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减压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3473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刺减压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减压引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胸腹部创伤或疾病常导致胸、腹腔出现相应的气胸、血气胸、胸腹水的产生,如合并感染还可能出现局部脓肿的形成。因此,出现相应的体征后,及时进行减压引流不仅能有效减轻局部体腔压力增高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持续有效的减压和引流更是最有效的紧急治疗方式。80%左右的胸部外伤仅需胸腔穿刺引流术进行处置;大量腹水或腹部脓肿形成后,畅通引流为脓肿处置的首要处理原则。

需要减压或引流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气体紧急减压和引流:(1)单纯性气胸,即胸膜腔负压消失,胸膜腔内压与外界气压相等,多见于胸部创伤或自发性气胸或肺大泡破裂;(2)张力性气胸,胸膜腔压力高于外界大气压,多见于带活瓣的胸壁或肺部破裂,这种情况需要紧急减压;(3)开放性气胸,即因胸壁缺损导致的气胸和胸部损伤,及时封闭开放性气胸并留置胸腔引流管一方面促进气胸恢复另一方面预防封闭胸壁后出现张力性气胸;(4)血气胸,即气胸合并血胸,胸腔引流是首要治疗措施;

2、液体引流:(1)胸腔积液,各种胸部疾病炎症、肿瘤、都可能导致胸腔积液,包括渗出液和漏出液,以及因胸部创伤导致的胸腔积血,胸膜腔液体的过多将导致呼吸困难、缺氧,严重等可影响血流动力学,因此胸腔积液必须进行及时的引流并降低胸腔压力;(2) 腹部积液:各种腹部创伤,腹部手术后或腹部疾病都可能导致腹部积液,过量的腹水将导致腹腔压力增高、膈肌抬高,导致胸腔积液或影响呼吸功能,严重者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严重者将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3)在腹部损伤、腹部手术后或疾病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腹腔感染,可能出现腹腔脓肿,在胸部创伤、疾病等在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可能发生脓肿、脓胸,及时通畅引流是处理原则。

传统的对于气胸的处理根据气胸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对于单纯性气胸多采取锁骨中线第二肋间进行蕈形管水封瓶引流;对于张力性气胸,则需要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进行紧急减压后再在腋前线第4、5肋间及时留置胸腔引流管,对于血气胸如合并张力性气胸,先进行紧急减压再进行胸腔闭式引流。但对于张力性气胸的减压,在未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前,可能需要多次反复进行胸穿减压。而胸穿闭式引流术一般所耗时间较长,因此不能在紧急情况下作为救命的措施。另一方面,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管用于血气胸引流,但血凝块或其他渗出液容易导致引流孔堵塞,造成引流失败,需要再次安置。

各种腹部疾病常导致腹水增加,控制腹水单向引流,避免逆流造成的腹部感染是腹腔引流的关键,但目前一般没有专门的腹腔一次性穿刺引流管,多用深静脉导管代替,但深静脉导管较细,容易导致堵塞。传统的均需多步骤操作。

正确及时穿刺引流和减压,是及时处理胸腔和腹腔积液的关键,对于张力性气胸,减压和持续引流的一步化不仅是及时救命更避免了胸腔减压失败,并减轻了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性的穿刺减压引流装置,其包括穿刺管、穿刺针、单向阀,其中穿刺管包括穿刺导管、设置在穿刺导管前端的能卷曲的前端部、设置在穿刺导管后端的侧管及引流管,前端部上开有螺旋分布的孔,穿刺导管后端的引流管、侧管分别与穿刺导管连通;穿刺过程中穿刺针穿过引流管设置在穿刺导管中,穿刺完成拔出穿刺针后,单向阀设置在引流管端口处。

所述穿刺针针头为无创穿刺针头,即在针头处设置有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头、弹簧、限位件,针尖处开有通道,弹簧设置在通道内,保护头后端通过限位件设置在通道内,保护头的圆形前端位于针尖前方。

其中限位件包括槽和限位块,槽开在通道内,限位块固定在保护头上,限位块设置在槽内并与槽相配合,用于限制保护头的位移距离。

所述侧管端口处设置有保护帽、单向阀出口处设置有保护帽,保护帽与端口相配合。

所述侧管和引流管上设置有止流夹。

所述穿刺管的前端部长度为40-55mm。

所述穿刺管上设置有刻度。

本装置还包括穿刺针套筒,平时不使用时用于放置穿刺针。

本装置还包括固定敷贴,用于穿刺后迅速固定穿刺管。

本装置使用时:将穿刺针作为内芯放置于穿刺导管中,医护人员用穿刺针刺透皮肤,将穿刺导管的前端部引入胸或腹腔中,拔出穿刺针,并迅速用固定敷贴固定穿刺管,穿刺导管前端的前端部卷曲,一方面避免尖端刺激复张的肺组织,另一方面,卷曲导管更利于引流血胸,不容易发生堵管,将单向阀安装在引流管端口处,采用单向阀控制气体或液体流向,进行单向引流减压,设置在引流管一侧的侧管,便于在引流管孔道堵管后,注入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管腔并确保穿刺导管的畅通;止流夹用于封闭侧管和引流管;保护帽用于侧管和引流管开口保持无菌状态和误伤操作者;穿刺管上设置有刻度可以用于调整穿刺深度;进一步的本装置穿刺针前端设置有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即可以保证穿刺胸(腹)壁后不会损伤体腔内脏器,造成二次伤害。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和技术效果:

1、本装置解决了传统的减压与引流不能同时进行,分步进行减压和引流会增加患者痛苦的问题,本装置不仅能够在各种气胸发生后进行紧急减压,并防止引流管堵塞,还能对其他体腔内液体(包括脓液)进行单向、防逆流、防堵塞的持续减压引流;本发明引流装置应用无创穿刺针头,能将穿刺针进入体腔后最大程度的减少组织损伤的风险,还能够帮助一次性定位并固定穿刺点,减少重复置管风险;

2、应用于胸部创伤或疾病导致的胸腔压力增高或积液(血):(1)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的疾病:张力性气胸救命减压并持续引流;(2)胸膜腔压力等于外界大气压的疾病:自发性气胸或单纯性气胸;(3)胸腔积液:低蛋白血症、心脏疾病、炎症、创伤、肿瘤等可能导致胸腔积血、渗出性或漏出性胸腔积液,如合并感染可能导致胸部发生脓胸;

3、应用于腹部疾病或手术后并发腹腔积液的引流:(1)腹部肿瘤晚期都可能导致腹水产生,为减轻患者痛苦,适当的定期引流腹水将是对症治疗的措施,一次性穿刺引流将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2)腹部手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等导致的腹腔感染或腹腔脓肿的穿刺引流;

4、应用于各种体表软组织脓肿的穿刺引流:对于体表形成的脓肿,切开引流后留置可冲洗引流管,由于单向阀门的存在,可形成一定程度的负压引流效果,将有助于脓肿的早期预后和肉芽生长。

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产业化生产,具有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穿刺管和单向阀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穿刺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带刻度线的穿刺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穿刺针结构示意图;

图6为带保护装置的穿刺针结构示意图;

图7为带保护装置的穿刺针和穿刺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带保护装置的穿刺针针尖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带保护装置的穿刺针针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穿刺针针尖内槽与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穿刺针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穿刺管;2-穿刺针;3-单向阀;4-穿刺导管;5-前端部;6-侧管;7-引流管;8-孔;9-刻度;10-保护头;11-弹簧;12-槽;13-通道;14-止流夹;15-保护帽Ⅰ;16-限位块;17-穿刺针套筒;18-针尖;19-保护帽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一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

实施例1:如图1、2、3、5、11所示,本保护性穿刺减压引流装置包括穿刺管1、穿刺针2、单向阀3、穿刺针套筒17,其中穿刺管包括穿刺导管4、设置在穿刺导管前端的能卷曲的前端部5、设置在穿刺导管后端的侧管6及引流管7,前端部5上开有螺旋分布的孔8,穿刺导管后端的引流管、侧管分别与穿刺导管连通;穿刺过程中穿刺针穿过引流管设置在穿刺导管中,穿刺完成拔出穿刺针后,单向阀3安装在引流管端口处;引流管上设置有止流夹14,侧管上设置有止流夹,穿刺针套筒17平时用于放置穿刺针;

使用时:将穿刺针1作为内芯放置于穿刺管中,医护人员用穿刺针1刺透皮肤,将穿刺导管4的前端部5引入胸腔中,拔出穿刺针,穿刺导管前端的前端部卷曲,一方面避免尖端刺激复张的肺组织,另一方面,卷曲导管更利于引流血胸,不容易发生堵管,将单向阀3安装在引流管7端口处,采用单向阀控制气体或液体流向,进行单向引流减压,设置在引流管一侧的侧管6,便于在引流管孔道堵管后,注入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管腔并确保穿刺导管的畅通;止流夹14用于封闭侧管和引流管。

实施例2:如图2、4、6、7、8、9、10、11所示,本保护性穿刺减压引流装置包括穿刺管1、穿刺针2、单向阀3、穿刺针套筒17、止流夹14,其中穿刺管包括穿刺导管4、设置在穿刺导管前端的能卷曲的前端部5、设置在穿刺导管后端的侧管6及引流管7,前端部5上开有螺旋分布的孔8,穿刺导管后端的引流管、侧管分别与穿刺导管连通;穿刺过程中穿刺针穿过引流管设置在穿刺导管中,穿刺完成拔出穿刺针后,单向阀3安装在引流管端口处;引流管上设置有止流夹14,侧管上设置有止流夹,穿刺针套筒平时用于放置穿刺针;穿刺针2为无创穿刺针头,即在针头处设置有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头10、弹簧11、限位件,针尖处开有通道13,弹簧设置在通道13内,保护头1后端通过限位件设置在通道13内,保护头的圆形前端位于针尖18前方,限位件包括槽12和限位块16,槽12开在通道13内,限位块16固定在保护头10上,限位块设置在槽12内并与槽相配合,穿刺管上设置有刻度9,用于调整穿刺深度。

实施例3:本实施例装置结构同实施例1,本装置还包括固定敷贴,不同在于侧管端口处设置有保护帽Ⅱ19、单向阀出口处设置有保护帽Ⅰ15,用于侧管和引流管开口保持无菌状态和误伤操作者(图2、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