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的手臂承托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111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手腕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的手臂承托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手腕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的手臂承托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腕关节康复训练器其手臂托板在作高度方向的人工调节时缺乏调节参照的标准,导致调节得比较盲目,仅靠肉眼观察,每次调节随意性大,若与动力轴线对位不佳,则可导致的康复效果欠佳甚至对腕关节造成拉力或压力过大;当发生拉力或压力过大情况时,由于手臂与承托绑定,手臂无法及时通过前后移动释放拉力或压力,而极易给腕关节带来二次损伤。

另外,对于同一患者使用,每次使用都需要重新调节,多次调节繁琐且花费时间,影响用户体验。此外,手臂托板长度固定,无法满足不同患者手臂长短的差异的要求,导致手臂承托不适,如在做被动运动时,在临近患者运动范围的极限位置处,手臂承托太长可能对患者前臂末端舒适性差,太短又容易在训练过程中发生代偿现象而影响康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手腕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的手臂承托机构,其可以根据患者的手臂粗细,通过光束辅助定位机构,加以手臂承托高度调节机构,帮助患者能够很好地实现腕关节运动轴线与设备动力轴线对位,实现腕关节运动轨迹与设备运动轨迹很好地重合;通过对第二手臂托板的过载保护设计,当因轨迹不重合而导致的腕关节发生拉力或压力过大情况时,可以有效避免训练可能带来的二次损伤;同时设置有第一手臂托板和第二手臂托板,可根据不同患者的手臂长度调节第一手臂托板的距离,可以帮助适应不同患者不同的手臂长度,提高患者训练过程中手臂承托的舒适性,提高康复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手腕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的手臂承托机构,包括手臂承托板,所述手臂承托板下方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高度调节装置与手臂承托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连于高度调节装置的输出轴,所述手臂承托板分为第一手臂承托板和第二手臂承托板,所述第一手臂承托板和第二手臂承托板并排设置于支撑板上,且第一手臂承托板和第二手臂承托板可相向或相背线性移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由驱动装置、导轨、沿导轨滑动的滑块组成,所述导轨下方固连有底座,所述滑块与支撑板固连,所述驱动装置可带动支撑板沿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轴向移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手臂承托板和第二手臂承托板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底座和第二滑动底座,所述第一滑动底座和第二滑动底座分别可滑动的设在支撑板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滑动底座和第二滑动底座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所述支撑板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相对应的第一定位窝和第二定位窝。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窝和第二定位窝分别并排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分别包含可卡设在第一定位窝和第二定位窝内的第一定位体和第二定位体,以及将所述第一定位体和第二定位体常压紧在第一定位窝和第二定位窝内的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还分别包含第一调节旋钮和第二调节旋钮,所述第一调节旋钮和第二调节旋钮可分别使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压紧或释放第一定位体和第二定位体。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滑动底座和第二滑动底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所述支撑板设置有与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相应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分别由设置于第一滑动底座和第二滑动底座上的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的第一定位顶丝和第二定位顶丝组成,所述第一定位顶丝和第二定位顶丝端部可分别旋入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且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间隙配合。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手臂承托机构设置有辅助所述手臂承托机构进行高度调节的定位光束发射器。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可以根据辅助光束便捷地调节手臂承托高度,实现腕关节轴线与动力轴线的对位,以提高腕关节运动轨迹的准确性,提高康复效果;通过第二托臂板的过载保护设计,避免因运动轨迹不重合导致的腕关节拉力或压力过大二次受伤;通过承托定位装置,可便捷地调整手臂承托长度,以适应不同患者不同手臂长度,提高承托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整体结构右视图。

图4是本发明整体结构后视图。

图5是高度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一限位装置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已给出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未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见图1,手腕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的手臂承托机构,包括手臂承托板,手臂承托板下方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120,高度调节装置120与手臂承托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板130,支撑板130固连于高度调节装置120的输出轴,手臂承托板分为第一手臂承托板140和第二手臂承托板150,第一手臂承托板140和第二手臂承托板150并排设置于支撑板130上,且第一手臂承托板140和第二手臂承托板150可相向或相背线性移动。

进一步的,见图5,高度调节装置120由驱动装置、导轨127、沿导轨127滑动的滑块125组成,导轨127下方固连有底座110,滑块125与支撑板130固连,驱动装置的输出轴123为丝杆,推杆124内设置有螺母,丝杆与螺母螺纹连接,输出轴123转动时,推杆124沿输出轴123轴向线性移动,推杆124与支撑板130通过连接螺栓128固定连接,带动支撑板130沿驱动装置的输出轴124轴向移动。

进一步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60,电机160通过电机支架163固连在底座110上,电机轴161通过联轴器12与传动轴122固连,传动轴122转动可带动输出轴123正反转动。

进一步的,见图2、图3、图6,第一手臂承托板140和第二手臂承托板150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底座172和第二滑动底座182,第一滑动底座172和第二滑动底座182分别套设在支撑板130上,且与支撑板130间隙配合。

具体的,第一滑动底座172和第二滑动底座182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装置170和第二定位装置180。支撑板130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定位装置170和第二定位装置180相对应的第一定位窝131和第二定位窝(附图中未示出)。

第一定位窝131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装置170包含可卡设在第一定位窝131内的第一定位体175,以及将第一定位体175常压紧在第一定位窝131内的第一压簧174。

第一定位装置170和第二定位装置180还分别包含第一调节旋钮171和第二调节旋钮181。

具体的,第一调节旋钮171可使第一压簧174释放或压紧第一定位体175,从而使第一定位体175从第一定位窝131中脱出,就可以移动第一滑动底座172调节位置,或者将第一定位体175压紧在第一定位窝131内将第一滑动底座172定位。

第一调节旋钮171螺纹连接有连接管173,第一压簧174设置于连接管173内,第一压簧174一端抵在第一定位体175上,另一端抵紧在第一调节旋钮171上,连接管173由顶紧螺丝176顶紧限位在第一滑动底座172上设置的安装孔内,正反向旋动第一调节旋钮171可使第一压簧174压缩或放松,从而改变第一定位体175上的压力,即改变第一限位体175从第一定位窝131中移出的难易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定位装置180与第一定位装置170结构与原理均相同,(附图中未示出),但是二者在本发明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第一定位装置170用于调节第一承托板140到合适位置,在下一次调节前对第一承托板140的位置进行定位,避免其随便移动;而第二定位装置180的作用是患者在进行锻炼的时候,手腕压缩活动到一定程度,手腕上活动角度逐渐增加,手腕上的作用力会产生一个将手臂向后推的作用力,当手腕活动的角度增加,将手臂向后推的分力也在增加,当这个分力足够大时,手臂会带动第二承托板180向第一承托板170移动,减小手臂与手腕的夹角,那么也就是起到手腕活动角度和活动力限制保护的作用,防止在患者康复训练时手腕受伤。

同理,手腕关节在向上拉伸的时候与作用力压缩相反,那么就会带动手臂以及第二托臂板150向前滑动,防止在患者康复训练时手腕受伤。

另外,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动态牵伸康复训练的患者,手腕关节处适当的挤压和拉伸会提高其舒适性,那么就可以旋动第二调节旋钮181,增大第二压簧的压缩量,那么移动第二托臂板150就变得非常困难,相当与第二托臂板150固定与支撑板130上,那么就可以手腕关节的挤压和拉伸的时候第二托比板150不会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承托板140和第二托臂板150水平移动的力的大小可分别通过第一定位装置170和第二定位装置180上的第一调节旋钮171和第二调节旋钮181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见图4、图6,第一滑动底座172和第二滑动底座182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装置177和第二限位装置183,支撑板130设置有与第一限位装置177和第二限位装置183相应的第一滑槽132和第二滑槽133。

具体的,第一限位装置177和第二限位装置183分别由设置于第一滑动底座172和第二滑动底座182上的第一螺纹孔1721和第二螺纹孔1821、与第一螺纹孔1721和第二螺纹孔1821螺纹连接的第一定位顶丝1771和第二定位顶丝1831组成,第一定位顶丝1771和第二定位顶丝1831端部可分别旋入第一滑槽132和第二滑槽133内,且与第一滑槽132和第二滑槽133间隙配合,从而将第一滑动底座172和第二滑动底座182限位在支撑板130上,避免在调节过程中第一滑动底座172和第二滑动底座182冲支撑板130上滑出。

见图1,左支撑座530设置有定位光束发射器910,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辅助高度调节装置进行调节,设定为这一轴线的高度为手腕握持最佳的位置,将手臂防止在手臂托板上,定位光束发射器910发出的光束打在手臂上形成一个亮点,调节手臂托板的高度使这个亮点位于手臂的中线上,则将手臂的高度调节到最佳位置;同时医师可根据亮点位置前后调整患者手臂放置,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具体的工作过程:

首先,患者手臂放在第一手臂承托板140和第二手臂承托板150上,接通电源。

然后,参照光束发射器910发射出光束轴线通过按钮控制高度升降装置120内的驱动装置运转,带动支撑板130进行高低调节到合适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光束发射器910内部设置有激光模组(为现有技术)。

其次,根据患者手臂长度调节第一手臂承托板140,因为事先已经调解第一调节旋钮171将第一压簧174的压缩量调节到合适大小,那么这时只需要前后拉动第一承托板140即可进行调节,调节结束后第一定位体175则移动到下一个第一定位窝131内继续定位,调节完成。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