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科用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168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压引流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肿瘤科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肿瘤科的临床实践中,经常遇有胸腔或者腹腔有积液的情况,传统的方法是使用一连接有标准穿刺针的橡胶软管,通过与之相连接的注射器,将肿瘤内的积液排出。具体操作时,首先将注射器内的空气排出,然后将注射器与橡胶软管连接,将肿瘤积液抽到注射器内。这一过程需要反复进行,直至将肿瘤积液全部抽出。这样做比较麻烦、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地工作难度不仅费时费力,还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容易引起交叉感染。现有技术中也有专用的积液排放装置,采用两条支路的结构,结构较复杂,尤其操作使用不够方便。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肿瘤科用引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括:

液体器皿,所述液体器皿顶部的一端开设一通气孔,所述液体器皿顶部的另一端开设一导管孔;

液体引流部分,其包括针管、控流器以及穿过所述控流器与所述针管连通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上且位于所述引流管的自由端设有第一连通阀;

液体排出部分,其包括与导管孔连接的第一排液管和与所述第一排液管上端连接的第二连通阀;

液体吸出部分,其包括注射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注射器端头的进液管和第二排液管,所述进液管与第一连通阀连接,所述第二排液管与第二连通阀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液体器皿由玻璃材料制成,且其高度为5-20cm。

优选的是,所述进液管由玻璃材料制成,且其直径为2-10mm。

优选的是,所述注射器由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的是,所述引流管由橡胶材质制成,且其长度为10-50cm。

优选的是,所述通气孔的直径为1-5mm。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肿瘤科用引流装置,减少了注射器反复拔出的步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交叉感染。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肿瘤科用引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引流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肿瘤科用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射器,2.针管,3.引流管,4.控流器,5.第一连通阀,6.第二连通阀,7.进液管,8.第一排液管,9.第二排液管,10.液体器皿,11.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肿瘤科用引流装置,包括:

液体器皿10,所述液体器皿10顶部的一端开设一通气孔11,所述液体器皿顶部的另一端开设一导管孔;

液体引流部分,其包括针管2、控流器4以及穿过所述控流器4与所述针管2连通的引流管3,所述引流管3上且位于所述引流管3的自由端设有第一连通阀5;

液体排出部分,其包括与导管孔连接的第一排液管8和与所述第一排液管8上端连接的第二连通阀6;

液体吸出部分,其包括注射器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注射器1端头的进液管7和第二排液管9,所述进液管7与第一连通阀5连接,所述第二排液管9与第二连通阀连接6。

所述液体器皿10由玻璃材料制成,且其高度为5-20cm。

所述进液管7由玻璃材料制成,且其直径为2-10mm。

所述注射器1由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引流管3由橡胶材质制成,且其长度为10-50cm。

所述通气孔11的直径为1-5mm。

根据上述描述,在做引流手术时,首先将带有引流管3的针管2伸入患者需引流的部位,其次,打开第一连通阀5并且关闭第二连通阀6,注射器1做抽吸步骤,通过控流器4控制引流速度,将患者体内废液引流至注射器1中,此时,关闭第一联通阀5并打开第二连通阀6,最后,通过注射器1将废液推入液体器皿10之中。

如此反复,避免了将注射器反复拔出,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降低了患者被交叉感染的概率。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