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适身的三片式拉拉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1462阅读:39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态适身的三片式拉拉裤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吸收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弹性腰部改良型的动态适身的三片式拉拉裤。



背景技术:

婴幼儿和其他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常常需要穿着吸收用品,例如拉拉裤。吸收用品的功用是储存排泄物,并使这些排泄物与穿着者的身体、衣服、被褥等隔离开来。目前,拉拉裤主要由透液性顶层、不透液防侧漏隔边层、不透液底层、吸收层及闭合的弹性腰部组成。拉拉裤通常有两种,即两片式和三片式拉拉裤。两片式拉拉裤,前后弹性腰部为连续的同一片材料,与复合吸收片组合起来,称为两片式拉拉裤,两片式拉拉裤的弹性腰部靠近裆部有弧形切,形成美观的裆部弧形边,产品美观,但需要使用的弹性腰部材料多,因此成本较高。而三片式拉拉裤,前弹性腰部和后弹性腰部分开式的,前后弹性腰部与复合吸收片组合起来,称为三片式拉拉裤,通常这种三片是的拉拉裤,弹性腰部节省材料,但弹性腰部靠近裆部的横向侧边一般为水平直线型的,裤型比较难看。本专利针对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既美观、又节约成本的弹性腰部改良型的三片式拉拉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用品,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两片式拉拉裤成本高、三片式拉拉裤不美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弹性腰部改良型的三片式拉拉裤,可达到两片式拉拉裤的美观效果,又节约了弹性腰围材料。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动态适身的三片式拉拉裤,包括前弹性腰部件、后弹性腰部件、复合吸收片,复合吸收片包括透液性顶层、不透液性防侧漏层、不透液性底层以及设置于透液性顶层与不透液性底层之间的吸收层;所述前弹性腰部件与后弹性腰部件均沿着弹性方向与所述复合吸收片的纵向方向垂直且轴对称设置,将所述复合吸收片的前端、后端分别嵌入前弹性腰部件、后弹性腰部件的结构内部通过粘合连接为由前弹性腰部件、复合吸水片及后弹性腰部件衔接而成的三片式结构拉拉裤,而复合吸水片构成所述拉拉裤的裆部,所述前弹性腰部件与复合吸水片的粘合区域,以及后弹性腰部件与复合吸水片的粘合区域,分别形成所述前弹性腰部件粘合区与后弹性腰部件粘合区,在前弹性腰部件粘合区、后弹性腰部件粘合区外的区域分别形成所述前弹性腰部件弹性区、后弹性腰部件弹性区,所述前弹性腰部件、后弹性腰部件为各自独立分离,将前弹性腰部件弹性区、后弹性腰部件弹性区中的一个或两个弹性区的内边缘线设置为动态适身自调节边缘线,所述动态适身自调节边缘线为弧边线、直线以及与前弹性腰部件、后弹性腰部件纵向水平线呈一定角度的斜边线中的其中至少一种线型。

所述前弹性腰部件、后弹性腰部件均由以一定的间距和拉伸比的弹性丝定向排列,并由粘合层将所述弹性丝粘合于非织造布层内而形成的片状弹性材料。

将所述后弹性腰部件弹性区的内边缘线型设置所述弧边线或斜边线,所述弧边线或斜边线由弧形切刀或非水平切刀辊切而成。

将前弹性腰部件弹性区、后弹性腰部件弹性区内边缘线型设置为弧边线、斜边线中的一种线型。

所述斜边线与复合吸收片的横向水平线不平行。所述斜边线为与横向水平线的夹角呈5-60°的直线。所述斜边线在弹性回缩后与横向水平线的夹角呈30-45°的直线。

所述弧边线为直径大于100mm的弧形线。

所述斜边线为非水平线的斜线、弧形线或他们的组合线。

所述弧边线或斜边线包括近端与远端,所述近端靠近复合吸收片的纵向侧边,所述近端距离复合吸收片的纵向端部的距离为0-60mm。所述弧边线或斜边线距离近端距离复合吸收片纵向端部的距离优选为10-30mm。

本专利的有益效果为:在传统三片式拉拉裤的弹性腰部上,通过弧形切刀或非水平切刀,形成弹性腰部斜边40,使三片式拉拉裤更美观、更合身、且不增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动态适身的三片式拉拉裤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案例1的三片式拉拉裤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案例1的三片式拉拉裤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案例2的三片式拉拉裤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案例2的三片式拉拉裤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中:

10、前弹性腰部件;20、后弹性腰部件;30、复合吸收片;

40、内边缘线;50、前弹性腰部件粘合区;60、后弹性腰部件粘合区;70、前弹性腰部件弹性区;80、后弹性腰部件弹性区。

图2和图3中:

A10、前弹性腰部件;A20、后弹性腰部件;A30、复合吸收片;

A40、斜边线;A41、斜边线近端。

图4和图5中:

B10、前弹性腰部件;B20、后弹性腰部件;B30复合吸收片;

B40、弧边线;B41、弧边线近端。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所述的动态适身的三片式拉拉裤,包括前弹性腰部件10、后弹性腰部件20、复合吸收片30,,复合吸收片30包括透液性顶层、不透液性防侧漏层、不透液性底层以及设置于透液性顶层与不透液性底层之间的吸收层;所述前弹性腰部件10与后弹性腰部件20均沿着弹性方向与所述复合吸收片30的纵向方向垂直且轴对称设置,将所述复合吸收片30的前端、后端分别嵌入前弹性腰部件10、后弹性腰部20件的结构内部通过粘合连接为由前弹性腰部件10、复合吸水片30及后弹性腰部件20衔接而成的三片式结构拉拉裤,而复合吸水片30构成所述拉拉裤的裆部,所述前弹性腰部件10与复合吸水片30的粘合区域,以及后弹性腰部件20与复合吸水片30的粘合区域,分别形成所述前弹性腰部件粘合区50与后弹性腰部件粘合区60,在前弹性腰部件粘合区50、后弹性腰部件粘合区60外的区域分别形成所述前弹性腰部件弹性区70、后弹性腰部件弹性区80,所述前弹性腰部件10、后弹性腰部件20为各自独立分离,将前弹性腰部件弹性区70、后弹性腰部件弹性区80中的一个或两个弹性区的内边缘线40设置为动态适身自调节边缘线,所述动态适身自调节边缘线为弧边线、直线以及与前弹性腰部件10、后弹性腰部件20纵向水平线呈一定角度的斜边线中的其中至少一种线型。所述前弹性腰部件10与后弹性腰部件20在复合吸水片30纵向方向上的宽度可选择等宽或不等宽。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的技术方案。

实施案例1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其中,箭头X表示复合吸收片A30的横向长度方向,而箭头Y表示复合吸收片A30的纵向长度方向。具体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性腰围改良型的三片式拉拉裤,包括前弹性腰部件A10、后弹性腰部件A20、复合吸收片A30。复合吸收片A30包括透液性顶层、不透液性防侧漏层、不透液性底层以及设置于透液性顶层与不透液性底层之间的吸收层;前弹性腰部件A10与后弹性腰部件A20为独立分开的两片材料,为弹性丝与无纺布组成的弹性材料片,复合吸水片A30设于前弹性腰部件A10与后弹性腰部件A20之间的裆部位置, 与前弹性腰部件A10、后弹性腰部件A20组成三片式的拉拉裤。所述的前弹性腰部件A10和后弹性腰部件A20的纵向Y方向上的宽度等宽,且靠近复合吸收片A30的裆部端,沿着拉拉裤的横向,通过弧形切刀或非水平切刀,形成弹性腰部斜边A40。

其中,所述的弹性腰部斜边线A40同时位于前弹性腰部A10和后弹性腰部A20。

其中,所述的弹性腰部的斜边线A40,弹性回缩后与横向水平线呈30-45°的直线。

其中,所述的弹性腰部斜边线A40的斜边线近端A41与复合吸收片A30纵向端部的距离为15-25mm。

实施案例2

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其中,箭头X表示复合吸收片B30的横向长度方向,而箭头Y表示复合吸收片B30的纵向长度方向。具体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性腰围改良型的三片式拉拉裤,包括包括前弹性腰部件B10、后弹性腰部件B20、复合吸收片B30。复合吸收片B30包括透液性顶层、不透液性防侧漏层、不透液性底层以及设置于透液性顶层与不透液性底层之间的吸收层;前弹性腰部件B10与后弹性腰部件B20为独立分开的两片材料,为弹性丝与无纺布组成的弹性材料片,复合吸水片B30设于前弹性腰部件B10与后弹性腰部件B20之间的裆部位置,与前弹性腰部件B10、后弹性腰部件B20组成三片式的拉拉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弹性腰部件B10在纵向Y方向的宽度比后弹性腰部B20件窄,且后弹性腰部件B20在靠近复合吸收片A30的裆部端,沿着拉拉裤的横向,通过弧形切刀或非水平切刀,形成弹性腰部弧边线B40。

其中,所述的弹性腰部弧边线B40同时位于后弹性腰部件B20。

其中,所述的弹性腰部弧边线B40为直径250mm的弧形线。

其中,所述的弹性腰部弧边线B40的弧边线近端B41与复合吸收片B30纵向端部的距离为10-30mm。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专利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性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专利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