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用动脉血管压力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6253发布日期:2018-06-02 02:0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心血管内科用动脉血管压力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动脉血管压力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心内科的临床工作中,经常需要使用血压计对病人进行血压测量,传统的血压计是由袖带、气管、打气球和血压表组成,在给病人量血压时,医护人员要先将袖带一圈一圈地缠绕于病人的手臂上,并戴上听诊器,将听诊头插置于袖带内,再通过连续挤压打气球向袖带内打气,在通过观察血压表汞柱和听诊的同时,通过打气球的螺帽阀门释放空气,查看血压计数,操作十分繁琐,工作量大,效率低,并且器具的整理也十分麻烦,在遇到危急病人的情况下,极易贻误病情,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因此需要自动对血压进行检测的设备,现有技术中,一种心内科用自动血压测量装置(CN 205697742 U),其公开了一种能够自动对血压进行检测的设备,现有技术中的检测设备不能进行大小调节,只是依靠气囊进行小幅度的伸缩调节幅度小,但是患者是个庞大的人群,由于成年人与未成年人胳膊粗细程度不同,肥胖者与不肥胖者手臂的粗细也不同,现有技术不能够进行自动调节,仅依靠气囊进行小范围调节,现有技术不能完全适用手臂粗细程度不同的患者,因此现有技术会受限于患者手臂的粗细,因此适用患者相对较固定,存在一定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过对检测设备的可移动操作,实现对血压自动检测的同时,还能够同时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体重的患者的心血管内科用动脉血管压力自动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动脉血管压力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气控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呈交叉夹持的下弧面夹体和上弧面夹体,所述下弧面夹体和上弧面夹体的内弧面设置有与所述气控装置连接且与下弧面夹体和上弧面夹体的内弧面弧度相匹配的弧面气囊和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气控装置与检测装置进行联动连接。

所述上弧面夹体通过支架与底座连接,且所述上弧面夹体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实现上弧面夹体移动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为电动升降装置或液压升降装置或气压升降装置。

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设置在下弧面夹体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上弧面夹体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上弧面夹体上设置有电子听诊器,所述电子听诊器与检测装置连接。

所述气控装置包括气泵和电磁阀,所述气泵通过管道与弧面气囊连接,所述电磁阀处设置有防漏气装置。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处理器及与处理器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按键、显示器和扩音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检测设备的可移动操作,实现对血压自动检测的同时,还能够同时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体重的患者,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弧面夹体和下弧面夹体,通过两者的移动对患者手臂进行交叉夹持,实现对不同患者手臂的加持,适用范围广。

3、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装置的升降功能,实现上弧面夹体在支架上的移动,同时还实现对上弧面夹体的位置限定,便于对血压进行检测。

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显示器和扩音器,能够对检测的数据进行显示,同时并进行语音播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5、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防漏气装置,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电磁阀漏气造成检测偏差大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心血管内科用动脉血管压力自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心血管内科用动脉血管压力自动检测装置进行工作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心血管内科用动脉血管压力自动检测装置进行工作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下弧面夹体的主视图。

图6为下弧面夹体的左视图。

图7为下弧面夹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图中,1-底座,2-下弧面夹体,3-上弧面夹体,4-弧面气囊,5-支架,6-升降装置,7-第一压力传感器,8-电子听诊器,9-气泵,10-电磁阀,11-管道,12-检测装置,13-槽,14-供电装置。

心血管内科用动脉血管压力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气控装置和检测装置,底座1上设置有呈交叉夹持的下弧面夹体2和上弧面夹体3,下弧面夹体2和上弧面夹体3的内弧面设置有与气控装置连接且与下弧面夹体2和上弧面夹体3的内弧面弧度相匹配的弧面气囊4和与检测装置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气控装置与检测装置进行联动连接。

上弧面夹体3通过支架5与底座1连接,且上弧面夹体3与支架5之间设置有实现上弧面夹体3移动的升降装置6。升降装置6为电动升降装置或液压升降装置或气压升降装置。

压力传感器包括设置在下弧面夹体2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7和上弧面夹体3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上弧面夹体3上设置有电子听诊器8,电子听诊器8与检测装置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7的数量为三个。

气控装置包括气泵9和电磁阀10,气泵9通过管道11与弧面气囊4连接,电磁阀10处设置有防漏气装置。检测装置12包括处理器及与处理器连接且设置在底座上的按键、显示器和扩音器。

上弧面夹体3为“n”型结构,下弧面夹体2为“u”型结构,且上弧面夹体3和下弧面夹体2的内部为与手臂形状相吻合的圆弧;上弧面夹体3和下弧面夹体2上的弧面气囊4相互独立,且共用一个气泵9;下弧面夹体2的两个侧边设置有与上弧面夹体3进行交叉夹持的槽13;电子听诊器8设置在上弧面夹体3上的弧面气囊4上;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弧面气囊4的内侧面。

底座1内设置有供电装置14,供电装置14可以为电网供电,还可以为电池供电;处理器还可以与打印机连接,能够把病人的检查信息打印到纸上或者病历本上。

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按键使压力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患者把手臂放到下弧面夹体2上,三个第一压力传感器7中的任一个感受到来自患者手臂的压力,即传送信号至处理器,处理器通过控制升降装置6进行动作,实现上弧面夹体3的向下运动,下弧面夹体2与上弧面夹体3交叉设置,且第二压力传感器感应到上弧面夹体3接触到患者手臂时(上弧面夹体3接触到患者手臂,患者手臂会给第二压力传感器一个向上的支持力,用于平衡上弧面夹体3的重力和升降装置6的伸力),第二压力传感器传递信号至处理器,处理器控制升降装置6停止工作,并进行位置限定;

此时电子听诊器8进行工作,处理器控制气泵9对弧面气囊4进行充气操作,第一压力传感器7(为了减小误差,取三个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平均值)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控压力变化,反馈患者血压体征信息,通过气泵9、电磁阀10及压力传感器相互配合实现对弧面气囊4进行充气和气压调节,整个过程通过处理器的控制自动完成,并且将测量的患者血压、心率等数据通过显示器直观地显示出来,通过扩音器进行语音播放;

检测结束后,处理器通过控制升降装置6进行工作,实现上弧面夹体进行向上运动到初始位置,同时通过电磁阀10对弧面气囊4进行泄气操作;整个过程,患者只需要将手臂放置于下弧面夹体2上即可有效实现自动血压测量,简单、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