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乳酸菌和光合菌共生作用的微生态制剂及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58598阅读:14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态制剂,特别涉及一种人体微生态平衡调节及基于乳酸菌和光合菌共生作用的微生态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人类经过长时间历史选择,其生活习性及各器官形成不同的正常微生物菌群,繁殖过程中有定位、定量、定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正常运转维持生态平衡。由于人是活动着的,而且随着交通条件的现代化,人可以短时间内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从前已有的生态平衡,与人体及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必须重新建立。建立新的微生态平衡系统,从而使人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微生态平衡,如在平原与高原移居过程中,在严热与寒冷之间的移居过程中,容易产生缺氧性不适症状,严重者导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流分布等问题和疾病,如高原性头痛、肺炎、寒冷环境下的咳喘病、高血色素症等人类健康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人在冬季或者移居高原时用作抗缺氧的微生态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的基于乳酸菌和光合菌共生作用的微生态制剂的生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乳酸菌和光合菌共生作用的微生态制剂,含有乳酸菌和光合菌,其理化指标为ph3~6,每毫升活菌数在103~109之间。

其中所选择的乳酸菌和光合菌为非病原菌属,即

(1)乳酸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sp)

(2)光合菌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sp)

上述的微生态制剂按如下步骤生产:

(1)选择生产用菌种

选择乳酸菌中的链球菌属及光合菌中的红螺菌属;

(2)活化

所选择的两个菌种分别接至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25~45℃,时间5~7天,分别养成活生;

(3)母液培养

将(2)中的菌种分别加入母液培养基中,进行母液培养,温度25~45℃;母液培养应在厌氧状态下培养,培养7~30天即成为母液;

(4)发酵培养

将(3)中的两个母液混合,并以5%~20%的比例加入至培养器中使之与培养基混合均匀,优选10~15%;温度25~45℃,时间20~40天;优选温度35-40℃,时间25~35天;

其中母液的混合比例为:乳酸菌母液50~90%、光合菌母液10~50%;优选乳酸菌母液65~75%、光合菌母液25~35%;最佳为乳酸菌母液70%、光合菌母液30%。

(5)成品

经检测,其培养器内的液体ph3~6,每毫升活菌数在103~109之间,即为成品。

上述的生产方法中的母液培养基地组成配比为:

菌种培养基配比(重量份数比)乳酸菌脱脂牛奶35酵母膏7葡萄糖10西红柿汁110水1000光合菌麦芽膏4酵母膏4蛋白胨6葡萄糖12水100

上述的生产方法中发酵培养器的培养基为(重量份数比):

葡萄糖8~10

鱼露3

豆芽汁5~8

西红柿汁4~6

水100

上述生产方法中的发酵液还可用有机酸、枸橼酸调ph值,使之达到ph=3~6。

本发明所提供的微生态制剂,充分地利用了乳酸菌和光合菌的共生作用,可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使人在新环境中迅速建立新的微生态平衡。尤其是在平原与高原的移居过程中,及严热与寒冷之间的移居过程中,能够使人体产生的缺氧性不适症状以及环境对人体的产生的损伤降到最低。同时还可预防和治疗高原性缺氧症及寒冷环境下的咳喘病,其100例支气管炎病临床试验的结果是:有效率95%、显效率90%、治愈率可达70%以上。经动物实验及人群实验,该制剂对人体无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基于乳酸菌和光合菌共生作用的微生态制剂的生产

(1)选择生产用菌种

取乳酸菌中的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no.6038)和光合菌中的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sphaeroides,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no.1.1737),该菌种为非病原菌属。

(2)活化

所选择的两个菌种分别接至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25~45℃,时间5~7天,分别养成活生;

(3)小罐母液培养

a.制作乳酸菌母液培养基

以重量计,取脱脂牛奶35份、酵母膏7份、葡萄糖10份、西红柿汁110份和水1000份混合制得培养基。

b.制作光合菌母液培养基

以重量计,取麦芽膏4份、酵母膏4份、蛋白胨6份、葡萄糖12份和水100份混合制得培养基。

c.将两种菌种分别加入到各自的母液培养基中,进行母液培养,温度25~45℃;母液培养应在厌氧状态下培养,培养7~30天即成为母液;

(4)大罐发酵培养

a.制作发酵培养基

以重量计,取葡萄糖8份、鱼露3份、豆芽汁5份、西红柿汁4份和水100份,制成母液发酵培养基。

b.将(3)中所制的乳酸菌母液和光合菌母液以各占50%的比例混合,并以5%的混合比例加入至培养器中,使之与上述(a)培养基混合均匀,发酵温度25℃,时间40天。

(5)成品

经检测,其培养器内的液体ph为4,可用枸橼酸将ph调制到3。每毫升活菌数为103,即为成品。

实施例2基于乳酸菌和光合菌共生作用的微生态制剂的生产

(1)选择生产用菌种

取乳酸菌中的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lactis,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no.6021)和光合菌中的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sphaeroides,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no.1.1737),该菌种为非病原菌属。

(2)活化

所选择的两个菌种分别接至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25~45℃,时间5~7天,分别养成活生;

(3)小罐母液培养

a.制作乳酸菌母液培养基

以重量计,取脱脂牛奶35份、酵母膏7份、葡萄糖10份、西红柿汁110份和水1000份混合制得培养基。

b.制作光合菌母液培养基

以重量计,取麦芽膏4份、酵母膏4份、蛋白胨6份、葡萄糖12份和水100份混合制得培养基。

c.将两种菌种分别加入到各自的母液培养基中,进行母液培养,温度37℃;母液培养应在厌氧状态下培养,培养20天即成为母液;

(4)大罐发酵培养

a.制作发酵培养基

以重量计,取葡萄糖10份、鱼露3份、豆芽汁8份、西红柿汁6份和水100份,制成母液发酵培养基。

b.将(3)中所制母液按比例混合,即乳酸菌母液70%、光合菌母液30%,并将混合母液以10%的混合比例加入至培养器中使之与上述(a)培养基混合均匀,发酵温度37℃,时间30天。

(5)成品

经检测,其培养器内的液体ph为6,每毫升活菌数为109,即为成品。

实施例3基于乳酸菌和光合菌共生作用的微生态制剂的生产生产步骤同实施例1,所选菌种分别为乳酸菌中的耐久链球菌(strepeococcusdurans,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no.1.1481)和光合菌中的类球红假单胞菌(rhodobactersphaeroides,保藏编号为atccno.17023)。其两个母液培养基的温度为45℃,培养时间为7天。

母液发酵培养基的制作为:取葡萄糖9份、鱼露3份、豆芽汁7份、西红柿汁5份和水100份。

并将上述所制两个母液按比例混合,即乳酸菌母液90%、光合菌母液10%,并将混合母液以20%的混合比例加入至培养器中,使之与上述发酵培养基混合均匀,发酵温度45℃,时间20天。经检测,其培养器内的液体ph为4.5,每毫升活菌数为105。

实施例4基于乳酸菌和光合菌共生作用的微生态制剂的生产

生产步骤同实施例2,将混合母液以15%的混合比例加入至培养器中,使之与发酵培养基混合均匀,发酵温度30℃,时间32天。经检测,其培养器内的液体ph为5,每毫升活菌数为107。

以下实施例5-8,均采用实施例2所制得制剂为样本。

实施例5缺氧动物试验:

在50升的密封玻璃内,以10只大白鼠,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试验。

服用组对照组

存活时间(平均)12小时6小时

实施例6高原反应测试1

将60人分成两组,从平原到达海拔2500米以上后,服用组每天服用有效剂量两次,在1周内的高原反应情况为:

服用组对照组

有高原反应人数4人28人

实施例7高原反应测试2

分两组,每组100人,从平原到达海拔3700米以上后,服用组每天服用有效剂量三次,在1周内的高原反应情况为:

服用组对照组

有高原反应人数12人88人

实施例8

试验动物给予该制剂30天后,实验前动物体重与给受试物30天后体重、胸腺/体重比值、脾脏/体重比值、抗体生成细胞数量、碳廓清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

依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本发明对两种性别的大、小鼠经口急性毒性(ld50)均大于10.00g/kg*bw,根据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物;四项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染色体畸型试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传统致畸试验结果表明无致畸作用;大鼠30天喂养试验中临床检查、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脏器称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各检验项目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