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理疗装置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258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理疗装置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生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理疗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理疗技术蒸蒸日上,市场上的理疗装置也种类繁多,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410666190.0公开一种腰椎康复理疗设备,包括基体、理疗部件和加热部件,所述基体为空心塑料结构,具有与人体腰部匹配的曲面部,曲面部上具有多个空心弹性凸起;所述空心弹性凸起内装有理疗部件,所述理疗部件为远红外铁氧体材料;所述远红外铁氧体材料的组成为:fe2o342-50mol%,mno38-44mol%,al2o31-5mol%,mgo2-4mol%,sio21-3mol%,cr3c20.1-1mol,纳米碳管2-6%;所述远红外铁氧体材料在氢气氛围下,在1200-1300℃、15mpa下进行热压烧结,烧结时间为4-6小时;所述远红外铁氧体材料的磁场强度为1000gs-1600gs,且具有0.75-0.85的红外发射率。所述空心弹性凸起呈半球状,平行于腰椎排列成四列,列间距为30mm。所述加热部件优选采用陶瓷加热片。所述远红外铁氧体材料的组成优选为:fe2o344-49mol%,mno40-44mol%,al2o32-4mol%,mgo2-3mol%,sio21.5-3mol%,cr3c20.5-1mol,纳米碳管2-5%。所述远红外铁氧体材料的组成优选为:fe2o349mol%,mno40mol%,al2o32mol%,mgo3mol%,sio23mol%,cr3c21mol,纳米碳管2%。

该发明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镇痛、消肿、促进血液淋巴循环等作用,但是其与市场上其他磁能理疗装置相类似,磁场过于单一,人体对磁场易产生疲劳和迟钝感,对人体的有益效果还有待增强。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其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太阳能转换成周期性电磁场,与永久强磁场产生强度和方向均周期性变换的叠加磁场,可对人体产生持久高效的理疗作用,显著增强人体体质,实用性强的理疗装置。

本发明的其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述理疗装置的加工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理疗装置,包括呈环形的环体部,和将环体部首尾连接在一起的卡扣部件;定义朝向所述环体部的圈心的方向为向心方向,与向心方向相反的方向为背心方向,朝向环体部的其一环绕方向为第一环绕方向,朝向相反环绕方向的第二环绕方向;所述环体部包括多个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电磁片体,依次贯穿各电磁片体的柔性导电管,和套设于各电磁片体外的外套体;所述电磁片体包括密封容腔、腔壁、容置于密封容腔内的液态金属和设于所述柔性导电管内的永久磁柱;所述永久磁柱为钕铁硼材料的永磁体;所述腔壁包括朝向所述向心方向的第一侧壁,朝向所述背心方向的第二侧壁,朝向所述第一环绕方向的第一端壁,和朝向所述第二环绕方向的第二端壁;所述柔性导电管贯穿各所述电磁片体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所述柔性导电管包括处于所述密封容腔内的腔内段,和处于密封容腔外的腔外段;所述永久磁柱匹配容置于所述腔内段内;所述腔壁包括处于内侧由铁材料制成的铁材料层,和处于外侧由锗材料制成的锗材料层;所述铁材料层包括处于所述第一侧壁处的第一铁侧壁,和处于所述第二侧壁处的第二铁侧壁;所述锗材料层包括处于所述第一侧壁处的第一锗侧壁,和处于所述第二侧壁处的第二锗侧壁;所述第一铁侧壁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铁侧壁的厚度,所述第一锗侧壁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锗侧壁的厚度;所述柔性导电管至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柔性导电管至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

所述外套体包括覆设于所述第一锗侧壁外表面的柔性透气网层,和覆设于所述第二锗侧壁外表面的柔性太阳能电池层;所述柔性太阳能电池层具有与所述柔性导电管电连接的第一供电端,和多个与各所述腔壁一一对应电连接的第二供电端。

所述第一锗侧壁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伸入所述柔性透气网层的网孔内的放电凸点。

所述铁材料层包括多个由内之外依次套设且独立的铁层单体,各所述铁层单体均包括处于所述第一侧壁处的第一壁单体和处于所述第二侧壁处的第二壁单体,且所述第一壁单体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壁单体的厚度。

相邻的所述电磁片体之间填充有弹性填充块。

所述第一壁单体与所述第二壁单体平滑连接在一起,且各所述铁材料层的横截面均为短轴与所述第一壁单体相垂直的椭圆形。

所述第二供电端设于所述柔性太阳能电池层的内侧面上。

所述液态金属为镓、汞、铷或铯。

所述柔性透气网层为弹性树脂网层;

所述柔性太阳能电池层为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或有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

所述柔性导电管为可弯曲变形的金属管或非金属导电材料制成的管状结构。

一种理疗装置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钕元素、铁元素和硼元素三种材料制作钕铁硼材料的所述永久磁柱,制作所述柔性导电管,将多个所述永久磁柱匹配置入所述柔性导电管内,且相邻的所述永久磁柱之间留有间隙,再将各所述永久磁柱固定于所述柔性导电管内;

(2)制作所述电磁片体:制作多个粗度逐渐变大的有底铁桶,多个逐渐变大的铁片,以及有底锗桶和锗片;对有底锗桶和各有底铁桶的一侧进行压扁,使所述有底锗桶被压扁的一侧作为所述第一锗侧壁,使所述有底锗桶未被压扁的一侧作为所述第二锗侧壁,使所述有底铁桶被压扁的一侧作为所述第一壁单体,使所述有底铁桶未被压扁的一侧作为所述第二壁单体;然后将各不同粗度的有底铁桶逐层相应套设在一起,再将有底锗桶相应套设在最外层,再对有底锗桶、各有底铁桶的底部钻取供所述柔性导电管穿过的第一通孔,对各铁片和锗片钻取供所述柔性导电管穿过的第二通孔,使有底锗桶的桶底和各有底铁桶的桶底作为所述第一端壁,然后使所述柔性导电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对此第一通孔和柔性导电管之间进行密封处理,然后向最内侧的有底铁桶内填充液态金属,然后将各不同尺寸的铁片由小至大套设在所述柔性导电管上并盖在各有底铁桶的桶口处,并与各有底铁桶一一对应焊接在一起,再将锗片套设在所述柔性导电管上并盖在有底锗桶的桶口处,并与有底锗桶对应焊接在一起,然后对第二通孔和柔性导电管之间进行密封处理;完成单个所述电磁片体的制作及与所述柔性导电管的安装;

(3)重复步骤(2),制作相应数量的所述电磁片体,并将各所述电磁片体安装于同一所述柔性导电管上;完成多个电磁片体的制作及与所述柔性导电管的安装;

(4)制作所述柔性透气网层覆设于各所述第一锗侧壁的外表面;制作所述柔性太阳能电池层覆设于各所述第二锗侧壁的外表面;完成所述环体部的制作;

(5)制作所述卡扣部件并与所述环体部连接在一起。

在所述步骤(3)中,在所述第一锗侧壁的外表面喷射液态的锗液滴,各锗液滴与所述第一锗侧壁的外表面融合凝固后形成所述放电凸点。

在所述步骤(3)中,对第一通孔和柔性导电管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密封处理,对第二通孔和柔性导电管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密封处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理疗装置,其可用于人体任意部位,如套在人体颈部或腰间以周期变换形式的电磁场进行磁疗,效果及选择性更强。具体是,首先钕铁硼材料的永久磁柱可产生强磁场,在铁材料层和锗材料层内受到磁场屏蔽,但是由于朝向人体的第一侧壁处为薄弱处,磁场将集中从第一侧壁处对人体释放,在产生较强集中磁场效果的同时,不会磁场损失和对外界的影响;其次在使用者正常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外界环境中,柔性太阳能电池层可吸收太阳光能转化成电能,并通过第一供电端和第二供电端对柔性导电管和腔壁进行供电,使电流通过液态金属进行传输,在液态金属传输电流过程中,也处于永久磁柱的磁场范围内,液态金属受到环绕柔性导电管方向的安培力,进而使液态金属环绕柔性导电管流动,液态金属被激发出动态磁场;而且由于柔性导电管至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柔性导电管至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液态金属在柔性导电管和第一侧壁的间隙中流速将是其他位置的数倍以上,柔性导电管和第一侧壁受到柔性导电管至第二侧壁之间液态金属的压力及外界大气的压力而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在第一侧壁受到柔性导电管具有弹性的基础上,第一侧壁会产生周期性的振动,对人体产生振动按摩,而且第一侧壁的振动会增强液态金属的电流分布变化程度,进而进一步增强液态金属被激发的周期性动态磁场。液态金属被激发的周期性动态磁场同样集中从第一侧壁处对人体释放,与永久磁柱产生的强磁场相互交错叠加,产生强度和方向均周期性变换的磁场,使人体对磁场不易产生疲劳和迟钝感,进而对人体产生持久高效的磁疗作用,改善人体生理循环和代谢,增强人体体质。而且锗元素在增强对永久磁柱磁场的屏蔽和对人体集中释放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活化生物电流,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及预防身体的不适感;保护红血球,抵抗外来射线的袭击,使人体不受损害代谢、免疫力恢复并提高身体的自然治愈力,还具有抗肿瘤,抗炎症,抗病毒效果。进一步地,柔性透气网层和柔性太阳能电池层具有变形性能,可配合各电磁片体进行适应人体形态的变形,再利用卡扣部件进行卡扣连接,使用灵活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理疗装置,其利用太阳能转换成周期性电磁场,与永久强磁场产生强度和方向均周期性变换的叠加磁场,可对人体产生持久高效的理疗作用,显著增强人体体质,实用性强。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前述理疗装置的加工工艺,具有步骤简洁清晰,程序高效,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环体部

11-电磁片体111-液态金属112-永久磁柱

1131-第一侧壁1132-第二侧壁1133-第一端壁1134-第二端壁1135-铁材料层11351-铁层单体a1-第一壁单体a2-第二壁单体1136-锗材料层11361-第一锗侧壁b1-放电凸点11362-第二锗侧壁

12-柔性导电管

13-外套体131-柔性透气网层132-柔性太阳能电池层

14-弹性填充块

2-卡扣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理疗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呈环形的环体部1,和将环体部1首尾连接在一起的卡扣部件2;定义朝向环体部1的圈心的方向为向心方向,与向心方向相反的方向为背心方向,朝向环体部1的其一环绕方向为第一环绕方向,朝向相反环绕方向的第二环绕方向;环体部1包括多个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电磁片体11,依次贯穿各电磁片体11的柔性导电管12,和套设于各电磁片体11外的外套体13;电磁片体11包括密封容腔、腔壁、容置于密封容腔内的液态金属111和设于柔性导电管12内的永久磁柱112;永久磁柱112为钕铁硼材料的永磁体;腔壁包括朝向向心方向的第一侧壁1131,朝向背心方向的第二侧壁1132,朝向第一环绕方向的第一端壁1133,和朝向第二环绕方向的第二端壁1134;柔性导电管12贯穿各电磁片体11的第一端壁1133和第二端壁1134;柔性导电管12包括处于密封容腔内的腔内段,和处于密封容腔外的腔外段;永久磁柱112匹配容置于腔内段内;腔壁包括处于内侧由铁材料制成的铁材料层1135,和处于外侧由锗材料制成的锗材料层1136;铁材料层1135包括处于第一侧壁1131处的第一铁侧壁,和处于第二侧壁1132处的第二铁侧壁;锗材料层1136包括处于第一侧壁1131处的第一锗侧壁11361,和处于第二侧壁1132处的第二锗侧壁11362;第一铁侧壁的厚度小于第二铁侧壁的厚度,第一锗侧壁11361的厚度小于第二锗侧壁11362的厚度;柔性导电管12至第一侧壁1131之间的距离小于柔性导电管12至第二侧壁1132之间的距离;

外套体13包括覆设于第一锗侧壁11361外表面的柔性透气网层131,和覆设于第二锗侧壁11362外表面的柔性太阳能电池层132;柔性太阳能电池层132具有与柔性导电管12电连接的第一供电端,和多个与各腔壁一一对应电连接的第二供电端。本发明可用于人体任意部位,如套在人体颈部或腰间以周期变换形式的电磁场进行磁疗,效果及选择性更强。具体是,首先钕铁硼材料的永久磁柱112可产生强磁场,在铁材料层1135和锗材料层1136内受到磁场屏蔽,但是由于朝向人体的第一侧壁1131处为薄弱处,磁场将集中从第一侧壁1131处对人体释放,在产生较强集中磁场效果的同时,不会磁场损失和对外界的影响;其次在使用者正常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外界环境中,柔性太阳能电池层132可吸收太阳光能转化成电能,并通过第一供电端和第二供电端对柔性导电管12和腔壁进行供电,使电流通过液态金属111进行传输,在液态金属111传输电流过程中,也处于永久磁柱112的磁场范围内,液态金属111受到环绕柔性导电管12方向的安培力,进而使液态金属111环绕柔性导电管12流动,液态金属111被激发出动态磁场;而且由于柔性导电管12至第一侧壁1131之间的距离小于柔性导电管12至第二侧壁1132之间的距离,液态金属111在柔性导电管12和第一侧壁1131的间隙中流速将是其他位置的数倍以上,柔性导电管12和第一侧壁1131受到柔性导电管12至第二侧壁1132之间液态金属111的压力及外界大气的压力而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在第一侧壁1131受到柔性导电管12具有弹性的基础上,第一侧壁1131会产生周期性的振动,对人体产生振动按摩,而且第一侧壁1131的振动会增强液态金属111的电流分布变化程度,进而进一步增强液态金属111被激发的周期性动态磁场。液态金属111被激发的周期性动态磁场同样集中从第一侧壁1131处对人体释放,与永久磁柱112产生的强磁场相互交错叠加,产生强度和方向均周期性变换的磁场,使人体对磁场不易产生疲劳和迟钝感,进而对人体产生持久高效的磁疗作用,改善人体生理循环和代谢,增强人体体质。而且锗元素在增强对永久磁柱112磁场的屏蔽和对人体集中释放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活化生物电流,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及预防身体的不适感;保护红血球,抵抗外来射线的袭击,使人体不受损害代谢、免疫力恢复并提高身体的自然治愈力,还具有抗肿瘤,抗炎症,抗病毒效果。进一步地,柔性透气网层131和柔性太阳能电池层132具有变形性能,可配合各电磁片体11进行适应人体形态的变形,再利用卡扣部件2进行卡扣连接,使用灵活方便。与此同时,柔性导电管12和整个腔壁均会因电流而激发出微弱磁场,进而可与永久磁柱112产生的强磁场进行多重叠加,给人体更加多变的磁场体验。

优选地,第一锗侧壁11361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伸入柔性透气网层131的网孔内的放电凸点b1。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柔性太阳能电池层132可吸收太阳光能转化成电能,并通过第一供电端和第二供电端对柔性导电管12和腔壁进行供电后,放电凸点b1处形成电流集中,并在各放电凸点b1的尖端进行集中放点,对空气中的分子进行电离,产生漂浮空气中的负离子,负离子能促成人体合成和储存维生素,强化和激活人体的生理活动,因此它又被称为"空气维生素",认为它像食物的维生素一样,对人体及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医学界,负离子被确认是具有杀灭病菌及净化空气的有效手段。其机理主要在于负离子与细菌结合后,使细菌产生结构的改变或能量的转移,导致细菌死亡,最终降沉于地面。医学研究表明,空气中带负电的微粒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用,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人体肌能,调节肌体功能平衡的作用。据考证,负离子对人体7个系统,近30多种疾病具有抑制、缓解和辅助治疗作用,尤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更为明显。而且空气中的负离子易被氧气俘获,进而形成负氧离子,负氧离子在生物体内,脂质的电子被抢夺,会氧化成老年斑;蛋白质的电子被抢夺,细胞功能将失常;基因的电子被抢夺,就会得癌症。在生物体内,这种抢夺电子的物质被称为“自由基”,从量子医学层次讲,电子被抢夺是万病之源。同样,铁生锈,石头风化,植物腐烂,都是氧化的结果。负氧离子带有负电位,即有多余的电子,电子补充给自由基后,自由基被还原即消除了自由基,而自身转变为氧分子o2。

优选地,铁材料层1135包括多个由内之外依次套设且独立的铁层单体11351,各铁层单体11351均包括处于第一侧壁1131处的第一壁单体a1和处于第二侧壁1132处的第二壁单体a2,且第一壁单体a1的厚度小于第二壁单体a2的厚度。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永久磁柱112产生的强磁场受到各层铁层单体11351的逐层磁场屏蔽,磁场产生多次折射和反射等,将会对磁场产生更加高效的屏蔽效果,同时在薄弱的各第一壁单体a1处,磁场将更加集中从第一壁单体a1处对人体释放。

优选地,相邻的电磁片体11之间填充有弹性填充块14。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环体部1进行弯曲动作时,弹性填充块14可对相邻的电磁片体11进行弹性支承,也可对电磁片体11进行保护。弹性填充块14优选为弹性树脂、橡胶或硅胶。具体结构可为,弹性填充块14具有供柔性导电管12穿过的贯穿孔,且弹性填充块14与相邻的电磁片体11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第一壁单体a1与第二壁单体a2平滑连接在一起,且各铁材料层1135的横截面均为短轴与第一壁单体a1相垂直的椭圆形。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永久磁柱112和液态金属111产生的磁场在横截面平滑且椭圆形的铁材料层1135内进行顺畅均匀分布,不会产生磁场突变情况。

优选地,第二供电端设于柔性太阳能电池层132的内侧面上。各第二供电端可为形成于柔性太阳能电池层132内侧面上的导电片,此导电片与墙壁电连接在一起,如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液态金属111为镓、汞、铷或铯。镓的熔点为29.76℃,铷的熔点为38.89℃,铯的熔点为28.40℃。汞即水银的在正常大气压下在-39℃至356.7℃之间均为液态。以上金属在常温或是与人体接触后,或是通电发热后即会呈液态,具有金属导电性能的同时具有流动性,进而在受到磁场的安培力作用后产生流动。

优选地,柔性透气网层131为弹性树脂网层;

柔性太阳能电池层132为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或有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

柔性导电管12为可弯曲变形的金属管或非金属导电材料制成的管状结构。非晶硅(amorphoussilicon,a-si)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厚度是晶体硅电池的1/300,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原材料成本。有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organicphotovoltaic,opv)中,有机半导体吸收介质通常由施主材料和受主材料混合而成。施主材料善于给出电子、吸收空穴,混合后具有正电性,共轭聚合物(conjugatedpolymer)是典型的施主材料。受主材料善于吸收电子、给出空穴,混合后具有负电性,富勒烯(fullerene,c60)是典型的受主材料。

一种理疗装置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钕元素、铁元素和硼元素三种材料制作钕铁硼材料的永久磁柱112,制作柔性导电管12,将多个永久磁柱112匹配置入柔性导电管12内,且相邻的永久磁柱112之间留有间隙,再将各永久磁柱112固定于柔性导电管12内;在对永久磁柱112和柔性导电管12进行固定时,可采用焊接或胶合连接在一起。

(2)制作电磁片体11:制作多个粗度逐渐变大的有底铁桶,多个逐渐变大的铁片,以及有底锗桶和锗片;对有底锗桶和各有底铁桶的一侧进行压扁,使有底锗桶被压扁的一侧作为第一锗侧壁11361,使有底锗桶未被压扁的一侧作为第二锗侧壁11362,使有底铁桶被压扁的一侧作为第一壁单体a1,使有底铁桶未被压扁的一侧作为第二壁单体a2;然后将各不同粗度的有底铁桶逐层相应套设在一起,再将有底锗桶相应套设在最外层,再对有底锗桶、各有底铁桶的底部钻取供柔性导电管12穿过的第一通孔,对各铁片和锗片钻取供柔性导电管12穿过的第二通孔,使有底锗桶的桶底和各有底铁桶的桶底作为第一端壁1133,然后使柔性导电管12穿过第一通孔并对此第一通孔和柔性导电管12之间进行密封处理,然后向最内侧的有底铁桶内填充液态金属111,然后将各不同尺寸的铁片由小至大套设在柔性导电管12上并盖在各有底铁桶的桶口处,并与各有底铁桶一一对应焊接或胶合在一起,再将锗片套设在柔性导电管12上并盖在有底锗桶的桶口处,并与有底锗桶对应焊接或胶合在一起,然后对第二通孔和柔性导电管12之间进行密封处理;完成单个电磁片体11的制作及与柔性导电管12的安装;

(3)重复步骤(2),制作相应数量的电磁片体11,并将各电磁片体11安装于同一柔性导电管12上;完成多个电磁片体11的制作及与柔性导电管12的安装;

(4)制作柔性透气网层131覆设于各第一锗侧壁11361的外表面;制作柔性太阳能电池层132覆设于各第二锗侧壁11362的外表面;完成环体部1的制作;

(5)制作卡扣部件2并与环体部1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在步骤(3)中,在第一锗侧壁11361的外表面喷射液态的锗液滴,各锗液滴与第一锗侧壁11361的外表面融合凝固后形成放电凸点b1。具体是利用喷枪将液态锗金属喷射在第一锗侧壁11361的外表面上,在第一锗侧壁11361的外表面形成锗液滴,凝固后会与第一锗侧壁11361的外表面牢固结合在一起并形成放电凸点b1。

优选地,在步骤(3)中,对第一通孔和柔性导电管12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密封处理,对第二通孔和柔性导电管12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密封处理。

优选地,卡扣部件2内还可设有储蓄柔性太阳能电池层132电能的蓄电池,蓄电池可对电能进行储存,此蓄电池与卡扣部件2可拆装连接在一起,便于更换。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