免了橡胶件在输液中存在溶出微粒及润滑油进入药液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精密流量调节器的安全性,特别能在小流量时实现精密稳定控制。再者,简化了内壳体、外壳体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结构之后,使得精密流量器的注塑成型加工更容易,成品率大大提高,降低生产成本,便于大面积的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精密流量调节器流量槽设在内壳体上,内外壳体分离状态示意图。

图2为精密流量调节器流量槽设在外壳体上,内外壳体分离状态示意图。

图3为精密流量调节器内外壳体拼装后旋转90度状态示意图。

图4为精密流量调节器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流量调节槽的流量最大时出液管、进液管与流量调节槽的位置关系展开示意图。

图6为流量调节槽的流量为一半时出液管、进液管与流量调节槽的位置关系展开示意图。

图7为流量调节槽的流量最小时(关闭)出液管、进液管与流量调节槽的位置关系展开示意图。

其中,1、内壳体2、防滑手轮3、环形凸起4、上定位块5、外壳体6、环形凹槽7、流量调节槽8、下定位块9、出液管10、进液管1001、进液水平出口11、流量调节刻度环12、流量刻度指针13、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7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4:一种精密流量调节器,包括内壳体1和外壳体5,内壳体1一端套装在外壳体5内部,内壳体1下部和外壳体5中部之间采用过盈配合套接,内壳体1内设有竖向的进液管10,外壳体5内设有竖向的出液管9,外壳体5的内壁上设有流量调节槽7,流量调节槽7为截面积逐渐缩小的渐变槽,通过流量调节槽7分别连通进液管10的出口与出液管9的入口,具体的,进液管10的出口为进液水平出口1001,流量调节槽7截面积最大的一端部设有与进液管10或出液管9相连通的孔13。

内壳体1的外壁与外壳体5的内部对应设有旋转导向机构,流量调节槽7为水平环形设置的渐变槽,为同样水平环形设置的环形凸起3和环形凹槽6。旋转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内壳体1外壁上的环形凸起3和外壳体5内壁上对应设有的环形凹槽6。为了便于转动内壳体1和外壳体5,内壳体1和外壳体5的外壁上还设有用于转动的防滑手轮2,防滑手轮2可为多个环形均布的条形凸起。环形凸起3设置在内壳体1外壁上,环形凹槽6设置在外壳体5内壁上。或,也可将环形凸起3设置在外壳体5内壁上,环形凹槽6设置在内壳体1外壁上。流量调节槽7设置在外壳体5的出液管9入口的一侧,通过开设在外壳体5上的孔13连通出液管9入口,进液管10纵截面呈l型设置,进液管10水平设置的端部的进液水平出口1001对齐流量调节槽7。

内壳体1外部与外壳体5内部对应设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同心设置在内壳体1底部的上定位块4和设置在外壳体5内壁中部的下定位块8。在内壳体1与外壳体5扣合后,可通过两个定位块实现内壳体1与外壳体5之间的旋转起止点的定位,方便开、关使用。

由于流量调节槽7是直接设置在外壳体5的内壁上,为确保内壳体1与外壳体5之间可以正常转动,内壳体1外径与外壳体5内径采用不等径设置的柱体结构,优选的,在外壳体5上设置有流量调节槽7的环形区域,及外壳体5上与流量调节槽7扣接的环形区域部分采用过盈配合套接,内壳体1外部与外壳体5内部其他接触部分不采用过盈配合,用以减小转动阻力。为了保证外壳体下部的强度,防止出液管9变形,可在出液管9与外壳体5内壁之间设置内端板。再者,优选的,将旋转导向机构设置在流量调节槽7的上方,即将旋转导向机构设置在内壳体1上部,更可以省去其他设置在内壳体1或外壳体5内部的扣接或套接固定组件,进一步的简化了内壳体1及外壳体5的结构,为注塑成型工作提高了效率,提高了成品率。

本发明无橡胶件,无润滑剂,对药液无污染,确保输液安全。由于无橡胶件,用后处理更环保。该精密流量调节器使用医用级塑料用注塑机精密注塑而成,组装后利用了塑料的弹性实现密封。

流量调节槽7设置在外壳体5内的出液管9入口的一侧,通过开设在外壳体5上的孔13连通出液管9入口,出液管9纵截面呈s型设置,进液管10纵截面呈l型设置,进液管10水平设置的端部的进液水平出口1001对齐流量调节槽7。

内壳体1的下部与外壳体5的中部对应设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内壳体1底部的上定位块4和设置在外壳体5内壁上的下定位块8,上定位块4与下定位块8的高度组合后相同。

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发明的精密流量调节器的调节精度,在内壳体1及外壳体5的外圈设有流量调节刻度环11和流量刻度指针12,转动内壳体1和外壳体5,即可通过流量刻度指针12准确读取并确定输液管内的液体流量大小,能够实现精确流量调节,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利用肉眼观察液体流速的方式带来的较大误差。

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将流量调节槽7直接开设在外壳体5的内壁,并将流量调节槽7截面积最大的一端部设有与进液管10相连通的孔13,如图5~7所示,液体由进液管10进入,从进液管10下部进入流量调节槽7,液体再由出液管9下部流出,转动内壳体1和外壳体5,即可通过流量刻度指针12对应的流量调节刻度环11上显示的刻度值准确读取并确定输液管内的液体流量大小,实现精确流量调节,利用内壳体1与外壳体5之间的转动,通过进液管10端部的进液水平出口1001与流量调节槽7的接触截面积与长度可直接实现液体的流量调节,而且,由于流量调节槽7是直接开设在外壳体5上的,因此,在其固定截面积位置液体的通过路径是固定的,结合内壳体1与外壳体5的过盈配合,不会出现因时间变化,而流量随之变化的情况。

实施例2

内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流量调节槽7,流量调节槽7设置在进液管10出口的一侧,即流量调节槽7通过开设在内壳体1上的孔13连通进液管10出口,进液管10纵截面呈s型设置,出液管9纵截面呈l型设置,出液管9水平设置的端部出口对齐流量调节槽7。

流量调节槽7设置在内壳体1的外壁,且呈弧形设置,优选的,采用圆弧形设置,流量调节槽7截面积最大的一端部设有与进液管10相连通的孔13,流量调节槽7的截面积逐渐缩进而逐渐减小到零,将旋转导向机构设置在流量调节槽7的下方。其他设置与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内壳体1的外壁与外壳体5的内部对应设有旋转导向机构,流量调节槽7为螺旋状设置的渐变槽,旋转导向机构为同样螺旋状设置的环形凸起3和环形凹槽6。其他设置与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