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助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2540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偏瘫患者助起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偏瘫患者助起器。



背景技术:

现今偏瘫患者数量逐年增长,临床偏瘫卧床的患者,吃喝拉撒都需要在病床上度过,目前患者起卧时,医护人员或家属需要费力的将患者上半身拉动,从而实现起卧,但上述方式,不仅操作麻烦、费时费力,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了极大的负担,此外,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偏瘫患者助起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偏瘫患者助起器,来解决目前偏瘫患者起卧时,需要医护人员或家属费力的将患者上半身拉动,从而实现起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偏瘫患者助起器,包括病床、卡板、支撑板、固定板、固定轴、侧板、转动轴、主动转盘、挡板、弹簧、齿轮套、齿轮、拉绳、固定垫、肩带、背垫、腰带,所述的卡板位于病床右侧前后两端,所述的卡板与病床活动相连,所述的支撑板位于卡板顶部,所述的支撑板与卡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板位于支撑板两两之间,所述的固定板与支撑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轴贯穿支撑板上端,所述的固定轴与支撑板紧配相连,所述的侧板位于固定板顶部右侧前后两端,所述的侧板与固定板螺纹相连,所述的转动轴贯穿侧板上端,所述的转动轴与侧板转动相连,所述的主动转盘贯穿于转动轴中端,所述的主动转盘与转动轴紧配相连,所述的挡板位于转动轴后端,所述的挡板与转动轴一体相连,所述的弹簧贯穿于转动轴后端,所述的弹簧与转动轴活动相连,所述的齿轮套位于侧板前端,所述的齿轮套与侧板螺纹相连,所述的齿轮贯穿于转动轴前端,所述的齿轮与转动轴紧配相连,且所述的齿轮与齿轮套轮齿啮合相连,所述的拉绳位于主动转盘外壁,所述的拉绳与主动转盘绳系相连,所述的固定垫位于拉绳末端端口处,所述的固定垫与拉绳绳系相连,所述的肩带位于固定垫顶部左右两侧,所述的肩带与固定垫缝合相连,所述的背垫位于肩带末端端口处,所述的背垫与肩带缝合相连,所述的腰带位于背垫底部,所述的腰带与背垫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卡板底端还贯穿有螺杆,所述的螺杆与卡板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转动轴前端还设有把手,所述的把手与转动轴焊接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垫底部左右两侧还设有连接带,所述的连接带与固定垫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腰带左右两侧还设有子母插扣,所述的子母插扣分别与腰带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腰带顶部左右两侧还设有限位带,所述的限位带一端与腰带缝合相连,且所述的限位带另一端与连接带采用子母插扣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偏瘫患者助起器,使用前,首先将肩带从患者头部套在患者双肩,再将腰带环绕患者腰部,并将腰带通过子母插扣相连固定,然后拉动连接带,再将连接带与限位带通过子母插扣相连,当需要对患者进行助起时,医护人员握住把手,再将把手向前拉动,使把手带动转动轴联动齿轮脱离齿轮套,当齿轮与齿轮套分离后,即使转动轴处于活动状态,接着,便可逆时针旋转把手,使把手带动转动轴联动主动转盘同步逆时针旋转,即通过主动转盘逆时针旋转的作用,使拉绳带动固定垫顺着固定轴进行收缩,即拉绳开始缠绕主动转盘,此时在拉绳收缩的作用下,患者上半身被拉动,即对患者上半身进行助起,当患者上半身坐起后,医护人员便可停止旋转把手,再松开把手7,即通过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使把手带动齿轮插入到齿轮套内,即通过齿轮与齿轮套相互配合的作用,使转动轴固定,即无法进行旋转,最终实现对拉绳的固定,从而避免患者上半身复位,当患者上身需要复位平躺时,医护人员可反向旋转把手,即使拉绳处于放线状态,此时,通过患者自身的重力,使上半身复位平躺,此外,医护人员可根据需要,预先旋转螺杆,使螺杆顺着卡板作由上向下运动,即螺杆取消对病床的夹持,实现了卡板的活动,然后,医护人员可将支撑板顺着病床进行左右移动,即实现了该装置左右方向位置的调节,当支撑板位置达到医护人员需要后,便可旋转螺杆,使螺杆顺着卡板作由下向上运动,当螺杆触碰病床时,通过螺杆夹持力的作用,实现了卡板的固定,该偏瘫患者助起器,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简单的操作,不仅能够对偏瘫患者上身进行有效的助起,还极大的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从而拓展了临床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偏瘫患者助起器的主视图;

图2是偏瘫患者助起器的剖视图;

图3是偏瘫患者助起器的A向剖视图;

图4是偏瘫患者助起器的B向剖视图;

图5是转动轴部位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固定垫部位主视图;

图7是固定垫部位展开状态视图。

病床1、卡板2、支撑板3、固定板4、固定轴5、侧板6、转动轴7、主动转盘8、挡板9、弹簧10、齿轮套11、齿轮12、拉绳13、固定垫14、肩带15、背垫16、腰带17、螺杆201、把手701、连接带1401、子母插扣1701、限位带170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偏瘫患者助起器,包括病床1、卡板2、支撑板3、固定板4、固定轴5、侧板6、转动轴7、主动转盘8、挡板9、弹簧10、齿轮套11、齿轮12、拉绳13、固定垫14、肩带15、背垫16、腰带17,所述的卡板2位于病床1右侧前后两端,所述的卡板2与病床1活动相连,所述的支撑板3位于卡板2顶部,所述的支撑板3与卡板2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板4位于支撑板3两两之间,所述的固定板4与支撑板3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轴5贯穿支撑板3上端,所述的固定轴5与支撑板3紧配相连,所述的侧板6位于固定板4顶部右侧前后两端,所述的侧板6与固定板4螺纹相连,所述的转动轴7贯穿侧板6上端,所述的转动轴7与侧板6转动相连,所述的主动转盘8贯穿于转动轴7中端,所述的主动转盘8与转动轴7紧配相连,所述的挡板9位于转动轴7后端,所述的挡板9与转动轴7一体相连,所述的弹簧10贯穿于转动轴7后端,所述的弹簧10与转动轴7活动相连,所述的齿轮套11位于侧板6前端,所述的齿轮套11与侧板6螺纹相连,所述的齿轮12贯穿于转动轴7前端,所述的齿轮12与转动轴7紧配相连,且所述的齿轮12与齿轮套11轮齿啮合相连,所述的拉绳13位于主动转盘8外壁,所述的拉绳13与主动转盘8绳系相连,所述的固定垫14位于拉绳13末端端口处,所述的固定垫14与拉绳13绳系相连,所述的肩带15位于固定垫14顶部左右两侧,所述的肩带15与固定垫14缝合相连,所述的背垫16位于肩带15末端端口处,所述的背垫16与肩带15缝合相连,所述的腰带17位于背垫16底部,所述的腰带17与背垫16缝合相连,所述的卡板2底端还贯穿有螺杆201,所述的螺杆201与卡板2螺纹相连,所述的转动轴7前端还设有把手701,所述的把手701与转动轴7焊接相连,所述的固定垫14底部左右两侧还设有连接带1401,所述的连接带1401与固定垫14缝合相连,所述的腰带17左右两侧还设有子母插扣1701,所述的子母插扣1701分别与腰带17缝合相连,所述的腰带17顶部左右两侧还设有限位带1702,所述的限位带1702一端与腰带17缝合相连,且所述的限位带1702另一端与连接带14采用子母插扣相连。

该偏瘫患者助起器,使用前,首先将肩带15从患者头部套在患者双肩,再将腰带17环绕患者腰部,并将腰带17通过子母插扣1701相连固定,然后拉动连接带1401,再将连接带1401与限位带1702通过子母插扣相连,当需要对患者进行助起时,医护人员握住把手701,再将把手701向前拉动,使把手701带动转动轴7联动齿轮12脱离齿轮套11,当齿轮12与齿轮套11分离后,即使转动轴7处于活动状态,接着,便可逆时针旋转把手701,使把手701带动转动轴7联动主动转盘8同步逆时针旋转,即通过主动转盘8逆时针旋转的作用,使拉绳13带动固定垫14顺着固定轴5进行收缩,即拉绳13开始缠绕主动转盘8,此时在拉绳8收缩的作用下,患者上半身被拉动,即对患者上半身进行助起,当患者上半身坐起后,医护人员便可停止旋转把手701,再松开把手701,即通过弹簧10回弹力的作用,使把手701带动齿轮12插入到齿轮套11内,即通过齿轮12与齿轮套11相互配合的作用,使转动轴7固定,即无法进行旋转,最终实现对拉绳13的固定,从而避免患者上半身复位,当患者上身需要复位平躺时,医护人员可反向旋转把手701,即使拉绳13处于放线状态,此时,通过患者自身的重力,使上半身复位平躺,此外,医护人员可根据需要,预先旋转螺杆201,使螺杆201顺着卡板2作由上向下运动,即螺杆201取消对病床1的夹持,实现了卡板2的活动,然后,医护人员可将支撑板3顺着病床1进行左右移动,即实现了该装置左右方向位置的调节,当支撑板3位置达到医护人员需要后,便可旋转螺杆201,使螺杆201顺着卡板2作由下向上运动,当螺杆201触碰病床1时,通过螺杆201夹持力的作用,实现了卡板2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