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脐疝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1022阅读:1362来源:国知局
婴儿脐疝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保健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脐疝包。



背景技术:

婴儿在啼哭时,肚脐眼容易外鼓,引起不良反应,当前多使用脐疝包进行治疗。脐疝包与婴儿的接触侧为平面或凸面,在开始治疗阶段,外鼓肚脐眼容易滑动,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治疗阶段让婴儿感觉舒服的婴儿脐疝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包体,所述的包体上设置有凹槽。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所述的包体包括内芯和外罩,内芯上设有凹槽,外罩各处与内芯紧密相贴,或外罩在凹槽以外各处与内芯紧密相贴;

所述的包体设置在两端部带有连接装置的带体上;

所述的包体设置在带体的中部或端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婴儿脐疝包,在开始治疗阶段,将包体上的凹槽对准肚脐眼,这样凹槽将外鼓肚脐眼包裹,外鼓肚脐眼不再滑动。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根据情况更换上与婴儿的接触侧为平面或凸面的脐疝包。这样分阶段用不同的脐疝包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而包体包括内芯和外罩,内芯上设有凹槽,外罩各处与内芯紧密相贴时,外罩在凹槽处凹陷;外罩在凹槽以外各处与内芯紧密相贴时,外罩在凹槽处是一平面,由于外罩是弹性布,使用时外鼓肚脐眼将外罩向凹槽内挤压,外罩与外鼓肚脐眼紧密接触。包体设置在两端部带有连接装置的带体上,方便治疗。根据需要,包体设置在带体的中部或端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脐疝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婴儿脐疝包的第一种截面图;

图3为婴儿脐疝包的第二种截面图;

图4为婴儿脐疝包的第一种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婴儿脐疝包的第二种使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婴儿脐疝包的具体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婴儿脐疝包包括包体1,包体1上设置有一个凹槽2。如图2所示,包体1包括内芯3和外罩4,内芯3上设有凹槽2,外罩4各处与内芯3紧密相贴。如图3所示,外罩4在凹槽2以外各处与内芯3紧密相贴。如图4所示,包体1设置在两端部带有连接装置5的带体6上,包体1设置在带体6的中部。如图5所示,包体1设置在带体6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婴儿脐疝包,在开始治疗阶段,将包体1上的凹槽2对准肚脐眼,这样凹槽2将外鼓肚脐眼包裹,外鼓肚脐眼不再滑动。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根据情况更换上与婴儿的接触侧为平面或凸面的脐疝包。这样分阶段用不同的脐疝包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而包体1包括内芯3和外罩4,内芯3上设有凹槽2,外罩4各处与内芯3紧密相贴时,外罩4在凹槽2处凹陷;外罩4在凹槽2以外各处与内芯3紧密相贴时,外罩4在凹槽2处是平面,由于外罩4是弹性布,使用时外鼓肚脐眼将外罩4向凹槽2内挤压,外罩4与外鼓肚脐眼紧密接触。包体1设置在两端部带有连接装置5的带体6上,方便治疗。根据需要,包体1设置在带体6的中部或端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婴儿脐疝包,不仅限于上述结构,凡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