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状腺术后颈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5860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甲状腺术后颈托。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做甲状腺手术中,需要病人采用仰卧位,将枕头垫在背下,头向后仰,将颈部甲状腺区域完全暴露,病人应保持这种体位直到手术结束,手术结束后,为了防止创处被感染或者并发其它症状,需要对创处进行一定的护理,现在通常是在手术后采用枕头垫在患者颈部,采用半卧位休息,这种做法容易导致患者创处出血;为促进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伤口愈合,需要对甲状腺术后患者的颈部伤口进行敷料以及负压引流,负压引流管通常是通过橡皮筋、别针固定在患者的衣领上,现有的伤口敷料以及固定负压引流管的方式在临床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颈部伤口敷料常常受到外力摩擦而变形,需要用胶布反复粘贴固定,既影响美观,又影响伤口愈合,少数患者容易发生胶布过敏反应;2、别针属于锐器,固定在患者衣领处会对患者以及医护人员造成针刺风险;3、患者常因疏忽脱衣牵拉负压引流管,容易导致负压引流管滑脱,不仅会造成伤口出血,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气管软化塌陷、窒息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甲状腺术后颈托,解决以上技术背景中出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甲状腺术后颈托,包括枕托1、下颚托2、护颈垫3和固定带4,枕托1前侧设置下颚托2,下颚托2下部开设护理口5,护理口5处设置护颈垫3,护颈垫3下端开设T型口6,T型口6下端设置子母扣7,枕托1左右两侧设置固定带4,所述下颚托2包括颚托主体8、托板9和保护垫10,托板9通过连接柱11设置在颚托主体8上端,颚托主体8和托板9内侧均设置保护垫10,所述连接柱11为可伸缩连接柱。

所述的枕托1上开设透气孔13,透气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所述的枕托1截面为弧形截面,减轻质量。

所述的子母扣7包括子扣14和母扣15,子扣14设置在T型口6下端左侧的护颈垫3上,母扣15设置在T型口6下端右侧的护颈垫3上,方便固定引流管。

所述的子母扣7为尼龙搭扣、按扣或系绳,方便固定引流管。

所述的下颚托2左右两侧均设置调节扣16,枕托1左右两侧均设置与调节扣16相配合的调节带17,方便调整适合不同的患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手术后将枕托放置在病人颈后,将固定带套设在腋下,枕托通过固定带固定好,将下颚托固定在枕托上,通过调整连接柱的高度,调整好患者头部,对患者的颈部伤口进行负压引流时,打开子母扣,将引流管插好,再将子母扣系好,引流管便固定好了,负压球可悬挂在固定带或调节带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的简单,操作方便;2、防止头部大幅度活动,可轻微调整,能够减缓解颈部和头部疲劳、促进颈部血液循环,减轻患者颈部创处的痛感;3、护颈垫防止直接摩擦颈部敷料、减少因脱落对患者造成的伤害;4、引流管、负压球固定方便,防止脱落,减少因引流管脱落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枕托、2-下颚托、3-护颈垫、4-固定带、5-护理口、6-T型口、7-子母扣、8-颚托主体、9-托板、10-保护垫、11-连接柱、13-透气孔、14-子扣、15-母扣、16-调节扣、17-调节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甲状腺术后颈托,包括枕托1、下颚托2、护颈垫3和固定带4,枕托1前侧设置下颚托2,下颚托2下部开设护理口5,护理口5处设置护颈垫3,护颈垫3下端开设T型口6,T型口6下端设置子母扣7,枕托1左右两侧设置固定带4,所述下颚托2包括颚托主体8、托板9和保护垫10,托板9通过连接柱11设置在颚托主体8上端,颚托主体8和托板9内侧均设置保护垫10,所述连接柱11为可伸缩连接柱。

所述的枕托1上开设透气孔13,透气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所述的枕托1截面为弧形截面,减轻质量。

所述的子母扣7包括子扣14和母扣15,子扣14设置在T型口6下端左侧的护颈垫3上,母扣15设置在T型口6下端右侧的护颈垫3上,方便固定引流管。

所述的子母扣7为尼龙搭扣、按扣或系绳,方便固定引流管。

所述的下颚托2左右两侧均设置调节扣16,枕托1左右两侧均设置与调节扣16相配合的调节带17,方便调整适合不同的患者使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手术后将枕托放置在病人颈后,将固定带套设在腋下,枕托通过固定带固定好,将下颚托固定在枕托上,通过调整连接柱的高度,调整好患者头部,对患者的颈部伤口进行负压引流时,打开子母扣,将引流管插好,再将子母扣系好,引流管便固定好了,负压球可悬挂在固定带或调节带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的简单,操作方便;2、防止头部大幅度活动,可轻微调整,能够减缓解颈部和头部疲劳、促进颈部血液循环,减轻患者颈部创处的痛感;3、护颈垫防止直接摩擦颈部敷料、减少因脱落对患者造成的伤害;4、引流管、负压球固定方便,防止脱落,减少因引流管脱落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