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机床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3478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CT机床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特别地涉及一种CT机床身装置,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CT机作为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医疗器械,在临床诊断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其工作原理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然后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converter)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从而得到更为直观的各种图像/数据,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通常而言,CT机都是由机体和床身构成的,但由于CT机和检查所用的药物都具有放射性,因此放置CT机的CT室通常是一个隔离室,病人需要躺在CT机的床身上,根据操控室内医生的指导进行各项身体指标的检查。但另一个方面,目前所有CT机的床身都是沿机体的轴线滑动,需要待检查患者在床身滑出机体后,才能躺到床身上。然而,有许多患者由于疾病原因而导致行动不便,或者老年患者由于腿脚弯曲不便等,难以自行躺到床身上,就需要多个陪护人员帮扶患者,这一方面增加了陪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耗费了过多的准备时间,降低了CT机的使用效率,准备时间过长。

因此,基于上述缺陷,在医疗器械领域,对于新型的CT机床身装置仍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这也是目前医疗器械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出发点和动力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缺陷,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充分的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CT机床身装置,该装置结构合理,便于行动不便的患者使用,缩短了准备时间,提高了CT机的使用效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CT机床身装置,所述CT机床身装置包括沿机体轴向滑动设置的床体,所述床体包括上下设置的床板和床身,所述床身具有一安装空间,所述床板的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安装于所述床身的端部,所述床板的另一端铰接安装一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床板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与所述床板铰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铰接安装有剪叉升降机构的两个上支点,所述安装空间内设有与所述机体轴向一致的轨道,所述剪叉升降机构的一个下支点铰接于所述轨道上,靠近所述铰接轴一侧的另一个下支点通过滚轮滑动安装于所述轨道上,所述滚轮上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一从动齿轮,所述安装空间内设有平行于所述轨道的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安装有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上啮合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刚性轴与一蜗轮固定连接,且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蜗轮同轴设置,所述安装空间内设有与所述蜗轮啮合的蜗杆,所述蜗杆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所述床身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CT机床身装置中,所述剪叉升降机构为现有装置,可以通过多种商业渠道而直接购买并安装使用,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CT机床身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上表面安装有球关节(在附图1中示出于安装板401的上方,只是未进行编号而已),所述球关节与所述床板的下表面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CT机床身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蜗杆的端部伸出所述床身的边缘且安装有手轮。

通过如此的结构设计,从而通过手轮的转动,可以驱动所述蜗杆,进而带动所述蜗轮转动,使得所述主动齿轮驱动所述齿条滑动,从而带动所述从动齿轮滚动,所述从动齿轮再带动所述滚轮在所述轨道上滑动,使得可以移动所述下支点向铰接于所述轨道上的所述下支点靠近或者远离,最后使得所述剪叉升降机构上升或者下降,驱动所述床板绕所述铰接轴发生翻转,方便行动不便的患者快速就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CT机床身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床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隔离罩,所述隔离罩设置于所述剪叉升降机构的上方,所述隔离罩上涂有防电离辐射涂层。

通过如此的结构设计,所述隔离罩覆盖了所述剪叉升降机构所在的竖向表面,从而防止了所述剪叉升降机构中的金属部件导致的电磁紊乱而影响CT机正常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CT机床身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床板的两侧均设有若干条束缚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CT机床身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束缚带对称设置,其数量为2-8根,例如可为2根、4根、6根或8根。

通过如此的结构设计,所述束缚带可将患者缚在所述床板上,由于对称设置,患者受力均匀,在所述床板翻转时保证了患者身体位置的固定,避免了行动不便的患者发生侧倾或者摔落现象,也保证了扫描操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CT机床身装置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摇动所述手轮,从而将所述床板翻转至合适位置,使得患者轻松接触并躺到所述床板上,在所述蜗轮、所述蜗杆以及所述束缚带的固定功能下,将患者固定好,再将所述床板复位至水平状态,便可以连同所述床身一起推入CT机的机体中,进行CT检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CT机床身装置,所述CT机床身装置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从而取得了诸多有益技术效果,例如:

1、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使得主动齿轮驱动齿条滑动,从而带动从动齿轮滚动,从动齿轮带动滚轮在轨道上滑动,从而使得可以移动的下支点向铰接于轨道上的下支点靠近或者远离,使得剪叉升降机构上升或者下降,可以驱动床板绕铰接轴翻转,可以使得床板靠近行动不便的患者,让患者在站立状态即可与床板接触,再由医护人员或者家属辅助便可以轻松躺在床板上。

2、由于剪叉升降机构上方设有隔离罩,隔离罩将剪叉升降机构所在的竖向表面覆盖住,以防止剪叉升降机构中的金属部件影响CT机正常工作,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能。

3、由于床板的两侧均设有若干条束缚带,可以将患者通过束缚带困缚在床板上,在床板翻转时保证了患者身体位置的固定,避免了行动不便的患者发生侧倾或者摔落现象。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CT机床身装置,所述CT机床身装置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从而取得了诸多有益技术效果,在医疗器械领域和临床诊断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化生产与推广潜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CT机床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从动齿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动齿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在图1至图3中,各个数字标号分别指代如下的具体含义、元件或部件。

图中:1、床身;2、床板;3、铰接轴;4、剪叉升降机构;401、安装板;402、上支点;403、下支点;5、蜗杆;6、手轮;7、隔离罩;8、轨道;9、滚轮;10、转轴;11、从动齿轮;12、齿条;13、滑轨;14、主动齿轮;15、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列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列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3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CT机床身装置,所述CT机床身装置包括沿机体轴向滑动设置的床体,床体包括上下设置的床板2和床身1,床身1具有一安装空间,床板2的一端通过铰接轴3铰接安装于床身1的端部,床板2的另一端铰接安装一升降装置,升降装置设置于床板2的下方且位于安装空间内,升降装置包括与床板2铰接的安装板401安装板401的下表面铰接安装有剪叉升降机构4的两个上支点402(所述剪叉升降机构4为现有装置,可以通过多种商业渠道而直接购买并安装使用,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安装空间内设有与机体轴向一致的轨道8,剪叉升降机构4的一个下支点403铰接于轨道8上,靠近铰接轴3一侧的另一个下支点403通过滚轮9滑动安装于轨道8上,滚轮9上转动安装有转轴10,转轴10上固定安装有一从动齿轮11,安装空间内设有平行于轨道8的滑轨13,滑轨13上滑动安装有与从动齿轮11啮合的齿条12,齿条12上啮合有主动齿轮14,主动齿轮14通过刚性轴与一蜗轮15固定连接,且主动齿轮14与蜗轮15同轴设置,安装空间内设有与蜗轮15啮合的蜗杆5,蜗杆5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床身1上。

其中,优选地,所述安装板401上表面安装有球关节,球关节与床板2的下表面连接。

其中,优选地,蜗杆5的端部伸出床身1的边缘且安装有手轮6。

通过如此的结构设计,从而通过手轮的转动,可以驱动蜗杆5,进而带动蜗轮15转动,使得主动齿轮14驱动齿条12滑动,从而带动从动齿轮11滚动,从动齿轮11再带动滚轮9在轨道8上滑动,使得可以移动下支点403向铰接于轨道8上的下支点403靠近或者远离,最后使得剪叉升降机构4上升或者下降,可以驱动床板2绕铰接轴3发生翻转,方便行动不便的患者快速就位。

其中,优选地,床板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隔离罩7,隔离罩7设置于剪叉升降机构4的上方,隔离罩7上涂有防电离辐射涂层。

通过如此的结构设计,隔离罩7覆盖了剪叉升降机构4所在的竖向表面,以从而防止了剪叉升降机构4中的金属部件导致的电磁紊乱而影响CT机正常工作。

其中,优选地,床板2的两侧均设有对称设置的若干条束缚带(所述束缚带的数量为2-8根,例如可为2根、4根、6根或8根)。

通过如此的结构设计,所述束缚带可将患者缚在所述床板2上,由于对称设置,患者受力均匀,在床板2翻转时保证了患者身体位置的固定,避免了行动不便的患者发生侧倾或者摔落现象,也保证了扫描操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CT机床身装置在使用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摇动手轮6,从而将床板2翻转至合适位置,使得患者轻松接触并躺到到床板2上,在蜗轮15、蜗杆5和束缚带的固定功能下,将患者固定好,再将床板2复位至水平状态,便可以连同床身1一起推入机体中,进行检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CT机床身装置,所述CT机床身装置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从而取得了诸多有益技术效果,在医疗器械领域和临床诊断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化生产与推广潜力。

尽管为了举例和描述之目的,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和附图所示结构及处理过程。但这些并非是详尽的描述,也不能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局限于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做出多种修改和变化,而这些所有的修改和/或变化都包括在如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并不脱离如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